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01801)

搜索文档
信达生物:减肥药玛仕度肽获批糖尿病适应症 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降糖药
证券日报· 2025-09-22 13:15
玛仕度肽适应症获批 - 玛仕度肽注射液第二项适应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 - 该药物为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 在GLP-1基础上激动GCG受体 可同时改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2] - 本次获批基于两项中国三期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在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方面均优于安慰剂或度拉糖肽1.5mg 并能改善心血管、肝脏及肾脏代谢指标 [2] 产品设计与临床数据 - 获批的玛仕度肽注射笔采用隐藏式针头设计和X切面技术 为一次性使用装置 可减轻注射疼痛 [2] - 减重适应症临床数据显示:接受治疗患者体重平均下降21% 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超过80% 腰围减少约11厘米 颈围减少约3厘米 [3] - 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和转氨酶等多项指标得到改善 [3] 研发进展与临床布局 - 玛仕度肽今年6月以信尔美®商品名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 [3] - 目前还有4项三期临床研究进行中 涵盖中重度肥胖、超重或肥胖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等人群 [3] - 在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对比研究 [3]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涨1.50%,成交额12.6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11:50
基金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9月22日收盘上涨1.50% 成交额达12.63亿元 [1] - 基金自2024年1月3日成立以来 基金经理马君任职期内收益率为87.92% [2] 规模与流动性 - 截至9月19日基金份额达81.70亿份 规模为76.76亿元 较2023年底分别增长1966.38%和1931.78%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372.35亿元 日均成交18.62亿元 [1] - 今年以来177个交易日累计成交2076.67亿元 日均成交11.73亿元 [1] 持仓结构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达69.25% 以创新药企为主 [2] - 信达生物(01801)持仓占比9.52% 持仓363.20万股 市值2.60亿元 [2] - 药明生物(02269)持仓占比9.47% 持仓1103.60万股 市值2.58亿元 [2] - 百济神州(06160)持仓占比8.73% 持仓176.69万股 市值2.38亿元 [2] - 康方生物(09926)持仓占比7.62% 持仓247.80万股 市值2.08亿元 [2]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08027)合计持仓占比14.34% 持仓4076.60万股 市值3.92亿元 [2] - 石药集团(01093)持仓占比6.34% 持仓2463.80万股 市值1.73亿元 [2] - 三生制药(01530)持仓占比5.83% 持仓737.65万股 市值1.59亿元 [2] - 翰森制药(03692)持仓占比4.54% 持仓456.00万股 市值1.24亿元 [2] - 再鼎医药(09688)持仓占比2.86% 持仓312.01万股 市值7810.55万元 [2]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管理费率0.50%/年 托管费率0.10%/年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谢治宇最新发声:当前大类资产配置面临三大新挑战……
聪明投资者· 2025-09-22 08:50
谢治宇投资业绩与产品表现 - 目前在管产品共三只,总规模392.66亿元 [2] - 代表产品兴全合润今年以来收益32.9%(截至9月20日),自2013年1月29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705.37%,年化回报17.93% [2] -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今年以来回报54.17%,任职回报114.20%,年化回报14.20%,规模14.51亿元 [3] - 兴全合宜LOF今年以来回报42.86%,任职回报101.06%,年化回报9.55%,规模159.6亿元 [3] - 2021年底管理规模达到963亿元的巅峰 [3] 投资策略与持仓特征 - 坚持均衡策略,精选行业内的优质公司,侧重成长股 [4] - 90%以上的高仓位运作,行业配置、重仓股变动不大,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在50%左右 [6] - 2023年以来增配半导体,2024年以来加仓生物医药 [7] - 可投港股的产品未错过阿里、小米等2024年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企业 [7] - 行业配置相对均衡,业绩反弹较弱 [8] - 2025年二季度主要加仓创新药,前十大重仓股新进信达生物、诺诚健华(A、H股) [13] - 信达生物、诺诚健华(H股)今年以来股价涨超150%,仅二季度均涨超40% [14] - 减持中芯国际,加仓晶晨股份,大幅减持小米集团(减持近30%),少量加仓阿里巴巴 [14][16] - 新进持仓行业分布较广,包括潮流消费(大麦娱乐、安踏体育、好想你)、创新药、半导体 [15] - 兴全合宜的科技性更强,新进纳芯微、豪威集团两只半导体企业 [15] - 蓝思科技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16] - 没有港股仓位的兴全合润集中加仓半导体和医药 [17]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与原理 - 大类资产按市场维度划分主要包括外汇、国债、股票、商品等,按资产属性划分涵盖债券、原油、黄金、房地产等,还包括以加密货币为载体的新型货币类资产 [18] - 收益是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配置思路从三个基本环节展开:资金目标决定风险暴露、优化单个资产类别收益率、从投资组合视角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最大化 [19] - 组合中不同资产价格的相关性会持续变化,例如债券和股票通常存在"跷跷板效应",但在流动性极度宽松等特定环境下可能同向波动 [19] - 通过大类资产架构及宏观变量判断市场"水位",理解非基本面因素引发的股价波动 [20] - 不同经济增长与通胀水平对应不同阶段的最优资产,类似"美林时钟"理论 [20] - 过去三年经济持续承压,广义价值风格中对质量的偏好承压,价值变量是权益基金长期相关性最强的变量 [20] - 过去几年中美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汇率波动挤压利率政策操作空间 [20] - 股票与债券长期存在"跷跷板效应",过去三年股票市场承压,债券市场走出大牛市 [20] - 投资商品与投资商品相关公司存在显著差异:期货价格反映即时数据,公司股价受商品价格传导至未来盈利预期的间接影响 [20] 周期股交易策略 - 投机型策略:跟随期货价格快进快出,假设行业内所有公司无差异,忽略未来商品价格对盈利的影响,风险较高 [20] - 配置型策略:自上而下判断需求扩张趋势,选择价格和收入弹性大的标的,基于对大类资产的长期看法(如新能源对铜的长期拉动、镁铝在轻量化领域的替代趋势) [21] - 价值型策略:从价格视角跟踪产能去化周期,从供给端切入,以低估值买入经营质量良好的公司 [21] - 价值策略下周期股的买点包括资产端弹性(关注资本开支与折旧摊销比例)、估值水平(PE、PB低位)、需求端信号(宏观领先指标预示的需求上行) [22] 当前资产配置的新挑战 - 全球经济周期错位:非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节奏与美国大幅错位,供应链重塑推动各国再工业化,中国严守财政货币纪律导致经济政策周期与美国完全错位 [23] - 宏观分析需从"全球合力"转向"国别维度",企业决策按区域划分考量 [24] - 过去宏观报告先讲美国经济再讲中国经济的模式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25] - 长久期风险回报下降:美国长期货币宽松压低了长久期资产的风险回报,中国经济转型与老龄化推升对长期国债的需求,拉低长期国债收益率 [26][27] - 市场应对方式包括加大信用风险暴露、提高股票配置比例、以高分红股票替代长久期债券 [28] - 海外市场股债同向波动:极度宽松的流动性降低资产对基本面的敏感性,应对策略是加大逆周期资产(如黄金)的配置比例以实现风险对冲 [29] 对主要资产的看法 - 美元资产:短期存在反弹可能(降息与财政刺激推动经济软着陆),但长期债务货币化、信用风险抬升削弱吸引力,稳定币在边缘国家的渗透形成正向支撑 [30] - 人民币资产:短期面临升值压力(经济增长动能改善、外资重新流入),长期实物资产重要性提升,升值是大势所趋 [30] - 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趋势持续,短端随美联储降息下行,长端受经济软着陆后重回扩张周期及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叠加赤字与债务率上升推升 [30] - 中债:长期走势不明朗,向下压力来自老龄化带来的负债端久期压力,向上动力源于经济结构转型显现成效及存款搬家现象可能重现 [30] - 商品:原油暂无超市场预期的表现,大概率在现有区间内波动 [31] - 黄金:长期是优质的组合风险对冲工具,与美元存在负相关性(或非相关性),过去几年表现强劲 [32] - 铜:需求端受新能源、AI等领域拉动,需求增速有望略升,供给端开发周期较长,在顺周期品种中处于较优位置 [33]
速递 | 玛仕度肽新进展!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
GLP1减重宝典· 2025-09-22 04:19
产品获批与适应症 - 玛仕度肽注射液获得NMPA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 - 该产品还获批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7] - 产品为GLP-1/GCG双受体激动剂[2] 临床研究数据 - 基于两项III期临床研究(DREAMS-1和DREAMS-2)获得批准[2] - 在血糖控制和体重减轻方面优于安慰剂或度拉糖肽1.5mg[4] - 显示出心血管代谢、肝脏和肾脏相关指标的改善[4] - 安全性与其他GLP-1R激动剂相似且未发现新风险[4] 学术认可与国际影响 - DREAMS-1研究结果在2025年ADA科学会议作口头报告[5] - DREAMS-2研究结果将在2024年EASD大会作重磅进展报告[5] - 已获得中国临床糖尿病专家共识认可[5] 研发管线与战略布局 - 已完成或正在开展七项III期临床研究[7] - 适应症覆盖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肥胖[7] - 公司正积极扩展全球糖尿病及肥胖治疗领域的领导地位[7] 行业背景 - GLP-1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食欲[16] - 主要作用包括降低血糖和减肥[16] - 行业形成专业交流平台(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12]
未来1-2个季度全球创新药重要会议和MNC的BD支出节奏
国盛证券· 2025-09-21 07:5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创新药产业正处于5-10年第二波浪潮的起点,核心特征是"颠覆",Q4有望迎来BD预期和重磅会议数据驱动的下一波机会 [3][4][14][15] - 医药行业2025年将继续围绕创新药主线看大牛市,重点布局方向包括创新药、新科技、国际化和泛整合四大领域 [4][15]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07%,跑输沪深300指数,主要因创新药板块缺乏短期催化剂,但CXO表现相对强势 [1][3][12][13] 行业表现与复盘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环比下跌2.07%,跑输沪深300指数(-0.44%)和创业板指数(+2.34%)[1][12][88] - 2025年初至今申万医药指数上涨24.17%,跑赢沪深300指数(14.41%),但跑输创业板指数(44.33%)[88][90] - 子行业表现分化:医疗服务II年初至今上涨46.19%表现最佳,中药II下跌0.43%表现最差 [98][102] - 创新药指数当周下跌1.67%,但年初至今上涨38.55%,显著跑赢医药整体指数 [23][26] 创新药领域展望 - Q4将迎来ESMO、SABCS等重要全球会议,历史数据显示Q4是MNC BD交易活跃期,近10年全球医药交易Top10中有4例发生在Q4 [18][19][20] - 创新药选股将逐步回归"龙头化、颠覆化、严肃化"三个特征,重点关注海外大药、中国超市、中小市值科技革命三条主线 [4][15] - 报告梳理了部分潜在出海BD品种,包括信达生物IBI363(PD-1/IL-2双抗)、百利天恒BL-B01D1(EGFR/HER3 ADC)等22个临床阶段产品 [21][22] CXO领域分析 - CXO当周表现强势(+1.09%),跑赢医药指数3.17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疗研发外包指数上涨70.13% [64][65] - 看好CXO逻辑包括:业绩比较优势、美国降息周期、国内投融资改善、创新药中国超市崛起带动优质产能需求 [3][14] - 优质FDA认证品牌CDMO产能中长期有望量价齐升,地缘扰动影响弱化 [3][14] 医疗器械板块 - 当周医疗器械指数下跌2.04%,跑赢医药指数,其中医疗设备(-1.24%)表现优于医疗耗材(-2.28%)和体外诊断(-3.41%)[43][45] - 短期关注设备更新推进节奏、出海增量逻辑、招投标恢复情况;长期看好国产替代+国际化双主线 [58][59] - 重点公司包括福瑞股份(当周+17.76%)、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 [48][50] 投资策略配置 - 创新药组合涵盖海外大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中小市值科技革命(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受益链条(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三大方向 [7][16][17] - 新科技方向聚焦脑机接口(翔宇医疗)、AI医药医疗(晶泰控股);国际化方向关注器械出海(福瑞股份、奕瑞科技)[8][17] - 泛整合方向包括大集团小公司(浩欧博)、国企改革(哈药股份)、自主可控(华大智造、联影医疗)[9][17] 估值与热度分析 - 医药行业PE(TTM)为31.24,低于历史均值35.99;估值溢价率35.41%,显著低于历史均值61.66% [99][103][105] - 当周医药成交额占比沪深总成交额5.01%,低于2013年以来均值7.17%,显示行业热度处于相对低位 [104][106] - 滚动月涨幅前三个股为百济神州(+67.20%)、百利天恒(+66.28%)、浩欧博(+48.11%)[108]
北水成交净买入98.38亿 北水逢低抢筹山高控股超22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0 04:18
港股通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98.38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52.83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45.55亿港元 [2] - 北水净买入最多为山高控股 阿里巴巴-W 盈富基金 净卖出最多为腾讯 小米集团-W 长飞光纤光缆 [2] 个股资金流动明细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4.73亿港元 总成交额70.25亿港元 [3]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3.08亿港元 总成交额62.79亿港元 [3] - 山高控股获净买入17.21亿港元 总成交额38.99亿港元 [3] - 长飞光纤光缆遭净卖出6900.83万港元 总成交额24.82亿港元 [3]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2791.41万港元 总成交额15.89亿港元 [5]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4326.75万港元 总成交额15.49亿港元 [5] - 美团-W获净买入5.22亿港元 总成交额12.34亿港元 [5] -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10.70亿港元 总成交额10.75亿港元 [5] 重点公司动态 - 山高控股回应公众持股量争议 声明已发行股份至少25%由公众持有 符合联交所规定 [6] - 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研发AI芯片PPU 主要参数指标超越英伟达A800 与H20相当 [6] - 泡泡玛特获花旗看好 认为LABUBU转售价格下跌不影响IP热度 自有渠道快速售罄现象持续 [6] - 华虹半导体与中芯国际获北水加仓 分别净买入2.37亿港元和9301万港元 [7] - 鸿腾精密获净买入1.33亿港元 其母公司鸿海与英伟达在AI领域合作密切 [7] - 长飞光纤光缆澄清空芯光纤业务尚未形成规模销售 未对财务数据产生明显影响 [8] 行业动向 - 半导体行业迎来板块性上涨行情 台积电上修业绩指引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对订单及景气度乐观展望 [7] - 服务器连接器厂商鸿腾精密在AI服务领域布局连接器 线缆 内存插槽等多款新型产品 [7] - 算力数据中心相关光纤光缆产品占全球需求总量比例较小 空芯光纤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8]
信达生物减重药获批2型糖尿病适应证 减重药上市3个月市场反馈如何?公司回应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4:31
公司动态 - 玛仕度肽注射液第二项适应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1] - 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商品名为信尔美 [1] - 玛仕度肽覆盖院内、非公、零售和电商四大渠道 市场反馈积极 [1] - 玛仕度肽基于两项中国Ⅲ期临床研究(DREAMS-1和DREAMS-2)获批降糖适应证 研究覆盖单药治疗和口服药物控制不佳患者群体 [2] - 玛仕度肽在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方面优于安慰剂或度拉糖肽1.5毫克 并能改善心血管、肝脏及肾脏相关代谢指标 [2] - 玛仕度肽目前有4项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涵盖中重度肥胖、超重或肥胖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人群 并在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对比研究 [3]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5.89亿 其中中国成人患者高达1.48亿 居世界第一 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四分之一 [2] - 糖尿病相关卫生总支出中国位居全球第二 [2] - 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因在血糖控制、体重管理以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综合获益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治疗选择 [2]
玛仕度肽再获糖尿病适应症,挑战GLP-1“双巨头”市场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3:52
核心观点 - 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 同时覆盖减重和2型糖尿病两大适应症 标志着国产多靶点GLP-1药物进入商业化兑现期 [1][2][5] - 药物通过双靶点机制实现血糖控制与多重代谢指标改善 符合国际"综合代谢管理"趋势 临床数据显示体重平均下降21% 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超80% 腰围减少约11厘米 [3][4][5] - 糖尿病适应症将目标患者池从数千万减重人群扩展至1.48亿中国糖尿病患者 商业潜力显著 参考海外同类药物替尔泊肽糖尿病适应症峰值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 [5][6] - 国内GLP-1市场竞争加剧 现有竞品包括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和利拉鲁肽 玛仕度肽凭借定价优势(四支装价格1500-2900元)和差异化机制抢占市场份额 [7][8] - 券商预测玛仕度肽2025-2026年销售额分别为6亿元和18亿元 信达生物2025-2026年营收预计达119亿元/152亿元 [7] 药物研发与临床进展 - 基于两项中国Ⅲ期临床研究(DREAMS-1和DREAMS-2)覆盖单药治疗和联合口服降糖药患者群体 结果显示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优于度拉糖肽1.5mg [3] - 除已完成的3项研究外 另有4项Ⅲ期研究进行中 涵盖中重度肥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人群 并与司美格鲁肽开展头对头对比 [4] - 同步推进青少年肥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心力衰竭等新临床探索 以及更高剂量与替尔泊肽的对比研究 [4]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全球GLP-1市场由诺和诺德和礼来主导 2024年司美格鲁肽减重产品Wegovy销售额606亿元 替尔泊肽减重产品Zepbound收入353.3亿元 [7] - 国内至少27款在研药物进入II期以上临床 14款进入III期以上阶段 玛仕度肽面临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及华东医药利拉鲁肽的竞争 [7]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月费用约1396-2706元 礼来替尔泊肽月费用约1760-2480元 玛仕度肽价格具备竞争优势 [8] - 到2029年预计16种新GLP-1减重药物上市 诺和诺德与礼来到2031年仍将保留近70%市场份额 [8][10] 商业化策略与前景 - 短期需加速糖尿病适应症医保谈判 通过合理定价提升渗透率 同时关注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注册进度 [9] - 长期需通过原料药优化和生产工艺改进降低成本 探索"按疗效付费"和商保合作等支付模式适配不同患者需求 [10] - 减重与糖尿病适应症"联合推广"策略可放大协同效应 形成双适应症协同放量增长曲线 [6][9]
玛仕度肽再获糖尿病适应症 挑战GLP-1“双巨头”市场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3:48
玛仕度肽适应症获批 - 玛仕度肽注射液于9月19日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成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2] - 该药物今年6月已获批减重适应症 商品名为信尔美® 实现减重和控糖两大代谢领域全覆盖[2][5] - 基于两项中国Ⅲ期临床研究(DREAMS-1和DREAMS-2) 覆盖单药治疗和口服药物控制不佳患者群体[4] 临床疗效数据 - 减重临床显示患者体重平均下降21% 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超80% 腰围减少11厘米 颈围减少3厘米[6] - 同时改善血糖 血压 血脂 血尿酸和转氨酶等多项代谢指标 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6] - 在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方面优于安慰剂或度拉糖肽1.5mg 并改善心血管 肝脏及肾脏代谢指标[4] 商业化前景 - 糖尿病适应症直接覆盖中国1.48亿患者 减重适应症面向数千万BMI≥28或≥24合并代谢异常人群[7] - 参考礼来替尔泊肽糖尿病适应症峰值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 玛仕度肽有望形成双适应症协同放量[8] - 海通国际预测2025-2026年销售额分别为6亿元和18亿元 国金证券上调信达生物2025年营收至119亿元[9]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GLP-1市场由诺和诺德和礼来主导 2024年司美格鲁肽Wegovy销售额606亿元 替尔泊肽Zepbound收入353.3亿元[9] - 国内有27款在研药物进入II期以上临床 14款进入III期以上 竞品包括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和利拉鲁肽[9] - 玛仕度肽定价具优势:2mg四支装1500-1600元 4mg装2100元 6mg装2900元 低于司美格鲁肽月费用1396-2706元[10] 研发进展与战略方向 - 除已完成3项研究外 另有4项Ⅲ期临床进行中 涵盖中重度肥胖 MAFLD OSA等人群[6] - 推进青少年肥胖 MASH HFpEF等新临床探索 并开展与司美格鲁肽头对头对比研究[6] - 短期需加速医保谈判和海外注册 长期需通过生产工艺改进降低成本并探索创新支付模式[11] 行业发展趋势 - 糖尿病治疗理念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综合管理 ADA与EASD将减重5%-15%列为2型糖尿病治疗目标[4] - GLP-1市场从单纯减重向多元化发展 预计到2029年有16种新GLP-1减重药物上市[10][12] - 诺和诺德和礼来到2031年预计保留近70%市场份额 行业竞争核心围绕疗效分层 精准医疗和成本可控[3][1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19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3:47
南向资金整体交易情况 - 9月19日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537.20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817.79亿港元,卖出成交719.41亿港元,实现净买入98.38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金额554.74亿港元,净买入45.55亿港元;港股通(沪)成交金额982.46亿港元,净买入52.83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分析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达115.81亿港元位居首位,中芯国际以96.75亿港元位列第二,山高控股以52.90亿港元位列第三 [1] -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10.70亿港元,泡泡玛特获净买入9.01亿港元,美团-W获净买入8.48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6.22亿港元,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3.98亿港元,长飞光纤光缆遭净卖出4805.74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特征 - 山高控股虽股价下跌76.02%,但获南向资金净买入22.40亿港元,为单日净买入额最高个股 [1][2] - 阿里巴巴-W在获净买入17.27亿港元的同时,连续21天获净买入,期间累计净买入金额达578.28亿港元 [1][2] - 美团-W连续5天获净买入,期间累计净买入57.49亿港元 [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对比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上涨4.06%同时获净买入2.38亿港元,FITHONTENG股价大涨21.44%同时获净买入1.34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股价下跌5.44%同时遭净卖出3709.06万港元,显示资金流向与股价表现存在分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