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生物(01801)
icon
搜索文档
9月11日南向资金净买入189.8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3:32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11日下跌0.43%至26086.32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全天净买入189.89亿港元 [1] 交易规模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达1722.14亿港元 [1]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037.37亿港元 净买入80.73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684.77亿港元 净买入109.16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沪市) - 阿里巴巴-W成交额80.75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29.46亿港元 股价上涨0.35% [1] - 美团-W成交额61.84亿港元 净卖出9.36亿港元 股价下跌5.06% [1] - 中芯国际成交额49.10亿港元 净买入4.17亿港元 股价上涨4.97% [1][2] 个股交易活跃度(深市) - 阿里巴巴-W成交额43.57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7.84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成交额31.32亿港元 净买入5.15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成交额25.38亿港元 净买入8.47亿港元 股价下跌2.51% [2]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 沪市净卖出9.23亿港元 深市净卖出2.29亿港元 股价下跌0.63% [1][2] - 百济神州获深市净买入8.27亿港元 股价下跌6.92% [2] - 药明生物获沪市净买入3.39亿港元 股价下跌4.26% [2] - 长飞光纤光缆沪市成交18.94亿港元 股价大涨11.81% [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11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3:13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9月11日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722.14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956.01亿港元 卖出成交766.12亿港元 实现净买入189.8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金额684.77亿港元 净买入109.16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金额1037.37亿港元 净买入80.73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为当日成交额最高个股 达124.32亿港元 美团-W和中芯国际紧随其后 成交额分别为84.52亿港元和80.43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个股共10只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37.30亿港元居首 信达生物和中芯国际分别获净买入9.57亿港元和9.32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11.51亿港元 为当日净卖出金额最高个股 康方生物和美团-W分别遭净卖出3.90亿港元和9658.14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动向 - 阿里巴巴-W连续15日获净买入 期间累计净买入371.43亿港元 中芯国际连续3日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15.76亿港元 [2] - 康方生物 腾讯控股和美团-W遭连续净卖出 累计净卖出金额分别为17.48亿港元 14.61亿港元和10.28亿港元 [2] - 百济神州获净买入8.27亿港元但股价下跌6.92%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2.67亿港元但股价下跌7.50% [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关联 - 阿里巴巴-W获大额净买入37.30亿港元 股价上涨0.35%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32亿港元 股价大幅上涨4.97% [1][2]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11.51亿港元 股价下跌0.63% 美团-W遭净卖出9658.14万港元 股价下跌5.06% [1][2]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9.57亿港元但股价下跌2.51% 药明生物获净买入3.39亿港元但股价下跌4.26% [2]
资金动向 | 北水净买入港股189.89亿港元,加仓阿里巴巴、信达生物
格隆汇· 2025-09-11 12:36
南下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净买入阿里巴巴-W 37.3亿港元,连续15日累计净买入371.4389亿港元 [1][4] - 净买入信达生物9.56亿港元,成交额19.04亿港元 [1][4] - 净买入中芯国际9.32亿港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15.7644亿港元,成交额49.10亿港元 [1][4] - 净买入百济神州8.26亿港元 [1] - 净买入泡泡玛特4.86亿港元,成交额16.59亿港元 [1][4] - 净买入药明生物3.39亿港元,成交额21.01亿港元 [1][4] - 净买入中国生物制药3.24亿港元 [1] - 净买入石药集团2.66亿港元 [1] - 净买入三生制药2.14亿港元 [1] - 净卖出腾讯控股11.51亿港元,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14.6076亿港元,成交额26.33亿港元 [1][4] - 净卖出康方生物3.89亿港元,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17.4844亿港元,成交额27.97亿港元 [1][4] 个股市场表现 - 阿里巴巴-W股价上涨0.4%,净买入额29.46亿港元,成交额80.75亿港元 [4] - 美团-W股价下跌5.1%,净卖出9.36亿港元,成交额61.84亿港元 [4]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5.0%,净买入额4.17亿港元 [4] - 康方生物股价下跌4.3%,净卖出7.55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股价下跌0.6%,净卖出9.23亿港元 [4] - 药明生物股价上涨4.3% [4] - 小米集团-W股价上涨0.6%,净买入0.44亿港元,成交额19.98亿港元 [4] - 信达生物股价下跌2.5%,净买入1.10亿港元 [4]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价上涨11.8%,净卖出0.57亿港元,成交额18.94亿港元 [4] - 泡泡玛特股价下跌0.7%,净买入4.87亿港元 [4] 公司动态与行业分析 - 阿里巴巴高德扫街榜上线单日用户超4000万人,大众点评8月日均活跃用户3260.57万人,高德成为线下本地服务主要入口,与饿了么、支付宝产生协同效应 [6] - 特朗普政府拟限制中国实验性药物,可能面临美国药企诉讼挑战 [7] - 中芯国际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行业呈现AI驱动与自主可控双主线发展 [7] - 泡泡玛特万圣节新品与15周年纪念系列上市,圣诞销售旺季成为短期催化剂 [7] - 腾讯控股以5.5亿港元回购87.4万股,考虑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或为首次发行点心债 [8] 机构观点与评级 - 摩根大通维持阿里巴巴H股增持评级,目标价165港元 [6] - 瑞银重申泡泡玛特买入评级,目标价432港元 [7]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1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1:05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80.75亿元、美团-W(03690)61.84亿元、中芯国际(00981)49.10亿元 [1] - 阿里巴巴-W同时以29.46亿元净买入额位列沪港通净买入首位 美团-W和腾讯控股分别录得9.36亿元和9.23亿元净卖出 [2] - 沪港通十大活跃股中包含四只生物科技企业(康方生物、药明生物、信达生物)及三只科技硬件企业(中芯国际、小米集团、长飞光纤) [2] 深港通南向资金偏好 - 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43.57亿元、中芯国际(00981)31.32亿元、信达生物(01801)25.38亿元 [1] - 深港通净买入集中流向生物医药板块 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分别获8.47亿元、8.27亿元、3.65亿元净买入 [2] - 美团-W在深港通录得8.39亿元净买入 与沪港通9.36亿元净卖出形成显著差异 [2] 行业资金流向特征 - 半导体行业中芯国际在两大通道均获资金青睐 合计成交80.42亿元且净买入额达9.32亿元 [1][2] - 生物医药板块成交活跃度突出 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企业在两大通道合计成交额超130亿元 [2] - 科技巨头出现分化 阿里巴巴合计成交124.32亿元且净买入37.3亿元 腾讯控股合计成交43.72亿元但净流出11.52亿元 [1][2]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89.89亿 北水无惧利空抢筹创新药概念股 加仓信达生物(01801)超9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0:06
港股通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189.89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80.73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109.16亿港元 [1] - 净买入前三个股为阿里巴巴-W(09988) 信达生物(01801) 中芯国际(00981) [1] - 净卖出前两个股为腾讯控股(00700) 长飞光纤光缆(06869) [1] 个股资金明细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29.46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84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37.29亿港元 [2][3][4]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32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5.15亿港元 [2][3][5]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9.56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8.47亿港元 [3][5]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11.51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卖出2.29亿港元 [2][3][6] - 药明生物获净买入3.39亿港元 [2][5]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4417.62万港元 [2][6] - 长飞光纤光缆遭净卖出5672.36万港元 [2][6] 行业资金动向 - 医药股获北水集中抢筹 百济神州获净买入8.26亿港元 中生制药获净买入3.24亿港元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2.67亿港元 三生制药获净买入2.15亿港元 [3][4][5] - 康方生物遭净卖出7.55亿港元 [2] 公司动态与市场消息 - 阿里巴巴推出高德扫街榜 被摩根大通视为超级应用战略重要步骤 可能成为线下本地服务主要入口 [4] - 中芯国际受益于台积电8月销售额3357.7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3.8%)及甲骨文积极云业务展望 [5] - 泡泡玛特获净买入4.86亿港元 瑞银认为股价回调创造买入机会 摩根大通指搜索热度下降不意味产品生命周期终结 [5][6] - 腾讯考虑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可能是首次发行点心债 [6] - 医药板块受特朗普政府可能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的行政命令草案影响 但分析认为落地面临不确定性 [5]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36氪· 2025-09-11 09:08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上市创新药企中5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占比79% [1][2]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1]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其余盈利企业依赖生物类似药销售或授权许可收入 [1][8][9] 企业商业化进展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其中21家企业营收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 [2][3]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2] - 整体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企业占比53% 2022年及之前上市企业多数已具备商业化产品 [2][3]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6%)[7][14] - 信达生物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占比88.76%)[7][15] - 非创新药销售盈利路径包括: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收入18.62亿元占比66%)、授权许可(和铂医药许可收入9370万美元占比92.7%)、模式动物销售(百奥赛图占比44.2%)[7][9][11]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6.84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额113.35亿元同比增长56.2% [7][14] - 信达生物归母净利润8.343亿元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7][15] - 艾力斯凭借伏美替尼实现营收23.7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7][9]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但上半年亏损扩大至5.7亿元 [4]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全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上半年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药品收入同比减少80.5%至2.54亿元 [5] 研发投入与风险案例 - 康方生物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半数(14.02亿元)[4] - 歌礼制药曾推出两款丙肝创新药(2018年达诺瑞韦销售收入7230万元) 后因市场竞争失利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主要来自研发服务)[4]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08:1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未盈利 占比79% [3][5][6]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19]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3][23] 商业化创新药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10][12]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4][12] - 2022年及之前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已具备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1][12] 分年度上市企业表现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11] - 2018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达100% 盈利比例60% [10] - 2020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78% 但盈利比例仅11% [10] - 2023-2025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均为0% [10]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5%)[20][28]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 [20][29] - 复宏汉霖等企业通过生物类似药盈利 其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占比66% [20][23] - 和铂医药等企业通过BD交易盈利 许可收入占比92.7% 净利润同比暴涨4936.38% [20][25] 典型企业案例 - 歌礼制药持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 主要来自研发服务而非药品销售 [13] - 康方生物上半年营收14.02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99% 但亏损扩大至5.7亿元 研发投入达7.31亿元 [14] - 云顶新耀因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96% 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15] - 艾力斯依靠肺癌创新药伏美替尼实现盈利 上半年销售收入23.6亿元 占比超99% [20][23] 医保目录战略价值 - 进入医保目录成为企业提升营收的关键路径 如云顶新耀预计相关药物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目录主动调整价格 导致短期收入减少80.5% [16]
国联民生证券:维持信达生物“买入”评级 2025H1业绩强劲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9-11 05:55
核心观点 -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具备全球研发与商业化能力的创新药龙头 战略清晰 执行高效 收入增长强劲 盈利水平显著改善 全球化管线逐步进入注册研究阶段 [1]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总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期内利润达8.34亿元 同比大幅扭亏 Non-IFRS利润为12.13亿元 Non-IFRS EBITDA为14.13亿元 [1] - 产品收入达52.34亿元 同比增长37.3% 授权费收入大幅提升至6.66亿元 同比增长474% [2] - 毛利率86.0% 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研发开支优化至10.09亿元 同比下降28% 销售费用率降至39.9% [2] - 现金储备约110亿元 为全球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88/152.56/205.1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5.11%/29.43%/34.47% [1]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4/13.96/30.07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扭亏为盈/131.07%/115.45% EPS分别为0.35/0.81/1.76元/股 [1] 产品管线与商业化 - 产品组合扩展至16款上市产品 肿瘤与综合管线协同发力 多款新药成功商业化 [1] - IBI363(PD-1/IL-2α-bias)在ASCO年会上公布突破性数据 于冷肿瘤及IO耐药人群中显示优异疗效 [3] - 启动黑色素瘤关键II期研究 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针对鳞状NSCLC的全球III期临床(MarsLight-11) 计划入组多国患者 [3] - 在一线NSCLC CRC等适应症的Ib/II期研究已完成布局 [3] - CLDN18.2ADC(IBI343)启动胰腺癌III期研究 HER2ADC(IBI354)推进卵巢癌III期临床 [4] - 玛仕度肽新增两项III期研究 IBI112(IL23p19)银屑病适应症NDA审评中 预计2025年底获批 [4] 全球化合作与布局 - 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 [1] - 与罗氏就IBI3009(DLL3ADC)达成全球合作 正在推进澳大利亚 中国和美国的MRCT临床研究 [4] - 授权费收入因与罗氏合作首付款计入大幅提升 [2]
国联民生证券:维持信达生物(01801)“买入”评级 2025H1业绩强劲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5:51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具备全球研发与商业化能力的创新药龙头 战略清晰 执行高效 收入增长强劲 盈利水平显著改善 全球化管线逐步进入注册研究阶段 [1] 财务表现 - 2025H1总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期内利润8.34亿元 同比大幅扭亏 Non-IFRS利润12.13亿元 Non-IFRS EBITDA 14.13亿元 [1] - 2025H1产品收入52.34亿元 同比增长37.3% 授权费收入6.66亿元 同比增长474% [2] - 毛利率86.0% 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研发开支10.09亿元 同比下降28% 销售费用率降至39.9%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现金储备约110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88/152.56/205.1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5.11%/29.43%/34.47% [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4/13.96/30.07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扭亏为盈/131.07%/115.45% [1]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5/0.81/1.76元/股 [1] 产品管线与商业化 - 产品组合扩展至16款上市产品 肿瘤与综合管线协同发力 多款新药成功商业化 [1] - 核心管线IBI363(PD-1/IL-2α-bias)在ASCO年会上公布突破性数据 于冷肿瘤及IO耐药人群中显示优异疗效 [3] - IBI363启动黑色素瘤关键II期研究 获美国FDA批准开展针对鳞状NSCLC的全球III期临床(MarsLight-11) 计划入组多国患者 [3] - IBI363在一线NSCLC CRC等适应症的Ib/II期研究已完成布局 [3] - CLDN18.2 ADC(IBI343)启动胰腺癌III期研究 [4] - HER2 ADC(IBI354)推进卵巢癌III期临床 [4] - 玛仕度肽新增两项III期研究 [4] - IBI112(IL23p19)银屑病适应症NDA审评中 预计2025年底获批 [4] 全球化布局与合作 - 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 [1] - 与罗氏就IBI3009(DLL3 ADC)达成全球合作 [4] - 正在推进澳大利亚 中国和美国的MRCT临床研究 [4]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05:4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仍亏损 占比79% [2][3]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2][12] 企业商业化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6]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2][7]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中58%已实现盈利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6] 盈利模式分析 - 盈利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创新药销售(3家)、仿制药/生物类似药销售(复宏汉霖等)、BD授权交易(和铂医药等) [12][13][14] - 复宏汉霖2025年上半年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18.62亿元 占产品总收入72.8% [12][13] - 和铂医药通过BD交易实现净利润7300万美元 同比暴涨4936.38% [13][14]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上半年总营收175.18亿元 同比增长46% 归母净利润4.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11][16] - 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25.27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占比90.5%达113.35亿元 [16]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其中88.76%来自中国市场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11][17]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9]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0]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80.5% [10] 研发投入特征 - 康方生物上半年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的50% [10] - 歌礼制药转型聚焦GLP-1受体激动剂 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