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台化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思瑞浦登陆科创板五周年:单点突破的技术尖兵 向“全面协同、多元增长”蝶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1 03:57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市五周年实现从单一通信市场向四大市场全面布局的战略转型 形成信号链 电源管理 数模混合三大产品线协同发展格局 [1][2][3] - 通过内生研发和外延并购(如收购深圳创芯微)实现产品线扩张和技术补强 量产产品超3000款 客户超6000家 [2][3][5] - 资本市场助力公司研发投入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较上市初期增超3倍 年均复合增长率47%) 团队规模扩至3倍 并增强高端市场信用背书 [4][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7815.38万元)同比扭亏 二季度净利率回升至9.5% 因下游汽车 AI服务器 新能源等多领域需求回升 [6][7] 市场布局 - 从聚焦无线通信市场转型为以泛工业为基础 汽车 泛通信(含无线通信 光模块 服务器) 消费四大市场全面布局 [1][2] - 海外市场在新加坡 德国 美国 韩国 日本建立本地化销售与技术支持团队 拓展海外通信 泛工业及汽车客户 [3] - 2025年下游市场布局已全面均衡 不受单一市场明显影响 业务覆盖汽车 AI服务器 新能源(光伏逆变 储能) 电源模块 电网 工控 测试测量 家用电器等领域 [6][7] 产品发展 - 形成信号链+电源管理+数模混合三大产品方向协同发展格局 信号链新产品在汽车 光模块等市场具竞争力 [1][3] - 通过内生与外延结合壮大电源管理产品线 推出定制化产品 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 [3] - 攻克高精度ADC 汽车音频总线等高端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5] 资本运作与研发 - 科创板上市获得资金支持 增强客户供应商信任度 为切入汽车工业等高端市场提供信用背书 [4][5] - 2024年研发费用较上市初期增长超3倍 研发人员规模增长超2倍 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7% [5] - 2024年10月完成对深圳创芯微收购 实现业务协同并积累外延经验 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融合 [3][5]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7815.38万元)同比扭亏 因下游终端需求回升及多市场成长 [6] - 盈利能力提升源于精细化管理和提质增效 新产品推出效率与运营效率提升 费用率同比下降 [6] - 第三季度业务趋势向好 公司对完成业绩目标充满信心 将继续加大研发和客户拓展力度 [7]
上市五周年丨破局成长 智造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9-20 04:13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迎来科创板上市五周年 秉持创新驱动和价值创造理念 推动业务稳健增长和股东价值提升 [1] 融资与资本运作 - 5年内累计融资约45亿元 通过IPO 定增及并购配套融资 高效运用资金推动研发项目落地 [2] - 2023年完成向11家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资金18.01亿元 用于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建设 [10] - 累计实施现金分红9098.51万元 2020-2022年持续进行权益分派 [11][12] - 2023年8月至10月 5位董事监事及中层骨干增持股份100,703股 金额超1623万元 [13] - 截至2024年7月30日 累计回购股份1,186,440股(占总股本0.8947%)使用资金约1.12亿元 [14] - 推出4期股权激励计划 强化管理层员工与股东利益绑定 [15] - 核心股东承诺自2025年9月16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 [16] 研发与技术突破 - 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 推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创新 [3] - 在模数转换 BMS AFE 新能源汽车48V架构和固态激光雷达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3] - 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614项 实用新型专利146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86项 [5] - 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78项 实用新型专利99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81项 [5] 产品与市场布局 - 可供销售产品超过3000款 服务客户突破6000家 [4] - 实现工业 汽车 通信 消费四大核心领域全覆盖 [4] - 2024年完成对创芯微的收购 2025年上半年创芯微收入达1.68亿元 [18] 全球化与产能建设 - 在全球建设8个研发中心(苏州 上海 北京 天津 西安 成都 杭州 新加坡) [6] - 在6个国家设立本土销售与支持团队(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全球办事处达24个 [6] - 自建车规级测试中心投入运行 一期产线通过IATF16949认证 [7] - 加快12寸COT产线建设 提升晶圆端产能自主性和成本竞争力 [7] 人才与组织建设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员工规模达830人 平均年龄33岁 [8] - 研发团队520人占比超过60%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60% [8] - 建立覆盖全职业周期的学习发展体系 通过专业培训和专家带教提升人才能力 [8] 荣誉与资质认证 - 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 [21] - 荣获2025年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评估银牌勋章(全球前15%) [20] - 获得万得ESG评级"AA"和MSCI ESG评级"B" [20] - 获上交所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A"级评价 [20] - 获得汽车芯片创新成果典型案例 智能驾驶科技创新奖等行业奖项 [21] - 获得金牛上市公司科创奖 科创板上市公司价值30强等资本市场奖项 [21]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技术驱动和平台化发展战略 强化研发与制造能力 [23] - 目标成为国内外一流的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公司 [23]
天味食品“谋变”:二季度业绩触底,平台化成效初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2:56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91亿元,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小幅下滑 [1] - 二季度营收7.49亿元(同比+21.93%),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62.72%) [7] - 二季度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37%,上半年整体毛利率38.7%保持历史高位 [8][9] - 火锅调料与菜谱式调料合计营收占比达95.2%,分别为4.28亿元和8.96亿元 [4] 产品与业务结构 - 核心产品火锅调料二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菜谱式调料增长17.8% [5] - 推出"争鲜抢厚"系列产品,包括鲜松茸、鲜番茄等不辣汤火锅料及辣子鸡调料 [14] - 控股子公司加点滋味的辣子鸡调料、避风塘调料位居细分品类销量首位 [19] 渠道发展 - 线上销售收入增长60.11%至4.07亿元,有效对冲线下渠道竞争风险 [1][7] - 经销商总数达3251家,较一季度新增136家,东部西部区域增长显著 [7] - 通过京东、盒马、沃尔玛等构建大牌共生生态,并进入山姆高端渠道 [15] 战略调整 - 全国推广"大区自主经营"模式以增强区域市场活力 [14] - 通过收购食萃食品及加点滋味实现平台化发展,后者上半年营收约1.3亿元 [18][19] - 线上采用场景化营销与内容电商整合,线下深化O2O生鲜平台合作 [19] 行业趋势 - 火锅底料市场呈现健康化、多元化及场景化特点,需求格局转向多口味共存 [12] - 企业需提升市场响应能力、产品创新及渠道拓展能力以适应变化 [13]
鼎龙股份20250829
2025-08-31 16: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半导体材料与显示光电材料 公司为鼎龙股份 自2012年起布局半导体材料 形成先发优势并通过平台化扩展产品线[2]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半导体材料营收约15亿元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1% 预计2025年将超打印耗材(2024年营收18亿元)成为核心收入来源[2][9] - 2024年CMP抛光垫营收约7亿元 占国内市场50%份额 为半导体业务核心收入[2][10][12] - 显示材料上半年收入2.7亿元 同比增长62% 全年预计收入6亿元[3][16] - 公司整体业务预计2025年增速40%以上 营收从2024年15亿元增至22亿元 2026年有望接近30亿元[3][1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全球抛光垫和抛光液市场规模约35亿美元(抛光垫15亿美元 抛光液20亿美元) 过去CAGR约6% 未来因先进制程需求有望加速增长[10][11] - 高端晶圆光刻胶布局近30款产品 已有超过15款产品送样验证 10款进入加仑样测试阶段 多款产品有望2025年下半年实现批量订单[2][14] - 先进封装材料布局半导体封装PI材料(膜材料和PSPI) 部分产品进入销售起量阶段并取得三家客户订单[3][15] - 显示材料扩产:仙桃产业园年产1000吨PSPI产线投产 启动年产800吨YPI二期项目 预计2025年内完成试运行[16][17] **市场与竞争格局** - 国内CMP抛光垫市场规模约20亿元 公司占50%份额 年增量需求预计5-10亿元[12] - 与安集科技形成互补 多供应商模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不存在内卷问题[2][13] - 半导体材料总市场空间约80亿美元(约550-570亿元) 其中国内市场约100亿元[1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趋势:先进制程建设推动高端材料需求 国产替代加速(气体、化学品、硅片等) 全球化拓展成重点方向[5] - 挑战:资本开支不确定性 细分市场规模有限(全球晶圆制造材料市场429亿美元中 硅片占30% 其余300亿美元分散于电子气体、光掩膜等小类) 平台化难度大[5][6] **公司战略与应对措施** - 平台化战略:横向扩展产品线(集成电路材料、显示光电材料、OLED上游材料等)[2][7] - 技术积累:十余年研发投入 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攻克关键技术[7] - 全球化布局:提升出口比例 降低单一地区依赖风险[8] **增长潜力与投资价值** - 半导体材料业务盈利能力极强 新品研发逻辑清晰具备爆发力[19] - 作为上游核心制造环节 在半导体制造板块中具有绝对受益优势[3][19]
火的不是“搜打撤”,而是藤子的“搜打撤”?
36氪· 2025-08-28 12:16
行业热度与竞争格局 - "搜打撤"玩法热度快速提升 索尼 Supercell 蓝洞等大厂纷纷布局新作 《逃离塔科夫》宣布年内结束8年测试期[1] - 网易通过《无主星渊》代理和自研UE5森林狩猎ARPG项目布局赛道 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组》日活破百万并拉动股价涨停 B站《逃离鸭科夫》Steam愿望单达20万[19] - 海外厂商积极布局 蓝洞有《Project Black Budget》在研 Bungie《失落星船:马拉松》已进行A测[24] 腾讯战略布局与产品表现 - 公司通过多产品矩阵实现赛道领跑 《三角洲行动》7月平均DAU达2000万 稳居行业日活前五及流水前三 iOS畅销总榜排名第二[3] - 《暗区突围》作为赛道起点2019年立项 2022年上线采用偏拟真路线 端游版《暗区突围:无限》国服上线三个月稳居网吧热力榜Top10[6][7] - 《和平精英》地铁模式DAU达3700万 超过《暗区》与《三角洲》之和 该模式年均收入千万 平均撤离率30%远超同类[9][11] 产品差异化与玩法演进 - 各产品对"搜打撤"三要素侧重不同 《暗区》偏重搜物资 《三角洲》偏重战斗 《塔科夫》偏重撤离 形成差异化共存格局[5] - 公司通过《三角洲行动》强化战斗爽感 通过《暗区突围》营造高风险高回报体验 通过《和平精英》地铁模式降低门槛[3][6][11] - 玩法边界持续拓展 《暗区突围:无限》开发丧尸模式 《雪中悍刀行》结合武侠ACT 《Exoborne》主打外骨骼机甲 《ARC Raiders》由腾讯代理[14] 市场竞争与创新方向 - 非腾讯产品尝试差异化路径 网易《无主星渊》采用舰船协作玩法 Steam新品节试玩版全球TOP1 但国际服最高同时在线不足1万[17][20] - 字节跳动《雾影猎人》主打冷兵器战斗 英雄游戏《机械启元》采用SOC+双世界结构 保障基础资产安全[22] - 赛道呈现高度多样性 未来属于能精准理解特定玩家需求的产品 而非单一模式垄断[26]
旭升集团(603305):Q2毛利率环比提升 储能、机器人业务拓展加速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亿元 同比下滑2.5% 归母净利润2亿元 同比下滑24.2% [1] - 第二季度营收10.5亿元 同比增长3.9%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同比下滑2.4%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22.75%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95个百分点 [1] 新兴业务发展 - 储能业务上半年营收约3亿元 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储能领域与全球知名系统集成商合作 产品应用于户用及大型储能项目 [2] - 机器人领域获得多家头部企业项目定点 聚焦关节壳体及躯干结构件 [2] - 镁合金材料成功导入新能源车项目 应用于中控系统结构件及三电系统壳体 [2]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墨西哥基地于2025年6月投产 正提升自动化设备产能利用率 [3] - 泰国基地于2025年7月启动建设 将服务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及高端制造产业 [3] - 海外基地助力开拓福特 富兰瓦时等新客户 同时深化与Rivian Lucid等现有客户合作 [3]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5.1亿元 2026年调整为6.2亿元 新增2027年预测7.5亿元 [3] - 2025-202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预测分别为21% 23% 21% [3]
东鹏饮料(605499):国产功能饮料龙头持续进化,迈向平台化发展
华源证券· 2025-08-01 06:04
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5] 核心观点 - 国产功能饮料龙头持续进化,迈向平台化发展[5] - 公司基本面快速增长,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加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6] - 25年Q2单季度实现营收58.89亿元,同比增长34.10%,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30.75%[6] 产品结构 - 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其他饮料25H1分别实现收入83.61/14.93/8.77亿元,同比增速21.91%/213.71%/66.24%[6] - 能量饮料25Q2单季度营收44.6亿元,同比增长18.77%[6] - 电解质饮料25Q2单季度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速190.05%,营收占比提升8.42 pct至15.68%[6] - 其他饮料25Q2单季度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61.78%[6] 市场潜力 - 2024年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仅2.8升,对比美国(11.3升)和日本(4.1升)市场仍具较大发展潜力[6] 数字化与渠道 - 公司拥有经销商3200余家,有效网点覆盖超420万家[6] - 成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动态追踪,覆盖供应链、生产基地、渠道伙伴及终端消费者[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4/56.5/70.24亿元,同比增速30.46%/30.19%/24.32%[6]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26/21倍[6] - 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值35倍[6] 财务数据 - 25年7月31日收盘价281.30元,总市值146,279.66百万元,总股本520.01百万股[3] - 资产负债率61.86%,每股净资产16.80元/股[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20,886/25,939/31,067百万元,同比增长31.86%/24.20%/19.77%[7]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48.08%/53.87%/58.76%[7]
华源证券给予东鹏饮料增持评级:国产功能饮料龙头持续进化,迈向平台化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05:39
公司评级与行业地位 - 华源证券给予东鹏饮料增持评级 [2] - 公司是功能饮料行业龙头 [2] - 公司基本面快速增长 [2] 业务表现与产品发展 - 能量饮料主业持续高增长 [2] - 第二曲线产品"补水啦"加速成长 [2] 运营能力与战略布局 - 数字化体系赋能公司多元拓展 [2] - 强终端掌控能力助力公司平台化发展 [2]
东鹏饮料(605499):新品延续高增长,看好公司平台化发展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7-31 05: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2公司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9、13.95、13.12亿元,同比+34.10%、+30.75%、+21.17%,业绩位于预告中值附近;特饮增速放缓,新品补水啦延续高增长,果之茶表现亮眼;广东大本营市场增长稳健,华北等北方市场表现出色;公司构建起“双引擎+多品类”产品矩阵,正成长为综合性饮料集团,海外布局推进,东南亚增量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4] 相关目录总结 事件 - 2025H1公司收入107.37亿元,同比+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37.22%;扣非净利润22.70亿元,同比+33.02% [13] - 2025Q2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89、13.95、13.12亿元,同比+34.10%、+30.75%、+21.17%,业绩位于预告中值附近 [13] - 分品类看,2025Q2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其他饮料收入分别为44.60、9.23、5.03亿元,同比+18.77%、+190.05%、+61.78%,电解质饮料与其他饮料收入占比提升至24.2% [13] - 分区域看,2025Q2广东、华东、华中、广西、西南、华北、线上、重客及其他收入分别同比+19.5%、+34.0%、+29.0%、+31.2%、+22.9%、+74.1%、+53.6%、+40.3% [13] 成本与费用 - 2025Q2毛利率略降、费用投放增加,短期归母净利率下降;毛利率45.70%,同比-0.35pct,预计受产品结构影响 [14] - 2025Q2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0.50、+0.29、+0.57pct;销售费用率增加因销售人员薪酬增加、冰柜投放加大、广告宣传费用增加 [14] - 2025Q2扣非归母净利率22.27%,同比-2.38pct [14] 评级与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9.73、259.01、309.61亿元,同比增长32.42%、23.49%、19.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09、57.09、69.72亿元,同比增长35.53%、26.62%、22.13%,对应CAGR为27.97%,对应2025 - 2027年PE估值分别为33、26、21X [15] - 公司构建起“双引擎+多品类”产品矩阵,成长为综合性饮料集团,海外布局推进,东南亚增量可期;考虑产品结构、规模效应和成本因素,预计盈利水平有提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15]
爱博医疗:视力保健业务处于培育期,首个国产眼内镜龙晶获批上市-20250527
国信证券· 2025-05-27 1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隐形眼镜处于快速放量期,首个国产眼内镜龙晶进口替代空间大,拥有丰富在研管线,未来平台化和国际化发展潜力大,但考虑隐形眼镜业务盈利水平改善情况和消费眼科产品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调2025 - 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 [4][26] 各部分总结 收入与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10亿(+48.24%),归母净利润3.88亿(+27.77%);24Q4收入3.35亿(+18.26%),归母净利润0.71亿(+36.15%);2025Q1公司实现收入3.57亿(+15.07%),归母净利润0.93亿(-10.05%),视力保健业务影响整体净利润增速,25Q1业绩增长承压 [1][9] 业务收入结构 - 人工晶体收入5.88亿(+17.66%),销量同比增长44.93%,高端产品增长快但占比低,集采使价格下调 [2][16] - “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收入2.36亿(+8.03%),销量同比增长2.40%,公司丰富产品布局使近视防控产品营收增长20.79% [2][16] - 隐形眼镜收入4.26亿(+211.84%),销量同比增长241.11%,核心子公司天眼、优你康、美悦瞳均有收入和净利润 [2][17] 毛净利率与费用率 - 2024年毛利率为66.23%(-9.78pp),受隐形眼镜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影响;销售费用率14.12%(-5.17pp),管理费用率12.12%(+0.03pp),研发费用率7.60%(-2.24pp),财务费用率1.22%(+0.92pp),净利率为27.45%(-2.62pp);2025Q1净利率为25.14%,环比提升 [3][18] 经营现金流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48亿(+63.56%),高于净利润增速,与归母净利润比值为90%,销售收到货款增长略低于收入增长 [20]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1.60亿(+20.80%),占营收比例为11.33%;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填补国产眼内镜产品空白,其他在研项目进展良好 [23]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4.69/5.78/7.17亿(2025 - 26年原为5.18/6.37亿),同比增长20.7%/23.4%/23.9%,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7/24.8/20.1X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