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CXO 25Q3趋势观察
2025-09-28 14:57
CXO 25Q3 趋势观察 20250926 摘要 药明康德等公司三季度加速获得海外 MNC 订单,产能利用率提升,小 分子口服药订单从三季度开始体现,预计四季度开始贡献收入,并在明 年逐步增加。关注海外降息对 R 端业务的潜在影响。 凯莱英新兴业务基本满产,天津工厂产能利用率接近打满,近期有提价 动作。博腾小分子传统业务也随产能利用率提升提价,幅度约 8-10%, 主要针对 biotech 客户。 生物类似药三期豁免是大分子 CDMO 板块的重大利好,已反映在股市排 名上,预计推动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整体海外订单加速,对培养基和大 分子 CGM 产生积极影响。 国内 CRO 公司三季度整体需求进一步上行,药效毒理领域表现突出。体 外药效订单上半年恢复明显,同比增速 20-30%,三季度达 35-40%, 预计该趋势将在 2026 年上半年继续支撑总量增长。 2025 年生物技术行业预算管理较 2024 年有所放松,订单折扣和价格 谈判压力减轻,biotech 订单价格上涨成为预期趋势,已在药效板块显 现。 Q&A 影响驱动,因此对明年的 R 端预期较强。同样地,对康龙化成等公司 R 端业务 的弹性也持乐观态度 ...
印媒:全球科研机构十强,八所在中国
环球网资讯· 2025-09-27 22:49
来源:环球时报 这一模式正在全中国推广。从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航空航天和船舶工业的深厚联系,到四川大学华西医 院推动临床研究,中国学术界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战略和商业目标的引擎。 这一综合战略成果如今已产生深远的全球影响。中国在高影响力论文方面的惊人产出以及在专利申请方 面的领先地位,不仅是学术胜利,更是中国与美国正在进行的科技竞争的关键因素。在 5G、人工智能 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是中国经济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该战略旨在减少对西方的技术依赖。 但这并非仅仅是个竞争故事。随着这些中国大学在全球获得声望,它们也正成为国际合作的活跃中心,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人员和学生。 印度这样的国家拥有巨大人口潜力,但在研究政策上较为分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印度提供了重要经 验。挑战不在于复制中国的模式,而在于学习其坚定不移的战略重点、对长期投资周期的承诺,以及在 构建将知识创造与经济繁荣直接挂钩的强大生态系统方面的成功。 这一变革故事堪称打造创新超级大国的大师之作,其根基构建于精心制定的国家战略。这个蓝图的核心 是坚定不移的国家方向,其中最有力的体现就是"双一流"计划——是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主要实验室转变 的宏伟战 ...
湖南:金芙蓉“1+5+N”基金矩阵投“新”投“智”
新华网· 2025-09-27 13:23
新华社长沙9月27日电(记者常竣斐)记者从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推介暨2025湖南天使投资大会上了 解到,湖南省已经初步搭建起"1+5+N"的金芙蓉基金体系,省政府已经批复22只子基金计划,目标规模达 340亿元,投"新"投"智"成为重点。 今年以来,湖南还先后成立了湖南省金芙蓉基金科创生态联盟、湖南省天使投资联盟,以"投早、投 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方向,持续完善创投生态。 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欧涛介绍,自去年9月宣布组建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后,湖南省在产业引导、科 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其他共5大领域设立母基金。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延链补链强链,设 立"N"只子基金,通过投资为一批优质企业成长注入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 会上,湖南省财政厅向在场的几十家早期投资机构重点介绍了金芙蓉基金的特点与未来规划。为了鼓励 更多投资人加入"朋友圈",金芙蓉基金不仅降低了返投比例,将子基金返投倍数设为1.0至1.2倍并放宽 认定标准,还建立完善了容亏容错机制,放宽了出资上限。 据了解,金芙蓉基金以市场化方式选聘子基金管理机构,由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实行专业化投资运 作。"我们聚焦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 ...
利率水平与风险平衡:“924”一周年
联合资信· 2025-09-26 09:36
利率水平与多重平衡 - 2025年三季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升至1.85%[2][4] - 收益率逼近2024年9月底水平带动市场流动性成本逐步走高[4] - 人工智能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推高资金成本但对利率承受力较强[2][4][6] 货币政策与财政需求 - 央行创设国债买卖工具以配合财政扩张需求[4][7] - 财政赤字率高企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庞大推升收益率[7] - 货币政策通过MLF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允许收益率温和上行[8] 经济结构变化与风险 - 高技术制造业2025年8月增加值同比增长9.3%[6] - 新经济企业市盈率出现30至300不等估值泡沫风险[6] - 财政资金转向技术研发等长周期领域要求匹配资金成本与期限[7] - 政策可持续性取决于新经济增长及财政就业扩大成效[2][8]
美媒:美对华鹰派为何热衷谈AI
环球网资讯· 2025-09-24 23:14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外交政策》9月23日文章,原题:为什么对华鹰派爱谈人工智能(AI)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埃莉萨 ·斯洛特金本月在演讲中呼吁启动类似"曼哈顿计划"的人工智能项目,称"我们正与中国展开技术竞 赛……在人工智能领域胜出至关重要"。这种认为人工智能至高无上的看法普遍存在于华盛顿和硅谷。 但正如(美国的)许多关于中国和人工智能的常见观念一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确具备竞争力,但这并不是中美科技竞赛的最重要部分。事实上,人工智能是美 国唯一略微领先于而非落后于中国的重大领域。如今,更具深远意义的革命性变革正在其他领域发生。 那为什么美国对华鹰派热衷于谈论人工智能而非其他科技领域?主要原因在于这是白宫尚未主动开战的 少数科技领域之一——尽管最新签证闹剧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对美国科研能力造成的打击堪称毁灭性。在清洁能源领域尤为明显——白宫不仅阻 挠可再生能源项目,更全力扶持化石燃料产业。 更广泛而言,只盯着人工智能不过是美国政策圈长期塑造中国议题讨论的循环模式之一。中国是幅员辽 阔且复杂的国家,而对华鹰派或鸽派常将其简化为易于操作的单一叙事框架——无论是"必须遏制共 建 ...
科幻到现实有多远(文思)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33
人类的科技正在快速进步,加上科幻文化的熏陶,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现实已经无限接近科幻。但 实际上,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很多时候科幻其实离现实非常非常远。 在科幻里,人类随意跨越星系、在异星上生活,甚至建立帝国,那种自由穿梭的画面在无数影视作品中 被呈现出来。但在现实世界中,人类别说冲出太阳系了,就连亲身去往火星目前都还是一种"叙事的召 唤"。星际旅行对能量、时间、材料以及生命维持的要求,迄今,人类还没有本质性的突破。再考虑到 化学推进的极限、辐射与微重力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补给与返回的复杂性,都让"去火星度假"的科幻想 象显得遥不可及。 科幻是当代人的镜像,映照出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重塑人性、社会关系与道德框架的催化剂。以科幻 为视野,我们可在技术萌芽之际,借情景虚构预演失控,把伦理、社会学与公众提前嵌入设计;也可以 让我们在新现实中,更好地找到与世界、与社会、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因此,科幻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既似恒星般遥远壮阔,又似屏幕般触手可及。我们必须在想象与约束、远景与细节之间"左顾右盼",有 能力把科幻的远见"平放"在现实的桌面上,才是对当下每一次选择负责的最佳路径。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现实有自 ...
【新华社】和谐共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新华社· 2025-09-23 02:56
9 月 22 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9 月 22 日,代表在参观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设置的儿童画国际巡展。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4 月 2 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横塘村,油菜花田与村庄、公路、群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无 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安东尼奥·阿布雷乌表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日益体现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同时在应用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 在国际社会分享推广。 九月的杭州,世界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见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行动。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启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20世纪中叶,全球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峻。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 划"(MAB),旨在通过跨学科研究、跨部门合作,寻找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改善人类生计的平衡之道。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及其全球网络,正是"人与生物圈计划"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自然保 护地,更是探索人与 ...
【科技日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科技日报· 2025-09-23 02:01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 来"为主题,在展示我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就的同时,也将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比如,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等,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长江江豚、福建天麻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稳步恢复,栖息环境 持续改善。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被UNESCO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总数位居亚洲第一。这 些保护区,已成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护地与社区协同 发展方面进行前沿探索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MAB理念强调,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核心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协调好与周边社区的关 系,推动保护区与社区协同发展。它所倡导的保护,并非简单封闭保护区、禁止人类活动,而是追求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王丁认为,"这一理念既先进,也契合我国国情。"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通过聘请周边社区居民担任生态护林员、引导开发特色生态产品、发展林下经 济以及鼓励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等方式,我国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实现 ...
和谐共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新华社· 2025-09-22 21:45
九月的杭州,世界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见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行动。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启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20世纪中叶,全球资源与环境危机日益严峻。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旨在通过跨学科研究、跨部门合作, 寻找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改善人类生计的平衡之道。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50多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及其全球网络,正是"人与生物圈计划"理念落地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自然保护地,更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示范区 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跻身这一世界级网络,总数位居亚洲第一。 9月22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摄 生态增绿,科技护绿。中国既放眼国际,也立足本国。1993年,中国创建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为更多本土自然保护地提供学 习交流平台。 4月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横塘村,油菜花田与村庄、公路、群山构成一幅美丽 ...
推动全球科技开放合作迈出更大步伐——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探讨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
科技日报· 2025-09-22 09:26
9月21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科 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科技支撑。 阴和俊强调,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是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应对全球性 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全球科技治理能力的 重要途径。中国将加强双多边政府间和民间科技交流合作,促进技术、成果、平台、人才等多维度合作 贯通;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打造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合作区等交流平台;加快 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作出更多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科技 治理,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对话。 "这是真正由多国共同促成的成果,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也将真正造福人类健康。"主论坛上,德国慕尼 黑工业大学教授、德国国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