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货币储蓄保险

搜索文档
每3份港险就有1份卖内地客,港险是馅饼还是陷阱?
搜狐财经· 2025-10-04 02:01
郎咸平称香港保险是"精心骗局",为何内地中产仍趋之若鹜? 上海白领陈女士这个国庆节专程前往香港,目的很明确:签下一张预期收益率达6.5%的分红储蓄险。像她这样为保险而赴港的内地客正变得越来越多。 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Andy透露,国庆期间只是这波投保热潮的一个高潮点,保险公司早已做足准备。他表示,近期大部分客户都来自内地,其中不乏专 门乘飞机或高铁前来投保的人士。 尽管全球利率环境有所变化,且今年7月香港保险业正式实施"限高令",规定美元分红保单的长期预期内部回报率不得超过6.5%,但香港保险的收益率优 势依然显著。这也解释了为何赴港投保的热潮持续不退。 图源:AI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单保费达到219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22%。其中,内地客贡献了628亿港元,占比接近三 成。这意味着,去年香港每售出三份新保单,就有一份来自内地客户。 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质疑声也从未停歇。前不久,郎咸平教授"香港保险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的发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讨论。 这不禁让人思考三个核心问题:香港保险为何持续走热?它到底是不是骗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它又是否值得购 ...
每3份港险就有1份卖内地客,港险是馅饼还是陷阱?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3 04:57
图源:AI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单保费达到2198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22%。其中,内地客贡献了628亿港元,占比接近三成。这意 味着,去年香港每售出三份新保单,就有一份来自内地客户。 然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质疑声也从未停歇。前不久,郎咸平教授"香港保险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的发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讨论。 这不禁让人思考三个核心问题: 香港保险为何持续走热?它到底是不是骗局?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它又是否值得购买? 内地人为什么排队买香港保险? 这几年,内地的很多朋友普遍遭遇资产荒,陈女士就是典型代表——银行、保险都在降息,房产租售比越来越低,存钱成了难题。 她的困惑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准备子女教育金,担心收益率跑不赢通胀;规划养老储备,买理财产品怕踩雷,投资股市又担心亏损;看到海外资产表现亮眼, 想参与却对不熟悉的市场心存顾虑。在这种背景下,香港保险以其相对稳健的特性、较高的增值收益,以及地理邻近的便利性,成为不少人的配置选择。 就连95后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这一渠道。在医药公司工作的小玉表示:"内地利率持续走低,我们这代人不愿盲目买房,在市区用车需求也不高。 ...
港险,卖爆了!
搜狐财经· 2025-06-25 07:13
香港保险市场动态 - 香港保监局将分红保险产品的演示利率上限设定为6.0%(港元计价)及6.5%(非港元计价),7月1日起生效 [1] - 内地客户蜂拥赴港投保,赶在6月底前锁定7%收益分红储蓄险,部分保险公司宣布6月客户服务中心"无休" [3][4] - 2024年香港新造保单保费总额达2198亿港元,同比激增22%,创10年新高 [9] 内地客户投保趋势 - 内地访客2024年贡献保费628亿港元,同比增长6.5%,占全港新单保费29% [9] - 终身寿险、储蓄寿险等储蓄型险种占内地访客新增保单保费超九成 [6] - 内地客户投保动机从保险保障转向投资,主因家庭多币种配置需求及内地投资收益不佳 [6][7] 产品结构变化 - 香港保险产品中重疾险占比显著下降,保单数量占比不足30%,保费占比不到3% [6] - 储蓄型保险以62.1%的保单数占比主导市场,终身寿险独占58.5% [10] - 多元货币储蓄保险成为主流,可选货币达7-9种,每三年可转换保险货币 [10] 市场风险因素 - 香港分红保单大部分收益为非保证,提前支取可能按折现率兑换现金导致损失 [12] - 部分已完成5年保费的客户发现保单现金价值出现回撤,去年宣布红利今年减少 [12] - 无牌销售问题突出,部分保单佣金逾九成,涉嫌违规推销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