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量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生物世界· 2025-09-22 04:1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饮食 被广泛认为是导致 结直肠癌 (CRC) 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众多饮食因素中, 含糖饮料 (SSB) 的摄入量日益受到关注。含糖饮料是指任何添 加了 蔗糖 和 高果糖玉米糖浆 等糖类的液体 (这两种糖类会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比例大致为 1:1)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含糖饮料 (例如奶茶、可乐等) 的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这与 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此外, 含糖饮料消费量的激增还与年轻人群体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惊人上升相吻合。 该研究揭示了 来自含糖饮料的果糖和葡萄糖 通过 山梨醇脱氢酶 (SORD) 增强 结直肠癌 的转移。 该团队之前使用癌前 Apc 突变小鼠模型 (模拟结直肠癌早期阶段的腺瘤) 进行的研究表明, 含糖饮料可以直接促进肿瘤发生,且与肥胖无关 。后续的大规模流 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含糖饮料摄入与年轻发病的结直肠癌风险翻倍相关。 然而,含糖饮料的摄入是否会影响结直肠癌的晚期阶段仍不清楚。尽管一些队列研究提示含糖饮料摄入与结直肠癌复发或死亡率之间存在关联,但因果关系和机 制方面的见解仍 ...
Nature子刊: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生物世界· 2025-09-21 08:00
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关联性研究 - 含糖饮料摄入被广泛认为是导致结直肠癌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2] - 含糖饮料消费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上升 与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惊人上升相吻合 [2] - 含糖饮料指添加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等糖类的液体 这两种糖类会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且比例约为1:1 [2] 研究核心发现 - 果糖和葡萄糖通过山梨醇脱氢酶(SORD)增强结直肠癌转移 [3] - 葡萄糖和果糖组合配方显著增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和转移潜能 相比单独葡萄糖效果更显著 [7] - 该组合通过激活SORD逆反应提高NAD⁺/NADH比率 加速糖酵解并激活甲羟戊酸途径 最终推动癌细胞转移 [7]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既往研究证实含糖饮料直接促进肿瘤发生且与肥胖无关 摄入使年轻发病结直肠癌风险翻倍 [6]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后仍可能继续饮用含糖饮料 且临床常推荐含大量葡萄糖和果糖的能量饮料和果汁 [6] - 研究结果为抑制结直肠癌转移提供潜在饮食干预和治疗策略 [9]
2025年第37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20 00:04
食品丨市场观察 本周看点: -"养生经济"正在拿捏"Z世代"; -功能饮料巨头高歌猛进,纯净水市场触及"天花板"? -日本功能性食品市场为老年食品开发带来哪些启示? 1."养生经济"正在拿捏"Z世代" 关键词 : 轻养生,中药文化,国潮体验,养生经济,Z世代经济 概要 : 近年来,老字号中药品牌如同仁堂、童涵春堂、片仔癀等通过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 成功吸引年轻消费者。它们推出养生茶饮、香氛蜡烛等产品,并结合社交媒体营销,如抖音挑 战赛,增强互动体验。同时,跨界合作和文创开发也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如同仁堂开设复 合概念店,推出养生咖啡。专家指出,品牌年轻化是老字号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满足"Z世 代"对"轻养生"的需求,老字号正焕发新活力。 2. 功能饮料巨头高歌猛进,纯净水市场触及"天花板"? 关键词 : 电解质水,功能饮料,茶饮,健康需求,个性化 概要 : 近年来,功能饮料和茶饮正快速取代传统矿泉水,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2025年 数据显示,功能饮料和茶饮增速显著超越传统矿泉水,农夫山泉、东鹏饮料等企业财报反映出 这一趋势:茶饮和功能饮料营收占比提升,电解质水等单品增长迅猛。消费者对健康、个性化 和场景 ...
黑岩咖啡吧(BRCB.US)登陆美股市场 开盘涨超26%
智通财经· 2025-09-12 17:25
周五,得来速咖啡运营商黑岩咖啡吧(BRCB.US)登陆美股市场,开盘股价涨超26%,报25.4美元。IPO 价格为20美元。黑岩咖啡吧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免下车咖啡馆运营商,销售热咖啡、冰咖啡和能量饮 料。截至2025年6月30日,这家咖啡连锁店在美国七个州共拥有158家门店。截至6月30日的12个月期 间,其营收为1.795亿美元。 ...
美股异动 | 黑岩咖啡吧(BRCB.US)登陆美股市场 开盘涨超26%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7:23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得来速咖啡运营商黑岩咖啡吧(BRCB.US)登陆美股市场,开盘股价涨超 26%,报25.4美元。IPO价格为20美元。黑岩咖啡吧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免下车咖啡馆运营商,销售 热咖啡、冰咖啡和能量饮料。截至2025年6月30日,这家咖啡连锁店在美国七个州共拥有158家门店。截 至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其营收为1.795亿美元。 ...
Black Rock Coffee Bar(BRCB.US)IPO定价20美元/股高于指导区间 今晚登陆纳斯达克
智通财经· 2025-09-12 03:13
咖啡连锁店Black Rock Coffee Bar(BRCB.US)周四宣布,其已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中筹集了2.941亿 美元。这家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公司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发行了约1470万股股票,定价高 于16至18美元的发行价指导区间。此次IPO对Black Rock Coffee Bar的估值为9.563亿美元。 另一家免下车咖啡连锁店Dutch Bros(BROS.US)于2021年上市。自上市以来,其股价已上涨逾一倍。 展望未来,Black Rock Coffee预计今年将开设更多门店,意味着该公司与星巴克(SBUX.US)、Dutch Bros和Scooter's等大型连锁店的竞争将会逐渐加剧。 Black Rock Coffee Bar将于周五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BRCB"。摩根大通、杰富瑞、摩根士 丹利和Baird是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 尽管Black Rock Coffee Bar近几个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但由于关税和通胀,其成本也不断上升。 专注于IPO研究及ETF的机构Renaissance Capital表示,该公司是自2023年Cava(CAVA ...
星巴克,或许将出售中国业务控制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2:30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程 - 凯雷、殷拓、红杉中国、博裕资本准备对星巴克中国业务控股权提出最终报价 要求10月初提交具有约束力投标 月底可能达成协议 [1] - 星巴克决定将中国业务控制权出售给最终买家 具体持股规模未披露 春华资本可能与其他竞标者合作 [1] - 星巴克寻求保留在华咖啡豆烘焙工厂控制权 交易条款仍可协商 公司将继续持有中国业务相当部分股份 [1]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称正评估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机构 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股权 任何交易需符合公司利益 [1] 星巴克与瑞幸中国市场表现对比 - 瑞幸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 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 杯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2] - 星巴克中国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滑4% [2] - 星巴克在华运营存在落地化增量空间 这是国内资本争抢其中国业务的原因 [2] 食品饮料行业公司动态 - 千味央厨首次回购0.1182%公司股份(11.48万股) 成交总金额372.45万元 最高成交价32.9元/股 最低成交价32.35元/股 [3] - 雀巢多趣酷思NEO咖啡机首次进入亚洲市场 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率先推出 [4][5] - 百润股份控股股东刘晓东拟转让6.01%股份(6300万股)给刘建国 转让价款14.70亿元 变动后刘晓东持股34.58% 刘建国持股6.01% [6] - if椰子水母公司IFBH计划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扩张市场份额 预留2600万美元用于收购健康饮品、植物基零食和蛋白替代产品生产商 [7] - 美国能量饮料公司Nutrabolt投资近1.1亿元增持Bloom Nutrition股份 致力于扩大能量饮料领域影响力 [7] 零售电商行业动态 - 淘宝闪购5月上线后带动中西部区域连锁品牌整体生意规模增长220% 近100个品牌订单增长超200% [8] - 京东超市将投入30亿元直接补贴农特产购物节 另投入近一亿元流量资源覆盖数百万农产品 [9] - 沃尔玛将于年底在南非开设首家门店 提供新鲜食品杂货、家庭必需品、服装和科技产品 多家门店正在开发中 [10] 文娱旅游行业动态 - 去哪儿旅行将在国庆前上线AI旅行工具箱 覆盖旅游线路规划、机票售前助手、智能客服等应用场景 [10][11] - 中文在线两大股东拟合计减持2.00%股份(1457万股) 深圳市利通产业投资基金与上海阅文各减持1.00% [11] - 浙江省出台赛事经济促消费激励举措 最高激励800万元 支持引进举办高规格体育赛事 9月21日起施行至2030年底 [11]
Monster:四面楚歌,昔日“怪兽”会变“病猫”吗?
36氪· 2025-09-12 00:00
核心观点 - 美国能量饮料行业竞争格局恶化,Monster市场份额被新兴品牌蚕食,从43.6%降至29.2% [2] - Monster面临健康化转型困境,品牌调性与健康需求存在本质冲突,导致增长乏力 [13][15] - 国际市场成为Monster核心增长引擎,但需警惕新兴品牌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加剧 [16][17][33] - 当前估值偏高,投资价值有限,绝对估值显示溢价空间不足1% [29][30]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能量饮料行业集中度下降,双寡头Monster和红牛合计份额从76%下滑至66% [2] - 新兴品牌Celsius、Ghost、Alani Nu等份额从不足5%提升至15%,主打零糖、天然咖啡因及功能性定位 [2][6] - 行业增速放缓,尼尔森口径显示2024年行业增速7%,Monster仅增4.9% [2] - 健康化趋势驱动零糖品类增长,零糖能量饮料增速13.5%,远超传统高糖产品 [13] Monster市场份额与表现 - 美国市场份额从峰值43.6%降至29.2%,主因产品体系未及时适应健康化需求 [2][8] - 2024年营收增速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零糖系列Zero Sugar增速3.4%,仍低于新兴品牌表现 [13] - 品牌心智定位"野性、叛逆",与健康化转型存在冲突 [12][13] 新兴品牌成功因素 - 产品端聚焦零糖、天然咖啡因及细分功能(如燃脂、增肌、女性健康) [6][7] - 营销端超80%费用投入新媒体KOL及社群营销,精准触达垂类人群 [10][11] - 渠道端借助百事可乐、KDP等巨头网络快速铺货,覆盖率从不足10%升至95%以上 [11] - 抓住健康化与细分需求趋势,开辟传统提神需求外的"第二曲线" [6][11] 增长驱动与预测 - 国际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新兴市场(拉美、非洲、中东)需求刚性,增速更高 [16] - 假设国际市场占比从40%提升至51%,销量CAGR达16% [17] - 全球销量端CAGR预计12.4%,但因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整体单价CAGR为-0.7% [18] - 收入端增速预测11.1%,利润端增速17%,主因毛利率优化及费用控制 [18][23] 盈利能力与成本 - 海外毛利率低20个百分点,因定价为本土一半且外包生产成本高 [20] - 自建供应链(巴西、爱尔兰工厂)推动毛利率从54%升至58% [20] - 分销费用率从4.6%降至4%,销售费用率从10.1%降至9.4% [22][23] - 经营利润率从26%提升至33% [23] 估值与投资价值 - 历史平均PE为38倍,但业绩CAGR仅12%,估值偏高 [25] - PEG超过2,隐含永续成长性要求,但竞争格局恶化削弱溢价基础 [27] - 绝对估值显示合理市值619亿美元,较当前股价溢价不足1% [29][30] - 回购操作未注销股份,无实质EPS提升作用,2025年回购额度仅5亿美元 [31] 风险与挑战 - 健康化转型困难,品牌调性难以扭转 [13][27] - 东鹏、Celsius等品牌加速出海,可能冲击Monster国际市场份额 [16][33] - 美国市场渗透率饱和,18-34岁男性渗透率超85%,行业进入低速增长期 [12]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方法与框架
2025-09-07 16:19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 **一 行业概况与市场规模** * 食品饮料行业研究需关注中观层面需求 供给 渠道结构三个维度及微观层面战略管理层 组织力 产品力 渠道力 品牌力 供应链与产能六个要素[3] * 白酒出厂口径规模达8000亿人民币 啤酒约3000亿人民币 乳制品和速冻食品均约3000亿人民币 软饮料接近7000亿人民币 综合零食超过万亿人民币 调味品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人民币[4] * 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量增 渗透率提升 人均消费量增加 和价增 产品结构升级 成本压力下提价 2021至2024年间白酒行业价格增长贡献占11.6% 啤酒行业占4.4%[5] * 软饮料行业三年复合增速为4.7% 其中能量饮料复合增速达10.2%[5] **二 细分赛道生命周期与竞争格局** * 导入期或成长期前期赛道包括精酿啤酒 魔芋椰子水 电解质水 其中魔芋赛道和椰子水为2025年投资者关注重点[6] * 成长期赛道 未来三年复合增速有望超5% 包括高端与次高端白酒 经济恢复情况下 无糖茶 预制菜[6] * 成熟早期赛道 未来三年小个位数复合增长 包括中高端白酒 高价格带啤酒[6] * 成熟晚期赛道 未来几年无增长 包括中低端啤酒 中低端白奶 衰退期赛道包括中低端白酒 中低端啤酒及奶粉[6] * 高端白酒 小包装榨菜等领域呈现一家独大格局 市占率超50% 龙头公司具强话语权与溢价能力[7] * 次高端白酒 酱油 小包装水等领域呈现一超多强或多强格局 子行业净利润水平较高且具一定提价能力[7] * 乳制品 常温白奶与酸奶 呈现双强格局 需求偏弱时可能出现价格战 需求好转或成本压力大时竞争趋缓[8] * 竞争相对分散领域整体盈利能力较弱[8] **三 白酒行业深度分析** * 白酒市场受房地产下行周期影响 处于逐步探底过程 但消费属性决定需求刚性 波动性相对较小[9] * 春节期间商务需求偏弱 但自饮送礼宴席场景支撑整体消费需求 社交属性使其与经济活动关联度较大[9] * 白酒具较长保质期 具备很强收藏和投资属性 2021年前价格逐步提升 但自2021年第四季度茅台价格从高点下跌后 投资收藏属性明显弱化 经过四年调整 相关风险得到较大释放[10] * 白酒具较强提价能力及奢侈品属性 经济周期顺利时价格提升空间和幅度可能超预期 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分散但酒企话语权极强[10] * 未来趋势包括存量竞争特征明显 非上市公司及部分上市公司面临挤压式竞争 向头部企业 大单品和优势产区集中 2024年前十家公司占据20%销量 50%收入和90%利润 价位段分化 高端与次高端扩容迅速 中高端保持平稳略升 中低端持续萎缩[11] * 未来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价格提升能力 依赖社交属性及投资收藏属性 经济环境良好时价格升级空间广阔[12] **四 啤酒与其他酒类行业** * 啤酒行业整体销量处于低速甚至负增长状态 但单价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长期看价格有望持续提升[13] * 竞争格局为多强并立 每个头部企业有自己的利润池市场 但局部市场变化明显 高端啤酒高端化进程因疫情影响消费复苏缓慢而有所放缓[13] * 即饮市场总体偏弱 即时零售发展迅速 占比从2019年60%降至2024年40% 以歪马送等平台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快速崛起 各企业积极适应此变化[14] * 黄酒 葡萄酒等其他酒类规模相对较小[4] **五 大众品 软饮料与包装水** * 大众品行业量的逻辑优于价的逻辑 属必选消费品 需求稳定且商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提价难度较大[15] * 量可拆分为人群数量和消费频次 喝类产品 如奶茶 饮料 频次通常比吃类产品 如零食 更高 更具吸引力[15] * 更喜欢渗透率还在提升的逻辑 因渗透率提高意味着消费人群扩大和消费频次增加[15] * 价提升主要依赖产品结构升级和创新 直接提价较难 多数在通胀环境中实现间接提价[16] * 软饮料行业规模近7000亿元 品类繁多 基础风味饮料如碳酸 果汁和即饮茶增长较快[17] * 2008至2015年包装水成为主要增长点 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2015至2021年健康化趋势明显 即饮茶和无糖茶逐步兴起 近年来无糖茶 低糖茶 电解质水 椰子水和养生水等渗透率较低但增长迅速[17] * 碳酸饮料市场由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主导 定价多年来维持在3元左右 2024年起可口可乐将价格提高至3.5元 显示强大品牌影响力并带动其他品牌跟进[18] * 包装水市场竞争格局良好 形成一二三元清晰价格带划分 市场份额仍在增长[19] * 无糖茶 能量饮料等渗透率快速提升 有望成为未来出牛股的板块[19] **六 乳制品与零食行业** * 乳制品行业规模达三四千亿元 为成熟赛道 常温奶和常温酸奶趋于饱和 但鲜奶和奶酪仍有较大渗透空间[22] * 常温奶领域伊利与蒙牛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利润率受原奶价格波动及阶段性竞争意愿影响 目前两家公司对利润诉求更强 更注重分红策略[22] * 零食行业关注度上升主要源于渠道变革 如折扣店 电商平台崛起 从22年开始价格敏感度提升推动临时量贩店及线上电商发展[23] * 健康化趋势显著 如魔芋替代辣条 鹌鹑蛋等健康零食崛起 需抓住渠道变化红利并灵活应对每一阶段的品类变化红利[23] * 饮料单品销量增长迅速 大单品可能很快达10亿 20亿甚至百亿规模 零食单品相对缓慢 大单品超1亿元已属不易[20] * 渠道覆盖差异显著 可口可乐网点数量达600万个 零食品牌如卫龙仅有七八十万个网点[21] **七 调味品与速冻食品** * 调味品市场体量接近5000亿元 酱油 榨菜 酵母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具消费者粘性高且具备提价能力特点[2][24] * 速冻食品疫情期间需求旺盛 但疫情后因餐饮疲软及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健康性质疑而承压 需通过拥抱新渠道和产品创新实现增长[2][24]
东鹏饮料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5.86%,泉果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5900股,浮亏损失1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07:36
股价表现 - 9月4日股价下跌0.65%至296.47元/股 成交额6.73亿元 换手率0.44% 总市值1541.68亿元 [1] - 连续3天累计下跌5.86%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饮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能量饮料占比77.87% 电解质饮料13.90% 其他饮料8.17% [1] - 成立日期1994年6月30日 上市日期2021年5月27日 [1] 机构持仓 - 泉果消费机遇混合发起式基金持有5900股 占基金净值2.99% 为第七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6192.98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21.06% 成立以来收益20.34% [2] 持仓损益 - 当日持仓浮亏约1.15万元 [2] - 3日累计浮亏达10.9万元 [2]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孙伟累计任职9年229天 管理规模6192.89万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06.89% 最差回报-38.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