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年国债ETF(511260)
icon
搜索文档
配置角度看,国债有望受全球资本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1:06
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 - 2022年初至2024年9月24日期间人民币汇率呈现趋势性贬值 主要受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和美联储加息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影响 [1] - 2024年7月后人民币汇率转向趋势性升值 因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及国内经济阶段性企稳 [1] - 人民币升值直接推动外资流入 权益市场中外资偏好板块已出现上涨迹象 [2] 全球债券市场动态 - 德国、英国和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自2024年3月起逐步陡峭化 超长债利率上升推高全球债务成本 [2] - 全球资本偏好财政纪律严谨、货币无超发且汇率升值国家的债券资产 此类资产成为全球再配置首选标的 [3] - 中国国债因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财政纪律严格 具备全球配置价值 预计外资配置比例将从低位逐步提升 [2][3] 中国债券资产吸引力 - 中国国债成为全球资本超配资产 因中国未采用现代货币理论(MMT)的财政模式 [3][4] - 十年国债ETF(511260)作为唯一跟踪上证十年国债指数产品 持仓透明且支持T+0交易 涵盖7-10年期国债 [5] 权益与债券市场联动 - 权益市场预计进入慢牛行情 区别于2007-2008年和2015-2016年的快牛模式 [4] - 慢牛行情中债券资产成为重要配置选项 投资者可在权益市场上涨过快时切换至债券实现再平衡 [4] - 债券市场与权益市场形成互补关系 短期回调或债券上涨过快时触发资产配置调整 [4]
三季度债市为何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1:06
首先我们看一下三季度债券市场调整的主因,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随着权益市场上涨带来的市场风 险偏好的上行,其中会有部分资金去做大类资产配置的切换,进而从债券市场转向权益市场。在这个过 程中我们其实发现,不同于过往的几轮权益市场的牛市,在这一轮权益市场"慢牛"的行情中,居民的存 款搬家从固收类转向权益类的迹象不是特别明显。我们理解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他其实寻找的更多的 还是稳定的、并且收益相对比较可观的资产,就导致在权益走慢牛的趋势下,其实很多资金还是更愿意 去配置在三季度调整过后相对有配置价值的债券类资产。 第二点就是在7月份中央财经委提到的反内卷政策下,三季度多种商品出现了触底反弹,包括定价国内 需求的一些黑色商品,也包括这两年相对产能比较过剩的一些光伏产业的上游资产。我们发现其实在三 季度反内卷政策推行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政策层对于供给层面的一些约束。我们看到光伏产业部分头部 的企业去注资成立公司,然后去做部分产能的收储,并且去淘汰一些落后的、过剩的产能。而在化工领 域、黑色领域部分限产也引发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我们想强调的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反内卷政策更多还是依托于供给侧去做一些产能方面的严控, ...
债市往后怎么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1:47
我们来看一下财政的展望部分,我们还是判断明年会再次增发政府债券。为什么还会判断增发政府债 券?是因为我们基于前面对于经济整体判断,我们认为接下来9月份到四季度还是会面临一定的压力。 今年又应该说是稳增长比较重要的一年,所以说增发政府债券又是过去三年每年的下半年都发生的事 情,所以我们判断今年有可能再次提前发行像明年的特殊再融资债,或者是增加赤字,融一笔钱来解决 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货币政策这边我们预测还是会有总量的宽松,但是会遇到掣肘,我们央行的掣肘就是我们之前提过很多 次的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在今年以来在市场上很受到关注,其中核心关注的指标就是商业银行的加权净 息差。截止到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到了1.42%,持续低于满分的1.8%。应该说现在能达到 1.8%的银行已经很有限了。1.42%对应到银行的利润就是还能有一定的利润,但是利差如果进一步下行 到1.2%到1.3%,基本上银行所有的利润都要来补充资本,就没有办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润了,就会 导致金融稳定出现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是一样的净息差,一些银行如果显著低于这样的净息 差水平,它实际上就进入了利润下降的状态,对于央行非常关注的金融 ...
股债跷跷板?当前债市怎么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1:15
债券市场走势 - 8月18日10年国债收益率报1.7850%上行4bps 30年国债收益率报2.050%重回2%以上[1] - 债市出现深度回调 主要受权益市场走强风险偏好提升及基本面逻辑弱化影响[1] - 利率曲线呈现熊陡格局 30年-10年利差升至近两年高位 市场情绪导致超调[2] 逆风因素分析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删除买卖国债表述 提及防范资金空转 引发流动性收紧担忧[1] - 8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叠加税期冲击 对长端收益率形成阶段性压力[1] - 7月PPI同比下降3.6% 新增贷款转负 社零同比增速由6月4.8%降至3.7%环比转负 显示经济弱现实[1] 中长期支撑因素 - 经济弱平衡格局延续 消费与地产等关键环节偏弱 货币政策宽松基调预计持续[2] - 央行二季度报告提及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下半年货币政策仍有操作空间[2] - 资产荒趋势未改 流动性宽松环境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1][2] 投资策略观点 - 10年国债收益率处于1.75%-1.80%区间 配置价值逐渐显现[2] - 建议逢低配置十年国债ETF(511260) 把握短期冲击带来的布局机会[2] - 历史规律显示短期扰动非趋势性逆转 2024年以来类似场景下债市均快速修复[2]
下半年债市有哪些政策机会值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1:36
财政政策 - 截至最新政府债净融资已达9.5万亿 超过除2023年、2024年外任何一年全年水平 [1] - 今年仍有4-5万亿政府债供给未发完 [1] - 专项债发行速度与往年接近 政府债发行更快 [1] - 下半年可能通过提前发特别国债或增加赤字方式增发政府债券以扭转存量债务同比下行趋势 [1] 货币政策 - 预判下半年有存量宽松但力度不及市场预期 主要受银行净息差压力制约 [1] - 央行可能在三季度重启国债买卖 因缺乏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手段 [1][2] - MLF和逆回购仅能投放半年至一年流动性 OMO期限过短难以稳定市场预期 [1] 利率与债市 - 银行净息差严重制约利率下行幅度 决策层强调商业可持续性 [2] - 5月降息后商业银行未将按揭利率调至3% 仅下调LPR和存量贷款利率 [2] - 当前债券收益率处于合理点位 期限利差34BP处于年内偏高水平 [2] - 债市呈区间震荡状态 建议收益率高点加仓长债 低点1.6%以下减仓 [3] - 可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和国债ETF(511010) [3]
重要会议稳定预期,债市拐点将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02:07
债市观点 - 核心观点为利好支撑且中期向好 主要基于需求现实 政策支持和情绪超调三点原因 [2] - 需求现实方面 PPI已连续33个月为负 需求与供给错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政策关注点从量转向价 但需需求侧配合以结束价格负反馈螺旋 [2] - 政策支持方面 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并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体现政策托底作用 [2] - 情绪超调方面 市场对政策预期回归理性 从炒预期转向买现实阶段 十年国债ETF(511260)在不足20个交易日内最大回撤接近1% 存在超跌反弹机会 [2][4] 股市观点 - 核心观点为正常回调且趋势看涨 基于趋势强势 正常回调和技术面支撑三点原因 [3] - 趋势强势方面 截至8月1日上证综指近1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位于5日线之上 仅7月31日击穿5日线和10日线 呈现量价共振上涨和资金积极进场态势 [3] - 正常回调方面 短期快速拉涨导致获利盘和恐高情绪集中释放 市场对经济中长期信心及反内卷政策打破负反馈螺旋形成共识 回调形成加仓良机 [3] - 技术面方面 突破3600点后形成慢牛格局 之前阻力位转变为支撑位 支撑位众多 [3] 投资机会总结 - 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均出现回调但逻辑不同 权益市场因情绪退潮 债券市场因政策关注点从买预期转向买现实 [4] - 债市投资建议配置十年国债ETF(511260)等中长久期品种 该ETF是唯一跟踪十年期国债指数的产品 具有基准地位和配置价值 [4]
ETF主力榜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获主力资金加速买入,国债ETF获主力关注-20250610
搜狐财经· 2025-06-11 01:29
ETF基金主力资金流向 - 2025年6月10日共245只ETF获主力资金净买入,298只遭净卖出,其中86只净买入金额超1千万元 [1] - 十年国债ETF(511260)以32.34亿元净买入居首,国开ETF(159650)和0-4地债ETF(159816)分别获15.21亿元和10.93亿元净买入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和国债ETF(511010)分别获8.48亿元和9.10亿元净买入 [1] 主力资金净买入ETF明细 - 股票型ETF中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以3.43亿元净买入领先,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和恒生医疗ETF(159506)分别获1.98亿元和1.06亿元净买入 [3] - 信用债ETF博时(159396)近5天累计获57.28亿元净买入,信用债ETF(511190)和十年国债ETF(511260)分别获54.50亿元和46.23亿元净买入 [18] - 香港证券ETF(513090)近5天获12.17亿元净买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和科创50ETF(588000)分别获9.83亿元和7.12亿元净买入 [20] 主力资金净卖出ETF明细 - 信用债ETF广发(159397)以5.22亿元净卖出居首,信用债ETF(511190)和A500指数ETF(159351)分别遭4.81亿元和4.19亿元净卖出 [5] - 股票型ETF中光伏ETF(159857)和煤炭ETF(515220)均遭约0.10亿元净卖出,信创ETF基金(562030)遭0.10亿元净卖出 [7] - 银华日利ETF(511880)近5天遭57.50亿元净卖出,华宝添益ETF(511990)和信用债ETF天弘(159398)分别遭38.22亿元和27.05亿元净卖出 [22] 连续资金流向 - 创业大盘ETF(159814)连续16天获净买入累计1.44亿元,10年地方债ETF(511270)连续12天获43.42亿元净买入 [11]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连续10天获16.88亿元净买入,中证2000ETF(563300)连续12天获3.41亿元净买入 [13] - 交易货币ETF(511690)连续13天遭3237.34万元净卖出,银行ETF优选(517900)连续9天遭2054.56万元净卖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