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
icon
搜索文档
探底回升,游戏大涨,储能爆发,国资云陷入调整
格隆汇· 2025-09-15 19:00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探底回升上涨0.22% 深成指上涨1.07% 创业板指上涨2.13% [1] - 两市超3200只个股下跌但成交额达1.51万亿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游戏概念股低开高走集体大涨3.43% 星辉娱乐20cm涨停 完美世界涨停 [3] - 储能概念股强势 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双双创历史新高 [3] - 预制菜概念股活跃 得利斯涨停 [3] - 国资云概念低开低走下跌1.95% 美利云/特发信息/易华录等多股跌幅超4% [3] - 算力硬件股出现分化 淳中科技触及跌停 [3] - 文化传媒/地产/贵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3] 政策与消息面 - 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3]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3] - 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3]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折射预制菜亟需统一标准
证券时报· 2025-09-15 18:40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1]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90亿元 [1] 行业发展意义 - 预制菜产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 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 满足消费者便捷化需求 [1] 行业现存问题 - 行业缺乏标准制度 存在标准不一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 - 面临食品安全隐患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挑战 [2] - 行业竞争加剧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2] 标准化进程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 -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2] 市场反应 - 预制菜概念板块表现活跃 得利斯涨停 天康生物涨超8% [2] - 龙大美食 惠发食品及国联水产均涨超5% 味知香涨近4% [2] 行业发展关键 - 标准化是产业破局的关键 统一标准可解决认知错位问题 [3] - 透明化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明示成为法定义务 [3] - 品质是产业生命线 企业需将品质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3] 行业前景 - 随着行业标准及政策完善 行业将在规范化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升级 [2] - 长期来看优质产品将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2] - 国家标准出台将推动产业向更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实探西贝门店:参观厨房需要健康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6:16
西贝预制菜事件影响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引发双方公开争执 罗永浩表示拒绝和解但最终放弃追究[2] - 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 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至门店现场加工[2] - 西贝门店客流受预制菜风波影响明显减少 店员称近期客人明显减少[4] 餐饮企业预制菜透明度实践 - 西贝店员否认使用预制菜 称使用每天进货的新鲜食材烹饪 但要求参观厨房需提供健康证[4][6] - 老乡鸡在店内明显位置公示菜品加工等级划分 绿标为餐厅现做 黄标为半预制 红标为复热预制[7] - 桂满陇和苏小柳采用现场制作模式 桂满陇蔬菜现场烹饪 苏小柳透明开放厨房现场制作点心[6] 消费者与行业对预制菜的认知差异 - 消费者普遍认为预制菜包括切好洗净的原材料、无锅气菜品和隔夜菜[10] - 根据六部委联合通知 净菜类食品、主食类产品、即食食品和中央厨房配送菜品均不属于预制菜[10] - 餐饮从业者认为中央厨房模式是连锁品牌标准化必要手段 通过解决粗加工提高人效并降低损耗[11] 预制菜行业市场表现 - 预制菜概念板块9月15日涨幅0.99% 得利斯和三江购物涨停[14] - 惠发食品、味知香、国联水产、千味央厨、盖世食品等公司均有不同程度上涨[14] - 老乡鸡门店在预制菜风波后客流量估计有10%~20%的增长[9] 行业规范与发展趋势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3] - 标准将首次将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情况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专家建议强制披露[13] - 味知香表示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等挑战 千味央厨采取源头严控与供应链升级措施应对信任危机[14]
欺瞒消费者即是过,争议倒逼行业规范,预制菜或迎来发展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15 15:35
行业现状与争议 - 预制菜成为餐饮行业焦点 消费者对知情权和透明度要求提升 引发广泛讨论[1][3] - 部分餐馆被指责菜单标注现炒但实际使用预制菜 导致口碑下滑和分店倒闭[3] - 相反有餐馆主动公开使用预制料包和出餐时间 获得消费者正面评价[3] 市场驱动因素 - 大型餐饮品牌依赖预制菜实现全国连锁和标准化运营 例如快餐巨头的汉堡和炸鸡采用加热替代现炒[5] - 效率优先成为年轻消费者核心诉求 预制菜帮助降低价格使打工和学生群体能够负担[5] - 行业争议推动规范制定 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出台标签指引并召开专家会议[5]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只关注口味和价格转变为重点关注菜品是否现制 像侦探一样审查菜单[7] - 服务员需要解释菜肴来源 餐饮服务转变为知识问答模式[7] - 商家通过公开汤底、主料和配菜来源获得更多认可 新品牌推出预制套餐因性价比获得好评[7]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本质是工具而非敌人 行业通过争议推动更规范流程 类似外卖时代催生的封签和后厨直播[9] - 经营者开始提供消费者选择权 服务员诚实解答问题 消费者更懂行并主张知情权[9] - 未来发展取决于透明和信任 餐饮行业需要落实明厨亮灶并将选择权和知情权交给消费者[9]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净利连降两年
国际金融报· 2025-09-15 14:3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4.7% [2] - 归母净利润3195万元 同比下降24.46%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2534万元 同比下降38.74% [2] - 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 2024年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3.37%至4229万元 [2] 成本与盈利 - 营业成本2.71亿元 同比增长10.29% 增幅超过营收增长 [2] - 毛利率20.83% 同比下滑超4个百分点 [2] - 原材料成本高企是盈利能力走弱主因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 [2] - 牛肉类产品收入1.37亿元 同比增长8.82%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40% [3][4] 产品结构 - 肉类产品收入2.28亿元 同比增长7.35% 其中牛肉类增长8.82% 猪肉类增长8.33% 羊肉类下降30.28% [4] - 水产类产品收入9483万元 同比增长6.76% 其中虾类增长10.21% [4] - 其他类产品收入1521万元 同比下降31.5% [4] 价格传导与应对措施 - 牛肉原材料价格波动是核心影响因素 零售端调价幅度未完全覆盖成本涨幅 [4] - 批发端无法实现有效价格传导 渠道选品向低货值产品转移 [4] - 通过价格调整 强化供应链管控 严格供应商准入标准等措施应对成本压力 [5] 区域市场 - 华东地区收入占比超90% 但增幅仅0.54% [5] - 华南市场增长777.35% 西北市场增长354.83% 华北市场增长235.79% [5] - 新兴市场合计收入不足1000万元 对整体营收带动作用有限 [5] 渠道与行业 - 批发渠道面向餐饮酒店团餐等客户 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约1/3 [6] - 预制菜行业2019-2022年收入CAGR为19% 预计2025年达4757亿元 [6]
罗永浩宣布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争议落幕行业反思待续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04
罗永浩与西贝莜面村争议事件 - 罗永浩宣布放弃对西贝莜面村预制菜争议的法律追责 呼吁关注行业标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1] - 西贝莜面村承诺调整部分菜品制作方式并公开信息 包括10月1日前将9道儿童餐改为门店现做 暂停销售“罗永浩套餐” 全国门店增设食材溯源屏[1] - 此前罗永浩质疑西贝“用预制菜冒充现做” 指出冷冻西兰花保质期24个月 海鲈鱼含复配水分保持剂等问题[1] 预制菜行业监管进展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于9月13日通过审查 要求餐饮企业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规定不添加防腐剂、全程冷链运输等安全底线[1] - 该标准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实施 未履行披露义务的企业将面临罚款及停业整顿处罚[1] - 罗永浩的质疑推动国标出台进程 行业长期存在定义模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2] 行业企业响应与整改 - 老乡鸡公开菜品加工程度分类 锅圈食品推出透明厨房直播 巴比食品计划在包装标注“复热预制”标识[2] - 行业进入透明化竞争新阶段 企业需通过公开供应链信息、优化定价策略、提升产品品质重建消费者信心[2]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新华网· 2025-09-15 13:58
预制菜定义与范围 - 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1] - 不纳入预制菜范围的情况包括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以及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1] - 预制菜有两个硬性要求:禁止添加防腐剂确保食品自然与健康 必须全程冷链维持食品新鲜度和安全性[1] 行业标准现状 - 预制菜领域尚未形成更为详尽的标准体系[2] - 消费者对预制菜安全性和质量标准仍存疑虑[2] 市场争议焦点 - 中央厨房模式可实现标准化集约化流程化有助于降本增效但消费者对预制菜很敏感[3] - 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缺少锅气难言愉悦味觉体验且常与科技与狠活划等号对店铺卫生安全不放心[3] - 争议核心在于商家侵犯知情权或将预制菜卖出现制菜价格而非反对预制菜本身[3] 行业发展方向 - 破解争议困局关键在于尽快出台更完善国家标准不能搞一刀切需明确术语分类并结合菜系特点细化界定如标注全预制还是半预制标注预制具体时间[4] - 建议推行牌照管理模式对硬件设施不达标中央工厂规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不发放预制菜生产牌照[4] - 通过国品牌照管理等措施平衡美味与工业化新鲜度的矛盾是实现预制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4]
文旅行业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9-15 13:47
货币与国家发展 - 货币由国家发行,其价值由生产力产生的实物锚定,例如俄罗斯将卢布锚定能源后汇率稳定[3] - 货币发行量需与商品产量匹配,过度发行导致通货膨胀,不足则导致通货紧缩,适度通胀有助于经济发展[3] - 国家初期通过对外借款或对内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形成资本负债,此为现代金融行业雏形[4][6] 工业化进程与挑战 - 工业化定义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持续提升的过程,核心标准包括非农产业占比超90%、城镇化率60%以上及人均GDP超1万美元[8] - 工业化需要大量资金和符合工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后发国家常通过居民承载债务发展工业,房地产成为主要债务承接载体[8] - 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和韩国,其第一桶金来源包括掠夺、殖民地、产业转移或房地产透支[8] 房地产行业作用 - 房地产加速城镇化,降低社会维护成本,增加人际接触机会[10] - 房地产基本由本国居民购买,避免让其他国家居民负债,且能带动下游数百个附属行业如装修和家电[11] - 房地产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但受限于人口和城镇化程度,行业会自然停滞,核心地区房价仍可能上涨[11] 产业转型与科技发展 - 工业化进程前期为轻工业,中期为制造业,后期为高精尖科技,中国在芯片等领域仍落后,每年被西方赚取大几千亿美元[12][13] - 家电行业已全球领先,汽车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参考美国底特律,制造业岗位曾达22万个,但因石油危机衰落并负债185亿美元[15] - 大飞机和大轮船是下一步攻克目标,但红利期较短,工业化完成后将转向第三产业[16] 第三产业职能 - 第三产业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文旅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但债转比例极大的产业[16] - 第三产业在对外经济交流中通过平台和知识产权收费赚钱,如美国通过美元铸币税让全球缓冲其通胀[18] - 第三产业安排大量就业,例如宠物经济催生用品和洗澡服务,直播平台解决待业问题[18] 国家干预市场逻辑 - 国家干预基于功能需求和民意,例如预制菜有助于食品安全、税收和社会秩序保障,民用发展可平摊军工成本[21][22] - 外卖平台创造就业需求,国家虽未指责抽佣高和社保问题,但顺应民意出台文件缓解社会矛盾[23] 文旅行业发展前景 - 文旅行业对外弘扬中国文化,对内增强文化自信,直接促进消费,景区收入1元可带动10元GDP,吸引游客量可带动100倍以上GDP[24] - 文旅行业投入产出比高,投资上百亿的景区罕见,而工业化工厂投资可达上千亿[24] - 工业化收尾后文旅将迎黄金发展期,发展核心为控制成本以避免负债过高,以及不断创新维持头部品牌[26][27]
风波中的预制菜行业!门槛低竞争大,上市公司利润普遍下滑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3:33
行业关注度提升 - 罗永浩和西贝事件引发消费者对预制菜行业关注 [1] - 多家预制菜上市公司股票大涨 得利斯一字涨停 惠发食品和龙大美食一度涨停 国联水产盘中冲高12.43%收涨5.03% 味知香收涨4.93% [1] 行业规范化进程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明确定义预制菜标准 [4] - 《通知》要求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 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包括主食类食品 [5] - 各地相继出台预制菜标准 广东省发布《预制菜术语及分类》及《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 四川省实施《预制川菜 清洁标签通则》等6项团体标准 大连市发布《大连市海鲜预制菜黑椒三文鱼》团体标准 [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6]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490亿元 [6] 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 龙大美食预制食品业务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下降19.5% 毛利率12.43%同比上升1.24个百分点 [8] - 国联水产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下降18.36% 扣非净利润亏损5.5亿元同比下降22982.41% 毛利率-4.71%同比下降8.31个百分点 [8] - 惠发食品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下降17.75% 扣非净利润亏损0.31亿元同比下降67.5% 毛利率16.97%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8] - 海欣食品营业收入6.06亿元同比下降15.18% 扣非净利润亏损0.26亿元同比下降51.68% 毛利率19.36%同比上升1.45个百分点 [8] - 安井食品营业收入76.04亿元同比增长0.8% 扣非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下降21.85% 毛利率20.52%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 [8] - 味知香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下降15.9% 扣非净利润0.82亿元同比下降35.36% 毛利率25.2%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8] - 三全食品营业收入35.67亿元同比下降2.66% 扣非净利润2.24亿元同比下降16.61% 毛利率23.8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8] - 广州酒家营业收入19.91亿元同比增长4.16% 扣非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30.37% 毛利率23.2%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 [8] - 得利斯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17.04% 扣非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38.93% 毛利率8.97%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8] - 好当家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下降9.18% 扣非净利润0.19亿元同比下降8.74% 毛利率20.13%同比上升6.52个百分点 [8] - 双汇发展包装肉制品业务营业收入112.07亿元同比下降9.42% 毛利率36.1%同比上升0.61个百分点 [8] - 西安饮食生产制造业务营业收入0.63亿元同比增长6.95% 毛利率21.54%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 [8]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面临低门槛 产品同质化和消费者信任危机等挑战 [7] - 龙头企业如安井食品 三全食品和双汇发展毛利率均高于20% [10] - 国联水产资产减值损失达2.78亿元同比增长280.82% 主要来自存货跌价损失 [9] - 惠发食品销售费用0.57亿元同比下降8.06% 管理费用0.71亿元同比下降5.92% [9] - 海欣食品子公司福建长恒食品产能未充分释放 [9] 下游应用领域 - 预制菜已广泛应用于西式快餐 油炸小吃 火锅 烤鱼 麻辣烫 炒菜和高端饭店等餐饮业态 [11] - 龙大美食客户包括海底捞 肯德基 麦当劳 西贝和半天妖 [11] - 国联水产客户包括呷哺呷哺 海底捞 汉堡王 赛百味和红龙虾 [11] - 安井食品客户包括海底捞 张亮麻辣烫 半天妖 鱼你在一起 夸父 喜姐 呷哺呷哺和兰湘子 [11] - 得利斯客户包括超意兴 庙东排骨 金陵饭店 正新鸡排和海底捞 [11] 企业战略转型 - 好当家进军医药保健行业 推出刺参软胶囊 刺参粘多糖颗粒 海参口服液 海参西洋参口服液 海参原浆和液体海参等产品 [11]
关于预制菜,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
新华社· 2025-09-15 13:30
预制菜定义与标准 -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 规定不允许添加防腐剂 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可直接食用的凉拌菜及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3] - 新定义将预制菜与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进行边界划分 防范商家蹭流量扰乱市场行为[3] - 现行标准中中央厨房配送餐食不属于预制菜 与消费者"带包装预加工食品即预制菜"的普遍认知存在差异[3] 预制菜明示要求与实施 - 消费者要求餐厅使用预制菜时必须亮明身份 保障知情权和选择权[4]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4] - 广东省2025年4月施行新规要求在产品名称上标示"预制菜"或"预制菜肴"并标注原料投料量或含量[5] - 上海市计划2025年在部分餐饮企业先行试点预制菜明示 适时全市推广[5] - 湖南省2025年5月表示将研究合理告知方式 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和试点推广加大明示力度[5] 明示实践与监管挑战 - 目前预制菜明示非强制要求 主要依靠餐饮企业自觉 商家因担心消费者反感普遍明示意愿较低[6] - 缺乏快速检测手段和具体管理条例 监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管 平台方也无法强制餐饮商户打标[6] - 部分企业积极尝试分类明示 如分为"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三类 连锁餐饮点单小程序已出现"央厨制作"等标识[6] 食品安全与添加剂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规定预制菜不允许使用防腐剂 通过冷冻、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处理无需使用防腐剂[7] - 正规企业使用速冻锁鲜、惰性气体包装保鲜等物理保鲜技术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7] - 预包装食品添加剂使用有严格规范 不得超出品种和剂量要求[7] - 部分企业为满足重口味需求添加增味剂、增香剂 或对灭菌、冷链运输把控不严增加细菌滋生风险[7] 预制菜与现做菜肴安全性比较 - 热锅现炒同样存在风险 如高温烹饪增加致癌物含量 不新鲜食材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8] - 菜品健康营养关键取决于食材本身及制作方式、环境和流程的规范性[8] - 美国日本等市场预制菜渗透率达60%以上 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是关键[8] 行业发展与监管趋势 - 2023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8] - 国家卫健委牵头的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行业将完善标准体系特别是餐饮标识指引[9] -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食品生产许可管理 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9] - 建议制定统一国家标准 规范全流程安全要求 鼓励企业在速冻锁鲜、真空包装、冷链运输环节技术创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