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摩尔国际(06969):日本HILO营销推广有望加速,美国合规市场修复
信达证券· 2025-09-19 13:01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但基于盈利预测和估值数据隐含乐观展望 [1][3][6] 核心观点 - 美国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推动合规市场修复 芝加哥执法行动查获400万件未经授权电子烟产品(零售价值8600万美元)[1] - 日本市场HILO产品面临价格竞争 但产品力具备优势 英美烟草营销推广加速有望提升份额 [2] - 欧洲市场产品结构向合规产品切换 传统一次性份额被可调味系统/大口数透明油仓等承接 2025H1欧洲ODM收入同比增长38.0% [3] - HNB业务在日本全面上市 烟具Q4起量铺货 烟弹收入预计逐季增长 [3] 区域市场分析 - 美国:州政府立法执行加速 威斯康星州9月起仅允许销售FDA过审产品 部分门店清除80%非法库存 合规口味市占率仅44% PMTA审核产品仅39款 预计Q3起VUSE市占率边际提升 [1][2] - 日本:菲莫/日烟烟具降价2000日元 日烟烟具价格降至980日元 英美烟草同步降价促销 [2] - 欧洲:英国8月开放式设备加速上新 一次性份额向合规产品切换 [3]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12.3亿元/20.2亿元/30.6亿元 同比增长-6%/64%/52% [3][6] - 营业收入预测:139.94亿元/163.46亿元/192.91亿元 同比增长19%/17%/18% [6][8] - 每股收益(EPS):0.20元/0.33元/0.49元 [6][8] - 市盈率(P/E):89.2X/54.4X/35.9X [3][6] 业务进展 - 新产品平台包括可调味系统/大口数透明油仓/2+10平台 承接传统一次性份额 [3] - HNB产品于9月1日在日本全境上市 欧洲部分地区年内推广 [3]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预计持续改善:2025-2027年分别为37.86%/39.83%/41.77% [9] - 销售净利率预测:8.79%/12.33%/15.86% [9] - ROE水平:5.32%/8.02%/10.87% [9] 资本结构 - 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健:2025-2027年预计20.43%/22.48%/22.39% [9] - 现金储备充足:2025-2027年现金预计32.67亿元/56.49亿元/93.56亿元 [8]
英华特(301272):首次覆盖:国产替代加速,多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2:5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市值29亿元 较当前市值27.6亿元有5%以上上升空间 [6][7] 核心观点 - 国产涡旋压缩机龙头 掌握核心技术 在多应用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1%提升至2021年1.4% 国内份额从3.2%提升至5.0% [6][18][62] - 四大业务布局完善 热泵领域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二 商用空调2024年成为最大收入来源 电驱动车用涡旋业务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6][18][23] - 性价比优势突出 产品价格较外资龙头艾默生同性能产品低10%-20% 能效系数优于竞品3%左右 [6][62][6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97亿元(+7.5%) 归母净利润0.74亿元(-15.1%) 2025E营收6.74亿元(+12.9%) 归母净利润0.88亿元(+18.1%) [2][6] - 毛利率稳步提升 从2024年25.6%预计升至2027年27.1% ROE从2024年7.2%预计升至2027年9.2% [2] - 每股收益从2024年1.27元预计增长至2027年1.94元 市盈率从37倍降至24倍 [2] 业务分领域表现 - 热泵业务:2024年收入1.90亿元(-2%)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07/2.33/2.58亿元(+9%/12%/11%) 市场份额从2020年17.0%提升至2022年18.8% [6][8][69] - 商用空调:2024年收入2.04亿元(+2%)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7/2.61/3.00亿元(+11%/15%/15%) 市场份额从2018年0.7%提升至2022年2.6% [6][8][69] - 冷冻冷藏:2024年收入1.87亿元(+28.6%)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1/2.63/3.12亿元(+18%/19%/19%) 市场份额从2020年13.9%提升至2022年16.0% [6][8][69] - 电驱动车用涡旋:2024年收入0.15亿元(+5%) 预计2025-2027年收入0.18/0.22/0.26亿元(+19%/21%/21%) 2020-2024年CAGR达29.6% [6][8][24] 市场份额与技术优势 - 打破外资垄断 国内TOP5企业份额从2016年95.6%降至2022年80.3% 国产品牌替代加速 [6][58] - 掌握涡旋八项核心技术 2013年率先实现量产 产品运行范围较市场同类产品更广 能效系数达3.06-3.36 [6][41][62] - 热泵领域首创高温热水用压缩机(75℃)和带喷气增焓功能的低温采暖压缩机 领先日系品牌3年 [6][62][80] 国际化布局 - 境外销售占比从2020年18%提升至2022年30% 欧洲市场占外销收入56% 2022年欧洲区域营收7415万元(+156.9%) [6][26][86] - 巴西市场份额5.7% 为领先中资品牌 印度市场通过Voltas Limited等直销客户实现快速增长 [6][90] - 成为Embraco Slovakia s.r.o供应商 打开欧洲市场突破口 与当地知名经销商合作拓展拉美、俄罗斯、印度市场 [6][30][72] 成长驱动因素 - 下游需求多元化 热泵、冷冻、车用等新兴领域占比从2018年17.9%提升至2022年21.8% [6][46] - 新能源车用涡旋压缩机市场快速扩张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7年12.9亿元增至2023年142亿元 [6][76] - 中央空调出口2024年同比增长40% 全球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6][52]
百度(BIDU):上调估值,因“冷门”资产有价值释放机会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9 12:41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US$188/ADR [1][2][3] 核心观点 - 采用分部估值法(SoTP)重新评估百度估值 因AI相关资产价值释放机会显著 包括AI搜索改造、AI云服务、AI SaaS、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及昆仑芯业务 [1][2] - 基准情景下总市值达640亿美元 目标价对应22倍FY25市盈率 悲观情景目标价US$151(18倍PE) 乐观情景目标价US$246(29倍PE) [2][3][58][61][65] 业务分部分析 AI搜索与广告业务 - 生成式AI搜索占比提升至64%(2025年第二季度) 移动端MAU达7.35亿(同比+5%)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4% [7] - AI搜索广告商业化预计第四季度启动 传统广告下滑趋势有望减缓 预计2029年AI搜索广告市场规模达2431亿元人民币 百度份额假设25%-30% [10] - 商家智能体广告贡献率升至13%(约人民币21亿元) 数字人广告收入占比3%(约人民币4.87亿元) 环比增长55% [16] AI云服务 - 2025年上半年AI云收入同比增长34% 达人民币131亿元 占核心收入26.5% GPU云收入增速超50% [32] - 据IDC 百度在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排名第一 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份额17% MaaS市场份额28% [32][37] - 云业务第二季度实现盈利 利润率超10% 订阅制收入占比超50% [41] AI SaaS产品 - 百度文库与网盘合并收入占AI云总收入25%-33% 文库AI付费用户超4000万 AI月活9700万 网盘AI月活超8000万 [20] - 全球AI SaaS市场规模预计2023-2033年CAGR为23.1% 中国市场2023年规模人民币280亿元 2028年预计超1000亿元(CAGR 29%) [24]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 - 累计提供超1400万次出行服务 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量220万次(同比+148%) 周运营量超25万次 与Waymo可比 [44] - 下一代车型RT-6成本仅人民币20.5万元 与Uber、Lyft等达成全球合作 计划部署数千辆自动驾驶车辆 [44] - 预计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达390亿美元 百度基准情景假设份额60% 营业利润率15% [60] 昆仑芯业务 - 中标中国移动2025-2026年AI服务器采购 在"类CUDA生态"标段获70%-100%份额 [1][51] - 2024年中国GPU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英伟达70% 华为昇腾23%) 2025年收入预计与寒武纪相当(50-70亿元人民币) [52] - 2025年7月融资后估值280亿元人民币 百度持股59.45% 中国AI计算GPU数据中心市场2025-2029年CAGR预计55.7% [53][55] 财务预测 - FY25收入预计1311.36亿元人民币(同比-1.5%) FY26收入1311.83亿元人民币(同比+0%) [1][75] - FY25净利润预计210.30亿元人民币(同比-22%) FY26净利润284.16亿元人民币(同比+35%) [1][75] - FY25毛利率42.6% FY26毛利率回升至46.6% [1][75]
优信(UXIN):首次覆盖:强管控模式厚积薄发,经营周期右侧已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2:2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市值55-108亿元人民币,较当前52亿元市值上行空间6%-108% [2][9] 核心观点 - 优信通过"智能再制造工厂+仓储式大卖场"强管控模式,实现车况标准化、高效周转(库存周转30天 vs 行业55-60天)及综合加价率优势,2025Q1毛利率达7.0%,单季度EBITDA转正 [8] - 中国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销量1961万辆,二手车/新车比仅0.6:1(vs 美国2.4:1),析出率5.6%(vs 美日德13%+),中性测算2030年行业空间达3500-4000万辆 [8][17][67] - 规模扩张计划明确:2025-2029年每年新开3-10店,覆盖保有量300万+城市,TOP20城市可再开45个卖场,对应年销130万台(为2025年销量20倍),2029年预计32店、年销65万台、收入484亿元 [8][10] 财务预测 - 收入高速增长:2025E-2027E收入分别为33.4亿元、72.8亿元、161.7亿元,CAGR 120% [7][8] - 盈利改善显著:净利润从2025E的-2.41亿元收窄至2027E的1.45亿元,2026年后有望扭亏 [7][8] - 效率指标优化:毛利率从2023年4.81%提升至2027E的7.75%,净利率从-21.91%改善至0.90% [7] 行业分析 - 供给侧:中国汽车保有量3.59亿辆,6-9年车龄占比最高,新能源车加速置换 [32][38] - 需求侧:90后+80后买家占比77%,下沉市场渗透率低,二手车3年使用成本比新车低超50% [45][49][40] - 政策端:限迁、税收、商品属性限制基本解除,全国转籍率升至30.41%,金融渗透率预计从2018年26%升至2026年52% [57][58][61] 海外对标 - CarMax:直营模式+全国250+门店,20-30X PE估值,自持库存把控质量 [74][76][82] - Carvana:线上+自动售车机模式,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0%,通过债务重组实现业绩复苏 [90][94][96] 运营优势 - 单店模型验证:西安、合肥、武汉三店库存1000+台,40%到店成交率,315项检测+自动化整备使整备时效缩至<4天 [8] - 增值服务贡献高:金融、保险、延保等服务收入占比近半,综合加价率反超传统车商 [8][119] - 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平台实时调价+全国交付,线下卖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113][118]
海天味业(603288):跟踪报告:生产优化提振盈利能力,长期竞争优势凸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9 12:08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OUTPERFORM) 目标价44.10元人民币[1][2] 核心观点 - 生产优化与成本控制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1H25毛利率达40.12%(同比+3.26pct) 净利率25.75%(同比+1.27pct)[3][8] - 餐饮端需求疲软但工业端需求形成补充 供应链优化支撑毛利率维持高位[4][10] -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业绩增长 考核目标为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8% 2024-2026年CAGR不低于11%[4][11] - 产品矩阵与渠道策略协同发展 "老三样"(酱油/蚝油)保障基本盘 "新四样"(醋/料酒/健康酱/室内外销品类)挖掘增长潜力[4][12]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152.30亿元(同比+7.59%) 归母净利润39.14亿元(同比+13.35%)[3][8] - 分季度看:1Q25营收83.15亿元(同比+8.08%) 2Q25营收69.15亿元(同比+7.00%)[3][9] - 盈利预测:2025E/2026E/2027E营收分别为296.91/328.23/363.30亿元 同比增速10.4%/10.5%/10.7%[2][5][7] - 归母净利润预测:2025E/2026E/2027E分别为70.18/77.96/86.45亿元 同比增速10.6%/11.1%/10.9%[2][5][7] 估值比较 - 当前股价对应2025E/2026E/2027E的PE分别为35X/31X/28X[2][5] - 基于生产优势与渠道掌控力 给予2026年35XPE估值(原40X)[5][13] - 可比公司2025E平均PE为20.57X(千禾味业24.38X/中炬高新18.22X/天味食品19.10X)[6]
英华特(301272):国产替代加速,多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1:52
好的,我将为您解读这份关于英华特(301272)的公司研究报告。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经验的资深分析师,我将从专业角度总结报告的核心内容。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英华特"增持"评级(首次覆盖)[3][7] - 目标市值29亿元,较2025年9月19日收盘市值27.6亿元有5%以上上升空间[7] 核心观点 - 英华特作为国产涡旋压缩机龙头企业,正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进程,在多应用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1][6] - 公司掌握涡旋压缩机核心技术,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6][67] - 通过热泵、商用空调、冷冻冷藏和电驱动车用四大领域布局,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6][3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7.5%;2025H1营收2.43亿元,同比下滑7.5%[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4亿元、7.79亿元和8.98亿元,同比增长12.9%、15.6%和15.4%[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滑15.1%;2025H1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滑69.3%[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1.00亿元和1.13亿元,同比增长18.1%、13.7%和13.7%[2][7]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5.6%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27.1%[2]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1.27元增长至2027年的1.94元[2] 业务板块分析 **热泵应用业务** - 公司基础业务,2019-2022年热泵压缩机销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6][21] - 2024年收入1.90亿元,占比31.84%[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07/2.33/2.58亿元,同比增长9%/12%/11%[8] **商用空调应用业务** - 2024年收入2.04亿元,占比34.26%,成为最大收入组成部分[25] - 通过开拓直销客户和扩大海外优势,2022年境外商用空调同比增长155.84%[6][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7/2.61/3.00亿元,同比增长11%/15%/15%[8] **冷冻冷藏应用业务** - 2024年收入1.87亿元,占比31.29%,同比增长28.55%[25] - 2018-2022年销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二,主要通过海外市场实现增长[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1/2.63/3.12亿元,同比增长18%/19%/19%[8] **电驱动车用涡旋业务** - 2024年收入0.15亿元,占比2.51%[92] - 产品涵盖24V、48V、400V及800V平台,排量覆盖17cc至45cc[8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0.18/0.22/0.26亿元,同比增长19%/21%/21%[8] 市场份额与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提升至2021年的1.4%[6][70] - 国内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0%[6] - 热泵领域份额从2020年的17.0%提升至2022年的18.8%,稳居第二[6][77] - 冷冻冷藏领域份额从13.7%提升至16.0%,仅次于艾默生[6] - 商用空调领域份额从2018年的0.7%提升至2022年的2.6%[6][77] **技术优势** - 掌握涡旋八项核心技术,已有上千个产品型号[67] - 2013年率先发布高温热水用压缩机,2015年开发带喷气增焓功能的涡旋压缩机[67][89] - 产品能效水平优异,热泵工况性能系数达3.06,制冷工况达3.36[68] **价格优势** - 采取"追随定价"策略,产品定价较艾默生同性能产品下浮10%-20%[68] - 热泵产品较规格相近竞品终端售价低8-27%[73] 海外市场拓展 - 境外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18%提升到2022年的30%[6] - 2016年成为Embraco Slovakia s.r.o供应商,打开欧洲市场突破口[6][94] - 欧洲市场占2022年外销营收的55.98%,2022年欧洲区域营收7414.77万元,同比增长156.9%[94] - 巴西市场占据5.7%份额,是领先的中资品牌[98] - 南亚市场营收从2020年248.16万元增长至2022年1214.77万元,CAGR达121.25%[98] 行业分析 **涡旋压缩机行业** - 2022年3HP以上涡旋压缩机销额达100亿元,其中商用空调应用占比78%[51] - 2024年内/外销量同比增长7.4%/2.0%[51] - TOP5销额份额从2016年的95.6%下降至2022年的80.29%[6][63] - 2023年销量份额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79.0%[63] **下游应用市场** - 中央空调内销额从2015年612亿元提升至2023年1263亿元,CAGR达9%[57] - 热泵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亿元快速扩张到2023年332亿元,CAGR达18%[59] - 汽车空调电动涡旋压缩机市场规模从2017年12.9亿元提升至2023年142亿元[82] 增长驱动因素 - 国产替代加速趋势明确,外资品牌专利已过保护期[67] - 下游热泵、冷冻、车用等新兴领域需求不断扩充,多元化应用带来增量空间[6][51] - 公司大客户开拓成效显著,新增欧博空调等客户[6][78] - 新能源车用涡旋压缩机业务跟随客户释放定点,商用车等领域需求较大[8] 估值分析 - 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33倍,公司为31.5倍[7][107] - 2025年预测市盈率32倍,2026年28倍,2027年24倍[2]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4年7.2%提升至2027年9.2%[2]
士兰微(60046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看好SiC产品持续放量
长城证券· 2025-09-19 11:5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行业指数涨幅介于5%至15%之间 [4][9][1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达2.65亿元 营收同比增长20.14%至63.36亿元 [1] - SiC主驱模块加速放量 基于II代SiC-MOSFET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累计出货达2万颗 [8] - 功率半导体和分立器件营收同比增长约25% 其中汽车和光伏应用的IGBT及SiC产品营收增长超80% [3]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4亿元/9.01亿元/12.00亿元 对应EPS为0.37元/0.54元/0.72元 [9]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13.12%至2.69亿元 Q2单季营收环比增长11.20%至33.36亿元 [1] - ROE预计从2024年的-0.2%提升至2027年的7.0% 毛利率稳定在20-22%区间 [1][11] 业务进展 - IPM模块在白电市场应用超1.23亿颗 12吋线模拟电路和IGBT产能持续投入 [3] - 6吋SiC芯片月产能达10,000片 8吋SiC产线预计2025年四季度实现通线 [8] - V代IGBT和FRD芯片的电动汽车主驱模块实现国内外批量供货 IGBT单管大批量出货 [3] 产能状况 - 5/6吋芯片线、8吋芯片线及12吋芯片线均保持满负荷生产 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2] - 成都士兰功率模块封装线积极扩大产出 子公司士兰明镓SiC产线完成产能建设 [2][8]
利扬芯片(688135):25H1盈利能力持续改善,Q2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长城证券· 2025-09-19 11:50
投资评级 - 增持(下调评级)[4][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Q2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增长35.29%,环比增长18.38%[1] - 公司坚持"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晶圆磨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1.61%,智能感知领域技术突破,提升集成电路核心竞争力[3] - 受益于AI算力爆发、汽车智能化升级和存储芯片国产化替代浪潮,第三方测试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拥有先进制程测试解决方案能力[8][9] -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规模效应显现带来利润弹性,预计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9][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23.09%,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改善16.38%[1]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25.02%,同比提升0.5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02%,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2] - 费用率方面,销售、管理、研发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2%/9.28%/13.13%/7.16%,同比变动分别为-0.91/-2.11/-3.76/+1.96个百分点[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04亿元、7.45亿元、9.2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3.8%、23.3%、23.5%[1][12]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拥有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射频等多种工艺的SoC集成电路测试解决方案,重点布局工业控制、高算力、汽车电子、5G通讯、传感器、人工智能、存储、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机器人等芯片测试解决方案[2] - 左翼晶圆加工环节凭借25μm超薄减薄和20μm切割道量产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右翼智能感知领域与叠铖光电合作开发"强感知弱算力"技术,突破复杂环境成像难题[3] - 公司专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具备全工艺SoC芯片测试能力,在高算力芯片、车规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拥有领先测试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测试设备和定制化方案提升测试效率与准确性[8] 行业机遇 - 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占整个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较小,无法满足众多芯片设计公司的量产测试需求,随着先进工艺集成度和电路复杂度提升,测试费用越来越高,市场对独立第三方专业测试服务需求迫切[8] - 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AI算力爆发、汽车智能化升级和存储芯片国产化替代浪潮,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8][9]
益丰药房(603939):2025 年中报点评:精细运营盈利优化,新零售增长可期
东方证券· 2025-09-19 11:4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可比公司给予25年22倍PE 对应目标价31.46元[2][5] - 股价为25.22元(2025年9月19日)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24.7%上行空间[5]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5-27年收入预测 上调同期毛利率和费用率预测[2] - 调整25-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1.43/1.62/1.82元(原预测1.44/1.69/1.89元)[2]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256.16亿元(+6.5%) 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13.6%)[4] - 毛利率持续改善 预计25-27年分别为40.5%/40.5%/40.6%[4] 经营表现分析 - 25H1实现收入117.2亿元(-0.3%) 归母净利润8.8亿元(+10.3%)[9] - 收入下滑利润上升源于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关停部分门店、放缓新店扩展和降本增效[9] - 25H1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约2005亿元(-3.7%) Q2同比降幅收窄至-1.6%(Q1为-5.8%)[9] - 25Q1全国零售药店总数约69.9万家 环比净减少约3000家 行业持续有序出清[9] 门店拓展策略 - 截至25H1共有14701家门店 较24年底净增17家(新开289家 关闭272家)[9] - 经营策略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 坚持"区域聚焦重点渗透"战略[9] - 直营店净减少191家 加盟店净增加208家 加盟店成为新增长点[9] - 直营门店整体日均坪效提升 主要由规模较小的非旗舰店驱动[9] 业务发展亮点 - 电商业务快速增长:25H1 B2C业务收入4.1亿元(+88.5%) O2O收入9.4亿元(+7.5%)[9] - 会员体系显著提升:累计建档会员1.1亿人(环比+5.8%) 会员销售占比84.9%(环比+2.9pct)[9] -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模式 尝试向大健康药房等新业态发展[9] 行业比较估值 - 基于可比公司估值 给予25年22倍PE[2][10] - 可比公司25年预测PE范围15.79-38.06倍 调整后平均为22倍[10] - 当前公司25年预测PE为17.6倍 低于行业调整后平均水平[4][10]
中国海外发展(00688):销售及投资维持行业前列,首个商业REIT获受理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9-19 11:44
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目标价19.35港元(较当前股价14.30港元有35.4%上行空间)[4][6] 核心观点 - 销售规模保持行业第二 2025H1合同销售额1201.5亿元 市占率2.72%[2] - 利润率虽有所下滑但仍处行业第一梯队 核心净利润率10.6%[3] - 商业REITs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个商业REIT获证监会及深交所受理[4] - 融资成本降至2.9% 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人民币借贷占比提升至84.8%[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核心净利润分别为161亿/171亿/180亿元[4] 销售表现 - 2025H1合同销售额1201.5亿元 同比下降19.0% 行业排名第二[2] - 销售面积512万方 同比下降5.9% 销售均价提升1%至23500元/平方米[2] - 北上广深及香港销售金额占比达53.7% 其中北京单城销售超300亿元[2] 土地储备 - 2025H1新增购地金额403.7亿元 新增土建面258万方[2]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新增投资占比86%[2] - 总土储规模4047万方(含中海宏洋1354万方)[2] - 已售未结转金额2088亿元(含中海宏洋338亿元)[2] 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832.2亿元 同比下降4.3%[3] - 毛利率17.4% 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3] - 归属股东核心净利润87.8亿元 同比下降17.5%[3] - 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 核心净利润口径派息率31.3%[3] - 资产负债率53.7% 较2024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3] 商业运营 - 商业运营收入35.4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4] - 一线城市商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7%[4] - 购物中心成熟项目出租率96.2% 销售额同比提升6.7%[4] - 写字楼成熟项目出租率78.3% 续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77%[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1916.4亿元 同比增长3.5%[5] - 预计2025年归母核心净利润160.64亿元 同比增长2.2%[5] - 预计2025年每股盈利1.50港元 对应市盈率9.8倍[5] - 预计2025-2027年股息率维持在3.5%-3.9%区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