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汽集团(601238)
icon
搜索文档
一新车品牌将上市 华为官宣新汽车品牌
新浪财经· 2025-09-19 03:07
品牌合作 - 广汽集团与华为乾崑联合打造"启境"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1] - 品牌定位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 [1] - 合作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与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共同见证下官宣 [1]
广汽集团正推进中层干部竞聘上岗 原广汽三菱销售公司董事长将出任埃安副总经理?官方回应“要进一步确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2:48
人事调整 - 广汽三菱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杨龙可能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 但需等待官方公告确认 [1] - 广汽集团推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制度 涉及埃安、传祺、昊铂三个自主品牌营销本部负责人岗位 [1] - 广汽集团已任命传祺和昊铂品牌的首席营销官 分别为敖志一和殷爽 两人均为外部职业经理人且具有互联网公司任职背景 [2] 营销体系改革 - 广汽集团于今年1月初整合传祺与埃安营销领域 设立传祺、埃安、昊铂三大品牌营销本部 并调整了中高层负责人 [1] - 埃安实施B端和C端渠道分离 体验中心聚焦C端客户 专门建立出行中心负责B端销售和服务 [2] - 埃安加大C端市场攻势 推出霸王龙、RT和UT三款产品 在7万至15万元价格区间市场逐步站稳脚跟 [2] 战略转型进展 - 广汽集团自2024年底启动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战略 实施自主一体化改革 包括管理模式转变、研发体系重组、总部搬迁和营销体系整合 [3] - 通过研发体系重组和IPD流程导入 车型标准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研发成本降低10%以上 [3] - 供应链整合使采购成本大幅降低 业务效率和决策效率提升约50% [3] 管理机制变革 - 广汽集团深化干部管理制度改革 推行"事业选人、组织管人、业绩留人"机制 实施中层岗位竞聘上岗和"能上能下"制度 [4] - 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范围拓展至集团部门中层 实现企业、人员、岗位三个全覆盖 [4] 业绩目标 - 广汽集团下半年将聚焦"番禺行动"战略 通过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三大战役扭转业绩局面 [4] - 重点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和有竞争力的成本控制体系建设 力争实现业绩企稳回升 [4]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启境”正式官宣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02:36
品牌发布 - 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 [2] 合作内容 - 广汽集团与华为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 [2] - 双方深度融合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用户生态和品牌营销领域优势 [2] - 广汽集团贡献三电技术及整车制造领域专长 [2] 产品定位 - 品牌将提供前瞻性智能化出行体验 [2] - 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价值 [2]
乘用车板块9月18日跌0.74%,北汽蓝谷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6.3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8 08:46
板块整体表现 - 乘用车板块整体下跌0.74% 领跌个股为北汽蓝谷(-4.90%)[1] - 上证指数下跌1.15%至3831.66点 深证成指下跌1.06%至13075.66点[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6.31亿元 游资净流出1.46亿元 散户净流入7.77亿元[1] 个股涨跌情况 - 赛力斯逆势上涨1.43%至143.10元 成交额达74.59亿元[1] - 北汽蓝谷跌幅最大达4.90% 成交273.05万手 成交额22.72亿元[1] - 比亚迪下跌1.15%至109.71元 成交额103.62亿元为板块最高[1] 资金流向分布 - 赛力斯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59亿元(占比7.49%) 唯一获得主力增持个股[2] - 北汽蓝谷主力资金净流出5.81亿元(占比-25.56%) 资金流出最为显著[2] - 长安汽车主力净流出2.07亿元(占比-13.13%) 散户净流入1.92亿元(占比12.17%)[2] - 比亚迪主力净流出3.24亿元(占比-3.13%) 散户净流入4.42亿元(占比4.27%)[2]
汽车股今日普跌 市场预期明年新能源购置税退坡 机构称或刺激四季度额外需求增量
智通财经· 2025-09-18 07:51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变化 - 2024年是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 明年起恢复征收车辆购置税[1] -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1] 汽车股市场表现 - 小鹏汽车-W股价下跌3.95%至81.55港元[1] - 广汽集团股价下跌2.57%至3.41港元[1] - 理想汽车-W股价下跌2.49%至101.9港元[1] - 长城汽车股价下跌1.26%至17.26港元[1]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设定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 同比增长约20%[1] - 中汽协年初预估1600万辆 新目标低于此前预期[1] - 购置税政策变化可能刺激四季度额外需求增量 或超方案目标[1] 行业展望 - 下半年国补落地 行业反内卷和新能源购置税退坡预期背景下 行业有望迎来"金九银十"行情[1]
埃安换帅高层反腐 广汽集团改革再加压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5:10
组织机构与人事调整 - 公司于2025年1月1日起整合传祺和埃安营销领域 设立三大品牌营销本部并任命临时负责人[1] - 公司于7月底全球招聘营销人才 敖志一与殷爽分别空降传祺和昊铂担任CMO[1] - 公司于9月放出更多高管职位 包含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多个副总经理岗位[1] - 原广汽三菱负责人杨龙接替肖勇出任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兼营销本部负责人[1] - 已退休的前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张跃赛被带走调查 其曾任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及自主品牌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2] 销量表现 - 广汽传祺2024年1-8月累计销量197,014辆 同比下滑18.66%[2] - 广汽埃安2024年1-8月累计销量154,119辆 同比下滑17.31%[2] - 广汽昊铂2024年1-8月累计销量8,992辆 在品牌销量榜处于较低水平[2] 品牌战略与产品规划 - 广汽传祺2025年将加快一体化运作及产品结构调整 全面布局增程、插混和纯电等新能源动力形式[2] - 广汽传祺加速与华为技术融合 多款新车型将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及乾崑智驾技术[2] - 广汽埃安因长期扎根低端网约车市场导致C端市场受冷落 现推出埃安霸王龙、RT和UT产品矩阵面向C端用户[3] - 广汽埃安开展出海战略 目标2025年C端销量占比提升至75%[3] - 广汽昊铂自2022年9月发布以来市场表现不佳 品牌定位多次调整但未形成独特品牌语言[3] - 公司于9月16日宣布联合华为打造新品牌"启境" 被认为全面拥抱华为[3]
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揭晓 广东8家组织获奖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8 04:44
大会概况 - 中国质量大会于2025年9月16日至17日在南京举办 主题为"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 [1] - 大会由市场监管总局和江苏省政府联合主办 正式代表约600人 其中国外嘉宾占三分之一 [1] - 旨在分享国际质量发展趋势 交流全面质量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质量合作 [1] 质量奖项评选 - 开幕式颁发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广东省8家组织获奖 总数居全国第一 [1] - TCL科技集团获中国质量奖 另有7家广东组织获提名奖包括广汽集团 迈瑞医疗等 [1] - 广东累计4家组织获中国质量奖 23家组织和1位个人获提名奖 [1] 质量建设成果 - 广东1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 [2] - 9个项目纳入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 [2] - 出台全国首个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工作指南 [2] - 7个县级城市入选2025年度全国百城质量提升活动 [2] - 3个县级城市被列入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创新试点 [2]
【读财报】上市车企8月销量:同比上升近两成 蔚来、上汽集团等销量增速加快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7 23:34
整车销量总体表现 - 2025年8月20家A、H股上市车企合计销售整车192.39万辆,同比上升18.59%,环比增长8.81% [1][4] - 曙光股份、小鹏汽车、千里科技8月整车销量同比增速超过100%,蔚来、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增速超过30% [3][4] - 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广汽集团销量出现同比下降,其中理想汽车同比下降40.72%,江淮汽车同比下降13.23% [3][4] 企业销量增速变化 - 蔚来、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千里科技等企业8月销量增速较7月明显加快 [1][3] - 小鹏汽车、吉利汽车、东风集团等企业8月销量增速较7月有所放缓,其中吉利汽车增速从7月的57.66%降至38.04% [1][3][4] - 上汽集团8月销量36.34万辆,同比增速41.04%,较7月增速提升6.82个百分点 [5] 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 - 16家车企8月合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03.65万辆,同比上升25.74%,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5% [1][5] - 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前三,分别为37.36万辆、14.73万辆和12.98万辆 [7][8] - 小鹏汽车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达168.66%,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增速分别为95.2%和81.39% [7][8] 新能源汽车企业分化 - 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千里科技、曙光股份4家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其中理想汽车下降40.72%,江淮汽车下降27.15% [1][7][8] - 蔚来、千里科技、赛力斯8月销量增速较7月增加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赛力斯增速提升13.87个百分点 [7][9] - 小鹏汽车、福田汽车8月销量增速较7月下降超50个百分点 [7] 累计销量表现 - 比亚迪1-8月累计销售286.39万辆,同比增长23% [8] - 吉利汽车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00.26万辆,同比增长120.4% [8] - 东风集团1-8月整车累计销售113.86万辆,同比下降4.98%,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0.48万辆,同比上涨38.2% [5]
全国首批L3级“真自动驾驶”汽车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07
政策与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推动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1][10] - 政策明确要求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险等法律法规 为L3级自动驾驶提供法律保障[10] - 超过50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或地方性法规 包括北京、武汉、深圳等地[14] 车企L3级自动驾驶布局 - 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并上市销售首款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 2026年推出更多L3级产品[3] - 小鹏汽车宣布2025年底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软件 要求车辆硬件算力和存储实现数倍提升[3] - 华为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高速L3级自动驾驶商用(ADS 4) 2026年后实现高速/城区低速L4级自动驾驶[3] - 奇瑞汽车2026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上车 岚图汽车首款L3平台车型将于2025年内发布[3] - 极氪、长安汽车、江汽集团、赛力斯等车企均提出L3级自动驾驶目标 时间点集中在2025年至2026年[3] 技术实现与挑战 - L3级自动驾驶需在特定条件和场景下运行 允许驾驶员完全脱手但需随时准备接管控制权[1][11] - 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商业化落地的主要障碍 需通过大量试验和示范测试验证[5] - 需具备高精度定位信号覆盖(如北斗三号差分信号)、路侧感知设备与车辆实时协同(C-V2X通信)以及动态高精地图分钟级更新能力[13] - 道路基础设施要求包括标记清晰、设施完善、交通信号准确、坡度适中和照明充足等条件[12] 成本与市场影响 - L3级自动驾驶汽车硬件配置和安全冗余成本比L2级高出数万元[15] - L3级生产准入放开为车企和供应链公司提供清晰商业化路径 驱动产业加大对感知硬件、决策算法和车路协同技术的投入[15] - 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汽车产业新增长极 推动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体验驱动[15] 权责界定与法规 - L2级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为人类驾驶员 L3级责任主体因具体运行场景而异 用户和自动驾驶系统均可能成为责任主体[7] - 驾驶自动化技术责任主体划分是当前自动化技术推广必须解决的问题[7] - L3级车型生产准入放开需汽车行业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紧密协同机制 仍需一个过程[8] 测试与示范进展 - 上海浦东新区划定第三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共583条、758.62公里 包括张江、世博和花木区域[12] - L3级技术需从小区域示范到大范围推广 小区域示范运营预计很快开始[16] - 工信部要求车企与供应商提交L3级以上自动驾驶全生命周期安全报告 禁止未经审批的大规模开放道路测试[14] 行业预测与展望 - 2025年可能成为L3级自动驾驶智驾元年 年底前将出现L3级智驾车型[4] - 2030年之后的两三年是L3、L4级自动驾驶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16] - 城区辅助驾驶技术拐点预计在2026年至2027年到来 普及速度将远超预期[16] - 到2035年 L5级自动驾驶将成为每辆车的标配[16]
全国首批L3级“真自动驾驶”汽车要来了,高速能脱手、堵车能歇气,但权责怎么分?专家解答
36氪· 2025-09-17 12:08
政策突破与行业响应 - 中国工信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推动商业化落地 [1] - 政策释放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汽车产业新增长极的信号,为车企和供应链公司提供清晰商业化路径和研发回报预期 [24] 车企L3级自动驾驶量产计划 - 小鹏汽车计划2024年底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软件,要求车辆硬件在芯片算力和存储方面实现数倍提升 [5] - 广汽集团宣布2024年第四季度量产并上市销售首款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2025年推出更多L3级产品 [6] - 奇瑞汽车计划2026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上车;岚图汽车首款L3平台车型(代号泰山)将于2024年内发布 [6] - 华为ADS 4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高速L3级自动驾驶商用,2026年后实现高速/城区低速L4级自动驾驶 [6] - 极氪、长安汽车、江汽集团、赛力斯等车企提出实现L3级自动驾驶目标,时间点集中在2024年至2025年 [7] 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定义与挑战 - L3级自动驾驶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在特定条件和场景下允许驾驶员完全脱手,但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控制权 [2] - 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商业化落地的主要挑战,需通过大量试验和示范测试验证所有工况 [9] -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如道路标记不清晰、设施不完善)影响系统识别能力,需高精度定位信号覆盖、路侧感知设备与车辆实时协同及动态高精地图分钟级更新能力 [17][21] 权责界定与法规完善 - 科技部《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明确L2级及以下责任主体为人类驾驶员,L3级和L4级责任主体因具体运行场景而异,用户和自动驾驶系统均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15] - L3级生产准入需汽车行业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 [15] - 工信部要求车企与供应商提交L3级以上自动驾驶全生命周期安全报告,禁止未经审批的大规模开放道路测试 [22] 基础设施与测试进展 - 上海浦东新区划定第三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共583条、758.62公里,包括张江区域238条(329.10公里)、世博区域261条(340.70公里)、花木区域84条(88.82公里) [17][18][19] - 贵阳市提案要求L2级以上自动驾驶需满足道路标记清晰、设施完善、交通信号准确、坡度适中、照明充足等条件 [20] - 超过50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或地方性法规,北京、武汉、深圳等地发布专项条例推动L3级过渡 [22] 成本与市场预期 - L3级自动驾驶汽车硬件配置和安全冗余成本比L2级高出几万元,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23][24] - 城区辅助驾驶技术拐点预计2026年至2027年到来,普及速度可能远超预期;2030年后两三年是L3/L4级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 [25] - 政策准入增强消费者对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感,推动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体验驱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