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闪购

搜索文档
烧了300亿,但外卖巨头们都没赢
36氪· 2025-09-26 11:30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平台变相或直接要求商户分摊促销成本,并要求完善与骑手劳动强度匹配的报酬分配机制 [1] 平台竞争投入与财务表现 - 三大平台合计投入超过300亿元进行补贴大战,其中京东投入约151亿元、美团约77亿元、阿里约100亿元 [2] - 补贴导致平台净利润大幅下滑:美团整体净利润同比暴跌89%、京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0.8%、阿里净利润同比下降18% [5] - 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美团市占率从超70%降至65%,京东从13%降至7%,阿里饿了么从11%-13%升至28% [5] 平台业务数据表现 - 美团峰值月活用户同比增长9.5%至5.1亿,7月峰值订单量达1.5亿单创历史记录 [2] - 京东秒送日订单峰值突破2500万单,新业务收入增长198.8%,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速超40% [3] - 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1.2亿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带动手淘8月DAU增长20% [4] - 即时零售市场日均单量从年初1亿单提升至7月2.5亿单,8月接近3亿单 [8] 竞争背景与战略动机 - 京东发起补贴战源于美团闪购切走其核心品类订单:2024年美团闪购在3C家电类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40%,电脑办公类超京东全站,手机通讯类超京东全站40% [9] - 京东以"自卫反击"为战略目标,通过控制餐饮扣点5%以下、品质外卖和为28万骑手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等差异化策略竞争 [10] - 淘宝投入500亿补贴参战,通过外卖流量撬动即时零售市场,推动广告和CMR增长,实现生态协同 [13] - 阿里账面6000亿现金可支撑淘宝闪购持续"饱和式"烧钱 [14] 市场影响与用户行为变化 - 补贴催生新消费需求:下沉市场宝妈和中青年群体因大额满减券首次尝试外卖,形成"半小时送达"消费习惯 [8] - 消费场景从餐饮扩展到万物即时零售,包括母婴用品、医疗用品、米面粮油等品类 [8] - 参照历史补贴效果:2014-2015年打车大战烧钱超200亿元,将打车市场规模从2014年99.9亿元扩大至2024年3883亿元 [15] - 即时零售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4-2029年以年均复合10%增速增长至3.8万亿元 [19] 平台应对策略调整 - 美团推出"阶梯式佣金"、增加骑手专项补贴、承诺取消"超时罚款"等措施应对竞争 [20] - 京东依托物流优势覆盖下沉市场,推出自营餐饮项目"七鲜小厨"提升差异化效率 [23] - 淘宝通过88VIP会员体系实现淘系生态流量协同,计划提升运力效率和客单价 [23] 产业链影响 - 中小商家面临"订单翻倍、利润腰斩"困境,需承担补贴部分和平台扣点 [1][24] - 典型茶饮店案例:6月营业额21万元,扣除平台扣点和补贴后实收13.8万元,最终亏损近万元 [24] - 外卖大战导致中小商户群体实际收入减少超15% [24] - 骑手生态改善成为行业重点,未来将在社保缴纳、高温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 [24]
资金动向 | 北水火力加码!大买阿里巴巴超50亿港元,连续3日加仓美团
格隆汇APP· 2025-09-17 11:54
南下资金流向 - 净买入阿里巴巴-W 50.51亿港元、美团-W 21亿港元、长飞光纤光缆10.21亿港元、中芯国际4.07亿港元、华虹半导体2.36亿港元 [1] - 净卖出小米集团-W 6.39亿港元、康方生物2.64亿港元、商汤-W 2.17亿港元、优必选1.18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19日净买入阿里巴巴累计548.9089亿港元 连续3日净买入美团累计34.8823亿港元 连续3日净卖出小米累计19.2745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数据 - 阿里巴巴-W单日涨跌幅5.3% 净买入额21.56亿港元 成交额88.06亿港元 [3] - 中芯国际单日涨跌幅7.1% 净买入额1.42亿港元 成交额58.89亿港元 [3] - 美团-W单日涨跌幅4.9% 净买入额11.79亿港元 成交额51.92亿港元 [3] - 小米集团-W单日涨跌幅2.5% 净卖出额10.57亿港元 成交额32.59亿港元 [3] - 商汤-W单日涨跌幅15.8% 净卖出额1.52亿港元 成交额27.13亿港元 [3] - 长飞光纤光缆单日涨跌幅-0.1% 净买入额3.93亿港元 成交额20.15亿港元 [3] 机构观点与公司动态 - 阿里巴巴获高盛目标价上调至179美元 基于其领先模型能力与47%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 看好国际化扩张前景 [4] - 美团闪购与大东鞋业达成合作 全国近7000家门店上线 支持300余城30分钟配送服务 [4] - 长飞光纤光缆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减少22% 第二季度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减少55% 主因去年同期非经常性收益1.94亿元 [4] - 长飞先进半导体武汉基地于2025年5月完成首片晶圆下线 建成碳化硅行业首家全自动化天车搬运工厂 [5] - 中芯国际被报道正在测试上海宇量昇制造的深紫外光刻机 采用浸没式技术 [5]
美团-W(03690.HK)25Q2业绩点评:短期即时零售竞争压制利润 观察后续竞争节奏和新业务进展
格隆汇· 2025-09-15 20:34
核心财务表现 - 25Q2营收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环比增长6.1% [1] - 毛利率33.1% 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41.2%)[1][2] - 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89.0% [1][2] - 经调整净利率1.6% 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 [1][2] 业务分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5亿元 同比增长7.7% 其中配送收入236.6亿元(+2.8%)佣金收入249.5亿元(+12.9%)在线营销收入135.5亿元(+10.5%)其他服务31.9亿元(-2.9%)[1]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大幅下降至37亿元(25Q1为135亿元)[1] - 新业务收入264.9亿元 同比增长22.8% 主要受食杂零售和海外业务推动 [1] - 新业务亏损18.8亿元 环比收窄(25Q1亏损22.7亿元)[1] 竞争环境与成本结构 - 配送服务收入增幅低于交易笔数增幅 主要因竞争导致补贴大幅增加 [1] - 销售费用率环比上升至24.5% 研发费用率环比小幅上升至6.8% [2] - 三项费用明显超额:配送补贴、骑手成本、用户补贴 [2] - 即时零售竞争持续挤压利润 短期盈利能力恢复取决于竞争节奏 [2] 新业务发展动态 - 美团闪购发展迅速 截至25Q2已布局超50,000家美团闪电仓 [3] - 618购物节期间赋能近100万家线下商家 服务超1亿消费者 [3] - 美团优选战略转型 在核心区域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 [3] - 小象超市保持强势扩张 计划覆盖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 [3] - 海外业务Keeta扩张至20个城市(截至7月底)[3] 业绩展望与估值 - 调整2025-2027年营收预测至3740/4277/4895亿元(原25-26年预测3992/4626亿元)同比增长11%/14%/14% [3] -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预测-102/158/385亿元(原25-26年预测553/714亿元)同比变化-123%/255%/144% [3] - 采用SOTP估值法 给予到店业务2025年15倍PE 即时零售业务2倍PS 目标市值7129亿元 [3] - 对应目标价127.93港元(汇率1港元=0.91人民币)[3]
美团-W(03690):25Q2业绩点评:短期即时零售竞争压制利润,观察后续竞争节奏和新业务进展
华创证券· 2025-09-15 10:44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目标价127.93港元 当前价96.55港元[1][4] 核心观点 - 即时零售竞争激烈压制短期利润 25Q2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9.0%至14.9亿元[1] - 新业务扩张势头强劲 收入同比增长22.8%至264.9亿元 但受海外扩张影响亏损18.8亿元[7] - 采用SOTP估值法 给予到店业务25年15倍PE 即时零售业务25年营收2倍PS 目标市值7129亿元[7] 财务表现 - 25Q2营收918.4亿元 同比增长11.7% 环比增长6.1%[1] - 毛利率33.1% 较去年同期41.2%下降8.1个百分点[1] - 经调整净利润率1.6% 同比下降14.9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1] - 预测25-27年营收分别为3740/4277/4895亿元 同比增长11%/14%/14%[7] - 预测25-27年经调整净利润-102/158/385亿元 同比增长-123%/255%/144%[3][7] 业务分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5亿元 同比增长7.7%[7] - 配送收入236.6亿元 同比增长2.8%[7] - 佣金收入249.5亿元 同比增长12.9%[7] - 在线营销收入135.5亿元 同比增长10.5%[7]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大幅下降至37亿元 主要受外卖行业竞争影响[7] - 新业务收入264.9亿元 同比增长22.8% 主要受食杂零售和海外业务推动[7] 运营进展 - 美团闪购发展迅速 已布局超过50,000家美团闪电仓[7] - 618购物节期间服务超过1亿名消费者 赋能近100万家线下商家[7] - 美团优选战略转型 在核心区域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7] - 小象超市保持强势扩张 计划覆盖国内所有一二线城市[7] - 海外业务Keeta扩张至20个城市[7] 成本费用 - 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环比上升至24.5%[7]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环比小幅上升至6.8%[7] - 配送补贴、骑手成本、用户补贴三项费用明显超额[7]
零售的天,变了
虎嗅APP· 2025-09-12 15:08
即时零售行业趋势 - 美团、阿里、京东三大平台在2024年兴起即时零售大战,彻底改写零售生态,品牌方从观望转为积极投入,视为必答题 [4] - 2025年4月到8月,某国货美妆品牌订单量同比增幅超过40%,其中60%以上订单来自即时零售渠道 [4] - 互联网巨头持续加码即时零售,美团将2025年9月到12月视为关键战役,阿里将即时零售列为战略级项目,外卖+即时零售成为大消费生态一环 [5] 平台投入与竞争态势 - 2025年6月底到9月初,美团、阿里、京东三家投入即时零售资金超过420亿元,其中投入最大的一家在两个月内砸了220亿元以上 [6] - 平台计划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某主打3C的平台考虑调整补贴模式,阿里可能保持或加大火力直到2026年3月新财年开始 [6] - 2025年9月开学季,三大平台开启新一轮大战:淘宝闪购推出每日百万份免单和20元+红包,美团举办百校行线下活动,京东推出文具超级品类日大额优惠 [6] 商家受益与运营变化 - 水果连锁品牌在淘宝闪购体系获得显著增长,2025年7月10日前后日均峰值订单量增长幅度达500%,后续保持300%~500%增长态势 [10] - 淘宝闪购改变配送形态,将商家自行配送纳入平台体系,平均每单配送成本降低1.5元或更多 [11] - 平台更重视商家感受,采用电商式补贴思路(如超级星期六活动),由平台承担大部分补贴成本,并理性预估商家产能增幅(如每周30%而非100%) [11][12] 品类与消费行为变化 - 名创优品观察到即时零售用户购买宽度变大,非应急类销售显著增长,猫砂、被子、行李箱等SKU及IP特色产品增长明显 [14] - 一次性产品(内裤、床单、袜子)成为爆点,品牌通过衍生消费场景(如延展到行李箱)形成产品矩阵 [15] - 淘宝闪购平台约70%用户属于增量用户,20~30岁年轻消费人群与线下门店用户高度重合 [14][15] 3C行业转型 - 手机行业从2024年被动观望转为2025年主动投入,即时零售已成为必须选项,预计带来至少10%销售增量,实际可能达两三倍增长空间 [19][20][22] - 平台在无国补区域提供与国补一致的优惠幅度,2025年5-6月美团闪购是最大渠道,7月起抖音靠流量优势带来三四线城市增量 [21][22] - 所有手机厂商均卷入即时零售大战,2024年未投资的品牌在2025年主动接触美团闪购、京东等渠道 [23] 啤酒行业高端化战略 - 嘉士伯将即时零售视为高端化下沉与场景革命核心战场,2024年在美团闪购生意规模达1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14亿、冲击15亿 [25] - 啤酒因高即时性、夜间消费场景占比近60%成为核心受益品类,通过"冰镇专送"服务强化消费体验 [25] - 2025年战略从中心化运营转向区域精细化运营,切入美团生态的酒旅、景点、高端餐饮等场景,并快速响应消费趋势(如推出1L装精酿新品) [25][26] 平台用户与流量特征 - 淘宝闪购日活量极高,甚至超过同期抖音、微信等内容社交平台流量 [10] - 即时零售用户呈现高复购特质,优质用户对非刚需类消费意愿度高,基于电商转化的用户更倾向于购买高端产品 [14][18] - 90后、00后用户已成为即时零售主力人群,消费习惯从应急购买向常态化消费转变 [14][16]
互联网电商25Q2业绩总结及展望:即时零售+电商协同深化,AI投入成效初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2 14:4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互联网电商行业 [3] 核心观点 - 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即时零售市场发展推动履约模式结构变化,全国网上零售额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30.6% [4][7] - 多数电商平台GMV加速增长,AI投入成效初显,25年我国AI云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49%至518亿元 [4][18] - 即时零售融合618大促打造生态闭环,行业激烈竞争后转向理性,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9%至296亿元 [4][39] - AI需求增长强劲,即时零售投入影响深化,主业延续分化趋势,京东零售收入增速20.6%,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速7.7% [4][52] - 平台盈利能力进一步分化,受益国补的京东和未参与即时零售竞争的拼多多表现突出,AI与出海布局持续深化 [4][84] 线上消费强劲增长,平台继续加码即时零售 - 25年1-7月社零总额28.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全国网上零售额8.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6.3% [7] - 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20.5亿件,同比增长18.7%,高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12.4个百分点 [7] - 京东Q2 GMV增速业内领先,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长均超40% [13] - 阿里整合飞猪、饿了么组成中国电商集团,Q2 GMV保持健康增长,拼多多GMV放缓趋势收窄 [13] - 阿里货币化率持续增长,客户管理收入增速提高至10%达893亿元,京东平台和营销收入同比增长21.7%,拼多多货币化率承压 [14] - 我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25Q1达116亿美元,AI云市场规模25年预计增长149%至518亿元,25-30年CAGR有望达26.8% [18] - 阿里云收入增速提升至26%创历史新高,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快手可灵AI收入超2.5亿元 [22] 即时零售融合618大促打造生态闭环,行业激烈竞争后转向理性 - 三大平台加码即时零售,日订单量从24年1亿单左右膨胀至25年7月的2亿单以上 [33] - 饿了么、京东到家DAU/主站DAU在25年5月分别为5.4%和0.2%,主站流量持续赋能即时零售业态 [36] - 即时零售APP行业月活用户同比增长6%达5.5亿,综合电商APP行业月活同比增长3.9% [36] - 618期间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9%至296亿元,淘宝/京东/美团6月DAU分别同比增长7.3%/33.2%/18.2% [39] - 阿里整合饿了么和飞猪至电商事业群,美团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加码小象超市并开拓海外市场 [44]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平台补贴策略趋于理性,美团推出"拼好饭",淘宝上线"爆品团",京东上线"七鲜小厨" [45][46] 国补及即时零售投入影响深化,主业延续分化趋势 - 25Q2全国网上零售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9.1%,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营收同比增速为1.8%/22.4%/7.2%/11.7% [47] - 阿里CMR收入增速10.0%,京东零售收入增速20.6%,拼多多广告收入增速13.4%,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速7.7% [52] - 京东带电品类收入同比增长23.4%至1790亿元,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6.4%至1034亿元,外卖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52] - 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5.8%至334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57] - 阿里/腾讯25Q2 Capex同比维持高位,阿里FY1Q26 Capex达387亿元 [58] - Temu美国GMV占比缩减至35%,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亿元 [63] - 美团海外扩张加速,Keeta在沙特覆盖20个城市并进入卡塔尔市场 [64] 平台盈利表现分化 - 25Q2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净利润同比变化-17.6%/-48.8%/-89.0%/-5.0%,净利润率为14%/2%/2%/31% [70] - 阿里中国电商集团EBITA同比下降21.4%至384亿元,国际数字商业集团EBITA亏损收窄至-0.59亿元 [74] - 京东零售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4.5%,拼多多经营利润同比下降20.8%至258亿元 [74][77]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 [77] - 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25Q2营销费用率为21.3%/7.6%/26.2%/24.5% [82] 投资分析意见 - 推荐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看好平台未来高质量发展 [84]
零售的天,变了
虎嗅· 2025-09-12 09:48
一场美团、京东、阿里兴起的"即时零售"大战,正在彻底改写零售生态。 "2024年,很多品牌和品类还在观望即时零售这件事,但今年大家都意识到这是必答题。"一位3C头部公司即时零售业务一号位告诉虎嗅,他们在2025年上 半年紧急扩招了整个即时零售团队,并把以往"交给经销商做"的模式改为"直营即时零售业务"。 另一家美妆类消费品牌CMO则向虎嗅表示,随着直播电商红利的淡去,圈内已经把即时零售作为关键增长点。"互联网圈的即时零售大战,可能救了我们, 要不是他们砸补贴、拉新,我们的订单量很难半年内有这样的增速。"该人士透露,她所在的国货品牌订单量2025年4月到8月同比增幅超过40%,增幅之中 的60%以上订单来自于即时零售。 让品牌吃下定心丸的是,起码截至9月初,互联网巨头们围绕即时零售还在加码。 虎嗅了解到,8月中旬美团内部更多的资源正在从团购、具身智能等方向转移到即时零售,美团把接下来的9月到12月视为关键战役。而在阿里,即时零售已 经成为公司战略级项目,外卖+即时零售被阿里视为整个大消费生态的一环。 一位熟悉美团情况的相关人士告诉虎嗅,美团内部已经梳理出一些针对品类、消费场景、人群的打法。而淘宝闪购的攻势也在加 ...
2025,大厂“押注”硬折扣
新浪财经· 2025-09-12 06:09
核心观点 - 互联网大厂美团、阿里巴巴、京东进军硬折扣超市业态 代表为美团快乐猴、盒马NB超盒算NB、京东折扣超市 通过供应链优化和自营商品实现极致性价比 目标为提升零售效率并协同即时零售业务 [1][2][3][4][5][9][10][12]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快乐猴8月29日于杭州开业 盒马NB同日升级品牌并同步升级全国17家门店 京东折扣超市8月30日宿迁四店同开 显示大厂全面布局硬折扣赛道 [1] - 硬折扣业态形成错位竞争:京东聚焦涿州、宿迁等北方城市 盒马NB专注江浙沪优势市场 美团快乐猴锚定杭州、北京等一线城市 [4] - 硬折扣毛利区间为10%-15% 通过供应链极致降本增效创造健康利润空间 [2] 商业模式创新 - 硬折扣通过直接对接头部经销商或生产厂家实现源头直供 减少流通环节加价 还原商品真实价值 [5] - 渠道端采取精简SKU策略 品类覆盖宽但品牌精品化 提升单品类销售额以增强供应商议价能力 [5] - 运营细节革新:盒马NB与奥乐齐采用纸箱直陈列 乐尔乐通过不开空调、货架高层储货等方式压缩门店成本 [5] 即时零售协同 - 硬折扣毛利空间支持即时零售等高成本创新业务 成为适配即时零售的代表模式 [2] - 快乐猴补充美团闪购在标品日化上的品类短板 推动即时零售供给专业化 [2] - 盒马NB为淘宝闪购提供更专业、高性价比的供应 未来战略协同将深化 [3] - 京东折扣超市上线京东秒送 依托地理位置和集团资源强化物流与供应链协同 [3][4] 自营商品战略 - 自营商品占比:盒马NB约60% 奥乐齐超90%近2000款自有商品 [10] - 自营商品实现路径:与头部供应商深度合作 参与开发生产环节 省略经销商分润 使定价接近原料与研发成本 [9][10] - 品质控制流程:验厂审核生产资质与环境 按配料要求生产 内部盲测 上市后反馈调整 [10] - 供应商示例:奥乐齐橙汁供应商为无锡橙亿食品(服务喜来登、万豪等酒店) 盒马NB供应商为上海喆慧健康科技(服务霸王茶姬、海底捞) [11] - 京东引进京东京造、京鲜舫、七鲜等自有品牌 部分商品具价格竞争力如京鲜舫白酒9.9元/500ml、七鲜柚汁9.9元/1L [12] 消费趋势支撑 - 2024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下降17% 奥特莱斯销售额约2390亿元同比增长4% 显示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渠道 [6] - 尼尔森IQ数据预测中国硬折扣业态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6% 超大卖场2.5%和便利店5.5% [7] - 中产家庭消费需求为“品质消费基础上减少品牌溢价” 推动硬折扣提供极致性价比产品与体验 [7][8]
美团悄悄上线了生活Agent,懒人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9-12 04:2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美团上线首个生活类Agent产品"小美" 专注于生活服务场景 [1][3] - 产品名称体现"简单的美好生活"与"小而美"的设计理念 [63][64] 核心功能体验 - 外卖点单流程高度自动化 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可完成下单 全程耗时不到30秒 [8][10] - 支付环节完全内嵌在Agent内完成 无需跳转至美团主应用 [11] - 支持基于历史订单的智能推荐 可识别"之前点过的"等模糊指令并快速调取相应订单 [15][16] - 具备多地址管理能力 可识别地址簿中预设的多个收货地址 支持跨省市点单 [25][27] - 支持定时任务功能 可设置周期性自动下单(如每周固定时间点咖啡) [33][38] 应用场景扩展 - 除点餐外还支持美团闪购业务 可购买生活用品和食品 [30][38] - 可充当健康顾问 根据用户需求规划健康食谱并采购相应食材 [45] - 支持本地生活服务推荐 如酒吧推荐和导航服务 [47][49] - 支持酒店预订功能 但暂不支持打车、电影票、机票等票务服务 [55][58] 技术优势与局限 - 交互设计优化 右下角设置大型"OK"按钮适配高频确认场景 [13] - 存在部分功能缺陷 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有限(如连续多天点餐指令理解偏差) [59] - 优惠券使用功能不完善 无法自动进行优惠券膨胀操作 导致用户实际支付金额较高 [62] 行业竞争态势 - 互联网大厂竞争从外卖领域延伸至AI Agent赛道 [3] - 美团基于LongCat大模型技术积累 针对性优化了Agent服务的推理速度和功能适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