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

搜索文档
40余款新车9月集中上市,别克至境L7入场,将智能辅助驾驶带入20万元以内
华夏时报· 2025-09-30 05:05
新车上市与市场竞争 - 9月车市迎来“金九”旺季,超过30个品牌发布40余款新车,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及高端车型 [2] - 上汽通用别克于9月29日发布B级车至境L7,定位为“目前行业最强的增程豪华轿车” [2] - 至境L7是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款旗舰轿车,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纯电、插混及增程三种电动形式 [2] 细分市场机遇与产品定位 - 1-8月,15万-20万元增程新能源车累计销售6.4万辆,同比增长189%;同价位新能源中型及中大型轿车市场累计销量为11.3万辆,总体规模不大 [3] - 该细分市场销量居前的多为自主品牌,小鹏P7+以5.5万辆居首,但除小鹏外其他车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相对较弱 [3] - 别克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的至境L7价格定在16.99万-21.59万元,直接竞争小鹏P7+,利用其销售网络和产品质量作为优势 [3][4] 智能驾驶技术亮点 - 至境L7采用“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全球首发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实现“无断点”城市NOA [3][4] - 系统能应对近距离加塞、机非混行、“鬼探头”等高风险场景,并精准识别潮汐车道和可变灯牌 [4] - 提供全类型车位泊车辅助,行业首次发布“不停车一键泊入”功能,将传统多步泊车流程简化为1步 [4] 市场反响与销量预期 - 至境L7自9月15日开启盲订以来,盲订订单已超过2万辆 [4] - 公司总经理卢晓对至境L7的销量预期为1万辆以上,但现场声音认为此目标保守 [4] - 专家认为至境L7作为合资品牌首款带智能辅助驾驶的增程车型,产品力和品牌力使其价格竞争力较强,销量值得期待 [4]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与公司布局 - 增程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新势力、传统车企、自主及合资品牌几乎全部进入该赛道 [5] - 上汽通用作为增程技术发明者,推出“真龙”增程系统,针对用户关心的亏电状态下动力不足和噪音大两大痛点 [5]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预计,到2027年增程式+插电式将占市场30%,到2030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6] 产品性能与续航能力 - “真龙”增程系统采用252kW单电驱,提供相当于3.0T V6发动机动力,百公里综合能耗低至0.5L [6] - 满电百公里加速5.9秒,亏电状态下加速性能衰减少于0.1秒,实现全工况动力无衰减 [6] - 至境L7提供302km纯电续航和1420km综合续航,支持130kW快充,30%-80%补能需18分钟,旨在解决频繁充电痛点 [7]
上汽大众陶海龙: 合资豪华新能源车驶入快车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20:26
中国豪华车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豪华车总销量约160万辆 同比小幅下降 [1] - 中国自主高端品牌在智能化推动下量价齐升 分食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 [1] 上汽奥迪战略布局 - 提出油电同进战略 通过奥迪四环与AUDI字母标双轨布局覆盖多元需求 [1] - 将高端智能燃油车定义为全新品类 在燃油车中融入智能化元素打造独特竞争力 [5][6] - 推出豪华电动品牌AUDI进军电动细分市场 首款车型E5Sportback上市30分钟获10153辆订单 [1][6] 产品竞争力分析 - E5Sportback定价低于竞品:较特斯拉Model3 Performance(33.39万元) 宝马i3(35.39万元起) 奔驰EQE350(47.8万元起)有优势 [3] - 配置领先:零百加速3.4秒 最高续航773公里 搭载空气悬挂与后轮转向系统 [3] - 智能化突出:配备AUDI OS+8295芯片 豆包大模型助手 27个感知硬件的辅助驾驶系统 [3] 技术研发与合作模式 - 基于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 开发周期仅18个月 不足传统奥迪车型一半 [3] - 德方主导造型定义与操控调校 中方贡献本土智能化经验与用户需求洞察 [4] - 深度融合德系工程技艺与中国电动技术 开创传统豪华品牌与中国市场新型合作模式 [3][6] 目标客群定位 - 瞄准中国新一代先锋人群: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前瞻新锐 果敢自信 勇于彰显本色 [3] - 满足既追求德系驾控质感又需要顶尖智能体验的消费群体 [6] - 覆盖喜爱燃油车机械质感但需求智能座舱 语音交互 自动驾驶的高知年轻群体 [5][6]
上汽大众陶海龙:合资豪华新能源车驶入快车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20:24
中国豪华车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豪华车总销量约160万辆 同比小幅下降[1] - 中国自主高端品牌在智能化推动下量价齐升 分食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1] 上汽奥迪战略布局 - 提出油电同进战略 通过奥迪四环与AUDI字母标双轨布局覆盖多元需求[1] - 明确促油车 稳电车 上奥迪战略 推进合资2.0阶段产品型谱及技术路线[2] 新产品奥迪E5 Sportback市场表现 - 上市30分钟获得10153辆订单[1] - 定位新一代先锋人群 打破传统豪华电动车定价规则[3] 产品竞争力分析 - 价格低于竞品: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33.39万元) 宝马i3(35.39万元起) 奔驰EQE 350(47.8万元起)[3] - 配置优势:零百加速3.4秒 最高续航773公里 搭载空气悬挂与后轮转向系统[3] - 智能化配置:AUDI OS+8295芯片 豆包大模型助手 27个感知硬件辅助驾驶系统[3] 研发与生产模式创新 - 基于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 开发周期仅18个月 不足传统奥迪车型一半[3] - 德方主导造型定义与操控调校 中方负责智能化体验与本土需求融合[4] 市场细分战略 - 针对区域偏好差异实施油电同进战略应对市场分化[4] - 开创高端智能燃油车新品类 在燃油车中融入智能座舱 语音交互 自动驾驶等体验[4] - 8月推出AUDI电动品牌进军电动细分市场[5] 行业合作模式创新 - 深度融合德系整车工程技艺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3][5] - 开创传统豪华品牌与中国市场深度合作模式 为合资品牌提供新方向[6]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26
2025.09.17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 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 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 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 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8 月日产N7销量突破万辆,广丰铂智3X销量也超7000辆。 而仍定位高端的传统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最高的宝马i3销量不到1600辆,奔驰甚至没有一款 电动车月销量超千辆。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10
2025.09. 17 本文字数:127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 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就注定难走。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 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 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 8月日产N7销量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9-17 03:34
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合资高端电动车怎么突围?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 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 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 就注定难走。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企只是一味降低成本去造车,从长远来讲对品牌不利。"上汽通用 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 对于为什么别克敢逆市挑战推出高端子品牌,薛海涛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在产品层面,原来别克 很多产品的主导开发权都不在中国。过去三年,别克经历了发展的最低谷,开始认识到与对手之间的差 ...
绿牌BBA大溃败
投资界· 2025-09-11 08:44
文章核心观点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严重挑战 产品力不足且策略失误 导致销量下滑和品牌价值受损 而中国车企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在高端市场快速抢占份额 [6][7][10][14] BBA传统优势与市场地位 - BBA长期位居全球豪华车第一梯队 宝马发动机调校技术全球公认 奔驰首创自动变速箱和预碰撞安全系统 奥迪四驱技术曾因过于领先被WRC禁赛 [9] - 1995年德国汽车全球生产份额达20.7% BBA是豪华板块核心支柱 [9] - 截至2023年 BBA在全球50万元以上车型市场占有率超70% [10] BBA新能源业务困境 - 2023年BBA全球累计销量610.54万台 较2023年减少近100万台 [10] - 2019年BBA新能源车合计销量不足7万辆 2023年通过价格战短暂提升销量但利润大幅蒸发 [10] - 奥迪Q4 e-tron官方指导价28.99万元起 部分渠道售价降至15万+ 宝马i3官方指导价35万-42万元 实际最低售价17万元起 [10] - 宝马i3宣称续航526km 高速实测仅287km 因采用油改电方案导致空间和续航问题 [12] - 奔驰EQC冷却液渗漏问题引发大规模投诉 品牌方拖延至2022年才召回 [15] 技术对比与产品力缺陷 - 宝马i3辅助驾驶芯片算力仅2TOPS 同期中国车型算力显著领先:理想L8达700TOPS 蔚来ET5达1000TOPS 小鹏G7 Ultra达2250TOPS [13] - 奥迪Q4 e-tron采用大众MEB平台技术 并在30万价位车型使用落后鼓刹设计 [11] - 宝马宣传"6.2秒破百" 蔚来车型零百加速仅4秒 奔驰MBUX系统需重复指令 中国车企智能系统已支持上下文理解 [11] 研发投入与战略差异 - 奔驰投入119亿在北京建电动化生产基地 奥迪计划投入180亿欧元(100亿用于纯电平台 80亿用于混动) [14] - 中国车企研发投入远超BBA:比亚迪十年累计投入超1800亿 新能源研发占比从50%增至80% 蔚来十年研发超600亿 小鹏去年AI领域投入40亿 [14] - BBA多次推迟电动化目标:宝马CEO称全面电动化"不现实且危险"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新能源占比50%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 [18] 全球市场环境与供应链制约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1.9% 但欧美日市场因充电设施不足 电价高昂 极端天气或电能匮乏等问题 新能源推广受阻 [19] - 传统燃油车供应链合同周期长(3-12年) 博世 采埃孚等供应商与车企利益深度绑定 大众削减燃油零部件采购时需支付天价违约金 [20] - BBA需平衡燃油车剩余红利与新能源转型 供应链企业为自保联合车企延缓新能源进程 [19][20]
钛3车主分享:拒绝了一堆滞销车后,反而被客户“洗脑”
车fans· 2025-09-05 00:30
购车成本与补贴结构 - 方程豹钛3后驱MAX版指导价13.98万元,保险费用5500元,上牌费200元,总购车成本14.55万元 [2] - 通过同品牌旧车置换获得厂补0.6万元,报废国补2.0万元,合肥地补0.8万元,合计补贴3.4万元 [3] - 采用建设银行分期贷款10万元,获得返现4000元,年利息3000元,两年后可提前还款 [3] - 扣除补贴及返现后实际购车成本为10.75万元 [4] 竞品车型对比 - 考虑过的竞品包括:问界M7(20万清库存)、宝马i3(15万多)、星越L(优惠3万多)、汉DMi非智驾版(12万)、银河E8老款(11万)、海豹07 DMi(10万清库)、风云T9(9万清库)、长安糯玉米(基本免费)、唐DMi(12万清库) [7] - 唐DMi非智驾尊荣版指导价18.78万元,现金优惠4万元后为14.78万元,叠加补贴后裸车价10.88万元 [8] - 购车决策主要基于价格优势而非配置性能偏好 [8] 产品技术特性 - 采用EVO纯电后驱平台,驾驶体验表现为"丝滑",对比油车如同"电扇与空调的差异" [18] - 车身设计较高,乘坐空间充足但后备箱较小,前备箱补充储物空间 [20] - 搭载65度电池包,CLTC续航501公里,实际城区续航约400公里,高速续航约300公里,平均电耗15-18度/百公里 [22] - 支持慢充(续航提升15%)和直流超充(功率超100KW),家桩峰谷充电8小时可实现20%至满电 [22] - 智驾系统采用天眼之神C方案,具备AEB主动安全、高速领航及自动泊车功能 [24] 用户群体特征 - 早期客户包括教育行业从业者及主机厂工程师,后者提供详细技术数据论证产品优势 [9][10] - 高校教师群体对车型表现出购买意向,从猛龙/V23转向选择钛3 [11] - 三电权益允许年行驶里程6万公里,高于行业常见的3万公里限制 [27] 市场推广策略 - 通过行业人际关系网络获取特价车源信息,形成跨品牌比价机制 [6] - 销售人员针对女性用户强调自动泊车、车身尺寸适配性及外观定制化(前脸可更换)等卖点 [14] - 利用价格心理战术(虚假绿色款优惠)测试消费者价格敏感度 [14]
从暑期游八大热词看文旅业:“韧性”绽放,还是“转型”前兆?
观察者网· 2025-09-03 08:29
交通运输客运量 - 全国铁路暑运期间发送旅客9.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日均1.92亿人次同比增长4.3% [1] - 民航旅客总量再创新高超大城市旅客量增长明显北京位居热门目的地首位 [2] 客群结构与目的地变化 - 中青年为出游主力但中小学生和60岁以上老年游客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2] - 二线及以下目的地用户到访人次同比增长24%防城港雅安等地增速领先 [2] - 外国游客旅行轨迹向144个内地城市延伸大同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9倍 [14] 科技与自驾游趋势 - 暑期新能源租车订单同比增长19%Model Y小米SU7等智能车型受青睐 [2] - 自驾游从景点中心转向路权中心皖南川藏线等秘境路线关注度上升 [2] - 智能电车在自驾游市场渗透率有望五年内突破60% [3] 气候驱动型旅游 - 东北避暑目的地增长显著齐齐哈尔增53%海拉尔满洲里游客量飙升超三位数 [4] - 贵州云南等传统避暑地订单增超80%赤峰丹东等小众目的地订单量增200%以上 [4] - 漂流项目订单量大觉山增超4倍高过河增40%银河夜漂成功出圈 [6] 新型旅游模式 - 窝囊旅游兴起电梯登山缓降蹦极等项目契合休闲度假需求 [6] - 影视取景地带动旅游热度凡人修仙传推升那拉提景区热度68% [9] - 动画《浪浪山小妖怪》带火山西古建同款景点搜索量暴涨380% [9] 赛事与文化融合旅游 - 苏超村超等赛事推动自驾游产品预订人次同比增超100%酒店预订增近80% [10] - 苏超南京比赛期间当地文旅消费环比涨超10%五星酒店订单人次增17% [10] - 世运会期间成都机票订单额环比增26%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增42% [10] 入境旅游市场 - 暑期国际客运航班量达每日2100班外籍旅客入境量明显增长 [14] - 免签国家来华旅客量同比增长超50%家庭游组团打卡成新热点 [14] - 入境游目的地前五为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博物馆类门票外国游客预订量增近20% [14]
利润半年蒸发1000多亿!不卖燃油车,欧洲要完蛋?
电动车公社· 2025-08-20 16:04
欧洲汽车产业困境 - 奔驰CEO警告欧盟2035年禁燃令将导致欧洲汽车业"全速撞墙" [1][2] - 欧洲主要车企2024年上半年利润大幅缩水:奔驰净利润下降56%、宝马下降29%、大众营业利润下降32.8% [4] - Stellantis集团从2023年180亿欧元净利润转为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22.56亿欧元 [4] 财务表现恶化 - Stellantis集团2024年上半年合并出货量下降7%至266.4万辆,净收入下降13%至742.61亿欧元 [5]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从10.0%骤降至0.7%,下降930个基点 [5] - 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从2.36欧元下降92%至0.18欧元 [5] 中国市场挑战 - 欧洲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从超过50%萎缩至64%的自主品牌市占率 [9][11] - 豪华品牌销量降幅超过10%,法系品牌存在感大幅降低 [11] - 燃油车终端售价持续走低,豪车税起征点从130万下调至90万 [12] - 电动车型大幅降价促销:宝马i3终端价低于20万,奔驰EQE优惠近20万元 [17] 欧洲本土市场压力 - 2024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车销量119万辆,同比增长25%,市占率从12.5%提升至15.6% [26] - 中国品牌汽车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91%,市场份额达到5.1% [29] - 比亚迪在欧洲销量超7万辆,同比增长超3倍,市场份额接近奔驰的5.2% [32][33] 产品竞争力问题 - 欧洲车企在智能化领域存在短板,不敢打破燃油车产品分级体系 [16] - 比亚迪海鸥等中国车型以2万欧元价格与4万欧元欧洲车型竞争 [36] - 欧洲车企被迫推出平价电动车如大众ID.2、雷诺Twingo应对竞争 [39] 美国关税影响 -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后降至15%但仍造成重大影响 [47][51] - 保时捷因关税额外支出4亿欧元,捷豹路虎损失2.54亿欧元导致税前利润腰斩 [44] - 关税政策导致欧洲汽车制造商损失20%-60%不等的利润 [55] 政策环境挑战 - 欧盟要求2035年新车碳排放达到0g/km的禁燃目标 [56] - 合成燃料价格高昂无法替代石油燃料,商业化进展缓慢 [59] - 欧盟妥协免除2025年160亿欧元罚款,要求2025-2027年平均碳排放达标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