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601238)

搜索文档
广汽集团前8月仅完成销量目标44% 与华为联合打造全新品牌“启境”
长江商报· 2025-09-17 09:03
公司与华为合作 -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式定名为"启境" 近期将正式发布[1] - 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8日成立 注册资本15亿元 由广汽集团全资持股[1] - 启境汽车全系搭载华为乾昆智能技术 涵盖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核心功能[1] - 首款产品定位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 预计2026年推出实车[1] - 华望汽车规划两款车型 分别为轿车与SUV 动力形式涵盖纯电与增程 预计2026年面世 整体定位高端[1] - 华望汽车为轻资产运营公司 优先利用埃安和传祺品牌产能[2] - 项目将融合华为IPD和IPMS体系经验 构建覆盖产品定义 营销及生态服务的全新流程[2] 销量表现 - 广汽集团2025年前8月售车101.05万辆 同比下降12.32%[3] - 2024年销量仅为200.31万辆 同比下降20.04% 回到2017年水平[4] - 2025年销量目标为230.35万辆 同比增长15%[4][5] - 2025年前8月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约44% 完成目标可能性较小[5]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17日)
乘联分会· 2025-09-17 08:39
国内政策与行业指引 - 工信部发布《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2025版)》,涵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机器人等14个行业场景图谱 [7] - 苏州提出"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底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智能经济产业核心规模年均增长超20% [8] 企业战略合作与品牌建设 - 中国长安汽车与中国国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投融资、业态培育等领域深化协同合作 [9] -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技术 [10] - 阿维塔科技与农行重庆市分行签署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领域合作 [12] - 扬杰科技与星宇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整合汽车视觉系统与半导体技术优势 [1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量产,软包电芯能量密度达400Wh/kg,目标实现500Wh/kg以上能量密度 [14] - 捷途宣布在欧洲市场推出X70 Plus、大圣及T2三款燃油SUV车型,11月率先登陆波兰市场 [11] 国际动态与技术突破 - 铃木首款纯电动SUV e-VITARA将于2026年1月在日本上市,起售价399.3万日元(约19.3万元人民币),续航超430公里,计划在超100个国家销售 [15][16] - SK On建成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计划2029年启动商业化生产,较原计划提前一年 [17] - 丰田发售纯电动汽车e-Palette,目标2027年度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当前配备司机运营 [18] - 日产与三菱基于雷诺Ampere架构在欧洲推出电动车型:三菱Eclipse Cross纯电动SUV和日产电动版Micra [19] 商用车与新能源物流 - 质子汽车与西部智联实现新能源重卡与超充系统"双交付",重卡搭载282-600度电量换电系统,超充系统支持300-600kWh电量兼容与兆瓦级快充 [19][20] - 潍柴蓝擎X7新一代高端轻卡在福建区域正式上市,聚焦新能源物流装备创新 [21] - 法士特发布全新农机装备品牌"法士特·智坤",进军农机传动领域 [22] - 金龙汽车亮相金砖国家论坛,展示自动驾驶巴士、氢燃料客车及换电重卡等产品 [23]
广东8家组织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 数量居全国第一 较上届增加3家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7 07:54
获奖情况 - 广东获奖总数达8家 较第四届增加3家 居全国第一 占全国授奖总数8.5% [1] - 中国质量奖1家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名奖7家包括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1] 企业类型特征 - 获奖组织包含民营企业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业组织及一线班组 [1] - 体现广东市场化程度高 市场主体活跃 民营经济发达特点 [1] 产业覆盖范围 - 获奖名单覆盖汽车产业 超高清视频显示 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1] - 涵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 - 彰显获奖组织支撑重点产业质量协同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质量管理实践 - TCL科技质量管理模式已推广至生态链内超过2000家企业 [2] - 将携手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运用AI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2] 产业体系发展 - 广东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 [2] - 质量强链成为质量强省与制造强省建设重要抓手 [2] -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含质量 含新量 含金量持续提升 [2]
决战时刻,广汽重塑昊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05:11
产品与技术发布 - 广汽推出星源增程平台并首发搭载于豪华新能源品牌昊铂HL车型 [1] - 公司为昊铂品牌确立全新设计语言山海架构以增强品牌辨识度 [1] - 昊铂HL增程版是广汽战时状态下推出的首款战略产品 [1] 战略与品牌定位 - 公司通过昊铂HL对昊铂品牌形象进行重新锚定 [1] - 此次发布是番禺行动以来一系列变革的关键体现 [1] - 昊铂HL承担实践并完成昊铂品牌高端化的使命 [1] 企业动态 - 广汽高层就星源增程技术细节及战时状态意义展开深度对话 [1] - 战时状态代表公司进入战略攻坚阶段 [1] - 相关正式访谈内容即将推出 [2]
21对话|决战时刻,广汽重塑昊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04:56
公司战略与品牌升级 - 广汽推出全新研发的"星源增程平台"并首次搭载于豪华新能源品牌昊铂HL车型 [1] - 公司为昊铂品牌确立全新设计语言"山海架构"以强化品牌辨识度 [1] - 昊铂HL增程版被定位为"战时状态"下首款战略产品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星源增程平台为广汽多年技术研发成果 [1] - 公司通过昊铂HL车型重新锚定昊铂品牌高端化形象 [1] - 广汽高层透露将围绕技术细节与品牌使命展开深度解读 [1] 组织变革与行业动态 - 本次动作为广汽自"番禺行动"以来系列变革的关键体现 [1] - 公司处于"战时状态"预示战略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 [1] - 广汽通过高端新能源产品线推动品牌升级进程 [1]
广汽+华为全新品牌“启境”近期发布?广汽:未有官宣消息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4:18
品牌合作与战略规划 - 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可能命名为"启境" 但双方均表示目前未有官方宣布消息 [1][5] - 双方合作模式为华为主导产品定义 广汽负责制造与供应链的"技术供应商+主机厂"模式 区别于华为代工厂模式 [4][5] - 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正式上市 将提供中大型豪华轿车纯电/增程双版本 第二款产品为中大型SUV [4] 产品与技术配置 - 启境品牌全系车型将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能技术 包括L3级自动驾驶功能 [4] - 新车将采用广汽制造技术如弹匣电池 结合华为智能方案 定位30万级高端市场 [4] 渠道建设与商标布局 - 华望汽车已正式开启城市招募计划 首批覆盖40个核心城市包括广州 深圳 北京 天津 上海 成都 重庆 武汉等 覆盖国内五大区域 [4] - 销售渠道坚持"少商多店"原则 通过轻资产扩张提升覆盖率 [4] - 华望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已于今年5月申请注册"广为""启境""至境""元方"等多个商标 [4] 合作进展 - 广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冯兴亚拜访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后 双方合作的华望汽车项目进展持续提速 [1]
广汽与华为联合打造全新品牌启境汽车,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技术
新浪科技· 2025-09-17 02:14
品牌合作升级 -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全面升级 将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1] - 新品牌产品定位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 将在近期正式发布[1] - 双方将在智能化 生态和品牌协同等方面深度融合各自优势[1] 技术整合 - 启境汽车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技术[1] - 合作涉及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深度整合[1]
传祺向往S9抢拍:重点宣传ADS4.0,普遍反馈预售价定太高
车fans· 2025-09-17 00:30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新车作为中大型新能源SUV整合多种元素并采用乾崑智驾系统以华为技术路线打造产品形象[1] - 公司采用订单制生产方式控制新能源车型库存[3] - 市场策略强调"大尺寸即销量"的理念通过车身尺寸对标理想问界等成功车型[7] 价格体系与预售政策 - 预售价格区间设定为25.99-28.99万元涵盖五座与六座共四个配置版本[4] - 提供三项专项权益:10000元五座升六座优惠 5999元电动迎宾踏板赠送 6000元黑夜骑士外饰色免费选装[10] - 市场对定价策略普遍表现出震惊态度认为26万元起售价缺乏竞争力[12][13] 智能驾驶配置 - 重点宣传ADS 4.0智驾系统并将其作为核心卖点向客户推广[8] - 智驾系统成为少数能引起客户兴趣的技术亮点但并非独家优势[21] - 尾灯设计支持自定义图案功能增加个性化卖点[24] 电池供应商与核心部件 - 独家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并以此作为品质背书强调其市场认可度[8] - 明确排除LG 国轩 蜂巢 欣旺达等竞品电池供应商凸显供应链差异化[8] 终端市场反馈 - 日均到店客流量仅1组周末仅2-3组显示市场关注度低迷[11] - 客户普遍存在认知盲区多数到店后才首次接触产品[11] - 价格敏感度极高客户听到报价后普遍终止进一步产品咨询[20] 竞品对比分析 - 主要横向对比问界M7与深蓝S09两款竞品[18] - 客户认为产品缺乏冰箱等核心配置导致话术体系存在缺陷[18] - 在同类产品均配备冰箱沙发大彩电的背景下缺失关键配置削弱竞争力[18] 产品设计亮点 - 二排摩天轮式按摩功能被销售团队评为最舒适配置卖点[24] - 外观设计仍带有现有产品影子需进一步差异化[23] - 内饰设计获得部分客户认可但仍需突破同质化困局[16] 金融支持与销售挑战 - 预售阶段暂无金融政策支持增加销售难度[22] - 销售团队预期正式上市后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担忧市场接受度[22] - 需要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为产品亮点展示创造机会[20][23]
新大航海时代,车企出海的“云”选择丨创新场景
钛媒体APP· 2025-09-16 14:42
中国汽车出海趋势 - 中国汽车行业从"红海厮杀"转向"蓝海开拓" 出海已成为行业共识 [3]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达140万辆 中国有望蝉联出口第一大国 [3] - 广汽制定出海目标:未来三年进入100个国家和地区 销售50万辆车 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20% [3] - 车企采用"贸易+投资"模式 通过海外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以应对贸易壁垒 [3] 出海驱动因素与市场规模 - 出海驱动因素包括抢占海外市场寻求新利润增长点以及应对国内白热化竞争 [4] -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属性成为中国汽车出口优势 [4]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海规模预计达325亿美元 2028年激增至1396亿美元 2030年有望达2363亿美元(突破万亿人民币) [4] - 出海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选项"和重大战略机遇 [4] 出海面临的核心挑战 - 企业出海面临五大挑战:全球化运营、复杂多变环境、供应链保障、监管合规、文化差异 [4] - 中国车企出海三大具体挑战:运营模式重塑、合规治理可持续、产业生态融入 [5] - 需建立全球化营销、制造、服务及运营体系 进行全球合规管理 构建高效韧性供应链 [5] - 海外合规是绕不开的难题 涉及数据流转管控、分层分级运作、GDPR应对等 [5] - 自建海外数据中心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维护能力挑战等问题 [6][11] - 海外业务初期规模小(如广汽2024年海外销量12.7万辆)难以覆盖区域数据中心成本 [6] - 支付挑战:海外小额支付(如购车订金、充电服务)便利性不及国内 [15] - 本地化数据缺失导致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出海受限 [11] - 国内成熟汽车产业运营生态在海外变得碎片化 供应链管理复杂化 [14] 广汽的数字化与云战略 - 广汽规划国际数字化底座 覆盖营销服务、研产供管、合规安全三大领域的八项数字化举措 [5] - 选择与阿里云合作 采用"区域中心+国际站"混合架构 实现数据本地化、合规认证及加密访问控制 [7] - 借助阿里云全球合规体系(如东南亚首席合规官)解决合规流程构建问题 [7] - 使用云原生多模数据库Lindorm处理车联网场景 中东地区数据处理成本降低50% [9] - Lindorm采用存储计算分离架构 替代原有Hadoop方案 经过半年技术论证实现零改动迁移和效率提升 [10] - 通过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和灵骏AI基础设施(云上万卡集群)支持L3智能辅助驾驶研发 [11] - PAI实现模型训练加速100%以上 模型版本每2天迭代1次 训练集群有效率超90% [12] - 未来从"All in Cloud"转向"All in AI" 与云厂商合作推动核心流程重塑 [12] 生态整合与运营优化 - 引入阿里巴巴供应链管理体系(经全球电商业务锤炼)实现"先抄作业再提升" [14] - 通过菜鸟物流科技构建供应链管理平台 实现订单、物流、配送、仓储全链路线上化管理 [14] - 接入蚂蚁国际Antom全球支付体系 在泰国接入Truemoney、LINE Pay等钱包解决小额支付难题 [15] - 阿里云提供"一站式全生态"服务 包括全链路中文响应和技术负责人直接对接 规避多语言沟通和复杂审批流程 [15] - 阿里云国内团队与全球服务中心支持 1个月内完成中东车联业务上云部署 [15] 阿里云的核心能力与投入 - 阿里云全球积累深厚 拥有29个数据中心区域和89个可用区 获得超150项全球合规资质 [8] - 提出"区域中心+国家站"混合架构云服务部署模式 适配不同国家数据合规要求 [8] - 加速海外AI基础设施布局 新加坡已建成万卡智算集群 欧洲、北美集群即将投用 [12] - 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全球云服务与AI硬件基建 规模超过去十年总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