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豚投研
icon
搜索文档
拼多多(纪要):投资于消费者和商家是长期价值所在
海豚投研· 2025-05-28 03:46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总营收1Q25E为1016亿元,同比下降6%,但同比增长17% [1] - 毛利率(GPM)为58.7%,较1Q24A的62.3%有所下降 [1] - 营业利润1Q25E为247亿元,同比下降35%,营业利润率(OPM)为24.3% [1] - 调整后营业利润1Q25E为276亿元,同比下降34%,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27.2% [1] - 在线营销收入1Q25E为480亿元,同比增长13%,交易服务收入542亿元,同比增长22.3% [1] 高管陈述核心信息 - 战略举措: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从平台运营延伸至供需两端生态,通过降费、物流建设等举措拓展产品选择与加速供应链转型 [2] - 利润下降原因:国内电商竞争加剧,第三方平台传递政策激励存在局限,全球业务中关税等政策变化使商家承压 [2] - 长期投资决策:视支持商家举措为长期投资,优先满足商家和消费者需求,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 供应端支持:加大对优质供应的投入,支持范围从头部、腰部商家扩展至中小商家 [2] - 中小商家支持:探索更多降费措施,提供流量资源、低标签溢价店铺计划、数字资源及技术能力 [2] - 转型:推动商家从传统代工模式转向用户导向的品牌驱动模式 [3] - 农产品支持计划:启动2025特色农产品计划,覆盖主要农业地区,实施定制化策略 [4] - 需求端举措:承认投资可能对短期盈利能力造成压力,但认为是必要且值得的 [5] - 回馈计划:推出100亿元商家回馈计划和100亿元消费券 [6] - 直接折扣计划:对标国家补贴对多品类实施价格补贴 [7] Q&A问答 - 管理层提到近期宏观政策变化(如关税)给商家带来压力,市场关注平台针对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做了哪些准备和措施 [8]
快手(纪要):广告 4 月已回升,电商 618 开启三方补贴
海豚投研· 2025-05-28 03:46
以下是快手 FY25 Q1 的财报电话会纪要,财报解读请移步《 惊艳可灵,能否改变快手的增长焦虑? 》 一、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 | | Kuaishou (1024.HK) | | | Earnings Resul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ures in CNY 100mn | 1Q23A | 2Q23A | 3Q23A | 4Q23A | 1Q24A | 2Q24A | 3Q24A | 4Q24A | 1Q25A | | 1Q25e Actual vs Consensus | | Total revenues | 252.17 | 277.44 | 279.48 | 325.61 | 294.08 | 309.75 | 311.31 | 353.84 | 326.08 | 322.84 | 1.0% | | yoy | 19.7% | 27.9% | 20.8% | 15.1% | 16.6% | 11.6% | 77.4% | 8.7% | ...
小米:一手汽车、一手国补,这次真要 “赢麻” 了?
海豚投研· 2025-05-28 03:46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超市场预期1090亿元,主要受IoT业务带动[1][10] - 核心利润10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3][53] - 整体毛利率22.8%,超市场预期21.4%,主要得益于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14][15] 手机业务 - 收入50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513亿元,同比增长8.9%[1][25] - 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其中国内增长40%,海外市场拖累明显[27] - 手机均价1211元,同比增长10.5%,毛利率12.4%,同比下滑[31][33] IoT业务 - 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50%[1][37] - 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国补政策带动大家电等高毛利产品增长[15][39] - 平板业务收入环比增长40%,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37][39] 汽车业务 - 收入186亿元,符合预期,出货量7.6万台,单车均价23.9万元[2][19] - 毛利率23.2%,超市场预期20.8%,主要因产能利用率达200%和SU7 Ultra车型推出[16][22] - 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台,实际年化产能已达36万台,全年销量目标或上调至40万台[22] 互联网服务 - 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放缓[41] - 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0%,增值服务25亿元,基本无增长[41] - MIUI用户数同比增长9%,ARPU值仅增3%[2] 海外市场 - 海外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0.9%,占比降至33%[43] - 海外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9%,IoT业务弥补手机下滑[46] - 海外互联网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8.2%[45] 经营费用 - 三项费用合计154亿元,费用率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47] - 研发费用67亿元保持稳定,营销费用环比减少5亿元[48][50] - 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率9%,创历史新高[53] 未来展望 - 汽车业务关注YU7新车表现和二期工厂投产,预计下半年量产[22][24] - IoT业务增长依赖国补政策持续性[6][39] - 手机业务需关注海外市场恢复和自研芯片进展[36]
疯狂“自砍”!拼多多大放血背后是明晃晃的阳谋?
海豚投研· 2025-05-27 13:44
核心观点 - 拼多多1Q25财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双双不及预期,总营收9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比市场预期低近60亿,增速接近个位数,正式进入低增长阶段[1][15] - 经营利润183亿同比暴跌38%,比预期低超90亿,主要因营销费用暴涨至334亿,同比增加近100亿,环比旺季也更高[2][6][28] - 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8%略超预期,显示主站增长尚可,但佣金收入470亿比预期低70亿,主要受Temu业务模式转型影响[2][16][17] - 公司选择将利润大规模投入补贴用户和商家,而非回报股东,反映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8][9][10] 财务表现 - 总营收9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连续三季度不及预期,增速从上年同期的131%大幅放缓[1][15] - 毛利润547亿比预期低50亿,毛利率57.2%环比微升,反映半托管模式比重增加[4][24][25] - 营销费用334亿同比增近100亿,占收入比达34.9%,远超预期的28.5%[3][28][29] - 经营利润183亿同比跌38%,经营利润率16.8%为三年来新低[2][32][34] 业务分析 - 广告收入487亿同比增长14.8%略超预期,但增速从上季17%继续放缓,变现率持续下滑[2][16][19] - 佣金收入470亿同比仅增6%,主要因Temu从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模式,半托管占比或达20%[17][18][23] - Temu业务受关税政策影响,GMV环比下降,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收入确认方式变化[22][23][28] - 国内主站通过激进补贴维持增长,但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承压[7][8][10] 战略选择 - 面临海外业务受阻和国内增长放缓,公司选择将资金投入补贴而非股东回报[8][11] - 在低增长环境下,通过营销费用和佣金减免补贴用户和商家,加剧行业竞争[5][8][34] - 账上3300亿现金占市值1/3,但选择"自残"利润而非提高股东回报[11][34] - 反映电商行业本质是效率竞争,拼多多在效率方面仍具优势[9][11] 市场影响 - 业绩表现显示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可能压制同行估值[10][11] - 短期PE估值意义不大,因利润可能持续承压,但长期逻辑未受根本影响[10][11] - 激进补贴策略可能引发行业新一轮价格战,影响整体盈利能力[9][10][28] - 市场更关注公司现金使用策略和股东回报政策的变化[8][11]
美团(纪要):不惜代价赢得竞争,2Q 利润将同比显著下滑
海豚投研· 2025-05-27 13:44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公司1Q25总营收866亿元,同比增长18.1%,略高于市场预期的854亿元[1] - 毛利率37.4%,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环比持平[1] - 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比降至18%,研发费用占比6.7%,均呈持续优化趋势[1] - 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净利率12.6%,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1] 业务板块表现 - 本地商业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17.8%,经营利润率21%[1] - 配送服务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快于整体[1] - 佣金与营销服务收入合计360亿元,同比增长17.6%[1] - 新业务收入222亿元,经营亏损率收窄至10.2%,同比改善21.8个百分点[1] 战略举措与行业动态 - 餐饮领域已合作480个品牌开设3000家卫星店,单店收入达传统店数倍[2] -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1000亿元升级供应链与商家数字化[2] - 即时零售推出"美团闪购"品牌,覆盖3亿消费者,主打30分钟日用品配送[2] - 骑手保障投入超15亿元职业保险,86%管理岗由一线晋升[3][4] 竞争格局与用户运营 - 行业补贴推动饮料品类增长,但公司强调非理性补贴不可持续[6][7] - 凭借配送网络稳定性转化高频用户,核心用户复购率保持高位[6][8] - 会员体系覆盖全品类,通过跨场景权益提升交易频率[5] - 新兴业务推出"出口转内销"专区,拓展美妆食品等品类[5]
惊艳可灵,能否改变快手的增长焦虑?
海豚投研· 2025-05-27 13:44
快手-W HK 一季报核心分析 用户增长与粘性 - 一季度月活用户(MAU)7 12亿 环比流失较往年略多 反映纯自然流量优势减弱 [1] - 日活用户(DAU)4 08亿 用户粘性(DAU/MAU)保持稳定 [1] - 推广费用增速放缓 侧面印证用户增长依赖自然流量的瓶颈 [1] 电商业务表现 - 一季度电商GMV增长15% 公司采取牺牲佣金率(take rate 1 4% 同比略降)保增长的策略 [1] - 直播电商面临增速瓶颈 进入新增长区间 [1] 广告业务动态 - 一季度广告收入增速仅8% 主因去年同期游戏(蛋仔、元梦)和短剧行业买量基数较高 [1] - 预计二季度增速回升至15% 受益于基数降低及电商节带动 [1] 创新业务与直播恢复 - AI产品"可灵"一季度收入1 5亿 全年目标4 5亿超预期 4月发布2 0版本反响良好 [2] - 直播业务恢复增长 一季度增速14% 通过扩充公会和签约优质主播(尤其游戏领域)推动 [2] 成本与费用结构 - 毛利率同比略降 因直播成本增加及AI算力成本确认 [2] - 营销费用同比下降 优化员工结构 推广支出集中于购物季(宣传、现金券) [2] - 管理研发费用增加 与新业务扩张(本地生活、海外、AI)团队新增相关 [2] 股东回报与财务数据 - 一季度回购2400万股 耗资不足12亿港元 回购力度放缓 [2] - 36个月160亿港元回购计划已用73亿(进度46%) 当前股东回报率2 6% 偏低 [3] - 一季度总收入294 08亿人民币(同比+16 6%) 调整后净利润43 88亿(同比+14 9%) [6] 行业竞争与估值 - 主业增长承压 可灵等创新业务短期贡献有限 当前估值更多依赖情绪而非基本面支撑 [8] - 视频化赛道竞争持续压制估值 中长期增长瓶颈待突破 [9]
美团:风雨前的阳光?外卖大战“乌云”正压境
海豚投研· 2025-05-26 12:41
美团一季度业绩核心观点 - 总营收和调整后利润均超预期约10亿,表现稳健但无特别惊喜[1] - 二季度外卖大战指引比一季度业绩更为关键[1] - 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表现突出,配送收入同比增长22.1%,较上季提速2.6pct,贡献超预期6亿[1][16] - 创新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9.2%,略超预期,其中海外业务佣金收入增速达85%但体量不足12亿[2][21] - 经营利润106亿,超预期20亿,其中10亿来自投资损益等非经营性因素[3][23] 分业务板块表现 核心本地商业 - 配送收入增长主要因减少配送费减免的会计处理调整,而非单量增长[1][16] - 佣金和广告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分别同比增长20.1%和15.1%,较上季降速超2.5pct[2][18] - 经营利润135亿,超预期13亿,经营利润率21%同比提升3.4pct,受益于到店业务利润率修复[5][26] - 总收入643亿同比增长18%,超预期9亿[20] 创新业务 - 营收222亿同比增长19.2%,略超预期[21] - 优选和小象超市收入增速环比降速超5pct[2] - 经营亏损23亿,符合管理层指引,海外业务亏损扩大与国内业务亏损收窄对冲[5][26] 财务指标分析 - 毛利润324亿符合预期,毛利率37.4%环比下降,受季节性因素和海外业务拖累[5][29] - 营销费用同比增12%,未明显增加补贴支出,与京东阿里形成对比[5][32] - 研发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5%和14%,主要投入海外业务[6][32] - Non-GAAP净利润109亿,超预期12亿[24] 行业竞争与展望 - 京东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投入意愿强烈,可能长期维持近盈亏平衡的竞争状态[10][11] - 美团国际化拓展将扩大TAM但短期可能带来百亿级亏损[11] - 骑手社保覆盖扩大预计对单均利润产生0.1元影响[12] - 核心本地生活业务2025年预期经营利润550-600亿,对应估值15x PE[12]
名创优品(纪要):短期聚焦直营店效率提升
海豚投研· 2025-05-24 10:51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总营收1Q25达44.3亿元,同比增长18.9%,略超市场预期0.39% [1] - 毛利率提升至44.2%,连续5个季度保持在40%以上 [1] - 销售费用占比升至23.1%,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主要因国际业务扩张 [1] - 核心经营利润率15%,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主要受销售费用拖累 [1] - 国际业务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0.3%,增速快于国内业务 [1] 中国市场战略 - 国内同店销售跌幅收窄至低个位数,客单价企稳,客流仍呈低个位数下滑 [2] - 华东/华南一二线城市同店改善显著,部分已转正,北方地区仍承压 [2] - 大店策略成效显著:新开5家大店(累计8家),新店效率较FY24同期高27% [5] - 门店升级改造后平均面积增至300平米(原200平米),关闭月销<20万元的低效门店 [5] 海外扩张 - 海外门店数达3,213家,覆盖24个美国州(76%人口),采用集群化开店策略 [5] - 通过本土化供应链和库存储备应对关税风险 [5] TOP TOY业务 - 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59%,但低于市场预期3.5% [1] - 自有产品占比超40%,推动利润率提升和品牌差异化 [5] - 门店数达280家,较上季度新增4家 [1] 资本配置 - 派发2024财年末期股息7.4亿元(2025年4月) [4] - 2025年累计回购800万股(2.6亿元),占总股本0.7% [4] 未来展望 - 预计H2收入增速因FY24基数效应加快 [4] - 长期目标营业利润率20%,短期聚焦直营店效率提升 [4] - 加盟商投资回报率显著提升,中期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2]
小米(纪要):“国货教父” 新车 YU7 驾到,“外来和尚” Model Y 真危了?
海豚投研· 2025-05-24 10:51
小米汽车YU7 - 小米SUV车型YU7是市场关注焦点,预计2025年7月上市,定位25-35万元中高端纯电SUV市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 [1][13] - YU7核心参数全面超越竞品:标准版电池容量96.3kWh(Model Y仅62.5kWh),CLTC续航835km(Model Y 593km),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全景P-HUD(Model Y缺失) [2][3][19] - 性能表现突出:零百加速3.23秒,最高时速253km/h,搭载800V碳化硅平台,充电15分钟可续航620km,制动距离33.9米(100-0km/h) [19][21] - 产能规划:初期利用一期工厂试生产,二期工厂投产后2025年末月产能有望达2万台 [4] 玄戒芯片O1 - 公司首款自研3nm旗舰芯片,集成190亿晶体管,芯片面积109mm²,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实验室跑分达300万 [4][27] - 性能对比:CPU多核9500分超越苹果A18,GPU曼哈顿3.1跑330帧但功耗比苹果低35%,整体性能接近联发科天玑9400但成本较高 [4][5][27] - 应用产品:搭载于小米15S Pro(5499元起)、平板7 Ultra(5699元起)和小米手表S4 Pro(1299元) [28][34][38] - 研发投入:芯片项目累计投入超135亿元,研发团队2500人,2024年预计再投6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追加2000亿研发 [6][11] 产品矩阵与生态 - 手机业务连续19季度全球第三,15S Pro配备全焦段徕卡影像和6100mAh电池,平板7 Ultra采用14英寸3.2K OLED屏 [28][32] - 家电新品包括人感智能空调(3999元起)、双系统冰箱(3999元)、分区洗衣机(5499元)和Mini LED电视(55寸2999元) [41][42] - 形成"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成为全球生态最完整的科技公司 [10][11] 财务与市值 - 当前市值约1.3万亿元,其中传统业务估值8000亿-1万亿元(20-25倍PE),汽车业务估值3000-5000亿元 [6] - 汽车业务2025年预期收入近1000亿元,但受产能限制未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6] - SU7累计交付25.8万辆,月销近3万台,若YU7能挑战Model Y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估值 [1][12][7] 技术研发 - 电子电器架构集成四域控制器,体积缩小且功耗降低40%,辅助驾驶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 [21][23] - 车身安全技术突出: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90.2%,扭转刚度47000N·m/度,A柱承载力提升35% [21] - 五年研发规划:过去五年投入1020亿元,未来五年再投2000亿元强化芯片、AI及智能驾驶 [10][11]
名创暴跌? 没有IP魂,搬不来下一个“泡泡玛特”
海豚投研· 2025-05-23 13:43
核心观点 - 名创优品2025年Q1营收44 3亿元同比增长19%符合预期但营销费用飙升导致核心经营利润不及预期[1][2] - 国内营收28 4亿元同比增长13 3%主要依靠单店效益提升和高毛利潮玩放量[2][11] - 海外营收15 9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放缓且同店表现不佳[2][14] - 销售费用率飙升至23 1%主要因IP授权费用增40%及海外直营店租金增71%[4][29] - 核心经营利润7 1亿元经调整EBITDA10 4亿元均低于市场预期[4][29] 营收表现 - 总营收44 3亿元同比增长19%略超市场预期的44 1亿元[2][11] - 国内营收28 4亿元同比增长13 3%在关店背景下通过单店改善和Top toy增长达标[2][11] - Top toy营收3 4亿元同比增长59%主要由联名IP产品拉动但基数仍低[15] - 海外营收15 9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去年40%+下滑同店表现疲软[2][14] 门店策略 - 国内净关店111家首次出现总数下滑主要清理二线以下亏损加盟店[2][17] - 一线城市推行"小店改大店"优化位置提升单店效益[17][25] - 海外净增95家店增速放缓直营店占比升至17%聚焦北美加密布局[3][19] 经营效率 - 国内同店营收降幅收窄至中个位数因新增品类和美团即时零售合作[24] - 海外同店营收持平直营店经营效率待改善[26] - 毛利率44%保持稳定IP高毛利产品与贸易战成本上升相互抵消[27] 费用与利润 - 销售费用同比大增71%至10 2亿元费用率23 1%远超去年同期的18 7%[4][29] - IP授权费用增速40%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显示非热门IP投入产出比低[7] - 核心经营利润率16%同比下滑经调整净利润5 9亿元低于预期的6 5亿元[4][29] 战略方向 - 海外为第二增长曲线目标5年营收翻四倍需提升同店表现[14] - 直营模式毛利率高20%但当前经营利润率仅个位数需效率爬坡[8] - 公司透露4月起美国同店已转正后续业绩或边际改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