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NIO)

搜索文档
周二热门中概股多数收跌
新浪财经· 2025-09-23 20:17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表现 - 指数下跌2.22% [1] 个股涨跌情况 - 蔚来股价微涨约0.14% [1] - 阿里巴巴下跌0.72% [1] - 携程、理想汽车、老虎证券跌幅均超过1% [1] - 搜狐与京东跌幅均超过2% [1] - 金山云下跌约4% [1] - 百度跌幅超过8% [1]
NIO Inc. (NYSE:NIO) Maintains Positive Momentum with Citigroup's Endorsement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2025-09-23 20:0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创52周新高达到771美元 较前期低点302美元显著回升 [2] - 当前股价为707美元 单日涨幅233%或016美元 交易区间为677-717美元 [4] - 市值达到约1587亿美元 单日交易量达4872万股显示市场关注度提升 [4] 分析师观点 - 花旗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并启动"30天上涨催化剂观察"名单 [1][3] - 华尔街分析师积极背书成为推动股价表现的关键因素 [3] - 花旗银行上调目标价反映对公司前景信心增强 [3] 公司基本面 - 作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在创新设计和技术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1] - 与特斯拉和比亚迪等电动汽车巨头直接竞争 [1] - 创纪录的运营成果支撑股价上涨趋势 [2]
NIO (NIO) Falls 6% on Vehicle Delivery Delays
Yahoo Finance· 2025-09-23 18:53
We recently published 10 Stocks Lost This Big While Wall Street Celebrates. NIO Inc. (NYSE:NIO) is one of the worst performers on Monday. NIO saw its share prices decline by 6.24 percent on Monday as investor sentiment was dampened by news that strong demand for a newly launched vehicle has resulted in a six-month delivery delay. On Saturday, NIO Inc. (NYSE:NIO) officially launched the six- and seven-seater ES8 vehicle in Hangzhou, where it sold out this year’s 40,000 unit production capacity. NIO (NIO) ...
蔚来李斌吐槽:若按公布的订单数 大家订单有1亿了!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7:45
行业订单注水现象 - 车企普遍存在订单数据夸大现象 蔚来公司表示未参与此类营销 行业订单统计数已达1亿但实际销量存在巨大差距[1] - 小订或盲订转化率极低 某新能源车企披露转化率仅10% 一款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车型宣称72小时订单破3万辆但至今总交付量仅5万辆[2] 订单注水驱动因素 - 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导致车企通过刷单制造热销假象 新能源赛道高度同质化背景下销量即声量成为共识[3] - 小订数据成为向上管理工具 既是给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也是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成绩单[3] - 行业被迫随大流压力 投机取巧者通过低成本话术抢占市场份额 由于数据不公开难核实注水行为几乎无法律风险[3] 订单注水负面影响 - 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决策 以虚假热销信息干扰用户判断可能导致选择不适合产品[4] - 影响排产计划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 挤压诚信企业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4] - 损害行业公信力 当爆款在交付端见光死会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公布数据持普遍怀疑态度[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进行为期3个月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重点打击夸大和虚假宣传等行为[4] - 部分车企主动去泡沫 拒绝公布小订数据转而强调锁单率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 有高管公开批评注水现象呼吁行业回归产品本质[4] 行业竞争本质与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竞争本质是技术产品与服务竞争而非数字游戏 消费者愈发理性与监管趋严将压缩注水订单生存空间[5] - 车企需聚焦真实用户需求提升产品力与服务体系 才能在新能源下半场淘汰赛中站稳脚跟[5]
蔚来李斌吐槽:若按公布的订单数,大家订单有1亿了!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13
行业订单注水现象 - 车企普遍存在订单数据夸大现象 蔚来董事长指出行业订单统计已达1亿辆但公司未参与这种"通货膨胀" [1] - 新车发布常伴随"订单捷报" 出现"1小时破万""72小时破10万"等营销话术 营造款款皆爆品的假象 [1] - 2023年初至今乘用车小订数突破5000万辆 其中80%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 [1] 订单与实际销量差距 - 小订/盲订转化率极低 某新能源车企董事长公开表示转化率仅10% [2] - 具体案例显示 某对标特斯拉Model Y车型宣称72小时订单破3万辆 但截至2023年7月总交付量仅5万辆 [2] - 2023年1-8月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793.4万辆 零售销量1469.8万辆 与5000万小订数据形成巨大差距 [1] 订单注水驱动因素 - 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 新能源赛道高度同质化背景下"销量即声量"成为行业共识 [3] - 向上管理与资本游戏 小订数据作为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成绩单" [3] - 行业被迫"随大流" 投机取巧者以低成本话术抢占市场份额且无法律风险 [3] 订单注水负面影响 - 误导消费者决策 以虚假热销信息干扰用户判断 [4] - 影响排产计划 易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 [4] - 挤压诚信企业生存空间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4] - 损害行业公信力 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公布数据持普遍怀疑态度 [4] 监管与行业应对 - 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进行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 [4] - 部分车企主动"去泡沫" 拒绝公布小订数据转而强调"锁单率""交付目标"等实质指标 [4] - 行业高管公开批评注水现象 呼吁回归"用产品说话"的本质 [4] 行业竞争本质 - 汽车行业竞争本质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非数字游戏 [5] - 消费者愈发理性且监管日趋严格 "注水"订单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5] - 车企需聚焦真实用户需求与产品力提升 才能在新能源淘汰赛中站稳脚跟 [5]
2025蔚来日暗藏玄机?从理想到现实,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
华夏时报· 2025-09-23 13:1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理想主义向市场现实转型 通过用户共创和技术创新实现复苏 体现"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的品牌理念 [1] - 公司采用双品牌战略 蔚来品牌深耕4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 乐道品牌聚焦20-30万元主流家庭市场 实现不同消费群体覆盖 [5] -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 研发与服务 基础设施 用户社区与品质四大不变要素 同时使产品更贴近真实需求 决策更快 运营更透明 [7]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换电站升级至第四代 第五代计划明年年初推出 将实现更广泛电池兼容性 支持蔚来 乐道 萤火虫及一代所有电池包 [2] - 全新ES8推出三款配置 六座/七座行政豪华版起售价40.68万元 BaaS方案价格29.88万元起 比预售价再降一万元 [2] - ET9地平线特别版定价81.8万元起 BaaS方案71万元起 9月底启动交付 采用双色车身设计体现品牌理念 [4] - 2025年产品重点完善大型SUV矩阵 将推出超大五座版本和ES9 旗舰技术全面覆盖SUV产品线 [3] - 现有"5566"系列车型无重大换代计划 虽采用400伏平台 但升级为第三代智能平台 100度电池设为标配 [3][4]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2025年8月交付新车31,305辆 同比增长55.2% 创历史新高 [5] - 乐道L90上市首月交付突破10,000辆 成为公司史上最快达成该里程碑的车型 [5] - 全新ES8预售阶段积累超过100,000个意向订单 上市当晚锁单量突破60,000 [5] - 纯电动车销量增速反超增程混动车型约15个百分点 消费者接受度进入新阶段 [4] 基础设施投入 - G318川藏换电路线累计投入超过180亿元 [1] - 换电站总数突破3,000座 建成全球最大智能换电网络 [7] - 结合NIO Power充电体系 形成"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服务闭环 [7] 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 覆盖自研芯片 固态电池 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领域 [7] - 每季度研发投入约30亿元 [6] - 第五代换电站在运行效率 电池容量和双向充放电效率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2] 盈利目标与挑战 - 公司计划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全年交付目标150,000辆 [6] - ES8的BaaS版本因订单激增可能导致部分用户交付延迟至2025年第一季度 [6]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年底退坡 可能引发四季度需求提前释放 影响明年一季度销售动能 [6] - 研发投入和换电网络建设累计超180亿元 持续压制毛利率提升 [6] 行业趋势判断 - 2025年成为用户体验拐点之年 纯电动技术带来的体验收益首次超过补能不便的体验损失 [4] - 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 [7]
蔚来的“自我救赎”:销售改善后,接下来就是财务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23 12:29
核心观点 - 野村证券认为蔚来已通过新产品和定价策略扭转销售颓势 但财务状况仍显脆弱 实现有意义的财务改善尚需时间 维持中性评级但将目标价从5美元上调至8.4美元[1] - 公司预计2027年实现全年盈亏平衡 早于市场普遍预期 但需以运营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为前提[1] 销售表现 - 乐道L90车型保持每周2000至3000台订单量 新款ES8确定订单接近5万台 已超过2025年剩余产能上限[2] - 新车型强劲订单为2025年下半年交付量增长提供保障 若明年延续类似策略则增长前景乐观[2] 财务状况 - 公司股东权益在最近配售增发后才转为正值 显示财务基础尚不稳固[3] - 相比竞争对手 资产负债表仍显脆弱 2026年上半年销售淡季可能需要进一步投资维持运营[3]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财年交付量预测下调9.5%至35.2万辆 收入预测下调11.7% 反映业务过渡期影响[4] - 2026和2027财年交付量预测分别上调0.9%和12.7% 2024-2027财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2%[4] - 因以价换量策略 2025-2027财年毛利率预测下调0.2至1.2个百分点[4] - 通过费用控制 2026-2027财年营业利润率预期上调 预计2027财年实现全年盈亏平衡[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从5美元上调至8.4美元 较当前股价6.91美元存在22%上行空间[5]
“公布订单总数达1亿”,车企“营销通胀”何时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2:01
每经评论员裴健如 "如果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统计),都有1亿了。我们没有参与这个'通货膨胀'。现在车企晒订单已经 变得偏营销,不利于产销的匹配,容易'自己给自己挖坑'。"日前,蔚来董事长李斌在"2025蔚来日(NIO Day)"上的这番表态,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汽车行业存在的"订单注水"乱象。 近年来,新车发布伴随"订单捷报",已成为行业标准动作。从"1小时破万""72小时破10万",到订单量 以分秒计,在款款皆爆品的外衣之下,华丽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仿佛中国消费者"买车如买菜"。即便 是动辄几十万元的汽车,消费者也能在未见实车的情况下轻松下单,中国车市俨然进入"秒光时代"。然 而,现实却往往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由虚假繁荣堆砌的营销泡沫一戳就破。 据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统计,自年初至今,中国乘用车小订数已突破5000万辆,其中80%都是在新车 发售72小时内完成的。作为参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 年1—8月,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约1793.4万辆,累计零售销量约1469.8万辆。两者之间的差距一目 了然。 不仅如此,小订或盲订的转化率也相对较低。某新能源车企董事长 ...
蔚来:建立Circular Car Lab(循环汽车实验室)| 2025华夏ESG实践绿色机遇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09:54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 是全球首家在美国 中国香港 新加坡三地上市的汽车企业[1] - 公司建立了由12个领域技术栈构成的"蔚来技术全栈" 在10余个地区设立研发与生产机构[1] - 销售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超350个城市 旗下拥有NIO蔚来 ONVO乐道 firefly萤火虫三大品牌[1] - 累计交付新车超过80万台 其中蔚来品牌有九款车型在售 乐道品牌有两款车型在售 萤火虫品牌有一款车型在售[1] 循环经济战略 - 资源循环利用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八大战略之一 国家规划要求2025年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2] - 公司建立Circular Car Lab项目组 专注于"车到车"级别闭环回收 将整车设计制造报废全流程纳入可循环生态系统[2] - 2024年自主开发线上追溯系统 实现全流程追溯报废车 废料 成品 零件情况 保证数据追溯性真实性完整性[2] 循环利用成果 - 2024年完成"车到车"级别闭环回收报废车500台 通过精细化拆解分类提升报废车残值[3] - 拆解铝材用于自主研发铝合金牌号或智能硬件壳体制造 镁合金和铜合金作为铝合金辅料添加[3] - 整车循环拆解模式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开创整车至整车闭环回收先例[3] 行业合作与认可 - 公司参与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发起的"再生金属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 推动原材料端长期可持续发展[4] - 专家评价认为公司以绿色智造 循环回收和能源创新引领未来 树立中国新能源车企全球标杆[4]
创轲科技完成千万级首轮融资,为上汽通用、蔚来等提供先进复合材料成型产线
搜狐财经· 2025-09-23 09:48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千万级首轮融资 由太仓国发文鑫独家投资 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产能和交付批量订单 志同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1] 业务聚焦 - 公司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高端装备解决方案开发 重点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装备技术 [4] - 业务覆盖汽车 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特种等领域的新材料升级 满足高速高质量生产需求 [4] 客户基础 - 客户群体包括中国石化 中化国际 中材科技 中国商飞 中车集团 福耀汽车 上海电气集团 南钢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 [4] - 国际客户涵盖韩国LG 瑞士ABB 德国科思创 上汽通用 上汽乘用车 蔚来汽车等知名企业 [4] - 为客户提供先进复合材料成型产线或智能装备 帮助实现材料升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