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发股份(600153)

搜索文档
期货工具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更有“底气”
金融时报· 2025-08-20 01:59
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工具(如基差点价、套期保值、期权)在跨境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企业锁定价格、管理风险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2][3][4] - "郑州价格"成为全球大宗贸易定价基准,境外企业逐步接受中国期货价格作为参考标准 [3][4] 期货工具应用案例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PTA2505合约基差点价解决4万吨PTA订单僵局,避免每吨50美元降价损失并保障利润 [1] - 厦门建发在采购3000吨澳大利亚菜粕(单价350美元/吨)时建立RM2509合约空头头寸(建仓基差-150元/吨),最终通过基差销售(平均-130元/吨)规避120元/吨亏损 [1][2] - 物产中大化工集团采购乌克兰葵粕时买入看跌期权,在海运终止且菜粕价格上涨时通过期权行权挽回损失 [3] 中国大宗商品全球地位 - 菜油消费占全球27%、进口占全球贸易28% [3] - 菜粕消费占全球31%、进口占全球贸易29% [3] - 花生消费占全球38%、进口占全球贸易16% [3] 期货市场国际化价值 - 交易时间覆盖全天且品种活跃,"郑州价格"凝聚全球供需预期 [3] - 基差定价模式增强跨境农产品贸易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3] - 境外企业可直接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减少价格转换摩擦成本 [3]
哈萨克斯坦访华代表团到建发(广州)开展业务交流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4:11
公司业务合作 - 哈萨克斯坦访华代表团与建发股份广州平台公司开展多领域业务合作专项交流 [1] - 建发股份副总经理吕荣典及广州公司总经理杨桦参与交流并讨论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 [1] - 双方围绕企业发展、产业需求和投资机会进行深入沟通 [1]
董事长专访|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十年深耕创投生态 精准灌溉科创“良田”
搜狐财经· 2025-08-18 23:57
公司定位与角色 - 公司作为国有市场化LP 专注于资金配置 风险管理和生态资源协同 而非直接进行项目投资[4] - 公司明确自身为"灌溉者"与"赋能者"角色 与作为"耕作者"的GP形成专业分工[4] 发展历程与业绩 - 十年间从行业新军发展为主流参与者 经历五年认知建立期和五年跨越式发展期[4] - 累计投资70多个GP管理机构 120多只基金 覆盖2000多个科创项目[5] - 累计投入资金290多亿元 创造净利润40多亿元 地方税收十几亿元[5] 运营策略与赋能体系 - 坚持市场化运作 专业化投资 规范化管理三大核心原则[4] - 构建多层次赋能体系包括产业资源对接 政策解读 融资支持及业务协同促进[7] - 依托母公司建发集团供应链运营和城市建设产业背景提供资源对接[7] 行业生态观点 - 中国创投生态存在GP成熟活跃但LP建设滞后的结构性瓶颈[6] - 提出需培育"耐心资本"理念以匹配科技创新长周期高风险特性[6] - 强调需加强LP专业化建设包括资产配置模型 GP筛选和风险管理框架[6] 资本融合主张 - 国有资本与市场化资本需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科技创新[8] - 建议通过优化制度环境 丰富资本结构 创新思维模式实现有效融合[9] - 呼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科创产业化加速器和良性循环关键[9]
建发新兴投资董事长王文怀:十年深耕创投生态 精准灌溉科创“良田”
上海证券报· 2025-08-18 19:17
公司定位与角色 - 公司明确自身为LP而非GP 专注于资金配置 风险管理和生态资源协同 [3] - 将自身定位为"灌溉者"与"赋能者" 与GP形成明确分工 GP负责项目挖掘和投后管理 [3] - 坚持市场化运作 专业化投资 规范化管理三大核心原则 [3] 发展历程与业绩 - 十年间投资70多个GP管理机构 120多只基金 覆盖2000多个科创项目 [4] - 累计投入资金290多亿元 创造40多亿元净利润 十几亿元地方税收 [4] - 前五年建立市场认知和信任 后五年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行业主流阵营 [3] 创投生态体系观点 - 将科创产业链比喻为生态系统 创业公司是"种子" GP是"老农" LP是"水库" 资金方是"水源" [5] - 当前行业瓶颈在于"水源"和"水库"建设滞后 需培育"耐心资本"理念和加速LP专业化建设 [5] - LP专业化建设需包括资产配置模型 GP筛选尽调 风险管理框架等 [6] 赋能体系构建 - 提供产业资源对接 依托母公司厦门建发集团供应链和城市建设资源 [6] - 提供政策解读 战略建议 融资渠道支持 业务协同促进等多元化服务 [6] - 在不同GP投资企业间扮演"连接器"角色 创造协同价值 [6] 国有资本与市场化融合 - 国有资本和市场化资本应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7] - 呼吁更多市场化LP出现以支持优秀GP和创业公司发展 [7] - 实现融合需优化制度环境 丰富资本结构 创新思维模式 [8]
10强房企“谁进谁退”?
36氪· 2025-08-18 06:13
行业格局 - 中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10强争霸阶段,未来可能由5-7家大型寡头主导 [1][2] - 10强房企在销售力、投资力、战略力等维度出现明显分化,将影响未来行业地位 [2] - 2025年行业基本面比2024年更艰难,尽管表面呈现拿地热、豪宅热现象 [2] 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10强房企销售呈现"二元分化":腰部房企正增长,头部房企集体负增长 [3] - 腰部房企中,中国金茂增长19%,越秀地产增长11%,建发房产增长7% [3][4] - 头部房企普遍负增长:万科-46%,中海-19%,保利-16%,招商-12%,华润-12%,滨江-9%,绿城-3.5% [3][4] - 10强头部房企负增长幅度(10%-20%)超过百强房企平均降幅(11.8%) [5] 拿地策略 - 2025年成为10强房企的"拿地大年",主要因地方政府推出优质地块和销售基本面改善 [6][7] - 拿地策略分为"虎派"(进攻型)和"狼派"(谨慎型) [9][12] - 虎派特征:拿地额超300亿,增速100%以上,代表房企包括保利(414亿,+276%)、中海(393亿,+228%)、绿城(385亿,+103%)、金茂(261亿,+161%)、滨江(313亿,+100%) [10][11] - 狼派特征:拿地额低于300亿,增速低于40%,代表房企包括华润(195亿,+27%)、招商(180亿,+39%)、越秀(257亿,+36%)、建发(313亿,+12%),万科仅拿地9.96亿(-95%) [14][15] 房企分类 - 进攻型(高拿地低销售):金茂(拿地销售比0.66)、招商(0.54)、中海(0.46)、保利(0.42) [23][26] - 谨慎型(高销售低拿地):滨江(拿地销售比0.37)、越秀(0.29)、万科 [28][31] - 均衡型:华润(拿地销售比0.38)、绿城(0.39)、建发(0.49) [35][37][38] 行业趋势 - 10强房企集中度持续提升,上半年新增货值占百强73%,拿地强度均值达0.4 [41] - 64%的百强房企已停止拿地,中小房企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42] - 行业份额加速向"资金实力+产品力"双优房企集中 [42]
1-7月地产链数据联合解读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房地产、基建、消费建材、水泥、制造业等[1][2][3] - 公司包括城建、滨江、招商蛇口、万科、金地、龙湖、新城、万物云、华润万象、中海物业、东方雨虹、汉高集团、海螺水泥、华新水泥、濮耐股份、再生科技等[1][4][8][19][21][22] 房地产行业核心观点 - 房地产股投资价值不宜悲观 属低PB、低仓位、低关注度的"三低"行业 估值差距终将填平[1][3] - 销售下滑和资产减值边际影响减弱 旺季和降息预期或推动估值上升[1][5] - 2025年1-7月房地产市场表现分化 一线城市累计同比上涨 二线城市小幅下降 三四线城市跌幅扩大[2] - 现金流改善 融资成本和到位率较去年强劲 下半年竣工数据修复能力可能超预期[2] - 困境反转类企业如万科、金地、龙湖、新城等具有较高弹性 服务类公司如万物云、华润万象、中海物业中报分红值得关注[1][8] 基建投资数据 - 2025年7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至负1.9% 为两年来首次负增长[1][6] - 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下降 前七个月累计增速为3.2% 去年同期为4.9%[6] - 7月单月基建投资增速为负5.1% 为四年内首次负值 远低于预期[1][9] - 地方政府出资项目显著下滑 公共设施增速为-7% 道路增速为-16.6%[9][10] - 中央政府出资项目表现较好 铁路增长5.9% 水利增长12.6%[10] 地产与制造业投资 - 7月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7.1% 上个月下降12.4% 去年同期下降10.8%[4][11] - 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0.3% 上个月增长5.1% 去年同期增长8.3% 为过去四年首次负值[4][11] 收储资金影响 - 收储资金分为收房和收地资金 专项债和特别国债7月显著放量 7月使用接近500亿 占上半年一半以上额度[7] - 有助于解决地产债务问题和提升宏观经济稳定性[1][7] 消费建材板块 - 7月迎来向上拐点 实物量趋缓 竞争格局改善 基本面走强[4][18] - 营收结构分散 盈利能力提升 政策催化与基本面改善或将共振[4][18] - 推荐东方雨虹和汉高集团 东方雨虹防水行业出清透彻 汉高集团业绩增速超30%[4][19] 水泥行业 - 7月水泥需求量下滑5.6% 全年预计下滑4.5%[17] - 8月进入旺季 价格呈现上升趋势 推荐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20][21] - 西部地区基建需求旺盛 西藏和新疆重点工程具有反复交易机会[21][24] 建筑公司风险与机会 - 中报集中发布时期风险大 应收款增加导致减值压力加大 收入下滑[13] - 第四季度可能有反弹行情 政策可能加码 矿产资源重塑类公司如中国中冶、中国中铁、北方国际可能具有吸引力[14]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与微观施工质量跟踪存在差异 实际情况可能更悲观[12] - 建议投资者适度减仓规避中报风险 高股息股票可能受到质疑[15] - 7月数据为过去四年最差 建议规避8月底和9月初[16] - 电子布板块进入机油共振阶段 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23]
房地产开发2025W33:全国房价盘点,多数城市已跌破2024“930”平台
国盛证券· 2025-08-17 13:4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6] 核心观点 - 政策受基本面倒逼进入深水区,预计本轮政策力度将超过2008年和2014年 [4] - 地产作为早周期指标,具备经济风向标作用 [4] -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逻辑适用,头部国央企和优质民企将受益 [4] - 城市组合策略"一线+2/3二线+极少量三线"在销售反弹时表现更优 [4] - 供给侧政策如土地收储等有新变化,一二线城市更受益 [4] 房价表现 - 新房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降10.8%,较2024"930"节点下降2.0% [1][11] - 二手房价格较2021年高点下降18.7%,较2024"930"节点下降3.8% [2][12] - 上海新房价格表现最强,成都、杭州在"930"后反弹 [1][11] - 成都二手房价最具韧性,深圳回调至节点位置 [2][12] 成交数据 - 本周30城新房成交面积132.7万方,环比+9.6%,同比-12.8% [3][27] - 本周14城二手房成交面积178.7万方,环比+3.8%,同比-2.8% [3][27] - 年初至今30城新房累计成交6229.9万方,同比-1.7% [3][27] - 年初至今14城二手房累计成交6674.9万方,同比+16.9% [35] 市场表现 - 申万房地产指数本周上涨3.9%,领先沪深300指数1.56个百分点 [3][16] - 本周涨幅前五个股:万通地产(+39.4%)、新湖中宝(+33.0%)、电子城(+32.0%) [22] - H股房企涨幅前五:美的置业(+14.1%)、华润置地(+11.1%)、绿城中国(+9.9%) [25] 债券融资 - 本周房企信用债发行83.61亿元,净融资额5.27亿元 [46] - 债券发行以AAA评级(83.0%)和3-5年期(35.2%)为主 [47] - 招商蛇口3年期中期票据利率较前次下降16bp [49] 政策动态 - 海南支持盘活存量用地,取消普通/非普通住宅标准 [53] - 合肥第三次放宽"商转公"业务办理年限 [53] - 苏州下调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至15% [53]
行业点评报告:7月供需两端均走弱,地产数据仍在探底
开源证券· 2025-08-15 07:55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7月销售数据表现走弱,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4.0%,销售额同比-6.5%,单月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7.8%和-14.1%,降幅连续两个月扩大[5][14] - 城市市场热度分化,2025年前32周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增速分别为+3.1%、-3.5%、-3.8%,高能级城市成交热度更高[5][14] - 开工数据降幅持续收窄,1-7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19.4%,住宅新开工同比-18.3%,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6][20] - 竣工面积同比仍降,1-7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16.5%,住宅竣工面积同比-17.3%,降幅有所扩大[6][20] - 开发投资额降幅扩大,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12.0%,住宅开发投资额同比-10.9%[7][24] - 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扩大,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7.5%,其中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分别+0.1%、-8.5%、-9.9%、-9.3%[7][27] 投资建议 - 推荐布局城市基本面较好、善于把握改善型客户需求的强信用房企: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中国海外发展、建发股份、滨江集团、建发国际集团[8][33] - 推荐住宅与商业地产双轮驱动的房企:华润置地、新城控股、龙湖集团[8][33] - 推荐服务品质突出的优质物管标的:华润万象生活、绿城服务、保利物业、招商积余、滨江服务、建发物业[8][33] 数据图表 - 2025年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0%,销售额同比下降6.5%[13][18] - 2025年1-7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区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6.2%、-1.1%、-2.6%、-6.0%[13][16] - 2025年7月30大中城市中一、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增速分别同比-25.8%、-16.3%、-13.7%[13][22] - 2025年1-7月房地产开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9.4%和16.5%[13][23] - 2025年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2.0%[13][26] - 2025年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7.5%[13][28] - 2025年1-7月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分别+0.1%、-8.5%、-9.9%、-9.3%[13][31] - 2025年7月居民购房首付比例约68%[13][32]
国企红利ETF(159515)午后翻红上扬,成分股中粮糖业两连板
搜狐财经· 2025-08-15 06:08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行情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000824)截至2025年8月15日13:33上涨0.05% [1] - 成分股中粮糖业(600737)连续两日涨停 华发股份(600325)上涨4.78% 神火股份(000933)上涨4.13% 建发股份(600153)上涨4.04% 山煤国际(600546)上涨3.08% [1] - 国企红利ETF(159515)午后翻红上扬 最新报价1.15元 [1] 指数构成与权重分布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选取100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国有企业证券作为样本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16.77%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远海控(601919)权重2.36% 冀中能源(000937)权重2.00% 潞安环能(601699)权重1.44% [2][4] 高股息策略投资逻辑 - 高股息策略收益包含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两部分 [1] - 投资标的处于成熟生命周期阶段 具有投资回报有限、营收净利润增速较低但盈利韧性强特征 [1] - 标的公司ROE显著更高 现金流保障能力突出 倾向将利润以分红形式分配 [1] - 分红是增厚ROE的重要路径 形成"稳定盈利-持续分红-提升ROE"正向循环 [1] 成分股实时交易数据 - 建发股份(600153)上涨4.04% 权重1.30% 山煤国际(600546)上涨3.08% 权重1.47% [1][4] - 交通银行(601328)下跌1.71% 权重1.33% 中远海控(601919)下跌0.32% 权重2.36% [4] - 冀中能源(000937)上涨0.81% 权重2.00% 山西焦煤(000983)上涨1.12% 权重1.46% [4]
物流板块8月14日跌0.66%,万林物流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4 08:33
物流板块整体表现 - 2024年8月14日物流板块整体下跌0.66%,领跌个股为万林物流(跌幅5.34%)[1] - 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46%至3666.44点,深证成指下跌0.87%至11451.43点[1] - 板块资金呈现主力净流出5.1亿元,游资净流入8406.39万元,散户净流入4.26亿元的分化格局[2] 个股涨跌表现 - 恒基达鑫以10.01%涨幅领涨板块,成交50.09万手,成交额3.71亿元[1] - 建发股份涨幅5.42%居次,成交70.6万手,成交额7.63亿元[1] - 万林物流跌幅5.34%表现最弱,成交24.87万手,成交额1.38亿元[2] - 天顺股份跌幅4.74%,海晨股份跌幅4.69%,嘉友国际跌幅3.89%位列跌幅前列[2] 资金流向特征 - 恒基达鑫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471.18万元,净占比达20.12%,但游资与散户资金均呈现净流出[3] - 顺丰控股获主力净流入5599.75万元(净占比7.99%),但散户资金净流出6377.36万元[3] - 密尔克卫主力净流入1431.92万元(净占比6.9%),ST广物主力净流入1232.12万元(净占比6.25%)[3] - 嘉诚国际虽获主力净流入1216.47万元,但游资净流出1306.71万元形成对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