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
icon
搜索文档
信达生物(01801):产品矩阵强大丰富,多款后期临床项目取得重要里程碑
光大证券· 2025-09-04 08: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 同比增长50.6% 其中产品销售收入52.34亿元 同比增长37.3% 授权费收入6.66亿元 [3] - 2025H1净利润8.34亿元 去年同期净亏损3.93亿元 实现转亏为盈 [3] - 研发开支10.09亿元 [6] - 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8.46亿元 较原预测3.06亿元上调176% 2026年预测上调至15.72亿元 较原预测13.30亿元上调18% 新增2027年预测27.36亿元 [8] 产品管线进展 - 已有16款产品获批上市 包括12款肿瘤产品及4款综合管线产品 [4] - 预计2025年年底前新增两款获批产品:IBI112(匹康奇拜单抗)和IBI310(伊匹木单抗N01注射液) [4] - 与罗氏达成全球合作授权 授予罗氏IBI3009(DLL3 ADC)的全球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 [5] - 多款产品已在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市场获批 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地区注册工作推进中 [5] 新药审批阶段产品 - IBI112(匹康奇拜单抗)靶向IL-23p19 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 [7] - IBI310(伊匹木单抗N01注射液)靶向CTLA4 联合信迪利单抗用作MSI-H/dMMR结肠癌新辅助治疗 NMPA优先审评中 [7] - 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PD-1抑制剂 第九及第十项适应症分别用于肾细胞癌二线治疗和MSI-H/dMMR结肠癌新辅助治疗 [7] - 玛仕度肽GLP-1/GCG双重激动剂 第二项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 [7] 后期临床阶段产品 - IBI363(PD-1/IL-2α-bias)针对免疫治疗初治黑色素瘤的关键临床研究2025年年初启动 针对经治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多中心III期研究获FDA及NMPA批准 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始患者招募 针对三线结直肠癌的III期研究在准备中 [8] - IBI343(CLDN18.2 ADC)在中国启动针对三线胰腺导管腺癌的III期研究 针对三线胃癌的III期研究在中国与日本同步推进 [8] - IBI354(HER2 ADC)在中国启动针对铂耐药卵巢癌的III期临床研究 [8] - 玛仕度肽开展GLORY-3研究头对头对比司美格鲁肽 针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GLROY-OSA研究 [8] - 匹康奇拜单抗针对抗IL-17治疗响应不佳的银屑病患者开展III期研究 [8] - 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IGF-1R)开展与激素治疗头对头治疗甲状腺眼病的III期研究 以及针对非活动期甲状腺眼病的III期研究 [8] - IBI302(VEGF/PD-1)针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STAR III期研究进行中 [8] - IBI128(替古索司他)XOI抑制剂针对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数据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临床研究 [8] 市场表现与估值 - 总股本17.13亿股 总市值1833亿港元 [1]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28.65-109.00港元 近3月换手率142.7% [1] - 相对收益表现:1个月13% 3个月37% 1年108% 绝对收益表现:1个月15% 3个月44% 1年152% [3] - 盈利预测显示2025E营业收入120.84亿元 同比增长28.26% 2026E预测159.83亿元 同比增长32.26% 2027E预测192.98亿元 同比增长20.74% [10] - 估值倍数:2025E市盈率198倍 2026E降至107倍 2027E进一步降至61倍 [10]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迈入“30日时代”,药企研发迎来“及时雨”|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19 06:49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提速 - 国家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计划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相比以往几个月大幅提速50% [1] - 审批提速旨在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提高临床研发质效 [1] - 该政策被视为创新药行业的"及时雨",能显著缩短新药研发的"起跑"时间 [1] 快速审评通道的准入标准 - 快速通道适用于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1类创新药 [2] - 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国家战略重点创新药品种、入选儿童药星光计划或罕见病关爱计划的品种、全球同步研发的品种 [2] - 设定严格门槛的目的是引导资源向真正有临床价值、企业有高效执行力的项目倾斜 [2] 创新药审批成果 - 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上市48个1类创新药,数量同比增长20%,创近五年新高 [2] - 其中超过70%通过优先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等加速通道获批上市 [2] - 2024年1-5月已批准39款全球新药在中国上市,其中国产创新药高达34款,接近2024年全年批准的国产创新药总和(37款) [3] 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 2015年前创新药在国内上市时间普遍比海外晚5-7年,2018年后大幅缩短至10个月以内 [4] -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现"中国速度",新冠疫苗和口服药从申请到获批最短仅约半个月 [4] - 2024年共有55个罕见病用药和106个儿童用药获批,其中20个儿童用药通过优先通道快速上市 [4] 监管体系完善 - 设立长三角、大湾区审评检查分中心,方便企业就近对接监管资源 [5] - 全国超过2万名专业化药品检查员构成的监管网络为提速与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5] - 优先审评、突破性治疗、附条件批准等多层次加速机制日益成熟 [5] 国际趋势 - FDA推出全新优先审评计划,将审批时间从10-12个月缩短至1-2个月 [5] - 加快临床审评审批速度正成为全球医药界的共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