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疗法
icon
搜索文档
老药新用,双管齐下!湘雅医院最新Cell子刊:增强铁死亡,促进癌症免疫治疗
生物世界· 2025-09-26 08:30
2025 年 9 月 25 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曾芙蓉 、 陈翔 、 邓广通 等人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 为: Vorapaxar enhanced mitochondria-associated ferroptosis primes cancer immunotherapy via targeting FOXO1/HMOX1 ax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药物 沃拉帕沙 ( Vorapaxar ) 通过靶向 FOXO1/HMOX1 信号轴,增强 线粒体相关铁死亡 ,从而促进癌症免疫治疗, 双管齐下解决 癌 症患者的 血栓栓塞 和 免疫治疗耐药 的双重挑战。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免疫疗法 ,尤其是 免疫检查点阻断 (ICB) ,已成为多种恶性肿瘤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尽管其具有变革性的潜力,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获得性耐药以 及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rAE) ,这给免疫疗法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在这些 irAE 中, 癌症相关血栓栓塞 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这凸显了在高危人群中采取 预防性抗血栓策略的紧迫性。因此,在接受免 ...
中国生物制药:LM-2417“NaPi2b/4-1BB双特异性抗体”完成中国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 2025-09-23 09:01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全资附属公司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LM-2417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 标志着该双特异性抗体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 LM-2417通过NaPi2b依赖性方式选择性激活4-1BB信号通路 有望显著降低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引发的毒性风险 具备成为同类首创免疫疗法的潜力 [2] 药物机制与靶点特性 - NaPi2b由SLC34A2基因编码 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输卵管癌 原发性腹膜癌以及甲状腺癌 乳腺癌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而在正常组织中分布有限 [1] - LM-2417能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NaPi2b及免疫细胞表面的4-1BB 实现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精准激活 [2] - 临床前数据表明该药物不仅能诱导持久抗肿瘤免疫记忆 还在与其他免疫治疗药物联用时展现出显著协同效应 [2] 临床开发进展 - 本次临床研究为开放标签 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I/II期研究 主要评估注射用LM-2417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 耐受性 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初步疗效 [2] - 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布局NaPi2b靶点领域 但尚无相关药物获批上市 [1] 战略意义 - 该进展标志着公司创新疗法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 集团将继续快速推进项目临床研究 期待为患者带来免疫治疗临床用药新选择 [2]
中国生物制药(01177):LM-2417“NaPi2b/4-1BB双特异性抗体”完成中国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08:54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全资附属公司礼新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LM-2417(NaPi2b/4-1BB双特异性抗体)在中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 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1] - LM-2417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NaPi2b和免疫细胞表面4-1BB 实现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精准激活 显著降低非特异性免疫激活毒性风险 [2] - 临床前数据表明LM-2417能诱导持久抗肿瘤免疫记忆 并与其它免疫治疗药物联用展现显著协同效应 具备成为同类首创免疫疗法的潜力 [2] 药物机制与特点 - LM-2417基于条件激活型4-1BB平台开发 采用NaPi2b依赖性方式选择性激活4-1BB信号通路 [2] - 该双抗机制可增强抗肿瘤效应 同时降低传统4-1BB激动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引发的毒性风险 [2] 靶点特征与竞争格局 - NaPi2b由SLC34A2基因编码 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及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1] - NaPi2b在正常组织中分布有限 被公认具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价值 [1] - 目前国内外多家企业布局该领域 但尚无相关药物获批上市 [1] 临床试验设计 - 本次临床研究为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I/II期研究 评估LM-2417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初步疗效 [2]
Immutep Announce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to Evaluate Neoadjuvant Efti
Globenewswire· 2025-09-22 12:00
GW Cancer Center to initiate Phase II trial evaluating neoadjuvant efti as monotherap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prior to surgery in HR+/HER2-neg breast cancer patientsSecond 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to evaluate efti in earlier stage disease where its unique activation of a broad anti-cancer immune response may drive optimal benefit and high pathologic response rates SYDNEY, AUSTRALIA, Sept. 22, 2025 (GLOBE NEWSWIRE) -- Immutep Limited (ASX: IMM; NASDAQ: IMMP) (“Immutep” or “the Company”), a ...
四川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仿生纳米生物催化剂,让冷肿瘤变热,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9-14 04:05
研究背景与问题 -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免疫原性差的"冷肿瘤"中无效 因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2] - 黑色素瘤患者中40%-60%对ICB疗法无显著响应 且部分响应者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5] - 冷肿瘤的免疫抑制特性源于抗原呈递受损 T细胞功能障碍及癌细胞对T细胞毒性的抵抗[6] 技术突破与设计原理 - 受天然酶反应系统(ERS)启发 开发了钌/二氧化钛(Ru/TiO₂)纳米生物催化剂系统 其具有精确设计的氧化还原中心[3] - 该系统模拟ERS 实现pH依赖性活性氧(ROS)生成和氧气(O₂)释放 有效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3][6] - Ru/TiO₂通过部分晶格限制的富电子钌位点 在TME中同步产生ROS和O₂ 同时增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并逆转缺氧[7] 作用机制与疗效 - Ru/TiO₂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活免疫反应[6][7] - 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腺苷能信号通路 改善抗原呈递并恢复T细胞功能[6][7] - 与抗PD-L1单抗联用 协同抑制实体瘤和转移瘤 建立长期免疫保护[3][7] 行业意义与应用前景 - 为肿瘤微环境自适应纳米生物催化剂确立新范式 推动下一代耐药癌症免疫疗法开发[3] - 高效生物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有望拓展至其他疾病领域的免疫调节应用[3] - 解决现有酶模拟催化剂催化效率低 稳定性差及金属离子毒性的临床转化障碍[2]
港股异动 | 维立志博-B(09887)午后涨超5% LBL-024黑色素瘤Ib/I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 2025-09-12 06:29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上涨4.84%至65港元 成交额达2210.7万港元 [1] 临床进展 - 自主研发的奥帕替苏米单抗(LBL-024)完成Ib/I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 研究探索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一线晚期黑色素瘤 [1] - LBL-024是全球首款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靶向4-1BB受体疗法 有望成为该领域首款获批药物 [1] 研发能力 - 公司专注于免疫检查点疗法开发 包括共刺激激动剂和检查点抑制剂 并拓展至CD3 T细胞衔接剂和抗体偶联药物领域 [1] - 拥有专有LeadsBody平台和X-body平台 作为持续药物发现的引擎 [1] - 招银国际对公司开发PD-L1/4-1BB和TCE作为下一代免疫疗法持乐观态度 [1]
维立志博-B午后涨超5% LBL-024黑色素瘤Ib/I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 2025-09-12 06:2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5% 截至发稿涨4.84%至65港元 成交额达2210.7万港元 [1] 临床进展 - 自主研发的奥帕替苏米单抗(LBL-024)顺利完成Ib/Ⅱ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 研究编号NCT07099430 [1] - 该研究将探索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一线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 [1] - LBL-024为全球首款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靶向4-1BB受体疗法 [1] - 该药物有望成为治疗晚期肺外神经内分泌癌的首款获批药物 [1] 研发能力 - 公司专注于开发涉及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 包括共刺激激动剂和检查点抑制剂 [1] - 研发领域拓展至CD3T细胞衔接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 [1] - 已建立专有的LeadsBody平台和X-body平台作为持续药物发现引擎 [1] - 招银国际对PD-L1/4-1BB和TCE作为下一代免疫疗法开发持乐观态度 [1]
Medicenna Therapeutics (OTCPK:MDNA.F)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9 19:32
Medicenna Therapeutics (OTCPK:MDNA.F) FY Conference September 09, 2025 02: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Fahar Merchant - CEO and PresidentOperatorGood afternoon, everyone, and welcome to the HC Wainwright Investment Conference. Next up, we have a presentation from Medicenna Therapeutics, and presenting for Medicenna is Dr. Fahar Merchant, CEO and President. Fahar, over to you.Fahar Merchant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s for joining, and thank you to HC Wainwright for inviting us to present today. I look forward ...
复宏汉霖20260906
2025-09-07 16:19
复宏汉霖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复宏汉霖(HLX)及其在研药物HLX43p ADC、HLX07 EGFR单抗、斯鲁利单抗(PD-1抑制剂)[1][2][3][4]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涉及鳞癌、腺癌、EGFR野生型/突变型等亚型[3][10][12] * 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免疫疗法(IO)的研发与市场竞争格局,提及辉瑞(Pfizer)等竞争对手[27][28][36][41] HLX43p ADC的疗效数据 * 在四线及以上IO和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28.6%[2][3] * 在多西他赛失败后的三线及以上患者中,ORR达30%[2][3][13] * 在EGFR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中,三线及以上治疗的确认ORR高达46.7%,其中2.5毫克剂量组确认ORR达60%[2][3][13] * 总体疗效数据:54例肿瘤评估病例中ORR为37%,疾病控制率(DCR)为8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4个月[4][15] * 在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11例脑转移患者ORR为36.4%,DCR达100%,mPFS与总体人群一致为5.4个月[2][5][14] * 无需进行生物标志物(如EGFR突变、PD-L1表达)筛选,在PD-L1阳性(32例)与阴性(21例)患者中均观察到良好疗效[2][5][11] HLX43p ADC的安全性数据 * 安全性数据与前期ASCO会议一致,血液学毒性较低[2][6][17] * 具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贫血19.6%,中性粒细胞减少16.1%,血小板减少仅3.6%[2][6] *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控制良好[2][6] * 无五级不良反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约21.4%,且出现IRAE的病例显示出更高的ORR(50%)和100%的肿瘤退缩[18] 其他候选药物进展(HLX07 EGFR单抗) * HLX07通过蛋白组学和蛋白工程学升级,半衰期达三周,优于西妥昔单抗,更适合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4][21][48] * 在一线肺鳞癌二期试验中,HLX07联合斯鲁利单抗和化疗方案(卡铂和紫杉醇)显著提升mPFS至17.4个月(对比标准治疗7-9个月),ORR达69%-74%[4][23][24] * 安全性可控,虽观察到类似西妥昔单抗的毒性反应(如皮肤毒性和电解质紊乱),但大多可以管理[25] 研发策略与未来计划 * 计划继续推进HLX43p ADC和其他候选药物的临床试验,探索与PD-1或EGFR单抗等分子联用的潜力[4][9][33] * 计划年底与FDA讨论HLX43的注册性临床试验事宜,主要集中于肺癌领域[4][41] * 已启动以多西他赛为对照的二期临床试验,预计一年内获得数据并推进三期临床[42][43] * 寻求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目标适应症包括三线鳞状细胞癌(若保持30% ORR)和二线治疗(与多西他赛对照)[44] * 探索HLX43在食管癌、宫颈癌等其他瘤种中的应用[39] 产品机制与竞争优势 * HLX43p ADC的Linker和payload(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独特,释放机制依赖溶酶体酶和微环境中的MMP酶作用,使其在PD-L1阴性人群中也有效[27][28] * 相比辉瑞产品(使用MMAE,透膜性差,旁杀效应弱),HLX43旁杀效应更强,不依赖于PD-L1表达,更像一个I/O加ADC资产[28] * HLX43具有低骨髓毒性,因其靶点PD-L1在血液系统中表达较低,且Linker稳定性高,血液中暴露量少[45][46][50] * 治疗窗口大,在1毫克/公斤剂量时已观察到肿瘤抑制,目前选择2.0至3.0毫克/公斤的中间剂量范围[46] 市场格局与患者群体 * 针对多西他赛失败后的NSCLC患者(无标准治疗方案),市场潜力巨大,每个参与者至少有100亿美元全球市场潜力[36][37][43] * 在EGFR野生型NSCLC的二线及后线治疗中,当前市场ADC药物单药反应率基本不超过30%,HLX43的46.7% ORR具显著优势[40] * 入组患者大部分是经过前线重度治疗的,96.4%接受过化疗,89%接受过免疫治疗[12] 其他重要内容 * 会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8日,中位随访时间达9个月,共56例患者进入分析集[10] * 强调了“广谱、高效、低毒且不依赖于特定标志物”的新型ADC药物开发方向[8] * 讨论了与CTLA-4等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潜力[33][34]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维立志博-B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63.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4 06:35
公司业务与平台 - 专注于开发涉及免疫检查点的免疫疗法 包括共刺激激动剂和检查点抑制剂 [1] - 业务拓展至CD3 T细胞衔接剂和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 [1] - 开发专有的Leads Body平台和X-body平台 作为持续药物发现的引擎 [1] 产品管线与前景 - 对开发PD-L1/4-1BB和TCE作为下一代免疫肿瘤学(IO)治疗持乐观态度 [1] - 获得招银国际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63.5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