Workflow
信息爆炸,风险投资人温格透露专注秘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05:07
记者丨 郑青亭 实习生陈颖 2 智能 悦 读 · 权 威 . ry S 扫码点击下载 温格还透露了一些自己的"专注秘诀":他 的手机上贴着一张来自Opal的贴纸,上面印着醒目 的"刷屏有害"。 这家公司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帮助用户减少对X、TikTok等容易让人分心的 应用的访问。他还长期将手机设为"勿扰模式",屏蔽非必要通知。除了这些外部的控制,他每 天早晚都会练习正念冥想,以此守护内心的宁静。 编辑丨 李莹亮 剪辑丨 郑青亭 "除了'减法',我也在做'加法'。"他补充道,"我正尝试用AI辅助研究与信息整合,拓宽自己对 投资机会或议题的关注维度。某种程度上, AI就像是我注意力的延伸,它是应对信息过载的 强大工具。 " 也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 刚拿起手机准备阅读,就被接二连三的推送打断。 在这个信息爆 炸的时代,专注仿佛成了一种奢侈品——我们既不堪其扰,又难以自控。究竟该如何在喧嚣 中,找回属于自己的注意力主权?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刘雪莹 证券ETF一个月吸金超266亿元 央行出手,1.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来了 中国泳池机器人第一股要来了,年入5个亿,毛利率超65% SFC 21 ...
搭上宇树科技、摩尔线程,大牛股涨超30%,近一月涨近10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05:07
亚洲股市表现 - MSCI亚太指数触及历史新高 [1] - 日经225指数早盘收盘上涨1.4%,盘中接近历史最高点位 [1] - MSCI台湾指数上涨1.28%创下新高 [1] - 泰国SET指数上涨超过1% [1] - 日经225指数当日上涨753.68点,涨幅1.68%,最高价达45742.63 [2]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大众公用股价一度涨超30%,盘中最高至4.92港元创历史新高 [4] - 大众公用自9月以来股价近翻倍,累计飙升超95% [4] - 公司参股深创投,而深创投及其基金持有宇树科技和摩尔线程的股份 [4] - 今年以来港股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11536.89亿港元,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买入额 [5] 外资流向中国股市 - 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创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 [5] - 年内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180亿美元,已超去年70亿美元的水平 [5] - 主动经理增持最多的是资本货物和半导体,减持最多的是保险、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5] - 阿里巴巴、宁德时代和京东的增持幅度最大 [5] 黄金市场表现 - 现货黄金跌破3840美元 [6] - 现货黄金价格从昨结3855.660美元跌至3844.490美元 [7] - 港股黄金股表现低迷,大唐黄金现跌超5%,老铺黄金跌2%,紫金矿业、山东黄金等跌超1% [9] - 多家黄金公司股价下跌,包括梦金园跌6.22%、中国白银集团跌5.80%、大唐黄金跌5.77%等 [10] 加密货币市场 - 币安币BNB突破1100美元续创历史新高,24小时内涨7.5%,成交额猛涨58.67% [10] - 以太坊涨至超4500美元,过去24小时内涨2.7% [10] - 比特币价格$120221.8,24小时上涨1.12% [11] - 全球近15万人被爆仓,爆仓总金额近4亿美元 [11] - 24小时爆仓金额达3.92亿美元,其中空仓爆仓2.64亿美元,多仓爆仓1.28亿美元 [12]
社科院倪鹏飞:警惕城市规模“越大越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3 05:07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其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为新阶段的城市工作划定重点。其中,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 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系统推进"好房子"和 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实践来看, 尽管"一城独大"时代已经过去,但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集聚压力, 面 临协同难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在一定技术等条件下,任何城市规模都有合理区间,超过区间必然导致规模不经 济。"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 访时表示。 记者丨李莎 编辑丨李博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上是存量空间。城镇化从快速增长转向 稳定发展,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城市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房地产, 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 倪鹏飞兼任多个城市的政府顾问及智库专家,同时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深耕城市与房 地产发展经济学,统一发展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等领域,在相关学科研究及政策实践层面积 ...
区块链为底座的新金融时代
经济观察报· 2025-10-03 05:06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进入加速落地期。严格监管所带来的信 任背书,正在加速聚合资本、技术与场景,形成新一代"金融 创新试验场"。这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谁 能率先跨入这一新赛道,谁就更可能孕育新的商业模式,或在 未来金融生态中掌握话语权。 作者: 谢祖墀 封图:图虫创意 在对外开放与规则共建方面,稳定币传递出中国通过香港高水平开放与拥抱金融科技的明确信号,有助于 在区域协作、跨境监管与技术标准上发声,提升人民币相关数字资产的可获得性与可投资性,以制度型开 放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演进。 自2025年5月2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通过后,市场发展进入快速落地期。随着2025年9月30日正式申请 截止日期的临近,多家海内外大型金融与科技企业,如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数科、京东集团下属的京东币 链科技、渣打银行和香港电讯等组成的联合体,均公开表示将/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这显示出香港市场 对该牌照的强烈需求,行业与资本市场也高度关注最终申请结果。 本轮申请延续了香港金融监管"高标准、严合规"的一贯特征。监管不仅要求申请人具备雄厚资本和完善的 风险管理体系,更强调要有清晰的应用场景和可落地的业务路径。可以说,监管机构 ...
中国车集体到欧洲“借腹生子”
经济观察报· 2025-10-03 05:06
为了征服欧洲这块汽车业的高地,中国企业正在合作一切可以 合作的力量,以减少进入欧洲的阻力,快速在欧洲组建中国汽 车品牌生态链条。 作者:刘晓林 封图:视觉中国 过去20天,欧洲汽车业的危机感再次达到峰值。以刚结束的慕尼黑车展为标志,中国汽车企业的入欧计划进入相继落地期。 9月25日,地平线宣布募 资58亿元,首要用途是扩大海外市场业务;9月26日,小鹏汽车宣布正式进入欧洲五国市场。近几日新消息更多:小米官宣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 宁德时代被传出准备输送2000人到欧洲造电池…… 在欧洲高关税的倒逼下,中国车企的欧洲本土化在今年全面加速。目前,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各种形式的合作都在快速达成,包括与有着"代工皇 帝"之称的麦格纳达成合作、与博世等全球一级零部件供应商联合开发,以及与欧洲各国头部经销商集团合作进行市场推广等等。为了征服欧洲这块汽 车业的高地,中国企业正在合作一切可以合作的力量,以减少进入欧洲的阻力,快速在欧洲组建中国汽车品牌生态链条。 这些合作,在以轻资产模式打通中国汽车品牌入欧通道的同时,也将开启中国电动智能产品向欧洲市场的输出。 与此同时,对欧洲市场的用户教育和 技术"孵化"过程也将正式展开。是 ...
账户式医疗险、分红健康险要来了!险企如何把握健康险新规机遇?
经济观察报· 2025-10-03 05:06
政策背景与核心意义 - 金融监管总局于2025年9月30日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健康保险深化改革方向并支持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等创新发展 [2] - 政策出台背景是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日益提升但健康保险存在产品形态单一、行业经营能力不足、与医疗医药协同不够等阶段性问题 [2] - 《意见》为商业健康保险带来实质性发展机遇包括制度性支持和明确了产品创新、支付改革、数智化应用等多个可落地的方向 [1][3] 主要险种发展方向 - 商业医疗保险被定调为“积极发展”要求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产品体系并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 [5] - 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并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罕见病群体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 [5] - 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鼓励对接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需求并提供现金给付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服务 [6] - 稳步发展疾病保险结合疾病谱变化及时修订疾病定义并定期开展疾病发生率检视 [6] - 扩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覆盖人群范围 [7] 产品与市场格局创新 - 《意见》丰富了健康保险保障内涵拓展了产品形态使行业可突破“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的单一格局开辟更多细分市场 [7] - 政策鼓励开发面向带病人群、罕见病患者、退休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差异化产品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保障需求 [7] - 首次提出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9] 产业协同与支付改革 - 支持保险公司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9] - 此举将使商业健康保险直接嵌入创新药械支付与推广环节形成“保险+医药+医疗”的深度融合 [9] - 推动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支持保险公司通过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形式履行保障责任 [9] 行业现状与发展目标 - 2024年中国短期和长期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合计9773亿元以长期业务为主同年赔付支出4052亿元提取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4679亿元年末余额超2.5万亿元 [11] - 《意见》首次明确健康保险发展的2030年目标即形成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市场格局 [11] 保险公司发展路径 - 保险公司需抓住产品创新、产业协同、科技赋能、政策红利四条主线推动业务模式由“保障支付”向“综合健康服务与价值经营”升级 [12] - 产品层面注重差异化布局探索长期医疗险、长期护理险、账户式产品等新形态并加强针对特殊人群的定制化创新 [12] - 支付与产业协同层面深度嵌入医疗服务和医药创新环节开发“保险+药械”创新支付模式并加快健康管理服务化转型 [12] - 经营模式上以数智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探索健康险与寿险、养老险打包的综合解决方案并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参与标准化制定与试点申报 [13]
两个理工科生做的中餐,让美国人“又恨又爱”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3 04:57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球人物 ,作者金台环环 01 "陈"皮不陈 环球人物 . 以人物记录时代,中国的时代 "香甜,脆嫩,一口让你爱上。" 近日,美国NBA球队波特兰开拓者队即将易主的消息引发关注。在收购团队的名单里,出现了两个令人意外的名字——程正昌与蒋佩琪夫妇。 这对夫妇并非体育界人士,而是靠中式餐饮建立起他们的商业版图。他们所创立的品牌"熊猫快餐",卖遍了整个美国,也出现在许多热门影视剧中。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陈皮鸡是主人公谢尔顿最喜爱的中餐,他甚至为此专门学了中文,就想搞懂这道菜的秘方。 ·美剧《生活大爆炸》。(视频截图) 而这道令他痴迷的陈皮鸡,正是熊猫快餐的招牌菜。在美国,陈皮鸡是人人知晓的中式美味,几乎成了"中式肯德基"的代名词。不少城市的街头,都能见到醒目的 标志——白底配着大红圆点,圆点中间是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熊猫快餐年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是如今全美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也因此成为了美式 中餐的标志性符号。 熊猫快餐菜单上,最受欢迎的陈皮鸡从1987年就开始卖了。 不过这道菜和传统做法很不一样:传统陈皮鸡要放大量干辣椒,熊猫快餐改用甜辣口味;传统要用陈皮等药材,他们却创新地用新鲜 ...
摩根大通:比特币相较黄金被低估|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3 04:57
2.总部位于纽约的DualEntry公司提供AI驱动的ERP软件,获得了由Lightspeed和Khosla Ventures领投的 9000万美元A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4.15亿美元。 3.国际油价10月2日下跌 国际油价10月2日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当月连续合约结算价下跌1.3美元,收 于每桶60.48美元,跌幅为2.10%;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当月连续合约下跌1.24美元,收于每桶64.11美元,跌 幅为1.90%。COMEX黄金期货当月连续合约下跌29.4美元,跌幅0.75%,报3868.1美元/盎司。 4.OpenAI表示已就马斯克的"骚扰"诉讼作出回应 OpenAI表示已就马斯克的"骚扰"诉讼作出回应,OpenAI请求法院驳回马斯克就商业机密提起的诉讼。 5.意大利达到3%的赤字率,为梅洛尼推动减税和国防留出空间 意大利内阁批准了一份预算,今年的赤字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让总理梅洛尼的政府能够腾出更多资金 用于减税和国防。根据周四发布的声明,赤字率预计将在2026年收窄至2.8%,随后年度降至2.6%和2.3%。 预计2025年的经济增长仅为0.5%,2026年为0.7 ...
每3份港险就有1份卖内地客,港险是馅饼还是陷阱?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3 04:57
图源:AI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单保费达到219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22%。其中,内地客贡献了628亿港元,占比接近三成。这意 味着,去年香港每售出三份新保单,就有一份来自内地客户。 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质疑声也从未停歇。前不久,郎咸平教授"香港保险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的发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讨论。 这不禁让人思考三个核心问题: 香港保险为何持续走热?它到底是不是骗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它又是否值得购买? 内地人为什么排队买香港保险? 这几年,内地的很多朋友普遍遭遇资产荒,陈女士就是典型代表——银行、保险都在降息,房产租售比越来越低,存钱成了难题。 她的困惑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准备子女教育金,担心收益率跑不赢通胀;规划养老储备,买理财产品怕踩雷,投资股市又担心亏损;看到海外资产表现亮眼, 想参与却对不熟悉的市场心存顾虑。在这种背景下,香港保险以其相对稳健的特性、较高的增值收益,以及地理邻近的便利性,成为不少人的配置选择。 就连95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这一渠道。在医药公司工作的小玉表示:"内地利率持续走低,我们这代人不愿盲目买房,在市区用车需求也不高。 ...
瑞·达利欧:我确信我们正面临一个历史反复上演的危险局面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3 04:57
作为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对投资原则和周期方面有着独到见解。这些见解被深入应用于实际投资 工作中,带领桥水避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等大大小小各式危机,并为投资者创造了巨额收益,具有极高的 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也深得政策决策者、商界领袖和各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同。 今年6月,瑞·达利欧在X上发布长文,介绍其新书《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的核心观点。这位全球宏观投 资者用50余年投资经验,再次系统揭示了国家如何走向债务危机:不是突然爆发,而是一个可以量化、可 监测的"大债务周期",最终演变为系统性失控,就像"经济心脏病发作"。 在《国家如何破产:大周期》中,达利欧不仅对过去500年的世界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还从中提 炼出了一套理论框架,用以解释国家兴衰的周期性规律。达利欧告诫投资者:"要想做好投资,就不能只关 注市场。" 我们将这本新书的部分内容整理了出来,分享给各位读者,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01 必须回答却被忽视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债务及其增长是否存在极限? 如果政府债务增长未能放缓,那么利率及其影响将会如何? 一个拥有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国(比如美国)是否会破产?倘若会,那又将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是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