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紧缩

搜索文档
【央行圆桌汇】8月非农数据来袭(2025年9月1日)
新华财经· 2025-09-01 05:54
全球央行政策立场 - 美联储理事沃勒支持9月降息25个基点 预计未来3至6个月继续降息 除非8月就业数据显著恶化且通胀受控否则不主张大幅降息 [2] -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认为适当时机下调利率合适 当前政策仍具适度限制性 若中性利率为1%或略低则利率已处限制区间 [2] -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称很快是调整政策时候 通胀与就业目标矛盾 关税引发价格上涨属一次性 [2] - 欧洲央行雷恩表示通胀风险偏下行 未来仍可能降息 美国对欧征收15%关税或拖累欧元区增长数个百分点 [2] -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曼恩称若国内需求下行风险显现 已准备采取强有力政策措施更大幅度迅速下调利率 [2] - 韩国央行维持基准利率2.5%不变 暂停宽松政策直至房地产信贷外汇市场金融失衡缓解 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8%上调至0.9% 通胀预期从1.9%上调至2.0% [2] - 匈牙利央行将基准利率设定为6.5% 行长称抗击通胀进程尚未结束 [3] - 菲律宾央行降息25个基点 行长称仍有可能再次降息 [4] - 印尼央行表示将继续参与外汇市场确保印尼卢比汇率与基本面一致 [6] 央行治理与政治干预风险 - 美联储理事库克就特朗普免职令提起联邦诉讼 挑战合法性 焦点在于《联邦储备法》正当理由条款解释 案件或上诉至最高法院 [1] - 特朗普政府研究加强对美联储12家地区银行影响 包括审查行长遴选程序 特朗普宣布解除美联储理事库克职务并提名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接任 [1] - 库克再陷房产申报争议 住房金融署长普尔特指控其在第三处房产贷款及申报中作虚假陈述 [1] - 特朗普解雇铁路监管机构地面运输委员会成员普里莫斯 加剧对控制独立政府机构担忧 [7][8]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将在秋季揭晓 重申对美联储进行内部审查呼吁 [8] 经济预期与市场影响 - 巴西央行调查显示经济学家预计2026年GDP增长1.86% 前估1.87% 2025年通胀率预计为4.86% [5] -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称对美联储独立性担忧促使投资者消化更快降息和更高通胀 [7] - 潘森宏观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0月开始的12个月内将量化紧缩步伐从1000亿英镑放缓至700亿英镑 因担心量化紧缩对英国国债市场影响 [8] - 瑞士宝盛银行固定收益分析师认为澳储行可能推迟降息路径 因7月CPI意外高企 预计通胀将回落至2%-3%目标区间较低区间 市场预计9月降息可能性微乎其微 年底前最多还有两次降息 [8] - 德国商业银行研究分析师称菲律宾央行接近宽松周期尾声 通胀预计保持稳定远低于2%-4%目标区间 预计年底前再降息25个基点 [9] 央行官员日程安排 -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曼恩发表讲话 [9]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发表讲话 [9] - 澳洲联储主席布洛克发表讲话 [9] - 2025年FOMC票委圣路易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发表讲话 [9] -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制定者出席议会听证会 [9] - 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 [9] - 马来西亚公布利率决议 [9] - 美国公布8月失业率及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 [9]
每日机构分析:8月28日
新华财经· 2025-08-28 16:19
美联储政策与美元走势 - 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引发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美元下跌[1] - 投资者因美联储独立性担忧消化更快降息和更高通胀预期[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将在秋季揭晓[1] 大宗商品货币与汇率 - 高盛指出澳元 新西兰元和加元兑美元一度触及或接近3个月目标但此后走软[2] - 澳元 新西兰元和加元表现滞后于利差较高的新兴市场货币出现不同寻常的相对疲软[2] - 大宗商品货币疲软与澳大利亚 新西兰和加拿大终端利率定价下降及疲软国内背景相关[2] - 高盛认为欧元和日元是比大宗商品货币更好的选择[2] 英国央行量化紧缩政策 - 潘森宏观预计英国央行将在10月开始的12个月内将量化紧缩步伐从1000亿英镑放缓至700亿英镑[2] - 英国央行在8月政策会议上指出量化紧缩对英国国债市场的影响[2] - 英国政府担忧收益率飙升可能促使英国央行缩减量化紧缩计划[2] 法国财政与国债市场 - 凯投宏观认为法国不太可能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 因国债收益率未飙升且主权债务市场无流动性问题迹象[3] - 法国若需财政援助更可能求助于欧洲稳定机制或欧洲央行而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 - 10年期法国-德国国债收益率差升至82个基点 为1月以来最高水平[3] - 荷兰国际集团指出法国-德国国债收益率差即使不进一步扩大也可能保持高位 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加大法国国债上行风险[3] 韩国通胀与货币政策 - 韩国8月CPI预计同比上涨1.9% 较7月的2.1%有所缓解[4] - 原油价格下跌可能抵消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影响[4] - 8月CPI环比预计上涨0.2% 涨幅与上月持平[4] - 总体通胀率预计在2025年底前徘徊在韩国央行2%目标附近[4]
欧债阴霾从未远离!英国长债收益率逼近1998年高点,面临“滞胀”风险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3:29
英国国债市场动态 -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早盘一度飙升至5.64% 创近四个月最高点 距离1998年历史高位仅一步之遥 [1] - 自8月初以来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上涨0.23个百分点 远超德国(0.13个百分点)和美国(0.06个百分点)的涨幅 [4] - 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为4.74% 仍低于今年1月创下的16年高点 [7] 货币政策分化 - 市场预测英国央行未来12个月内仅会降息一次 而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高达四次 [4] - 英国央行表态偏向鹰派 而美联储已发出更多降息信号 [4] - 英国通胀率仍接近4% 制约央行通过降息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 [5] 财政压力与滞胀风险 - 英国财政大臣的财政余地从春季预算时的99亿英镑锐减至53亿英镑 [5] - 需在预算案中筹集高达270亿英镑资金填补公共财政窟窿 [5] - 英国面临增长乏力与高税收并存的财政陷阱 巨额债务和赤字持续给债券收益率带来上行压力 [4][5] 市场机制影响 - 英国央行以每年1000亿英镑速度缩减资产负债表 包括直接出售债券 进一步压低国债价格并推高收益率 [7] - 投资者对通胀和英国政策信誉感到担忧 市场可能出现恐慌发作 [7] - 英镑兑美元汇率本月上涨2% 显示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出现分化走势 [7]
刚刚!猛烈抛售,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2:47
日本国债市场抛售潮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627% 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1][2] - 日本10年期国债期货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1][2] -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3.235% 突破7月份创下的3.2%历史高点 [2] 抛售原因分析 - 市场预期日本政府可能推出新财政刺激措施 导致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 [1][2] - 日本通胀持续升温 增加日本央行重启加息周期可能性 [1][2] - 海外投资者对10年期以上日本国债净购买额降至4800亿日元 仅为6月份购买额的三分之一 [3] - 海外投资者热情迅速消退 引发对收益率曲线长端潜在不稳定性担忧 [4] 日本央行政策预期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薪资上涨使加息条件逐步形成 [1] - 近三分之二分析师预计日本央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至少加息25个基点 [1][6] - 日本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1% 高于市场预期的3.0% [6] - 日本央行7月会议纪要显示部分董事会成员警告可能出现第二轮价格效应 [6] 财政影响 - 日本财务省计划在2026年度预算申请中列入32.3865万亿日元作为国债费 [4] - 较2025年度原始预算的28.2179万亿日元高出约4万亿日元 [4] - 利率支付费将比2025年度增加24.0%至13.0435万亿日元 [4] - 债务偿还费增加9.3%至19.3104万亿日元 [4] 市场参与者行为 - 日本国债期货未平仓合约上涨表明交易员对10月份加息信念增强 [2] - 日本央行缩减购债规模导致日债市场需求缺口扩大 [4] - 日本国内寿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海外机构需求下降 [4]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8-22)
金十数据· 2025-08-22 12:47
中国股市与A股配置 - 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国股市行情持续至夏季结束 基于流动性改善 债券和储蓄资金流出及政策放松信心增强等因素 [1] - 摩根士丹利重申相对境外中资股超配A股 因境内债券收益率走势显示在岸投资者对长期宏观前景看法更加正面 [1]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德商银行预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会在杰克逊霍尔研讨会暗示重大政策转变 但可能为9月份降息25个基点敞开大门 [2] -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认为鲍威尔讲话不会给出明确信号 9月降息概率目前在70% 若表示愿意降息则美元将温和下跌 [3] 英国央行政策动向 - 凯投宏观指出英国商业活动强劲 增加央行更长时间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 11月降息决定将是非常接近的决定 [2] - 美国银行预计英国央行将坚持当前国债出售计划 在各期限保持均衡销售 但可能宣布放缓量化紧缩步伐 [2] 中国存款配置与资金流向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可能有90万亿元以上存款到期 其中5%-10%资金寻求更高收益 流出规模4.5-9万亿元 倾向于通过"固收+"等资管产品间接入市 [4] - 中信证券认为7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搬家"信号 预计或有5万亿元以上从存款流出投资于"固收+"等资管产品 [7] 能源金属价格与消费旺季 - 中信建投表示金九银十消费旺季临近 下游需求回升 稀土 钴和碳酸锂价格获得基本面支撑 [4] - 稀土因大厂密集招标及磁材企业排产延至10月中旬 镨钕价格连续上涨 钴因中间品进口下降及冶炼厂减产 预计三季度末四季度初获强支撑 锂因上游矿山减产及下游需求走强 价格易涨难跌 [4][5] 券商行业与市场活跃度 - 华泰证券指出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新开户需求旺盛 券商通过降费让利等多举措加速获客 进入业绩和估值修复新阶段 [5] - A股券商指数PBLF为1.67倍 处于2014年以来46%分位 H股中资券商指数PBLF为1.00倍 处于2016年以来76%分位 看好财富管理转型领先的券商修复机会 [5] 财政状况改善 - 中信建投称7月财政收入有所改善 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长0.1% 结束2025年初以来负增长 [6] - 7月税收结构优化 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 体现经济内生动能边际改善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降幅减少 财政压力有望减弱 [6] 港股市场配置 - 招商策略对港股市场保持乐观 中报盈利向好 业绩预喜率创三年来新高 建议配置先创新药(流动性宽松+BD数据向好) 再互联网(外卖大战拐点) 最后新消费(宏观经济与盈利拐点) [8]
长期日债收益率创1999年来新高,日企避雷长债埋隐患
第一财经· 2025-08-22 07:38
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 - 2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升至2.655%创1999年以来新高 30年期攀升至3.185%逼近5月峰值 10年期升至1.61%创2008年新高[3][4] - 日本央行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并实施量化紧缩 计划将国债持有量减少21万亿日元 每月购买量缩减至3万亿日元[4] - 日本公共债务超过GDP的260% 核心通胀连续七个月高于2%目标 政治不确定性加剧财政扩张预期[4] 投资者需求减弱 - 国内投资者自2024年10月以来减持1.35万亿日元日本国债 人寿保险公司持有13%日债份额[5] - 外资对10年以上日债净购买规模降至4800亿日元 仅为6月规模的三分之一[5] - 全球贸易风险推动发达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同步上涨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 德债收益率升至3.20%[5] 企业融资结构变化 - 日本企业债发行中75%集中在5年期以下 22%在5-10年期 超过20年期债券几乎绝迹[7] - 东京大学成为唯一发行30年和40年期债券的机构[7] - 投资者因利率波动转向短期限债券规避损失 短期票据供应增加可能推高短期融资成本[7] 经济与市场影响 - 更高借贷成本抑制企业投资和家庭支出 日本央行将QT季度减少购债规模放缓至2000亿日元[9] - 美日利差收窄可能导致日元套利交易反转 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和流动性[9] - 长期债券收益率飙升使股票相对吸引力下降 可能引发全球市场重大调整[9]
财政主导时代来临,各国央行只能被动配合,而市场严阵以待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01:31
全球财政主导趋势 - 知名投资者警告全球主要经济体正进入财政主导新时期 急剧膨胀的政府债务和上升的借贷成本对央行构成政治压力 可能迫使央行将利率维持在人为低位并损害控制通胀的首要使命 [1] - 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敦促美联储降息以减轻政府债务偿付负担 加剧市场对美联储未来独立性的担忧 [1] - 哈佛大学教授兼IMF前首席经济学家Kenneth Rogoff表示全球已进入财政主导新时代 这一转变挑战央行独立性原则并给投资者带来重大风险 [1] 政府债务与央行政策冲突 - 高收入国家主权借款总额预计在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17万亿美元 2023年为14万亿美元 加剧央行资产负债表正常化压力 [2] - 央行通过出售债券实施量化紧缩会推高债券收益率 直接增加政府偿债成本形成政策冲突 英国央行可能在下月决策中大幅缩减债券出售计划 [2] - 英国3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达5.6%接近25年最高水平 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以上创2011年以来新高 [3] 市场反应与风险预期 - 美国2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扩大至2022年初以来最阔水平 反映市场在预期短期降息同时担忧长期通胀和债务风险 [4] - 期货市场消化2025年底前五次降息预期 麦格理认为这在经济未衰退背景下过高 暗示市场预期结构性鸽派的美联储政策 [4] - 桥水达利欧警告极端情况下可能陷入债务死亡螺旋 政府为支付利息被迫借入更多资金 央行或需印钞购买债券压低利率导致货币贬值 [5] 资产价格影响 - 财政主导担忧削弱美元和欧元等主要储备货币相对于黄金的价值 2024年以来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5] - 市场波动性使政府更难发行长期债券 可能促使转向风险更高的短期债务 使国家财政状况更易受利率波动影响 [5]
美联储!2万亿美债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8-16 16:16
美联储资产组合调整 - 美联储调整国债资产组合结构可能在未来两年购买近2万亿美元短期国债 几乎覆盖同期财政部全部短期国债发行量[2][3] - 调整目的包括降低利率风险与负权益 缩短负债久期 并匹配短期负债(准备金和逆回购协议)[3] - 若将抵押贷款证券到期和提前偿付部分全部再投资于短期国债 并将到期长期国债滚动至短期国债 规模可达1万亿美元[3] 财政部融资与市场需求 - 美联储资产组合调整将成为财政部重要利好 因财政部近期持续发行短期债务以弥补财政赤字和补充现金余额[3] - 调整将确保市场对短期政府债务的强劲需求 缓解大规模发债导致流动性枯竭的担忧[4] - 预计2026财年短期国债供应量8250亿美元 2027财年1.067万亿美元 前提是长期债券拍卖规模维持不变至2026年10月[3] 美联储操作路径与时间表 - 可通过三种方式快速增加短期国债持有量:再投资抵押贷款证券(月100-200亿美元) 增加准备金余额(月100-200亿美元) 到期国债息票再投资(月200-600亿美元)[5] - 预计2025年12月结束缩表 随后立即开始调整再投资策略[6] - 近期决策者言论暗示7月FOMC会议已讨论资产组合问题 会议纪要将于8月20日公布[4] 通胀与政策立场 - 芝加哥联储行长古尔斯比强调需至少再看一份通胀报告以确认价格压力未回升 对7月CPI中服务类通胀居高不下表示担忧[7][8] - 指出不应过度反应单月数据 包括7月进口价格上涨 经济仍具强劲方面 需区分暂时性涨价与需政策回应的涨价[7][8] - 若后续通胀报告显示趋势稳定 将认为"市场尘埃落定"[8]
美联储!2万亿美债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08-16 16:12
美联储资产组合调整 - 美联储调整国债资产组合结构可能在未来两年购买近2万亿美元短期国债,几乎覆盖同期财政部所有短期国债发行 [3] - 调整目的是使资产与负债更好匹配,降低利率风险和负权益,缩短负债久期 [3] - 若将抵押贷款证券到期和提前偿付部分全部再投资于短期国债,并将到期长期国债滚动至短期国债,规模可达1万亿美元 [3] - 美联储近50%资产转向短期国债可更好匹配短期负债(准备金和逆回购协议),并吸收财政部现金余额波动 [3] 财政部发债影响 - 美联储调整将确保市场对短期政府债务的强劲需求,缓解财政部大规模发债导致流动性枯竭的担忧 [4] - 2026财年短期国债供应量预计为8250亿美元,2027财年为1 067万亿美元 [3]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12月前结束缩表,并立即开始调整再投资策略 [6] - 近期决策者言论暗示已在7月FOMC会议讨论资产组合问题,会议纪要将于8月20日公布 [4] - 达拉斯联储研究报告认为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策略可降低收益波动,资产多元化组合减少集中风险 [5] 短期国债购买方式 - 再投资抵押贷款证券到期和提前偿还部分,每月可达100亿至200亿美元 [9] - 增加准备金余额以抵消非准备金负债增长,每月需100亿至200亿美元 [9] - 将所有到期国债息票再投资于短期国债,每月可实现200亿至600亿美元购买量 [9] 通胀与经济数据 - 芝加哥联储行长古尔斯比希望再看到至少一份通胀报告以确认价格压力未上升 [8] - 对7月CPI中服务类通胀居高不下表示担忧,但认为不应过度反应单月数据 [8] - 美国经济仍具有许多强劲方面,需判断哪些价格上涨为暂时性 [9]
为市场流动性兜底?美银:美联储有望吸纳2万亿美债,化解财政“抽水危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8-16 07:09
美联储国债组合结构调整 - 美联储可能在未来两年内购买近2万亿美元的短期债券,足以吸纳同期美国财政部全部债券发行量 [1] - 此举旨在缓解市场对大规模国债发行耗尽流动性的担忧,同时匹配资产与负债期限 [1][3] - 调整后组合中短期国库券占比可能达到50%,以匹配准备金和逆回购协议等短期负债 [3] 财政部发行动态 - 美国财政部在上个月提高债务上限后已发行3280亿美元短期债券补充现金储备 [3] - 预计2026财年国库券供应量达8250亿美元,2027财年达10670亿美元 [3] - 财政部持续发行短期债券填补赤字,导致资金从金融系统流出 [3]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12月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后立即调整再投资策略 [5] - 政策讨论可能出现在8月20日公布的7月FOMC会议纪要中 [4] - 达拉斯联储研究报告支持期限匹配策略以降低收益波动性 [5] 操作路径分析 - 每月可通过MBS到期款项再投资获得100-200亿美元资金 [5] - 每月通过增加准备金余额可获100-200亿美元 [5] - 每月通过国债利息再投资短期国库券可获200-600亿美元 [5] 市场影响 - 美联储购买行为将在市场前端创造新的需求来源 [1] - 当前美联储净收益为负值,因负债利息支出高于债券收益 [4] - 组合调整将确保短期债券需求保持强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