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链芯片

搜索文档
泰凌微积极推进收购磐启微100%股权
巨潮资讯· 2025-09-26 12:17
收购交易进展 - 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预案正在稳步推进 [1] - 自预案发布以来公司与相关各方积极展开尽职调查、审计、资产评估等一系列工作且相关程序正有序进行 [1] - 收购完成后磐启微将成为泰凌微的全资子公司 [3] 战略协同效应 - 磐启微电子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产品覆盖电源管理、信号链等关键环节 [3] - 磐启微技术与市场资源有望与泰凌微形成协同效应 [3] - 收购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并提升其在半导体核心领域的竞争力 [3] 后续安排与战略规划 - 公司将在相关工作完成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交易事项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 - 收购磐启微是推动业务升级的重要举措 [3] - 未来公司将继续关注产业链优质标的把握并购与投资机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提升整体规模与行业影响力 [3]
杰华特跌2.01%,成交额2.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86.9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2: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报57.60元/股 下跌2.01% 总市值257.40亿元 成交2.07亿元 换手率1.35%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86.96万元 特大单买入2506.07万元(占比12.09%) 卖出2746.64万元(占比13.25%) 大单买入6098.89万元(占比29.42%) 卖出4771.36万元(占比23.0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8.17% 近5日涨14.51% 近20日涨58.24% 近60日涨85.99% [1] - 年内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8月15日净买入1.95亿元 买入总额2.99亿元(占比23.36%) 卖出总额1.04亿元(占比8.14%)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研发销售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收入构成:电源管理芯片93.09%(其中DC-DC芯片56.79% AC-DC芯片20.48% 线性电源芯片14.40%) 信号链芯片4.37% 功率产品1.69% 电池管理芯片1.43% 技术服务收入0.82%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87亿元 同比增长58.20%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减亏12.44%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 概念板块包括储能、新能源车、比亚迪概念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0万户 较上期减少9.16% 人均流通股23997股 较上期增加10.08%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机构包括银河创新混合A持股1100.00万股(第二大股东)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636.77万股(第三大股东) [3] - 增持机构: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持股535.85万股(增154.23万股) 富国新兴产业股票A/B持股472.36万股(增65.33万股) [3] - 减持机构: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持股456.22万股(减60.30万股)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持股420.00万股(减330.00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361.24万股(减129.38万股) [3]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A和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希荻微9月25日获融资买入1443.65万元,融资余额1.2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1:31
股价及融资交易表现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0.67% 成交额达1.81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443.65万元 融资偿还1688.64万元 融资净流出244.99万元[1] - 融资余额1.20亿元 占流通市值1.77% 处于近一年60%分位较高水平[1] 融券交易状况 - 9月25日融券卖出与偿还均为0股 融券余量6022股[1] - 融券余额10.00万元 低于近一年40%分位较低水平[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0亿元[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 2012年9月11日成立 2022年1月21日上市[2] - 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2] - 主要产品涵盖DC/DC芯片 超级快充芯片 锂电池快充芯片 端口保护和信号切换芯片[2] 收入结构分析 - 电源管理芯片占比49.41% 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占比17.93%[2] -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占比16.99% 传感器芯片占比13.05%[2] - 其他业务占比2.33% 其他补充占比0.29%[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2万户 较上期增长16.22%[2] - 人均流通股16873股 较上期减少13.95%[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297.13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66亿元 同比增长102.73%[2] - 归母净利润-4468.84万元 同比改善61.98%[2] - 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 笔记本电脑 可穿戴设备等领域[2]
杰华特股价涨5.31%,长城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7.69万股浮盈赚取20.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2:29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4日股价上涨5.31%至54.13元/股 成交额达5.21亿元 换手率3.71% 总市值241.90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模拟集成电路业务占比93.09% 其中DC-DC芯片56.79% AC-DC芯片20.48% 线性电源芯片14.40% [1] - 信号链芯片占比4.37% 功率产品1.69% 电池管理芯片1.43% 技术服务收入0.82% [1] 基金持仓情况 - 长城久恒混合A二季度增持6897股 总持仓7.69万股 占基金净值3.75% 位列第四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20.99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57.35% 近一年收益率131.07%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597.41%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储雯玉累计任职10年140天 管理资产规模7727.35万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64.9% [3]
思瑞浦登陆科创板五周年:单点突破的技术尖兵 向“全面协同、多元增长”蝶变
证券时报网· 2025-09-21 03:57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市五周年实现从单一通信市场向四大市场全面布局的战略转型 形成信号链 电源管理 数模混合三大产品线协同发展格局 [1][2][3] - 通过内生研发和外延并购(如收购深圳创芯微)实现产品线扩张和技术补强 量产产品超3000款 客户超6000家 [2][3][5] - 资本市场助力公司研发投入增长(2024年研发费用较上市初期增超3倍 年均复合增长率47%) 团队规模扩至3倍 并增强高端市场信用背书 [4][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7815.38万元)同比扭亏 二季度净利率回升至9.5% 因下游汽车 AI服务器 新能源等多领域需求回升 [6][7] 市场布局 - 从聚焦无线通信市场转型为以泛工业为基础 汽车 泛通信(含无线通信 光模块 服务器) 消费四大市场全面布局 [1][2] - 海外市场在新加坡 德国 美国 韩国 日本建立本地化销售与技术支持团队 拓展海外通信 泛工业及汽车客户 [3] - 2025年下游市场布局已全面均衡 不受单一市场明显影响 业务覆盖汽车 AI服务器 新能源(光伏逆变 储能) 电源模块 电网 工控 测试测量 家用电器等领域 [6][7] 产品发展 - 形成信号链+电源管理+数模混合三大产品方向协同发展格局 信号链新产品在汽车 光模块等市场具竞争力 [1][3] - 通过内生与外延结合壮大电源管理产品线 推出定制化产品 量产产品数量超过3000款 [3] - 攻克高精度ADC 汽车音频总线等高端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5] 资本运作与研发 - 科创板上市获得资金支持 增强客户供应商信任度 为切入汽车工业等高端市场提供信用背书 [4][5] - 2024年研发费用较上市初期增长超3倍 研发人员规模增长超2倍 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超47% [5] - 2024年10月完成对深圳创芯微收购 实现业务协同并积累外延经验 推进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融合 [3][5]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剔除股份支付后7815.38万元)同比扭亏 因下游终端需求回升及多市场成长 [6] - 盈利能力提升源于精细化管理和提质增效 新产品推出效率与运营效率提升 费用率同比下降 [6] - 第三季度业务趋势向好 公司对完成业绩目标充满信心 将继续加大研发和客户拓展力度 [7]
为何是模拟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0 01:55
反倾销调查背景与范围 - 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博通、德州仪器、安森美和亚德诺半导体的40nm及以上工艺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申请方指控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2] - 此次调查是中国首次针对美国半导体具体品类及龙头企业发起贸易调查 标志着芯片争端从高端GPU和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扩展至模拟芯片领域 [2] 模拟芯片行业地位与市场 - 模拟芯片在电子产业链中扮演"神经与血管"角色 应用于电源管理、信号转换、传感器接口、汽车和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 [3]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为280亿美元(约2000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份额近三分之一 [3] - 全球模拟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2029年间增长171.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4.6% [6] 倾销行为证据与影响 - 2022-2024年美系模拟芯片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比例持续上升 分别为47.81%、53.06%和62.14% 年均比重达54.34% [4] - 进口数量从2022年11.59亿颗增长至2024年15.90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37.13% [5] - 平均价格从2022年3.36元/颗持续下降至2024年1.62元/颗 累计降幅达51.77% [5] - 国内厂商被迫跟进降价 2024年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较2022年累计下降27.38% [5] - 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2024年较2022年人均工资减少5.37% 劳动生产率下降27.41% 库存量上升21.39% 开工率下降且处于低位 税前利润从2023年起转为严重亏损且2024年亏损额进一步增加7.05% [6] 受调查美企业务影响分析 - 德州仪器约20%收入来自中国客户 产品覆盖电源管理IC、信号链、MCU等 若贸易措施导致售价提升 其市场份额和定价将面临显著压力 [10] - 亚德诺半导体2024财年对华收入占比约22-23%(约21-22亿美元) 产品集中于工业与车规链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 价格波动将在车规链中放大 [10] - 安森美核心业务为功率器件和图像传感器 SiC产品线2024年贡献总收入约60% 中国是其重要增长市场 [11] - 博通2024财年对华收入占比20%(含香港) 较2023财年32%下降 但其业务高度多元化 模拟芯片仅为边缘业务 实际受冲击有限 [11] 本土厂商现状与市场反应 - 反倾销调查消息带动A股模拟芯片板块全线走强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纳芯微、思瑞浦等企业股价涨停 板块情绪显著升温 [14][15]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33.46亿元(同比增27.96%) 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81.95%) 电源管理产品占比61.7% 毛利率中枢维持在50%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比达27.90% [16] - 纳芯微2024年营收19.6亿元(同比增49.53%) 毛利率32.33%(同比下降6.17个百分点) 聚焦隔离器、栅极驱动器和电流传感器产品 [17] - 上海贝岭2024年营收28.18亿元(同比增31.89%) 毛利率27.39% 拥有4,793款可销售产品 [17] - 思瑞浦2024年营收12.20亿元(同比增11.52%) 毛利率48.19%(同比下降3.5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占比达47.32% 车规级产品已推出200余款 [18] 行业战略意义与发展阶段 - 反倾销调查为本土厂商提供竞争窗口期 国内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量的突破与质的追赶"阶段 新能源车、储能和工业控制等领域需求旺盛 是国产替代的最佳切入点 [13][18] - 此次事件标志着中美芯片摩擦进入全链条博弈阶段 先进制程与基础芯片成为双重焦点 [20]
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启动,国产替代迎关键窗口期
全景网· 2025-09-19 03:31
商务部反倾销调查与行业反应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并针对美国对华集成电路措施启动反歧视立案调查 中国半导体协会公开支持并强调产业健康发展需公平环境 [1] - 市场反应迅速 9月15日半导体概念股大幅拉升 圣邦股份和纳芯微触及涨停 晶华微一度涨超16% 体现对国产替代前景信心和政策护航下行业成长空间积极预期 [1] - 反倾销调查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申请 直指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四家美国头部厂商 2022至2024年涉案美国模拟芯片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滑52% 呈现明显量价背离特征 [1] 美国厂商策略与行业复苏趋势 - 德州仪器凭借规模效应持续降价 2023年5月在中国市场大幅调价20%-30% 迫使国内厂商跟进降价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和亏损扩大 [2] - 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价格普遍下跌10%-15% 2024年价格压力虽缓解但毛利率修复有限 [2]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迎来复苏周期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其中模拟芯片增长4% 德州仪器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9%同比增16% 亚德诺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9%同比增25% [2] 国产替代进展与市场机会 - 国产替代正从有到优 中低端市场成为主战场 德州仪器低端产品价格优势收窄叠加关税和交期因素推动成本敏感型客户转向国产供应商 [3] - 国内厂商在电源管理、信号链芯片等成熟制程领域产品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且在性价比、交付周期和定制化服务上具备优势 [3] - 晶华微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 在数字万用表芯片、医疗衡器芯片等领域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工控HART调制解调芯片和4~20mA电流环DAC芯片打破国外垄断 [3] 客户结构升级与供应链突破 - 国内厂商从中小客户零星订单逐步进入大型客户供应链体系获得持续稳定订单 [3] - 晶华微产品进入倍尔康、美的、苏泊尔、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供应链 2025年上半年多款产品实现批量出货 带HCT功能的血糖仪芯片满足国际标准并向头部客户批量交付 工业控制芯片实现大客户突破并规模出货 [3] 行业格局与国产化空间 - 当前模拟芯片国产化率约20% 替代空间巨大 随着汽车、工业等领域需求回暖行业进入并购整合阶段竞争格局优化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4] - 国际巨头拥有数十年技术沉淀产品线覆盖数以万计型号 德州仪器、亚德诺等占据全球近70%市场份额 在中国覆盖工业、汽车、通信、消费电子等多领域头部客户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 [4]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反倾销调查为国内企业争取窗口期但无法替代技术突破 [4] - 晶华微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4619.39万元同比增长43.11%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达58.75% [4] - 公司持续拓展产品线 在电池管理芯片领域实现全链路覆盖 从单节锂电保护芯片到17串BMS模拟前端芯片满足从消费电子到储能系统等多场景需求 BMS芯片已导入多家客户批量出货并逐步进入头部品牌供应链 [4] 新品推出与未来展望 - 晶华微计划下半年推出78系列触控显示智能控制芯片和72JE系列小家电触控芯片 均已流片验证成功即将量产 DIN和DWIN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 [5] - 中国模拟芯片国产替代是一场持久战 只有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才能最终脱颖而出并逐步改变全球产业竞争格局 [5]
杰华特涨2.04%,成交额2.5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98.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2: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6日盘中股价上涨2.04%至53.06元/股 成交额2.53亿元 换手率1.84% 总市值237.1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998.24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21.12% 大单卖出占比29.60% [1] - 年内股价涨幅73.34% 近5日涨15.57% 近20日涨57.92% 近60日涨73.40% [1] - 年内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15日净买入1.95亿元 买入总额占比23.36%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研发销售 电源管理芯片占比93.09% 其中DC-DC芯片56.79% AC-DC芯片20.48% 线性电源芯片14.40% [2] - 所属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行业 涉及储能 新能源车 比亚迪概念等板块 [2] - 上半年营业收入11.87亿元 同比增长58.20% 归母净利润-2.95亿元 同比减亏12.44%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10万户 较上期减少9.16% 人均流通股23,997股 增加10.08% [2] - 银河创新混合A新进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100万股 嘉实科创板芯片ETF新进第三大股东持股636.77万股 [3] - 国投瑞银新能源增持154.23万股至535.85万股 富国新兴产业增持65.33万股至472.36万股 [3] - 前海开源新经济减持60.30万股 兴全趋势投资减持330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129.38万股 [3]
希荻微9月15日获融资买入4731.36万元,融资余额1.4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1:41
股价及融资融券表现 - 9月15日公司股价上涨4.65% 成交额达3.70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4731.36万元 融资偿还2601.63万元 融资净买入2129.73万元[1] - 融资余额1.40亿元 占流通市值2.07% 超过近一年80%分位水平[1] - 融券卖出5400股 金额9.00万元 融券余量1.42万股 余额23.66万元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11日 2022年1月21日上市 总部位于广东佛山[2] - 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及信号链芯片[2] - 主要产品涵盖DC/DC芯片、超级快充芯片、锂电池快充芯片、端口保护和信号切换芯片[2] - 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2] 财务及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6亿元 同比增长102.73%[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468.84万元 同比增长61.98%[2] - 电源管理芯片占比49.41% 端口保护及信号切换芯片占比17.93% 音圈马达驱动芯片占比16.99% 传感器芯片占比13.05%[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2万户 较上期增加16.22%[2] - 人均流通股16873股 较上期减少13.95%[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297.13万股[3]
国泰海通|电子:商务部发起模拟IC反倾销调查,国产替代加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5 13:43
反倾销调查启动 - 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覆盖2022年至2024年 整体调查预计在2026年9月13日前完成 若遇复杂情况可延长6个月 调查范围聚焦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与栅极驱动芯片 [1] 盈利空间影响 - 海外模拟大厂发起价格战 2023年5月德州仪器率先全面下调中国市场芯片价格 降幅高达50% 尤其针对电源管理与信号链芯片 其他海外大厂随后卷入 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遭受严重挤压 [2] - 商务部数据显示 2022至2024年期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低价倾销行为压低和抑制了国内产品销售价格 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反倾销调查启动将加速释放行业利润空间 [2] 市场份额与国产替代 - 中国为全球模拟芯片最大消费市场 2024年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的35% 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人民币 [3] - 海外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23年全球模拟厂商排名前十均为海外公司 CR10达68% TI/ADI两家模拟芯片大厂2024财年来自中国的收入超过300亿 [3] - 国产替代率从2019年的个位数提升至2024年的16% 模拟芯片制程成熟 供应链已完成国产化 产能保障充沛 未来在工业、汽车等中高端市场的突破将加速国产化率提升 [3] 行业催化剂 - 反倾销调查下行业价格企稳回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