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研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15周年,豪赌与耐心
36氪· 2025-09-29 04:2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创始人以"改变"为主题进行年度演讲 体现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向硬科技公司的转型 [1] - 公司推动高端化战略 目标获得高端用户和女性用户认可 [3] - 公司明确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等各领域全球第一的企业 以对标第一作为学习赶超的路径 [3] 新产品发布与性能对比 - 秋季发布会推出17系列手机、汽车定制化服务及多款智能家居新品 产品价格明显上涨 [3] - 小米17标准版按iPhone17 Pro规划 性能接近iPhone17 Pro [3] -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制程 长时间运行温度低于iPhone17 [4] - Geekbench 6.5.0测试显示:单核性能iPhone17以3638分领先小米17的2988分 多核性能小米17以9402分略高于iPhone17的9302分 [4] - 配备11.46GB内存(iPhone17)对比14.66GB内存(小米17) [7] - 与卢米蓝联合开发红色发光主材 宣称发光效率高于最好进口材料 [7] - 搭载徕卡Summilux系统 使用光影猎人950/L传感器和LOFIC高动态技术 主打逆光拍照功能 [7] - 配备7000mAh自研金沙江高密度电池 容量为iPhone17 3692mAh的近两倍 续航达22.1小时 比iPhone17多11.5小时 [9] - 创新背屏设计支持时钟、动态通知及自拍功能 契合社交媒体后置自拍潮流 [9] 芯片研发战略 - 造芯之路已走过十年 2017年推出首款自研SoC澎湃S1 销量不足百万台难以摊薄研发成本 [11] - 2018年暂停芯片项目 反思认为中低端市场无机会 需冲击高端突围 [11] - 下一代芯片规划中 不维持每年更新节奏 玄戒01目标出货量100万台 [11] - 单代芯片需达到1000万台出货量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预计需要十年耐心实现SoC收支平衡 [11][12] - 保持与高通、联发科15年合作关系 并行推进合作与自研芯片测试双路线 [12] - 自研手机SoC需坚持十年且至少投入五百亿 [12] 产品定价与市场定位 - 路由器定价1699元 音箱定价1999元 汽车定制化服务10万元起步 在YU7 Max与SU7 Ultra高端车型试点 [3] - 公司从极客品牌起步 快速成长为大众品牌 [3]
一块屏幕,正成为小米与苹果创新竞争的逆转节点
新浪科技· 2025-09-28 08:44
18年前,初代iPhone的问世,开启了触屏交互的智能手机时代;而如今,iPhone被吐槽创新乏力,以小 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们正在接棒,让智能手机再次进入交互革命。 一块小小的屏幕,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而言,是一个见证变革的窗口。 9月25日,小米17系列正式发布,其开创性的背屏设计让外界眼前一亮。不只是炫技,这块背屏也在应 用交互、影像、游戏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玩法,有望开启智能手机全新的交互范式。 背屏只是小米从追赶到超越苹果的冰山一角,小米17系列还带来了三大领先的国产技术,实现了屏幕、 影像、续航体验上的全面领先。从小米12系列的正式对标,到如今小米17系列的多点超越,小米与苹果 之战正迎来创新逆转节点。 iPhone开创触屏交互时代,如今小米接棒创新 屏幕是用户与手机交互的核心载体,而屏幕的演变,也见证着手机行业的创新历程。 2007年,初代iPhone的电容屏定义了现代智能手机的"多点触控"交互范式,让功能机时代的物理键盘成 为历史。《时代》杂志也将初代iPhone评为"2007年度发明",直接导致诺基亚、黑莓等传统手机巨头溃 败。 在触屏交互范式下,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段繁荣期。但遗憾的是,此后, ...
小米求变
虎嗅APP· 2025-09-26 14:56
小米旗舰手机战略转型 - 小米17系列引入背屏设计 突破传统水桶机思路 面向年轻时尚及女性用户群体拓展市场 [13][15] - 背屏支持息屏常亮技术 提供AI个性化壁纸及后置摄像头取景功能 较2017年魅族Pro7的背屏交互逻辑显著优化 [15][17] - 小米17 Pro在保留潜望式长焦镜头和提升电池容量基础上集成背屏 维持产品功能平衡 [19] 高端市场表现与挑战 - 2024年Q2小米在4000-5000元价位段国内市场份额达24.7% 较2021年11.4%实现116%增长 [11] - 旗舰系列未带动手机整体ASP提升 2024年上半年ASP同比出现小幅下滑 [12] - 小屏旗舰战略用户挖掘渐尽 需通过产品创新延长换机周期并吸引新用户 [12] 自研芯片技术突破 - 玄戒O1芯片能效表现超预期 性能核能效逼近骁龙8Gen5 能效核表现优于后者 [22][23] - 芯片研发提升产业链话语权 小米获得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首发权 [24] - 公司计划投入至少500亿资金并耗时10年推进手机SoC自研 [22] 产品战略调整背景 - 雷军2019年提出对标iPhone战略 通过小米13/14/15三代机型确立小屏旗舰定位 [8][9][11] - 造芯与造车战略调整反映公司重大转型 手机业务进入主动变革阶段 [4][5]
雷军:砸500亿自研芯片!
国芯网· 2025-09-26 14:24
小米自研芯片战略 - 公司宣布自研手机SoC芯片 至少坚持10年且投入500亿人民币 必须从最高端产品切入[2] - 公司造芯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2017年发布首款自研手机SoC澎湃S1 搭载该芯片的小米5C手机销售60余万台[4][5] - 2018年公司停止SoC芯片研发 保留外围芯片业务 复盘得出反直觉结论:自研手机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4][5] 历史经验与战略调整 - 首次造芯失败原因包括:起步方向错误(未从高端切入) 子公司管理模式导致与手机团队协同困难[5] - 2020年十周年之际重新规划发展道路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021年顶着上百亿投入压力重启芯片研发[6] - 2023年同行解散芯片业务时公司坚持推进 2024年5月玄戒O1芯片首次回片成功 系统点亮且全模块调通[4][6] 行业生态活动 - 2025年10月15-17日深圳将举办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 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超600家[7] - 活动预计吸引专业观众超6万人次 举办20余场峰会论坛 聚焦半导体产业生态发展[7]
五年砸千亿,小米终于把「组装厂」的标签撕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12:43
作者 | 陈法善 编辑 | 邢昀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发烧而生",舆论熟悉的雷军言论,总是自带速度与激情的感觉。一个人说什么话,跟自身经历紧密 相关,雷军爽文男主般的创业经历,让这些肺腑之言在旁人听来总有点凡尔赛的味道。 于是,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手机行业的小米,也遭遇一大波的质疑,不可避免地被贴上"组装厂""没技术""只会营销"的标签。"那个时候,我陷入了严重的 内耗,挣扎了许久之后,才下定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的道路。"9月25日,雷军在第六次年度演讲上回忆道。 不过,想从互联网公司转变成硬核科技公司并不容易。尤其是2021年,小米迎来至暗时刻,雷军创业步入"中年危机"。 高端化受挫,营收下滑,外界质疑声不绝于耳,市值一路缩水,跌到5000亿附近。也正是这一年,雷军做了两个看似"疯狂"的决定:重启造芯,押上全部 声誉造车。 "这就像同时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压力巨大。"雷军说。 四年过去,曾经被调侃为"组装厂"的小米,用自研3nm芯片、小米SU7和YU7,连续在芯片和汽车领域取得突破,打破了外界的刻板印象,小米公司市值 站上了1.5万亿。 雷军在一场场年度演讲中,谈"穿越人生 ...
雷军:和苹果竞争,是个漫长痛苦的过程
36氪· 2025-09-26 08:55
小米造芯历程 - 小米于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启动自研芯片 2017年发布首款芯片澎湃S1搭载中端机销量达60万台[3][23] - 2018年中断手机SoC研发因两个反直觉判断:应从高端而非中低端切入 且芯片团队不应与手机团队剥离[3][25] - 2021年初重启芯片研发 2024年成功研发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28][33][34] 战略转型与投入 - 2020年公司营收破2000亿但面临增长焦虑 启动半年50次复盘会确定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12][14][15] - 计划5年投入1000亿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15] - 同时推进造车和芯片两大项目 各需投入500-600亿 2022年因国际政治影响营收骤降15%[30][31] 团队架构调整 - 五年间重塑高管团队 保留两位联合创始人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高管 提拔朱丹等早期员工[17][19] - 工号54的工程师朱丹负责组建芯片团队并带队攻克玄戒O1[20][36] 竞争策略 - 手机市场份额六家厂商各占15%左右 中国市场被雷军称为"最离谱的市场"[8] - 放弃速胜策略 目标五年内年增1%份额至20%[9] - 对标苹果策略从参数转向体验 将小米16更名为小米17以体现竞争决心[5] 技术突破与里程碑 - 玄戒O1于2024年5月22日回片 一次流片成功 采用3nm工艺[33][34][35] - 芯片业务命名从"松果"改为"玄戒" 象征庄重承诺[37] - 公司成为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及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芯片的科技企业[11]
雷军演讲及小米17系列发布第二日,小米港股股价跌超5%
新浪财经· 2025-09-26 04:04
股价表现 - 9月26日港股开盘后股价持续走低 盘中跌幅超5% 未因前一日雷军演讲及新品发布提振 [1] - 9月25日股价午后大幅拉升 一度涨超5% 收盘报59.45港元每股 [1] - 9月15日宣布跳过16系列推出17系列后 股价盘中涨超2.4% 最终收涨1.9%至56.2港元 市值达14627亿港元 [4] 产品发布与战略 - 9月25日发布会推出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17Pro(起售价4999元)、17Pro Max(起售价5999元)及平板8系列等家电新品 [1] -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Pro Max机型强化影像科技 标准版实行加量不加价策略 [2] - 宣布自研手机SoC至少坚持10年 投入至少500亿元 5月发布第二代3nm工艺芯片"玄戒O1"(190亿晶体管 109mm²面积 实验室跑分突破300万) [2]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 同比增长30.5% 连续3季度破千亿 [4] - 经营利润134.4亿元 同比增长128.2% 经调净利润108.3亿元 同比增长75.4% 连续2季度破百亿 [4]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长234% 创历史新高 [4] 业务运营 - 智能手机出货量4240万部 同比增长0.6% 中国大陆出货量增长3.6% [4] - 以1150万台新机激活量登顶国内市场份额第一(16.8%) [4] - 智能大家电收入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66.2% 空调出货超540万台(增超60%) 冰箱出货超79万台(增超25%) 洗衣机出货超60万台(增超45%) [5] - 9月25日宣布大家电业务正式登陆欧洲市场 [5]
五十来岁正该闯!雷军曝造芯造车血泪史,小米17正面战苹果!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41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创始人进行年度演讲 分享芯片研发和汽车制造的成功经验[3][5] - 自研手机SoC必须定位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3nm旗舰芯片一次投片成功[7][9] - 造车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12] - 推出小米YU7定制服务 提供五款全新配色 计划三年内推出100款颜色设计[56][59] 智能手机产品线 - 小米17系列跳过16直接发布三款机型 全面对标iPhone[17] - 标准版小米17采用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工艺[27] - 配备7000mAh电池 官方宣称续航为iPhone17的两倍[29] - 后置三摄配备1/1.31英寸光影猎人950传感器 支持徕卡影像系统[31] - 起售价4499元 保持加量不加价策略[35] - Pro系列搭载1.8英寸妙享背屏 支持后置主摄自拍和多种交互功能[39][41] - 全系搭载UWB超宽带互联技术 支持自动解锁和离车落锁功能[47] - Pro Max版首发全RGB超级像素 屏幕功耗更低显示精细度更高[49] 智能汽车业务 - 小米YU7自7月6日开始交付 目前已交付超40000台[53] -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有孩家庭占比85%[53] - 标准版续航从620公里提升至835公里 定价不变[11] - 定制服务提供轮毂样式、Brembo卡钳配色等个性化配置[60] 智能硬件生态 - 小米平板8系列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 支持Wi-Fi 7[68] - 通过XiaomiWinPlay引擎可本地畅玩PC游戏[68] - 配备9200mAh电池 支持67W快充[70] - 起售价2199元 支持PC级WPS和浏览器[72][73] - 发布多款家电产品包括MiniLed电视、冰箱、洗衣机和路由器[75][77][79][81]
小米三线作战,雷军十年豪赌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41
公司战略调整 - 小米进入多线作战阶段 业务涵盖汽车 芯片和手机[2] - 公司重启造芯并承诺至少投入500亿元 周期为十年[3][7] - 造车业务同时启动 十年投入100亿美元[8][9] 芯片业务发展 - 2014年成立小米松果电子启动自研SoC芯片 2017年首代芯片搭载于小米5c销量约60万台[6] - 2018年暂停SOC芯片研发 仅保留小芯片研发团队[6] - 2021年重启造芯项目 2025年5月推出玄戒O1芯片(搭载小米15 S pro和小米Pad 7 Ultra)和玄戒T1手表芯片(搭载小米S4智能手表)[7] - 自研SOC被描述为九死一生的高难度项目[7] 汽车业务布局 - 小米SU7 Ultra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定位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8] - 2022年春节后曾暂停Ultra项目21天 5月因SU7项目进展突破而重启[8] - 内部拆解特斯拉Model Y进行对标研究[8] 手机业务竞争策略 - 小米手机跳过数字16序列 直接推出小米17以对标iPhone17[2][9] - 雷军公开喊话全面对标iPhone 强调产品力跨代升级[9] - 新机定价策略: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 Pro版4999元 Pro Max版5999元[10] - 目标是在6000元以上超高端市场实现突破 全面兼容苹果生态[10] 研发投入规划 - 新五年规划研发投入2000亿元[11] - 公司承认与苹果竞争是漫长过程 需逐步学习并完善细节[11] 领导者管理风格 - 雷军亲力亲为 曾赴日本解决供应链危机 日开23场会议重启研发[8] - 2021年带队走访10座城市进行85场行业访谈以确立造车路径[9]
雷军发布年度演讲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00
雷军在演讲中表示,小米十周年之际,自己的内心曾充满焦虑:小米所处的行业中,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团队中很多人都觉得累 了,想停下来歇一歇。同样,雷军自己也觉得很累。 9月25日19时,小米CEO雷军发布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此外,今晚还有小米17发布会,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雷军还说,更让人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对小米的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许多人对小米有很多固有的偏见。雷军称自己也因此陷入了严重的内 耗,"挣扎了许久,我才下定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的道路,逆天改命。起初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么多问题,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学过围棋,学会 了复盘。" 演讲中,雷军谈到了小米现在的12位高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高管团队的名单,早期还有两位和我在继续打拼,9位都是新面孔。我们引进外部的顶 尖人才。这些同事为过去几年小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借此机会感谢卢伟冰和这些人才。" 雷军介绍,小米造芯始于2014年的松果电子。但在经历了"澎湃S1"的正式发布后,雷军艰难地做出停掉SoC芯片的研发的决定。这次失败后,雷军复盘得 出经验:自研手机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