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系列

搜索文档
李想B站11min聊设计 | 文字版与压缩版
理想TOP2· 2025-09-22 12:09
产品设计哲学 - 卓越设计需超越用户需求而非仅满足需求 优秀设计满足用户明确要求 卓越设计则突破既有认知框架 [7] - 低熵设计理念强调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避免迎合短期情绪需求 确保设计经得起时间检验 [2] - 产品设计需从多领域汲取灵感 包括消费电子和工业产品 以提升汽车设计的质感和用户体验 [13] 技术整合战略 - 智能电动车核心竞争力在于同时掌握硬件、操作系统、模型算法及芯片的全栈自研能力 实现系统级优化 [6][7] - 全链路技术控制可带来显著性能差异化 类似苹果通过整合硬件、软件和芯片达到最佳效果的模式 [6][7] - 纯电平台需突破传统燃油车架构约束 采用原生设计以实现空间、能耗和操控性的代际提升 [8][11] 造型设计创新 - L系列首创SUV去中网设计 采用超级跑车级进风工程方案 形成星环灯等标志性特征 [8] - L系列造型成为行业设计标杆 被超过20款车型借鉴 在推出前市场无同类设计 [8] - 纯电产品采用生物仿生设计 MEGA参考鲸鱼形态 纯电SUV参考鲨鱼形态 实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7][8] 纯电平台性能优势 - 鲨鱼造型设计使风阻显著降低 高速能耗较传统造型下降20% 实现500公里续航而非400公里 [9] - 低风阻设计带来NVH全面提升 风噪降低使静音表现达到同级别最佳水平 [9] - 一体化造型带来整洁侧表面和齐平玻璃设计 增强高级感 照片难以完全呈现实物质感 [10] 空间与操控突破 - 原生纯电平台在同等尺寸下提供越级空间 MEGA可实现车厢旋转变成客厅的灵活布局 [10] - i6车型重心低于多数运动轿车 成为新能源SUV首款通过120公里/小时麋鹿测试的产品 [11] - 短机头设计优化驾驶视野 提升操控安全性和易用性 性能与驾驶体验并重 [11] 设计灵感来源 - 消费电子领域推崇iPhone4开创智能手机时代的设计 认可iPhone17 Air回归轻薄便携本质 [5][6] - 博朗9系列剃须刀 劳力士星期日历型手表 拓竹H2D激光打印机被视为工业设计典范 [12] - 大疆全线产品包括Pocket3展现卓越设计 强调跨领域产品体验对汽车设计的启发作用 [12][13] 产品定位策略 - iPhone17 Pro系列定位专业影像设备市场 标准版追求智能手机极致体验 [6] - 理想i6瞄准年轻客群但兼顾全年龄段需求 宣称能让40多岁用户获得年轻化体验 [14] - 纯电产品设计强调时代属性 摆脱燃油车设计范式 属于纯电时代的原创设计 [8]
辩证看待李想说加快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速度
理想TOP2· 2025-09-14 12:25
公司战略与产品迭代 - 公司将加速技术平台和产品更新迭代速度 目标是2026年在整车产品力和人工智能体系化能力上超过2022年L9的领先程度 [1] - 产品换代周期将从原计划四年缩短 具体加速程度尚未明确 [1] - 公司资源将优先投向更先进的模型开发 而非现版本细节打磨 [2] 技术开发优先级 - 采用以终为始的开发思路 优先投资未来先进技术而非现有版本优化 [2] - 在自动泊车等L2级功能上投入相对较少 资源倾向用于高阶AI模型开发 [2] - VLA模型开发优先级高于VLM 资源分配基于终局目标考量 [2] 市场竞争与产品表现 - L系列在5月焕新后6-8月出现连续销量下滑 市场反馈促使公司加速迭代 [3] - 在规则明确场景下鸿蒙自动泊车体验优于理想 而在AI推理场景下理想体验更佳 [3] - 公司对纯汽车维度产品细节打磨的重视程度将取决于后续市场反馈 [3] 技术路线比较 - 鸿蒙系统在规则驱动型功能上表现更好 理想在AI推理型功能上更具优势 [3] - L4级技术开发与L2级产品打磨存在本质差异 后者技术复用性有限 [3] - 公司更注重开发具备面向陌生环境推理能力的AI系统 [3]
对理想i8 HUD体验的不同评价
理想TOP2· 2025-09-14 12:23
HUD设计差异 - i8的HUD存在黑框明显且显示模糊的问题 与L系列存在明显差距[1] - MEGA的HUD采用半透黑色背景设计 在观看车外白色物体时具有更好的可读性[1] - i8和MEGA的HUD投射距离超过2米 L系列投射距离约1.5米 存在显著差异[1] 用户视觉体验差异 - 近视用户偏好较近的HUD投射距离 非近视用户则更适应远距离投射[1] - 45岁以上老花眼用户对L7的近距离HUD出现失焦现象 但i8的远距离设计能有效缓解该问题[2] - 流媒体后视镜因切焦困难导致实用性受限 部分用户选择继续使用光学后视镜[2] 产品设计取舍 - 远距离HUD使行驶过程视觉更顺畅 减少眼睛焦距调节需求[1] - 近距离HUD可能更适合特定视力条件的用户群体 体现产品设计的差异化定位[1] - HUD设计涉及光学投射距离与用户视力条件的匹配 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视觉特性[1][2]
蔚小理零米“血战”盈利线
虎嗅· 2025-09-12 13:00
核心观点 - 中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将2024-2025年视为盈利关键节点 多家公司设定了明确盈利时间表并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目标 [1][2][3][4] 盈利现状与目标 - 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1亿元净利润 连续两年保持正利润 [5][6]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6亿元净利润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扭亏 [5][6] - 小米汽车预计2025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亏损3亿元 较上季度5亿元环比收窄40% [3][15] - 小鹏汽车目标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4.8亿元 环比收窄27% [2][15] - 蔚来汽车要求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收窄至49亿元 [1][25] 企业战略与运营表现 - 理想汽车面临转型压力 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 均车单价从2023年第一季度34.86万元下降25.36% L系列销量承压 [9][11] - 小米汽车采取增收增投策略 第二季度汽车营收206亿元达去年62亿元2倍以上 均车单价25.34万元 毛利率26.4%为五家企业最高 [16][17][19] - 小鹏汽车注重研发效率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3% 研发投入增长50.4% 但门店数量从690家减少至677家 [21][22] - 蔚来汽车推行降本增效 通过渠道合并和人员精简使销管费用环比下降9.9% 研发费用环比改善近6% [24] - 零跑汽车处于扩张期 2025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6.7%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 投资活动现金流增加一倍 [8] 产品与技术创新 - 理想与零跑采用相似产品策略 理想L系列零部件共享率超70% 零跑C平台零件通用率达78% [7] - 小鹏汽车自研"图灵"AI芯片实现量产 下半年将推出鲲鹏体系增程车型 [21] - 蔚来坚持纯电与换电路线 换电站需日均65次换电才能盈亏平衡 对应汽车保有量需求约159万辆 [36][40] 市场竞争与合作 - 小鹏MONA M03避开B端市场竞争 专注C端15万元价位带未满足需求 [28][29] - 小鹏与大众合作侧重技术输出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侧重渠道出海 [34] - 问界M7上市对理想L系列形成竞争压力 理想i6纯电车型成为关键转型产品 [12][13] 资金与现金流 - 理想汽车现金储备498亿元 小米汽车360亿元 为五家企业中资金最充足 [42] - 行业推行60天账期政策 理想应付账款较2024年底降低7% 可能影响现金流 [43][44] 行业发展趋势 - L3级自动驾驶被视为下一个技术爆发点 但2025年SU7事件后行业宣传趋于谨慎 [46][48]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 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单款产品失利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48]
理想汽车回应VLA远程召唤功能被举报,称将审慎推进新功能上线
新浪科技· 2025-09-10 11:55
功能暂停与回应 - VLA远程召唤功能被举报后暂停推送 [1] - 公司以审慎负责态度推进新功能上线进程 [1] - 9月10日起VLA司机大模型将陆续推送至ADMax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L系列和MEGA车型 [1] 技术特性与功能 - VLA远程召唤基于自研Vision-Language-Action司机大模型 [1] - 实现行业首个任意园区及地库环境远程接泊能力 [1] - 支持跨车位挪车、窄道避让、遇障减速及自动寻位停车等智能行为 [1] - 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前视、后视与鸟瞰图多视角画面 [1] - 完成接驳后车辆自动迎宾解锁提升便利性 [1] 功能覆盖范围 - 功能覆盖配备ADMax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理想L系列和MEGA车型 [1] - 具体功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推送 [1]
理想汽车回应VLA远程召唤功能被举报:审慎负责推进各项新功能上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1:08
公司动态 - 理想汽车VLA远程召唤功能因被举报而暂停推送 [1] - 公司表示以审慎负责态度推进新功能上线 VLA司机大模型及相关功能将于9月10日开始陆续推送 [1] - 功能将推送给配备AD Max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理想L系列和MEGA车型 包括辅助泊车等多项功能提升 [1] 技术部署 - VLA辅助驾驶技术架构发布后获得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 [1] - 功能推送将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1]
探店16家,理想为何遭遇销量迷局?
36氪· 2025-09-03 09:28
销量表现与增长轨迹 - 2022年公司销量13.3万辆 同比增长47.2% [1] - 2023年销量达37.6万辆 同比增长182.2% 成为新势力销冠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1] - 2024年销量50.05万辆 增速超30% 蝉联新势力冠军 三年累计增长450% [1] - 2025年1-8月销量26.3万辆 同比下降8% 8月跌出新势力销量前五名 [1]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L9车型定价超40万元 曾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 是利润主要贡献者 [4] - 问界M9 2024年销量15.8万辆 夺取50万元以上车型销冠 理想L9同期销量降至8.58万辆 [5][8] - 2025年上半年L9销量进一步下滑至2.1万辆 月均销量仅4000余辆 [5][8] - 问界M8定价35.98万元 卡位L8与L9之间 吸引30-35岁家庭用户及00后群体 [11] 中端市场价格战加剧 - L6与L7占品牌销量60%以上 20-30万元SUV市场陷入价格火拼 [15][16] - 问界M7改款后起售价较L7低7万元 乐道L90起价26.58万元 Baas方案下可降至17.98万元 [16][18] - 长三角地区理想L6自然进店量减少 8月交付量砍半 [19] - 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辅助驾驶等配置已成市场标配 差异化优势快速消失 [19] 产品竞争力分析 - 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 L7轴距3005mm 油电综合续航1315公里 [16] - "理想同学"语音助手针对儿童声纹及语法优化 提升家庭用户满意度 [23][24][25] - L系列NPS(净推荐值)位列行业榜首 家庭场景体验塑造为核心壁垒 [25][28] - MEGA纯电MPV定价55.98万元 设计先锋但受众局限 [30][31] 品牌定位与挑战 - L系列过度强调"家用"属性 收窄高端市场受众 [32] - 高端市场需求包含商务属性/兴趣属性/身份象征 非单纯产品力竞争 [33] - 竞品在增程和家用属性外赋予多样化吸引力 理想面临前后夹击 [33] - 25-30万元市场仍占据产品/用户/口碑黄金点位 但需新产品理念突破 [34]
探店16家,理想为何遭遇销量迷局?
36氪· 2025-09-03 09:10
销量表现与增长轨迹 - 2022年公司销量13.3万辆 同比增长47.2% [5] - 2023年销量37.6万辆 同比增长182.2% 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并成为新势力销冠 [6] - 2024年销量50.05万辆 增速超30% 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 [7] - 三年累计增长达450% [8] - 2025年1-8月销量26.3万辆 同比下降8% 8月跌出新势力销量前五 [10]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L9车型2024年销量8.58万辆 2025年上半年降至2.1万辆 [15][25] - 问界M9 2024年销量15.8万辆 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最畅销车型 [15][24] - L9 Pro版本2023年降价3万元至42.98万元 实现连续5个月交付破万 [22][23] - 问界M8定价35.98万元起 卡位L8与L9之间价格带 [28] - 高端消费者更关注品牌内涵与身份表达 而非单纯产品力 [29][31] 中端市场价格战加剧 - L6与L7占品牌销量60%以上 [33] - 问界M7改款后起售价较L7低7万元 [36] - L6车型2024年销量19.2万辆 月均超2.4万辆 [36] - 乐道L90起售价26.58万元 Baas方案下可低至17.98万元 [38] - 20-30万元级SUV市场配置趋同 空气悬架/零重力座椅等成为标配 [40][41] 核心技术优势与用户洞察 - 增程技术解决续航焦虑 NVH与空悬持续升级 [45] - "理想同学"语音助手针对儿童声纹与语法优化 提升家庭用户粘性 [49][50] - L系列NPS(净推荐值)位列行业榜首 [51] - 跨部门协同体系实现产品快速迭代 [52][53] 产品布局与品牌挑战 - 纯电MPV MEGA定价55.98万元 设计风格分化消费者接受度 [55][57] - L系列家族化设计缺乏新鲜感 需突破价值锚点 [58] - 过度强调"家用"标签限制高端市场拓展 [59] - 在25-30万元家庭市场仍占据产品/用户/口碑优势 [62]
探店16家,新势力一哥为何进入销量迷雾?
36氪· 2025-09-02 10:21
销量表现与增长轨迹 - 2022年公司销量13.3万辆 同比增长47.2% [1] - 2023年销量37.6万辆 同比增长182.2% 成为新势力销冠并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1] - 2024年销量50.05万辆 同比增长超30% 蝉联新势力销量冠军 [1] - 2025年1-8月累计销量26.3万辆 同比下降8% 连续24个月榜首地位被打破 [1] 产品竞争格局 - L9车型2024年销量8.58万辆 2025年上半年下滑至2.1万辆 [4][8] - 问界M9 2024年销量15.8万辆 超越宝马X5成为50万元以上销冠 [4][8] - L6和L7占品牌销量60%以上 L6车型2024年销量19.2万辆 [14][15] - 问界M8起售价35.98万元 精准卡位L8与L9之间价格带 [10][11] - 乐道L90起售价26.58万元 Baas方案下可低至17.98万元 [17] 技术优势与用户体验 - 增程技术实现"城市用电 长途用油" 油电综合续航达1315公里 [1][15] - 针对儿童声纹和语言习惯优化语音助手 提升家庭用户满意度 [22][23][24] - NVH持续改善 空悬从单腔单阀进化至双腔双阀 [20] - NPS指数位列行业榜首 构建体系化用户体验闭环 [25][26] 市场挑战与竞争环境 - 高端市场被问界M9分流 L9月均销量降至4000多辆 [4][8] - 20-30万元SUV市场陷入价格战 问界M7改款降价7万元 [14][15] - 纯电车型乐道L90凭借换电优势和更低价格分流L6用户 [17][18] - 50万元以上高端消费者分为兴趣购买和用途购买两类 [28] 品牌定位与发展战略 - 通过"冰箱彩电大沙发"定义家庭SUV产品定位 [1] - MEGA车型定价55.98万元 切入高端兴趣消费市场 [27][28] - 销售费用率仅8% 跻身高端用车市场 [1] - 面临向上突破品牌溢价和向下拓宽价格带双重挑战 [29][30]
理想连续盈利背后:三大支点重塑长期稳定增长模型
北京商报· 2025-09-02 09:38
核心观点 - 公司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实现连续11个季度盈利 展现出盈利稳定性和高质量增长模式 [1] - 公司通过"增程+纯电"双技术路线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 覆盖20万至60万元价格带并形成协同盈利结构 [3][4] - 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60亿元 自研VLA大模型和AI芯片 构建全链路智能护城河 [5][7] - 公司调整销售体系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 并建立超3100座超充站的基础设施网络 提升组织效率 [8][9][11]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 环比增长16.7%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11亿元 环比增长69.6% [1] - 整体毛利率稳定在19%以上 [4] - 研发支出达28亿元 全年预计突破120亿元 [5] 产品战略 - 采用增程与纯电并行战略 增程车型主打北方市场冬季续航 纯电车型侧重南方市场渗透 [3] - 产品矩阵包含4款增程SUV+1款MPV+2款纯电SUV 覆盖20-60万元价格带 [3] - L系列增程车型构建销量基本盘 MEGA成为50万元以上MPV和纯电车双料销量冠军 [3][4] - i8试驾满意度达97% 首个完整交付月目标8000辆以上 i6将于9月上市 [4] 技术研发 - VLA大模型参数规模达40亿 具备空间推理和语义理解能力 [5] - 自研AI芯片完成流片 在运行大语言模型和视觉模型推理上性能达主流芯片2-3倍 [5] - 采用世界模型+强化学习训练路径 通过虚拟驾驶环境超越真实经验边界 [7] - AD Max车型率先搭载VLA大模型 提升辅助驾驶与泊车体验 [4] 销售与网络 - 销售体系调整为总部直管23个区域 新增销服运营和市场营销职能部门 [8] - 全国门店数量达550家 展位数量超4400个 [9] - 超充站超过3100座 充电桩超1.7万个 年底目标扩展至4000座 [9] - 实现"九纵九横"高速贯通 平均150公里一站 一二线城市平均3公里一桩 [9] - 开放部分4C充电桩给其他品牌 但理想车主享有优先体验与补贴价格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