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凯迪拉克CT5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发布】一周新车快讯(2025年5月31日-6月6日)
乘联分会· 2025-06-06 08:55
上汽通用凯迪拉克CT5 - 核心观点:2025年6月3日上市的中型轿车(B级非商务车),属于无模具更改的常规迭代(NM)[2][6] - 动力配置:搭载2.0T发动机(174kW/350N·m)+10速自动变速箱(TIP10)[5][6] - 车身参数:轴距2947mm,车身尺寸4930×1883×1453mm[6] - 市场定位:单款配置"28T城市风尚版"售价28.99万元[5][6] 广汽埃安AION Y Plus - 核心观点:2025年6月3日上市的紧凑型电动SUV(A级),进行前脸模具改造(MCE1)[2][14] - 产品矩阵:四款配置覆盖9.98-12.38万元区间,续航430-610km(CLTC)[13][14] - 技术参数:提供100kW/176N·m和150kW/225N·m双电机版本,电池容量49.75-68.2kWh[14] - 车身设计:轴距2750mm,整车尺寸4535×1870×1650mm[14] 奇瑞风云A8 - 核心观点:2025年6月6日上市的紧凑型插混轿车(A级),常规迭代(NM)[2][22] - 动力系统:1.5L插电混动(发动机75kW/125N·m+电机150kW/310N·m)+1DHT变速箱[21][22] - 价格策略:三款配置7.99-9.39万元,纯电续航70km(CLTC)[21][22] - 尺寸参数:轴距2790mm,车身4780×1843×1487mm[22] 工程更改分类标准 - 全新产品(NP):全新名称车型[2] - 小改款(MEI):仅配置/外观微调[2] - 中改款(MCE1):前脸模具变更[2] - 动力改款(MCE2):发动机/变速箱变更[2] - 大改款(MCE3):模具+动力双变更[2] - 换代产品(BP):平台全面更新[2]
自主、合资品牌“激战” 车企花式冲刺“6·18”
中国经营报· 2025-06-05 04:23
618大促车企降价潮 - 5月中下旬以来,上汽通用、吉利银河、奇瑞汽车、长安汽车、智己汽车等数十个汽车品牌宣布降价 [1] - 奇瑞汽车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奇瑞风云车型在京东平台上新618元限量优惠券仅售9.9元 [1] - 别克宣布至6月18日,昂科威Plus和别克君越全系车型可享1000元定金抵3000元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5月30日发出倡议,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表态支持该倡议 [1] 一口价模式推广 - 凯迪拉克XT4推出全款"一口价"15.99万—18.99万元,无任何附加条件 [2] - 凯迪拉克全新XT5上市后,2024年12月终端销量6161辆,同比大涨114% [2] - 全新CT5"一口价"为21.59万—26.59万元,相比官方指导价最高降幅达8.4万元 [2] - 别克昂科威Plus推出16.99万元的"一口价",销量从月均不足5000辆攀升至破万辆 [2] 自主品牌促销活动 - 吉利银河推出"百万银河限时补贴价"活动,吉利星愿限时补贴价5.98万元起,降价9000元 [3] - 智己LS6推出限时"一口价"19.49万元,相比上市时的价格21.99万元起,优惠幅度达到2.5万元 [3] - 奇瑞汽车发布旗下四大品牌百亿厂补政策,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活动,降幅最高为5.5万元 [3] 行业对价格战的反思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5] - 上汽通用拒绝"内卷式"参数竞赛,坚持价值和安全导向的技术创新 [5] - 东风本田表示单纯以牺牲利润换取短期份额不可持续,坚持长期主义 [6] 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强调公司追求量利平衡,更加着重盈利性 [1] -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袁小林表示良性竞争是基于能力的优胜劣汰 [6] - 东风本田通过精准优化产品矩阵和渠道布局,守住燃油车市场份额 [6]
车市价格波动趋稳的背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2 01:18
价格趋势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降价车型数量逐月递减,3月仅23款,较2024年同期51款骤降55% [2][8] - 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227款,远超2023年148款,但2025年初趋势逆转 [2] - 豪华品牌终端价格大幅跳水,凯迪拉克CT5官方降价8万元至21万元,雷克萨斯ES跌破23万元 [4][8] 促销策略转型 - 车企减少直接降价,转向金融方案、智驾权益等隐性优惠方式,如乐道品牌通过5年免息等权益组合提供4.4万元等效优惠 [3] - 现金补贴力度收缩,除个别车型达1.8万元外,多数补贴区间为3000-10000元 [4] - 商超渠道陈列风格转变,减少促销标语,侧重产品实物展示与新车型预售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替代普惠式补贴,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升级 [5][6] - 2025年3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创近十年新高,政策拉动效果显著 [4][5] - 行业呼吁避免内卷竞争,多家车企掌门人公开支持良性发展模式 [7] 成本与盈利压力 - 北汽蓝谷2024年预亏69.5-65亿元,同比亏损扩大20.37%-28.7%,主因价格战挤压利润 [6] -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企盈利要求提升,持续亏损导致融资难度增加 [7] - 赛力斯凭借30万元以上车型及26%-35%单车毛利实现盈利,低定价车型面临盈利困境 [12] 产品策略与竞争维度 - 新车定价趋于"真实",版本数量精简至3-5款,初始售价即触底 [11] - 智能化配置重塑价格体系:小鹏MONA M03以11.98万元搭载城市NOA,零跑C16激光雷达版下探至12.98万元 [10] - 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18.4万元降至15.6万元,但配置水平反升 [10] 细分市场差异 - 2025年1-3月豪华品牌均价36.7万元(+1000元),新势力均价23.3万元(-3.8万元),自主品牌均价12万元(-7000元) [9] - 燃油车面临产品老化,依赖促销维持销量;新能源车通过"低价高配"新车实现价格重定位 [9] 行业长期挑战 - 过度竞争可能导致质量标准降低,如车漆工艺从5道减至3道 [14] - 技术深度、生态广度和情感温度成为未来竞争核心维度 [14] - 一季度乘用车零售量512.7万辆,同比增长6%,表明市场未因降价降温而萎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