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

搜索文档
从3年开店10万家,到一年倒闭近4万家,又一个行业批量跑路?
虎嗅· 2025-09-28 01:06
3年暴增10万家药店,如今一年倒闭近4万家,街头五步一药店成了昨日黄花。那问题来了,之前药店是 怎么疯狂扩张的?倒闭潮的原因又是什么?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了呢? ...
健之佳(605266)2025年半年报点评:营收企稳 降本增效
新浪财经· 2025-09-27 00:30
财务表现 - 1H25公司实现收入44.6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0.7亿元 同比增长15.1% 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 同比微降0.8% [1] - 2Q25营收21.6亿元 同比降0.4%环比降5.7% 归母净利润0.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65.9%环比增15.9% 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 同比增123.9%环比增10.2% [1] - 利润大幅增长主因去年同期政策影响致低基数 以及公司强化租金、人工费、配送费、分部管理费等前后台费用全面管控 [1] 门店运营 - 1H25门店总数5464家 较2024年末净减少22家 其中自建门店38家 关闭低效门店60家 [2] - 医药零售门店共5167家 较2024年末5173家减少6家 便利零售门店297家 较2024年末313家减少16家 [2] 业务结构 - 1H25医药零售业务收入40.2亿元 同比降0.4% 毛利率35.0% 同比微升0.1个百分点 [2] - 处方药收入14.7亿元 同比降6.7% 毛利率30.4% 升3.7个百分点 非处方药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3.9% 毛利率35.4% 降3.4个百分点 [2] - 中药材收入1.5亿元 同比降11.7% 毛利率46.4% 降0.6个百分点 医疗器械收入3.3亿元 同比增5.1% 毛利率46.9% 降1.4个百分点 [2] - 生活便利品收入2.2亿元 同比增8.5% 毛利率26.9% 升1.4个百分点 [2] 盈利能力 - 1H25综合毛利率35.7% 同比降0.2个百分点 净利率1.6% 同比升0.2个百分点 扣非净利率1.5% 同比持平 [3] - 销售费用率29.1% 同比升0.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2.5% 同比降0.2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1.5% 同比降0.1个百分点 [3] 现金流 - 1H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5.51亿元 较1H24的2.9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3] 业绩展望 - 调整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7亿元、2.1亿元、2.6亿元 同比变动分别为+36%、+22%、+22% [3] - 25-26年前值预测为2.4亿元、2.7亿元 [3]
线下药店关门潮来临
新浪财经· 2025-09-26 13:58
冰火两重天。 线上药店的日子,开具就很好。比如2025年一季度,阿里健康营收达305.98亿元,同比增长13.2%,净 利润增长62.2%;京东健康2024年营收581.6亿元,2025年Q1收入同比增长25.5%,经营盈利增长 119.8%,预计2027年线上药品零售规模将突破1000亿。 与此同时,线下药店数量从2019年的52.4万家增至2023年的66.7万家,但2024年关闭3.9万家,2025年六 大上市连锁药店关闭541家直营门店,预计未来20%的线下药店(约10万家)将倒闭。 而目前线上药品零售占比已超20%,未来可能突破50%,主要优势在于价格更低、选择更广、无隐性搭 售。 我的看法,下药店衰退的核心原因有三: 2、线上渠道颠覆传统模式,电商凭借仓储集中化、无租金压力实现低价销售,且SKU覆盖远超实体 店,尤其慢性病用药、保健品等标准化产品线上迁移最快; 3、政策环境变化,医保控费收紧药店套现空间,而线上处方药流通逐步合规化。 由此,我认为未来趋势: 1、药店行业将加速洗牌,连锁龙头通过并购中小药店提升集中度,单店存活需转型"专业药事服务+健 康管理"; 2、线上线下融合成必然,如"网订店取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第二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9:13
可转债发行概况 -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总额179,743.20万元 发行数量1,797.432万张 每张面值100元[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78,026.23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1,716.97万元[3] - 债券简称"益丰转债" 代码"113682" 2024年3月27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3] 债券基本条款 - 债券期限为六年 自2024年3月4日至2030年3月3日[4] - 票面利率采用递增结构:第一年0.30% 第二年0.50% 第三年1.00% 第四年1.50% 第五年1.80% 第六年2.00%[6] - 每年付息一次 到期归还所有未转股的可转债本金和最后一年利息[7] - 初始转股价格为39.85元/股[13] 转股价格调整情况 - 因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 转股价格由39.85元/股调整为32.79元/股 2024年6月7日起生效[16] - 因2024年半年度权益分派 转股价格由32.79元/股调整为32.54元/股 2024年10月15日起生效[16] - 因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 转股价格由32.54元/股调整为32.14元/股 2025年6月18日起生效[17] - 因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 转股价格由32.14元/股调整为31.84元/股 2025年9月17日起生效[17][34] 特殊条款安排 - 转股期限自2024年9月8日起至2030年3月3日止[12] - 设置向下修正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85%时可触发修正[19] - 到期赎回价格为债券面值的110%(含最后利息)[23] - 有条件赎回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130% 或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触发[24] - 最后两个计息年度设置回售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70%时可回售[26]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9,743.24万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指定投资项目[29] - 募集资金到位前可使用自筹资金先期投入 到位后予以置换[30] - 募集资金存放于董事会指定的专项账户[30] 信用评级状况 - 主体信用等级为AA 可转债信用等级为AA 评级展望稳定[30] - 2025年6月25日跟踪评级报告维持AA信用等级[30]
身边的药店,为何比饮品店还多?
36氪· 2025-09-16 04:15
药店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药店总数超过64万家 截至2023年5月 显著高于新茶饮门店的51.5万家数量[1] - 2022年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达5421亿元 同比增长10.2% 为近五年最高增幅[1] - 2022年12月单月销售额突破800亿元 月度同比增长82% 呈现爆发性增长[2] 政策驱动因素 - 2017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实行零差价政策 禁止医院从药品销售中获利[7] - 医药分离制度保障患者购药选择权 禁止限制处方药外流[9][14] - 处方药外流使零售药店承接万亿级医药市场份额[16] 资本扩张与行业结构 - 2018-2022年药店数量从50万家增至62万家 四年增加超10万家[17] - 连锁药店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 上市企业旗下门店超1万家[21][22] - 2020-2021年新开药店数量分别为2.2万家和3.31万家[22] 市场竞争与盈利状况 - 连锁药店平均净利润率约5%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33] - 2021年超40%大型连锁药店销售额增长低于5% 其中18.18%为负增长[33] - 药店通过销售高毛利OTC药品、保健品及生活用品提升盈利能力[30] 行业饱和度与分布 - 中国药店人口比为3000:1 远超国际6000:1的标准[38] - 成都等城市药店密度达1800-2000人/家 行业呈现过度竞争状态[38] - 多地出台药店距离限制政策 如三亚100米、上海300米[23][24] 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 - 集采政策使55%处方药分销市场转向零售渠道[25] - 医保"双通道"机制和门诊统筹政策将药店纳入医保报销体系[25] - 医院住院药占比从80%降至46% 门诊用药需求持续增长[26]
药店行业新业态-一千店千面,开启差异化发展路线
2025-09-15 01:49
**药店行业新业态-关键要点总结** **一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中国药店行业 涉及头部企业包括一心堂 益丰 大森林 老百姓 健之佳等[1][3][15] * 行业面临规模增速放缓 全国药店数量约68万家(截至2024年底) 单店服务人口不足2100人[5] **二 核心挑战与痛点** * 医保控费趋势明确 医保药品销售长期对盈利有削弱作用[1][2] * 处方药销售额占比从2009年33%提升至2024年48% 挤压非医保品类盈利空间[5] * 会员体系老化 行业会员消费占比平均69% 但需向年轻客群转型[5] * 门店数量高位 同质化竞争加剧 需寻找新增量来源[2][5] **三 转型方向与策略** * **专业化赛道**:拥抱医保与商保政策 发展门诊统筹药店 双通道药店(需通过电子处方中心流转产品)[1][2][8] * **多元化赛道**:推行“千店千面”策略 增加非医保产品(如盲盒 医疗器械 美妆 宠物食品)以控制医保收入占比并贡献增量[2][11] * 参考日本医药分离经验(处方外流比例从1990年12%升至2003年52%) 通过定价改革与政策明确促进院外销售[6] * 数字化转型:头部药企建立实时销售数据系统 为工业企业反向输出解决方案[14] **四 具体措施与布局** * 头部药店已完成亏损门店出清 并试点门店调改(如一心堂2025年计划完成1000家店改造)[3][15] * 优化SKU结构 减少药品重复陈列 新增高毛利品类(如高端护肤品毛利率高于传统药品)[11][13] * 按客群精准布局:高校周边增盲盒 社区店增医疗器械 宠物店附近增宠物食品[12] * 探索商保合作:商保规模从1999年37亿元增至2024年9773亿元 与双通道 DTP业态高度契合[9] **五 未来展望与投资机会** * 2025年为门店调改元年 2026年进入大规模调改阶段 或显著提升业绩与估值[1][4][14] *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有上升空间[1][4] * 潜在专科连锁机会:针对糖尿病 高血压等慢病管理 增强客户粘性[10] * 建议关注标的:一心堂 益丰 大森林 老百姓 健之佳等明确调改目标的企业[15] **六 其他重要细节** * 日本案例参考:松本清通过自有化妆品吸引职业女性 带动高毛利药品销售 实现差异化竞争[7] * 政策阶段:医药分离历经三阶段(2009-2017年破除“以药养医” 2018-2023年推进处方外流 2024年后进入合规经营)[8] * 改造成本优势:新增品类仅需少量货架与装修投入 供应链基建可共用 大部分毛利额能转化为净利润[11]
医药板块25年中报总结: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H2多板块拐点向上
华福证券· 2025-09-12 12:40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1]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 下半年多板块拐点向上[1] - 医药板块2025年初至今强势上涨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2][9]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持续爆发 交易总金额高出2024年全年16%[2] - 各子板块分化严重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更好[46] 子板块业绩表现 化学制药 - 2025H1实现营收1899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4.4%)[2] - 25Q2单季度营收967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8.3%)[2] 创新药 - A股创新药:2025Q2营收161亿元(同比+31.6%)净利润-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61%)[2] - H股创新药:2025H1营收735.6亿元(同比+12.4%)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239.9%)[2] 生物制品 - 疫苗:2025Q2营收85亿元(同比-37.5%)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94.8%)[3] - 血制品:25H1营收114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13.1%)[3] 中药 - 2025H1营收1775亿元(同比-5.5%)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0.4%)[3] - 25Q2单季度营收853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6.3%)[3] 医疗器械 - 2025H1营收1159.6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17.6%)[3] - 25Q2营收600.2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92.4亿元(同比-23.6%)[3] 医疗服务 - 专科连锁:25H1营收315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9.7%)[4] - 综合医院:25H1营收89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38.2%)[4] 药店 - 25H1营收578亿元(同比+0.1%)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0.9%)[4] - 25Q2营收282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9.1%)[4] 医药流通 - 25H1营收4681亿元(同比-0.04%)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8.1%)[5] - 25Q2营收2324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19%)[5] 原料药 - 2025Q2营收355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13.6%)[6] 生命科学服务/上游 - 25H1营收79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18.1%)[6] - 25Q2营收42亿元(同比+6.8%)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16.6%)[6] CXO - 2025H1营收447亿元(同比+12.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61.7%)[6] - 25Q2营收235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54.2%)[6] 市场表现 二级市场回顾 - 截至2025/8/29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28%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2] - 医疗服务、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涨跌幅分别为+44.5%、+37.7%和+37.2%[16] 基金持仓 - 25Q2全部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占比9.8%(环比+0.7pct)超配比例3.36%(环比+0.5pct)[2] - 25Q2全部公募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占比11%(环比+1.4pct)超配比例4.62%(环比+1.3pct)[2]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8/29中信医药PE(TTM)为30.8X 达到35.2%分位[17] - 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22.03% 达到历史3.6%分位[17] 行业宏观情况 医药制造业 - 25H1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0.6% 利润总额下降2.2%[33] - 25M6利润增速改善明显 单月利润414亿元(同比+4.5%)[2] 医保基金运行 - 25年1-7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同比增长6.9% 支出同比下降1%[34] 医疗设备招投标 - 25年Q1招投标同比加速增长 验证全年需求向上[2] - 24M12-25M5单月招投标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69%、41%、77%、113%、85%、69%[40] 创新药BD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72笔 已超2024年半数[2] - 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共计15笔 占比高达47%[45]
华福证券-医药行业板块25年中报总结: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H2多板块拐点向上-250912
新浪财经· 2025-09-12 12:03
二级市场表现 - 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28%,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 [1] - 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占比为9.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超配比例为3.36%,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1] - 公募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占比为11%,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超配比例为4.62%,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1] 行业宏观情况 - 25年6月利润增速改善明显,单月实现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4.5% [2] - 25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达72笔,超过2024年半数,交易总金额高出2024年全年16% [2] - 25年第一季度招投标同比加速增长,设备有望迎来产业需求、报表拐点及投资共振阶段 [2] 化学制药板块 - 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99亿元,同比减少2.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4.4% [3] - 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营收967亿元,同比减少0.9%,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8.3% [3] 创新药板块 - A股创新药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1.6%,净利润同比亏损收窄61% [3] - 港股创新药25年上半年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增长239.9% [3] 生物制品板块 - 疫苗板块25年第二季度收入85亿元,同比下降37.5%,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94.8% [4] - 血制品25年上半年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13.1% [4] 中药板块 - 25年上半年营收1775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0.4% [4] - 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营收853亿元,同比下降2.4%,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6.3% [4] 医疗器械板块 - 25年上半年营收1159.6亿元,同比下降5.0%,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下降17.6% [4] - 25年第二季度营收600.2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92.4亿元,同比下降23.6% [4] 医疗服务板块 - 专科连锁25年上半年营收315亿元,同比下降3.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9.7% [5][6] - 综合医院25年上半年营收89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下降38.2% [6] 医药商业板块 - 药店25年上半年营收578亿元,同比增长0.1%,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0.9% [6] - 医药流通25年上半年营收4681亿元,同比下降0.04%,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8.1% [6] 原料药与CXO板块 - 原料药25年第二季度营收355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13.6% [6] - CXO25年上半年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61.7% [7] - 生命科学服务25年上半年营收79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18.1% [7]
连夜跑路的药店老板,揭开行业遮羞布
商业洞察· 2025-09-12 09:25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全国药店关闭3.9万家,闭店率达5.7%,预计2024年将继续关闭6-10万家[13] - 行业龙头国大药房一年半内关闭近20%门店,漱玉平民股东一年减持四轮,董事套现1.4亿元离场[16] - 上市连锁药店净利润大幅下滑:国药一致和健之佳预计最高下滑65%,一心堂最高下滑72.7%,漱玉平民从盈利1.33亿元转为最高亏损2.2亿元[31] 行业衰退原因分析 - 社区医院分流客源:年轻人偏好社区医院的医保性价比服务,慢病顾客被医保统筹政策吸引至社区医院[36][38][40] - 线上平台冲击:互联网巨头通过低价策略(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线上售价2元 vs 进货价14元)和医保比价系统削弱线下药店优势[44][46] - 医保政策收紧:虚假购药追溯系统、个人账户削减及飞行检查导致医保刷卡占比从营业额60%降至20%[49][50] 企业应对策略与转型尝试 - 跨界经营:白塔寺药店推出文创产品,童涵春堂销售中药奶茶,同仁堂开设养生餐厅,一心堂通过卖彩票年营收8000万元[54][56] - 服务与体验升级: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会员社群扩大使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65][67] - 技术赋能:引入AI问诊智能体中台和AI中医体质辨别系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68] 行业扩张模式问题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问题:一心堂10年内门店数量从2389家增至11372家,大参林达16833家,漱玉平民加盟占比从22.4%升至50.9%[61] - 加盟模式缺陷:益丰药房2024年关闭1078家门店中多数为经营不善的加盟店[64] - 行业本质局限:药店属非刚需低频消费,无法复制奶茶咖啡店的高频次消费特性[64] 未来行业趋势 - 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重点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70] - 行业洗牌加速:倒闭潮促使市场回归理性,存活企业需强化核心竞争壁垒[71]
广东省湛江市多形式开展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08:21
宣传活动规模与形式 - 广东省湛江市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2025年9月1日至7日开展"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覆盖赤坎区、麻章区、雷州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和经开区等多个区域 [1][2][3][4][5][6][7][8] - 活动采用多元化形式包括科普普法主题宣传、公众开放日、公益讲座、现场义诊、有奖问答互动、LED屏标语推送和线上科普内容推送等 [1][2][3][4][5][6][7][8] - 现场通过"摆摊设点"方式组织多个单位和企业参与 提供免费血压检测、血糖检测、凉茶赠饮和医疗保健器械免费体验等服务 [2][4][5][6] 宣传材料分发与咨询量 - 赤坎区发放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宣传手册250份 [2] - 麻章区发放合理用药健康知识手册、药品安全宣传周手册和化妆品知识宣传手册等资料共计900余份 接受群众咨询100多人次 [3] - 雷州市发放宣传资料260多份 为70人次的群众解答咨询 [4] - 经开区发放药品安全宣传单500多份 接受咨询70人次 [8] 法规与知识普及内容 - 活动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3] - 通过展示《公众十大用药提示海报》、常见假劣药品样本和讲解经典案例等方式 提高公众对假劣药品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3][5] - 针对家庭储药、合理用药、儿童剂量计算、慢性病规范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科普指导 [4][5][6] 行业参与与专项检查 - 组织大参林、黄府大药房、凯大等药店执业药师提供用药、用械、用妆指导和处方解读服务 [2][3][4][6] - 经开区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核查药品购进渠道、销售流程和储存条件 [8] - 在农贸市场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行动时同步融入药品安全宣传 张贴防控指南100份 [8] 宣传效果与覆盖面 - 活动提升"两品一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科普宣传效果 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和群众知晓率 [1][7][8] - 通过线上高频推送科普内容和线下精准服务 让群众足不出户获取实用信息并在日常场景中强化安全意识 [8] - 整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增强药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