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周期

搜索文档
给中国投资者的忠告!瑞·达利欧最新对话:我一直取胜的法宝就是多元化配置
雪球· 2025-09-28 13:00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作者: 聪明投资者 来源:雪球 " 个人需要了解怎么样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 , 而不是做太多的投机 。 " " 个人要对资产组合进行多元化配置 。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 , 问题都是一样的 , 人们都喜欢储蓄 , 喜欢买房子 , 多元化是不够的 。 " " 我每年都投入上亿美元 , 但也没有赌赢过市场 , 所以我一直取胜的法宝就是多元化配置 。 " " 我觉得 , 10%—15%的黄金配置 , 对于一个人的资产组合来说 , 是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和风险对冲 。 " 9月23日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 · 达利欧与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 , 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王一江 , 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 中心总干事王波明 , 在 《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 》 新书发布会上酣畅对话 , 洞察国家兴衰 、 市场波动 、 个人财富背后的规律与周期 。 8月1日瑞 · 达利欧宣布完成个人股权在桥水基金的彻底退出之后 , " 银发生活 " 非常活跃 , 一边做家族办公室业务 , 一边世界各地传道授业 解惑 。 他说 , " 到了这个阶段 , 我最大的愿望 , 就是把我学到的 、 对别 ...
达利欧:美国债务的大船很难转向,个人应配置一定黄金对冲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3:53
瑞·达利欧分析道,历史中反复出现的国家兴衰与秩序更迭,主要由五大力量共同驱动:债务/信贷/货 币/经济周期、国内政治秩序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以及人类的学习和新技术。他将信贷 系统比作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强调债务积累将挤压购买力,进而引发经济乃至政治危机。 他强调,债务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与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偿债成本挤压实体经济、激化 内部矛盾时,国家便可能陷入衰退甚至冲突。他进一步指出,GDP并非衡量债务规模的理想指标,更应 关注政府收入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如果大家都知道多元化自己的资产组合,我们就能在涨跌周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桥水公司创始人瑞 ·达利欧在北京对投资者建议道,"10%—15%的黄金配置,对于一个人的资产组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 的平衡和风险对冲。" 9月23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的"原则、大周期与秩序重构——《国家为什么 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瑞·达利欧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多国面临债务高企、 偿债压力攀升的挑战,需通过"和谐的去杠杆化"等方式实现软着陆。他以美国为例,详细分析了其赤字 高企、利率攀升与债券供需失衡背后 ...
给中国投资者的忠告!瑞·达利欧最新对话:我一直取胜的法宝就是多元化配置
聪明投资者· 2025-09-26 03:34
核心观点 - 个人投资者应注重资产保值增值而非投机 强调多元化配置的重要性 建议配置10%-15%黄金作为风险对冲工具[2][30][38] - 国家债务周期是影响经济和政治稳定的核心因素 需通过债务重组和平衡政策实现"和谐去杠杆化"[9][26][29] - 理解经济运作机制和周期性规律比单纯遵循投资结论更重要 倡导独立思考和学习历史经验[40][41] 个人投资策略 - 资产配置需多元化 避免过度集中于储蓄和房地产 中国等国家存在多元化不足问题[2][30] - 黄金配置比例建议为10%-15% 可有效平衡组合并对冲风险 黄金作为美债市场对立面具有价值[2][38] - 投资应基于因果关系理解市场波动 而非追逐短期热点 债券和股票表现具有周期性变化[30][37] - 达利欧本人每年投入上亿美元仍无法赌赢市场 依赖多元化作为核心策略[2][31] 国家债务周期分析 - 债务周期是国家兴衰的核心因素 支出超过收入会导致偿债痛苦和经济问题[9] - 美国债务规模达37万亿美元 年收入5万亿美元但支出7万亿美元 需借债2万亿美元弥补赤字 其中1万亿美元用于偿债[22] - 债务问题需通过组合拳解决:债务重组 延长期限 减少偿付 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应 但可能引发通胀[26][28] - GDP不是最佳债务衡量指标 政府收入与支出比例更关键 美国偿债支出与军费开支相当约1万亿美元[20][22] 中美债务状况对比 - 中国2024年GDP约135万亿人民币 预计增长5% 中央加地方债务约92万亿 赤字率从3%调整为4%[32][33] - 中国债务以本币计价且债权人主要为本国公民 与日本类似 具有独特优势[21] - 美国面临通胀压力 疫情期间支出比收入多一倍 通过印钞导致通胀恶化[18][19] - 中国需通过动用储蓄 调整财政政策及发展AI等技术解决内卷和产能过剩问题[35][36] 历史与理论框架 - 债务周期理论基于五大力量分析 梳理历史规律对认知人类经济行为具有里程碑意义[12][14][15] - 20世纪30年代经济问题引发政治斗争和战争 历史表明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国际冲突[10][11] - 凯恩斯与哈耶克理论代表不同赤字管理思路 当前多数国家采用凯恩斯式干预[23] - 达利欧研究涵盖过去一百年验证 原理可应用于不同国家案例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5][40]
配置角度看,国债有望受全球资本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1:06
接下来我们想谈谈大类资产角度看,我们怎么去看接下来的资产配置。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从2022年之后,大类资产都走出了一轮趋势性的行情。我们理解大类资产在2022年 是非常重要的变盘节点,核心就是汇率。 大家可以去跟踪一下,从2022年年初开始一直到2024年9月24日之前,或者说到今年的贸易摩擦前后, 基本上汇率都是趋势性的贬值。这背后就是中国宏观经济在做转型的过程中带来的一些外部资金的外 流,随着2022年开始的美联储加息,大部分资金都从发展中国家脱离,逐步流向发达国家。这也是大家 在宏观层面经历的一些资本外流的冲击。 风险提示: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当前全球的一些发达国家,它的超长债利率都在高位。更多的资金一定会寻找相对货 币更没有超发、财政纪律相对比较严谨,而且接下去有汇率升值的趋势的国家,而这类国家的债券资产 会成为接下来全球的大类资产流动再配置或再平衡的首选标的。 结论很简单,全球当前符合以上特征的国家资产就是中国的国债,所以我们觉得从全球的资产配置角度 来说,国内债券应该说是非常具备配置价值的。它的配置价值不止体现在我前面跟大家汇报的国内的一 些角度,更多的还是站在全球的债务周期、全球货币出现了阶段性 ...
《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达利欧谈全球债务危机
经济网· 2025-09-25 10:09
2025年9月23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的"原则、大周期与秩序重构——《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 行。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王一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高西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 事王波明等嘉宾出席活动,围绕债务周期、国家兴衰与全球秩序演变展开深度对话。 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在致辞中表示,达利欧先生作为全球顶尖的投资者,在50余年的宏观投资实践中多次穿越经济周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他 对宏观经济、世界秩序、历史大周期的深度研究,尤其是对大债务周期与"和谐的去杠杆化"的长期探索,在当下尤显意义重大,既为化解全球经济困境提供 了思路,也为理解世界秩序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 编辑:谢玮 在回应中国债务问题时,瑞·达利欧指出,中国债务主要以本币计价且债权人集中于国内,具备一定的政策缓冲空间。但他也提醒,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 行业调整及外部关税压力等挑战仍需通过结构性改革与科技赋能积极应对。 高西庆结合在美国华尔街和中投公司的实战经验提到,在中投刚成立的第二年就经历了2008年巨大的金融危机。回过头看这段经历, ...
宝城期货资讯早班车-20250924
宝城期货· 2025-09-24 02:04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778 号 资讯早班车 资讯早班车-2025-09-24 一、 宏观数据速览 | 发布日期 | 指标日期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当期值 | 上期值 | 去年同期值 | | --- | --- | --- | --- | --- | --- | --- | | 20250715 | 2025/06 | GDP:不变价:当季同比 | % | 5.20 | 5.40 | 4.70 | | 20250831 | 2025/08 | 制造业 PMI | % | 49.40 | 49.30 | 49.10 | | 20250831 | 2025/08 | 非制造业 PMI:商务活 动 | % | 50.30 | 50.10 | 50.30 | | 20250915 | 2025/08 |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当 | 亿元 | | 25668.00 11307.00 | 30323.00 | | | | 月值 | | | | | | 20250912 | 2025/08 | M0(流通中的现金):同 比 | % | 11.70 | 11.80 | 12.20 | | 202509 ...
潘功胜会见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4:42
会后,达利欧就债务周期等话题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来访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双方就国际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动态等交换了看法。 ...
【广发资产研究】风险情绪回暖,权益领跑全球——全球大类资产追踪双周报(8月第二期)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8-22 10:27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与宏观交易主线 - 权益类资产明显跑赢大宗商品与债券,投资者策略倾向增加权益风险敞口,债市保持防守与等待[3][9] - 国际市场风险偏好中枢波动抬升但有边际回落扰动,美俄会谈促进风险偏好回升,通胀数据披露后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抬升,但8月19日晚间因鲍威尔全球央行年会讲话预期,降息预期回落,市场出现较大震荡[3][9] - 美股科技板块受MIT AI泡沫报告与Altman AI泡沫言论影响出现较大回撤,市场情绪边际恶化[3][9] - 国内市场在外部环境缓和背景下聚焦居民"存款搬家"现象,国内权益市场表现优异,反内卷政策成效显现,关税忧虑缓解及地缘冲突缓和提振风险偏好,股债跷跷板行情演绎,国内债市整体偏弱[3][10] - 香港Hibor利率快速回升导致港币流动性收紧及港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可能短期内压制市场[3][10] - 日经指数表现突出,受益于日本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及投资回暖,但需关注贝森特施压日本加息的外溢影响,可能对风险资产产生负面冲击[10] 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 中长期关税强化新范式三大底层逻辑:逆全球化加剧、债务周期错位、AI产业趋势[4][14] - 战略层面采用基于全天候策略优化的"全球杠铃策略",配置中国利率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国短端国债、中国可转债、泛东南亚股市(如印度股市)、中国高股息+AI资产及黄金[4][14] - 战术层面资金驱动A股行情类似微型版2014-2015年,共同点为经济弱、利率低、政策鼓励,居民储蓄搬家入股市偏好主题投资与高质量发展方向成长股,建议优化版"杠铃策略",减少高股息比例,增加弹性品种配置比例[4][14] 焦点数据与事件日历 - 全球经济数据公布日历(8.24-9.7)包括中国官方综合PMI(8月31日)、中国财新制造业PMI(9月1日)、欧元区Markit制造业PMI(9月1日)、欧元区失业率(9月1日)、欧元区CPI同比(9月2日)、美国ISM制造业PMI(9月2日)、欧元区S&P Global综合PMI(9月3日)、欧元区PPI同比(9月3日)、美国ADP就业人数变动(9月4日)、美国贸易帐(9月4日)、美国Markit综合PMI(9月4日)、欧元区GDP季度环比(9月5日)、美国U6失业率(9月5日)、美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变动(9月5日)、美国失业率(9月5日)[15][17] - 全球重要财经事件公布日历(8.24-9.7)聚焦美国亚特兰大联储GDPNow经济增长预测(8月26日、8月29日、9月3日、9月5日)[17] 焦点图表动态追踪 - SOFR-OIS利差走阔,美元流动性有所收紧[5] - 美国金融状况指数回升,反映美国总体金融状况有所缓和[5] - 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持续录得正数但先上升后回落,反映美国经济报告数据边际弱于市场预期[5][21] - 美联储9月与10月降息预期提升[5][24] - 开年以来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压制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5] - 美元指数对发达/新兴市场有较强指引[26] - 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政策模糊性增强及消费者信心起伏[27][29] - VIX指数伴随消费者信心起伏,美股波动往往加大[30]
为啥很多人觉得自己被房地产套住了?
虎嗅· 2025-08-21 05:14
市场情绪与认知滞后 - 2023年多数人对房地产市场仍存幻想 但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下跌导致市场情绪转向悲观 [1] - 2024年下半年市场看空情绪成为主流 咨询买房卖房需求显著增加 但决策滞后性明显 [2] - 普通投资者决策保守 需经历趋势验证才行动 导致错失最佳时机 [3] 行业信息差问题 - 行业内部自2021年下半年已感知市场下行 但外部认知滞后至少半年 [7][8] - 信息差源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拿地到开工约半年)及非公开数据获取门槛 [9] - 大众依赖中介或社交平台(小红书/抖音)获取信息 易被非专业观点误导 [11][13] - 典型案例:12万亿刺激计划被误读 实际用于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增量约10万亿)而非房地产刺激 [13] 利益导向的认知偏差 - 行业从业者(投资经理/开发商)因KPI考核及业务生存压力 倾向乐观市场判断 [16][17] - 2023年从业人员普遍宣称市场触底反弹 与客观数据存在背离 [18] - 普通房产持有者因资产增值期望 选择性接受乐观信息 形成认知闭环 [23] 债务周期与人性规律 - 债务危机具有必然性 借贷行为难以匹配偿债能力 群体心理加剧周期循环 [24] - 市场繁荣期个人高估偿债能力并加杠杆 下行期收入预期下降导致痛苦偿债 [24] - 企业及国家层面同样面临债务危机 社会资源错配导致个人财富缩水 [25][28] 行业生态变化 - 2025年房地产中介不再鼓吹大涨预期 社交平台出现套牢反思讨论 [5] - 客观数据渠道成为下行市场避险前提 但获取需付出时间与金钱成本 [12]
流动性周报:债市波动率回升?-20250818
中邮证券· 2025-08-18 11: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市波动率回升受机构行为影响,长端收益率下行胜率未实质降低且赔率有所提升,下半年利率下行空间或打开,行情可布局,当前预期分歧是布局时机 [3][5][11] - 债务周期处于“出清阶段”,政府部门“加杠杆”,企业和居民债务周期待出清,预期改善已出现,风险偏好回升是大类资产行情变化主线,但后续需回归现实运行 [3][11] - 货币政策处于“等待期”,强调落实前期政策,后期操作在酝酿,对收益率诉求相对中性,无主动引导收益率上行诉求 [4][13] - 流动性宽松护城河作用仍在,资金和短端波动风险不大,三季度流动性大概率稳定宽松 [4][16] 各部分总结 债市现状与展望 - 短期行情承压,需验证长端利率反弹高点逐步降低,维持长端收益率下行胜率未实质降低、赔率提升判断,8月后政府债券发行减少、政策利率下调酝酿及基本面压力兑现,利率下行空间或打开 [3][11] - 债市波动率回升受机构行为影响,活跃券日内波动放大,是交易盘存量博弈体现,若长端利率“下行三角”形态确立,是交易或配置信号,国债期限利差修复,配置窗口打开 [5][18] 债务周期分析 - 债务周期处于“出清阶段”,政府部门“加杠杆”,企业和居民债务周期待出清,社融数据结构显示政府债券支撑显著,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负增 [3][11] - 预期改善表现为风险偏好回升,短期金融数据中非银存款单月新增规模达历史次高,与权益市场上行一致 [3][11] 货币政策情况 - 货币政策基调由“实施好”改为“落实落细”,强调落实前期政策,总量操作在“等待期”,势能在酝酿 [4][13] - 再提“防范资金空转”,未提“国债买卖”,政策对收益率诉求相对中性,无主动引导收益率上行诉求 [4][13] - 央行关注“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对物价的影响,详细阐述物价目标,关注低价竞争治理和提振消费政策对物价回升的影响 [13] 流动性情况 - 三季度流动性大概率稳定宽松,资金和短端稳定是债市护城河,当前资金面时点性波动沿2022年轨迹运行,8月买断式回购增量投放,资金面宽松及短端定价区间判断未变 [4][16] - 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三季度投放增加,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8月后待发规模回落,银行负债修复,银行间内生波动性风险不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