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LA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机智谈|众擎机器人赵同阳:不愿被定义为专注做“本体”的公司
贝壳财经· 2025-09-25 03:17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赵同阳创业初期专注于物联网和人形机器人 因行业未获资本认可而采取曲线救国策略[4] - 2020年小鹏汽车收购其创立的Dogotix机器人公司 成为最大股东 同年成立深圳鹏行智能[7] - 2023年离开小鹏汽车后创办众擎机器人 初始资金100多万元 其中100万用于注册公司[8][10] - 2025年2月23日机器人前空翻视频获得广泛关注 9月24日PM01机型亮相阿里云栖大会[5] - 在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斧头舞 展现全身协调性与平衡性[5] 技术研发战略 - 公司定位硬件到软件全栈自研 强调去除机械感并展现"人"的特质[15] - 产品设计追求亲和力与拟人化 步态要求大步流星且潇洒[16] - 技术发展分两阶段:优先解决体能问题(灵活性/协调性/稳定性)再攻克智能问题[17][18] - 员工结构从2023年20%具身智能+80%运动控制算法 调整为2024年各占50%[20] - 算法架构优先于数据 认为90%操作依赖仿真数据 仅10%需现场采集[26][27] 资本运作与商业合作 - 2024年7月完成两轮融资:Pre-A++轮由小鹏系星航资本投资 A1轮由京东领投 宁德时代/银泰/华控基金等参投[11] - 9月12日与多伦科技签署战略协议 后者计划3年内采购不低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用于道路安全及车检领域[12] - 与京东合作集中在技术层面 采用JoyInside模型并进行内部调优[35] 产能建设与交付计划 - 新厂房约6000-7000平方米即将完工 专门解决生产制造与产能扩张问题[31] - 计划2024年10月开启大规模交付 年底达到月产500台制造能力[32] - 优先保障产品成熟度 在达标前主动收敛订单以维护口碑[32]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应用场景从科研教育向商业化服务场景拓展 终极目标是进入家庭[33][34] - 产品定价策略非价格战导向 SA01双足机器人售价4.2万元属于特定产品线定价[36][37] - 强调价值创造而非低价竞争 不同产品对应不同价格区间[37] 行业认知与发展观点 - 认为硬件本体尚未统一 末端执行器形态(五指灵巧手/夹爪)等存在分歧[28] - 行业需在传感器/自由度等领域形成共识后 才可能实现算法模型最优解[29] - 认可宇树科技等行业同行 强调互相尊重与学习促进整体行业发展[21]
揭秘小鹏自动驾驶「基座模型」和 「VLA大模型」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7 23:33
小鹏自动驾驶技术方法论 - 提出自动驾驶软件3.0时代概念 即"AI模型即软件" 整个软件栈由端到端AI模型构成 基于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迭代[6] - 公司处于将整个自动驾驶软件栈构建为端到端AI模型驾驶汽车的阶段[8] - 基于规模定律(scaling law) 利用每天从数十万辆真实世界车辆收集的大量数据训练大型视觉模型作为"工厂"[8] 基础模型与部署架构 - 通过大数据构建基础模型 无需依赖三维空间先验知识和空间问题 类似世界模型概念[8] - 通过深度裁剪 量化 蒸馏将基础模型压缩为更小版本 部署到车端硬件[8] - 在云端构建VLA(视觉语言动作)基础模型 通过蒸馏剪枝和微调训练部署到车端[32] 内外循环训练机制 - 内循环为每个模型创建训练流 扩展数据后进行再训练和监督微调(SFT) 持续提升模型性能[9] - 外循环通过数十万辆车作为现实世界数据采样器 持续采样数据 根据返回数据持续训练(协同训练)[11] - 重复内外循环过程直至性能达到L4级自动驾驶 公司目标2026年实现L4级智驾车型量产[11][13] VLA模型训练方法 - 采用阿里Qwen作为原始VLM模型 使用公司整理的驾驶数据进行预训练和对齐[15] - 预训练数据分类包括静态交通元素 动态交通参与者 点对点轨迹数据 占用网络 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流信息[18] - 基于Chain-of-Thought思维链进行四步推理:提供基本驾驶知识 CoT SFT 强化学习CoT 考虑延迟的CoT SFT[22][23] 模型优化与安全强化 - 监督微调(SFT)建模为"指令遵循"任务 使用筛选的好数据专门训练导航 舒适刹车等专用指令[27] - 后期训练(post-training)采用强化学习解决长尾案例 建立奖励模型确保行动一致性[29] - 强化学习设计三重奖励机制:安全(避免碰撞) 效率(避免卡壳) 合规(遵守交通规则)[30] 行业竞争核心要素 - 底层算法和架构相通 行业差距取决于高质量数据 大算力以及算法产品化和工程落地能力[32] - VLA概念需要基础成熟的LLM作为底座 针对性训练交通驾驶行为[32] - 基础模型蒸馏上车思路可加速开发并快速部署到不同算力平台 但前提需要大算力和高质量数据[32]
智平方签下近5亿元人形机器人大单 机器人将大规模进入半导体显示行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3:26
战略合作概述 - 深圳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具身智能战略合作 部署超过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覆盖仓储物流 上下物料 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 以PCB操作为首个示范场景[1] - 战略合作订单金额接近5亿元人民币 合作期限为未来三年[2] - 双方组建联合技术团队 基于惠科工业Know-how与产线数据共同开发新一代VLA模型及轻量化端侧推理模型[4] 合作方背景 - 深圳慧智物联为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 惠科是全球领先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位居世界前三[1][2] -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 是具身通用智能机器人企业 原创研发全球首个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GOVLA 推出自研机器人AlphaBot系列[2] - 智平方在汽车制造 生物科技 公共服务等领域已有机器人应用落地 年产能超千台的自有工厂于2023年9月正式投产[2] 技术优势 - AlphaBot系列机器人由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 实现感知 理解 决策与执行高度协同 能通过小样本快速学习新任务 在老任务中保持长期稳定[2] - 采用人形轮式机器人具备类人形态与双足轮式复合移动能力 适应为人设计的工厂环境 无需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3] - 机器人可在狭窄通道灵活穿梭 精准操作为人设计的工装设备 实现从"人适应机器"到"机器适应人"的范式转变[3] - 导入AI端侧模型针对显示面板制造特殊场景深度优化 实现更低延迟实时决策与更高效能耗管理[3] 应用场景 - 在OLED真空贴合环节精准控制吸附力 避免材料褶皱 显著提升工艺一致性[3] - 在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等多场景发挥作用[3] - 能够基于同一个本体 同一款具身大模型在不同场景间快速切换任务[2] 融资情况 - 智平方2023年9月初完成深创投领投的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超亿元[4] - 半年时间内已完成7轮亿元级融资 包括国中资本领投Pre-A+++轮 普华资本领投A+轮融资[4] - 引入达晨财智 基石资本 南山战新投等投资机构[4]
5亿全球最高人形机器人订单!未来三年部署千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再加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1 12:57
战略合作概述 - 深圳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未来三年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部署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覆盖仓储物流 上下物料 零部件装配及质检测试等全流程环节[1] - 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在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实现大规模应用布局[1] 订单规模与价值 - 按行业分析 高配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单价可达40万至60万元 AlphaBot系列属高性能配置[5] - 以50万元/台的中位数测算 此次签约金额达5亿元 刷新机器人行业订单记录[5] 技术能力与产品迭代 - AlphaBot系列已迭代三个版本 最新款AlphaBot 2于2025年4月发布[3] - 机器人采用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 具备感知 理解 决策与执行协同能力 可通过小样本快速学习新任务并保持长期稳定性[5] - 搭载原创研发的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GOVLA 采用模块化架构实现多模态信息融合 突破传统VLA模型仅控制机械臂的局限[10] - 2025年6月开源GOVLA版本FiS-VLA 在三方评测中综合性能超越国际标杆π0达30%[11] 应用场景与工业适配 - 首个示范场景为PCB操作 后续扩展至OLED真空贴合 耗材管理及尾料回收等复杂工序[5][7] - 轮式双臂类人形态适配人类设计的工厂环境 无需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 降低部署成本与集成难度[7] - 在真空贴合环节可精准控制吸附力以避免材料褶皱 提升工艺一致性[7] 合作模式与数据价值 - 双方组建联合技术团队 共同开发面向工业操作的VLA模型及轻量化端侧推理模型[11] - 机器人运行积累的一线场景数据将反哺大模型训练迭代 形成"越用越聪明"的循环效应[12] - 合作打造可理解屏幕制造工艺的"智能工人" 为面板工厂提供可复用的行业参考范例[12] 公司背景与产能 - 智平方成立于2023年 半年内连续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2025年9月初完成A轮与A+轮融资[10] - 自有生产基地于2025年9月投产 规划年产能超1000台 覆盖核心零部件集成至整机测试全流程[14] - 惠科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全球前三 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 行业意义与政策支持 - 合作被视为深圳南山区首个"揭榜挂帅"项目标志性成果 推动机器人技术从研发迈向应用[14] - 为半导体显示产业智能化提供新路径 推动制造业进入技术+落地场景的发展新阶段[14]
小鹏G7 Ultra迎来首次OTA升级:智能驾驶引入VLA大模型
凤凰网· 2025-09-04 12:16
产品升级核心内容 - 小鹏G7 Ultra首次大规模OTA升级聚焦AI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两大领域 [1] - 全场景VLA大模型融入成为本次升级最大亮点 显著拓展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力 [1]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增强 - VLA大模型增强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推理 预判及防御性驾驶能力 [1] - 系统提升应对视野盲区等潜在风险能力 并持续学习用户驾驶习惯 [1] - 新增人机共驾模式:NGP激活状态下(时速低于130km/h)支持驾驶员无感介入控制 [1] 用户痛点解决方案 - 自定义泊车功能支持用户在没有标准划线的车位手动创建虚拟停车框 [2] - 智能出库功能可通过手机App在车位狭窄时遥控车辆移出 [2] - AES自动紧急转向避让系统在制动距离不足时主动转向避险并减速 [2] 智能座舱功能优化 - AR-HUD新增侧后方来车预警功能并优化NGP跟车细节显示 [2] - AR-HUD加入自适应高度调节 根据驾驶者身高坐姿自动校准成像区域 [2] - 新增AR-HUD路怒消消气功能 支持触发爱心 烟花等趣味AR动画 [2]
理想汽车(2015.HK):毛利率维持稳定 VLA大模型有望带动汽车销量增长
格隆汇· 2025-08-30 19:04
目标价与评级调整 - 调整理想汽车(LI US)目标价至26 4美元 潜在升幅17% 调整理想汽车-W(2015 HK)目标价至102 6港元 潜在升幅16% [1] - 重申买入评级 因预期汽车毛利率相对稳定且AI投入将奠定长期竞争优势 [1] 财务表现与指引 - 二季度收入达人民币302亿元 同比下降5% 环比增长17% [2] - 二季度毛利率达20 1% 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9 4% 同比增长0 7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 3个百分点 [2] - 费用率同环比均下降 [2] - 指引三季度汽车交付量中位数为9 25万辆 收入中位数255亿元 同比下降接近40% 环比下降约16% [2] - 预期三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显著下降 主因营收下降和经营杠杆 [2] 业务策略与展望 - 调整销售策略 包括总部直管 因地制宜和下沉市场 以调动销售积极性 [2] - 预计9月底i6车型上市 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有望抬升 [1][2] - 预计9月底i8累计交付达8000-10000台 [2] - 预计今年人工智能投入将达60亿元 [2] - VLA大模型将在9月OTA到AD MAX车型中 [2] 估值方法 - 采用分部加总法估值 使用市盈率进行估值 [3] - 给予2025年汽车销售和其他收入1 6x和0 9x的市销率 [3] - 目标价对应目标市销率1 6x [3] 市场与竞争地位 - 当前美股市盈率为14 2x 已充分反映市场预期 [1] - VLA大模型等AI领域投入将奠定长期竞争优势 [1]
理想汽车-W(02015):毛利率维持稳定,VLA大模型有望带动汽车销量增长
浦银国际· 2025-08-29 12:55
投资评级 - 重申理想汽车"买入"评级,调整美股目标价至26.4美元(潜在升幅17%),港股目标价至102.6港元(潜在升幅16%)[2][4][6][8] 核心观点 - 尽管三季度汽车销量指引存在波动,但预期汽车毛利率将相对稳定,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调整销售策略[8] - VLA大模型等AI领域投入有望奠定长期竞争优势,预计9月底i6车型上市将推动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增长[8] - 当前美股市盈率为14.2倍,已充分反映市场预期[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二季度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17%),毛利率20.1%,汽车销售毛利率19.4%(同比增0.7个百分点,环比降0.3个百分点)[8][11] - 下调2025年营收预测至1212亿元(同比降16%),2026年预测1353亿元(同比增12%),2027年预测1515亿元(同比增12%)[3][12] - 2025年净利润预测下调至32.5亿元(同比降60%),2026年预测63.8亿元(同比增96%),2027年预测88.2亿元(同比增38%)[3][12] - 2025年毛利率预测20.2%,2026年20.3%,2027年20.6%,整体保持稳定[3][12] 业务运营与展望 - 三季度汽车交付量指引中位数9.25万辆,收入指引255亿元(同比降40%,环比降16%),主要受L系列销量波动影响[8] - 7月交付量30,731辆(同比降40%,环比降15%)[13][14] - 销售策略优化包括总部直管、因地制宜和下沉市场,以提升销售积极性[8] - 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投入达60亿元,VLA大模型将于9月通过OTA推送至AD MAX车型[8] - i8车型累计交付预计达8,000-10,000台,i6车型将于9月底上市交付[8] 估值方法 - 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对2025年汽车销售业务给予1.6倍市销率,其他业务给予0.9倍市销率[8][16] - 美股目标价对应目标市销率1.6倍[8][16] 市场与行业对比 - 美股总市值257亿美元,港股总市值1887亿港元,近90日美股日均成交额1.36亿美元,港股日均成交额19.3亿港元[4][6] - 科技行业覆盖公司中,新能源汽车板块包括蔚来、小鹏汽车等,均获"买入"评级[37]
何小鹏,上了马斯克的贼船?!
搜狐财经· 2025-08-29 03:44
全新小鹏P7预售表现 - 全新小鹏P7上市7分钟内获得1万台大定订单 [1] 历史产品大定表现对比 - 小米SU7去年上市时4分钟获得1万台大定 [3] - 小鹏MONA M03去年上市时52分钟获得1万台大定 [3] 技术路线转型 - 小鹏汽车从激光雷达支持者转变为纯视觉方案坚定支持者 [8] - 公司前年已决策坚持纯视觉路线用于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 [16] - 预计2027年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之争将消失 [8] 纯视觉方案优势 - 视觉上限远超激光雷达 [8] - 纯视觉方案模拟人类驾驶逻辑更适应现有交通环境 [18] - 算力提升10倍后纯视觉方案可处理夜间、大逆光、雨雪天等复杂条件 [21] - 视觉系统未来能识别路面钉子和挪动的沙井盖等细节 [16] 算力突破 - 当前算力比以往提高10倍 [19] - 预计5-10年后算力比现在再提高10倍 [19] - 自研图灵芯片单颗有效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 X芯片 [23] - 小鹏G7 Ultra版搭载3颗图灵芯片,车端算力达2250TOPS [25] - 自研算力领先行业平均3-10倍 [30] 芯片自研优势 - 算力利用率高于通用芯片 [25] - 专为自家产品开发避免功能冗余 [28] - 芯片与软件团队协同挖掘芯片潜力 [28] VLA大模型应用 - 端到端大模型赋能辅助驾驶系统 [30] - 全新小鹏P7搭载全场景VLA系统可实时识别水坑深度、行人位置和公交车盲区 [31] - 系统能自动降速避让和提前制动 [31] 自动驾驶规划 - 辅助驾驶能力年底预计比第一阵营强10倍以上 [33] - 支持L4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 [34] - 获得政策批准后在部分区域试点Robotaxi运营 [34] 财务表现 - 最近一年半销量等于过去9年总和 [39] - 二季度交付量超10万台,同比增长241.6% [39] - 二季度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 [39] - 毛利率17.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39] - 现金流475.7亿元创历史新高 [39] 发展战略 - 未来发展聚焦科技和颜值两大关键词 [40] - 不排除寻找合作方进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 [37] - 持续研发投入认真做好每款车 [42] 行业竞争态势 - 特斯拉和小鹏在Robotaxi领域可能面临业务撞车 [36] - 特斯拉计划2026年底Robotaxi车队达数百万辆 [36] - 行业未来5年内可能进行激烈淘汰赛 [43]
全新小鹏P7的“Ultra”革命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03:29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全新小鹏P7正式上市 共推出四款车型 起售价21.98万元 最高售价30.18万元[2] - 车型包括702长续航Ultra售价21.98万元 820超长续航Ultra售价23.98万元 750四驱高性能Ultra售价25.98万元 750四驱鹏翼Ultra售价30.18万元[2] - 开启订购后7分钟大定量破万 刷新小鹏历史记录[2] 产品设计与性能 - 采用"The Next Design"极致未来感原创设计 长高比3.57 宽高比1.40 轮宽比0.28 轮高比0.52[3] - 在浙江国际赛车场创下1分38秒767圈速成绩 成为50万元以内最快量产轿跑[4] - 搭载超跑级中置电驱布局 50:50轴荷分配 双腔空悬+AI智能底盘组合[4] - 实现90km/h麋鹿测试通过 33.16米制动距离[4] - 全系标配双腔空气弹簧与DCC智能阻尼 前245后275前后运动轮胎组合[4] 三电技术与续航 - 首搭858高性能电池包 集成800V高压平台 820km续航与5C超充AI电池[6] - 800V 5C超快充系统10分钟补能525km SOC 10%-80%充电仅需11分钟[6] - 在180kW国网桩上22.5分钟完成10%-80%补能[6] - 24小时耐力测试以平均220km/h车速累计行驶3961km 累计充电32次 单次充电11-13分钟[5] 智能化配置 - 全系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有效算力达到2250 TOPS[6] - 高效驱动本地端VLA大模型 具备湿滑路面AES功能 增强版AEB工作范围覆盖至130公里每小时[6] - 搭载VLM座舱全能管家 87英寸AR-HUD 三轴灵动中控屏支持多角度调节[7] - 配备"路怒消消气"功能 通过HUD和发射道具实现互动体验[7]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6年与2027年为新产品大年 产品线覆盖10万以上到200万以下 包含全尺寸SUV[13] - 明年推出RoboTaxi相关能力[14] - 采用平台化模块化生产策略 确保新车型上市即交付[15] - 当前工厂产能充足 可支持P7冲击同级轿车前三目标[16]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今年在VLA投入接近50亿元[20] - 同时使用英伟达和国产GPU[24] - 预计未来汽车公司研发费用将达500亿元一年 其中300多亿来自AI领域[24] - 认为真正的VLA能力要比当前第一阵营强10倍以上[20] 市场竞争与定位 - P7车型被视为品牌图腾 代表最高技术水平[12] - 轿车产品策略强调颜值第一与科技属性[12] - 在细分市场实现量效双优[13] - 目标在细分市场"保三争二"[9] 财务预期 - 随着新车交付 月销达到4万辆并无困难[9] - 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并无悬念[9]
全新小鹏P7剑指纯电轿车前三!何小鹏:产能已就位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13:07
产品发布 - 全新小鹏P7正式上市 共发布4个版本 包括702长续航Ultra 820超长续航Ultra 750四驱高性能Ultra与750四驱鹏翼Ultra 官方指导售价为21.98万元至30.18万元 [1] - 新车外观和内饰采用全新设计语言 全系标配3颗图灵AI芯片 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驱动模式 全系以Ultra为标配 [4] - 车身长度5017mm 高度1407mm 宽度1970mm 离地间隙142mm 风阻系数0.201Cd [4] 技术配置 - 全系搭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有效算力达2250TOPS 其中两颗驱动智驾VLA大模型 一颗协同8295P芯片驱动智舱VLM大模型 [5] - 基于全域800V平台架构打造 后置单电机功率270千瓦(367马力)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最大功率437千瓦(595马力) [5] - 搭载74.9千瓦时和92.2千瓦时两种电池组 10%-80%SOC充电时间11.3分钟 10分钟补能512km CLTC续航里程702公里 820公里 750公里(四驱) [5] 市场定位 - 小鹏P7对于品牌具有图腾意义 代表品牌调性和技术前端 [4] - 目标成为纯电轿车细分市场销量第三 内部制定稳健目标 先实现前三再守三望二 [9] - 公司为全新P7准备了充足产能 对标细分市场第三目标 上市前已生产一批车型实现上市即交付 [9] 历史表现 - 小鹏P7在2021年全年交付6.01万辆 占公司总交付量9.8万辆的62% [7] - 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9.7万辆 同比暴涨279% 小鹏P7+与MONA M03贡献近70%销量 [9] - 2024年7月交付达3.67万辆 创历史新高 仍以小鹏P7+与MONA M03为主 [9] 公司战略 - 推出老车主专属复购权益 包括动力电池终身质保 价值5000元5万积分 本品置换减免1万元 价值1万元6年1500度电卡 至高总价值2.9万元 [4] - 2024年是公司换代大年 2026-2027年是新产品大年 产品线将覆盖10万以上到200万以下 包含全尺寸SUV [11] - 公司在VLA投入已接近50亿元 年花费数十亿元 预计真正VLA量产落地后性能将比现在第一阵营强10倍以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