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周期

搜索文档
康波萧条期的资源繁荣
2025-09-03 14:46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大宗商品行业(工业金属、贵金属、贱金属)以及钢铁、汽车等制造业 聚焦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结构、债务周期、工业化阶段及贸易关系[1][5][9] * 具体提及的公司案例包括华菱钢铁(钢铁行业重置成本估值)和宝钢(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变化)[4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大宗商品定价逻辑**:大宗商品定价受双重属性驱动 金融属性由美国通过美元及货币政策主导 实物属性由中国工业需求主导(中国占全球工业金属需求约50%) 黄金主要受美国财政货币政策驱动 贱金属(如钢铁)受实物供需驱动 铜兼具双重属性[1][2][5][28] *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贸易摩擦导致全球贸易流重新分配(如中国对东盟、墨西哥出口增加)但未改变全球总供应与总需求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贸易失衡问题[6] * **美国贸易与财政赤字**:美国年财政赤字高达2万亿美元 与贸易赤字紧密关联 解决赤字需增加总供应(年需新增10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或减少总需求 但两者均面临巨大挑战 赤字或将持续扩大[7][14][21][27] * **中国工业化阶段**:中国处于工业化成熟期 类似1976年日本或1938年美国 出口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如汽车出口从5年前100万辆增至2025年600万辆 2026年预计达800万辆) 计算机组装等低端产业转移至海外[9][10][11][25] * **美国再工业化困境**: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从1965年近30%降至2017年10.8% 2020年进一步下降 成本劣势显著(如中国钢铁工人薪酬为美国1/5但人均产钢量为2倍) 再工业化几乎不可行[13] * **中美债务周期差异**:中国处于工业化成熟期 债务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如基建) 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从2008年15%-20%降至5%以下 美国处于国家债务周期晚期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社会福利和消费(2024年财政支出6.8万亿美元中法定支出占4.2万亿) 财政不可持续性凸显[15][19][20] * **美元与黄金走势**:美元贬值反映美国财政困境 美联储可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化财政赤字 加速美元贬值 推动黄金、白银、铜等资产价格上涨 实际利率框架已无法有效解释黄金价格走势[27][45][51] * **中国经济转型**:经济驱动从投资(房地产、基建)转向消费(政府与居民消费)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70% 销售腰斩 不再成为经济主要引擎 居民储蓄高达160-170万亿元 但存在财富分配不均问题 需通过共同富裕政策调整收入分配[29][30][31][40][41] * **库存与周期变化**:2025年上半年经济呈现“强现实 弱预期”特点 4月后进入去库存周期 6月后库存周期反转 未来需求端波动减小 大宗商品产出缺口主导力量从需求转向供应[42][43] * **钢铁行业估值框架**:钢铁行业适用重置成本法估值(非传统PB-ROE) 当市值低于0.35倍重置成本(如华菱钢铁市值低于350亿元)时为买入点 高于0.8-1.2倍重置成本(市值800-1200亿元)时为卖出点 盈利波动主要由产能周期驱动[47] **其他重要内容** * **康波周期定位**:当前全球处于康波萧条期 技术进步放缓(如智能手机渗透率见顶) 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低增长、高通胀或滞胀 AI技术尚未完全落地工业应用 未创造新需求或就业 未能带动经济走出萧条[8][23][48][49] * **就业结构变化**:中国处于转型期 摩擦性失业问题突出(如大学生就业难、中年人转向服务业) 二产从业人员向三产转移压低了服务业价格 劳动力人口年净减少1000万人[32][33][36] * **财政政策调整**:中国2023-2024年上半年实行财政紧缩(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2025年转向适度宽松(上半年发债7.8万亿元 同比增一倍以上 推出10万亿五年发展方案) 资金用于偿还应收账款而非无效基建[37][38][39] * **美债承接压力**:美国国内居民储蓄率下降 承接美债能力减弱 转向依赖盟友(如日本、英国、加拿大)增持 但2024年下半年盟友增持力度也减弱 或需提高收益率吸引投资 加剧金融风险[21][24][26]
债海观潮,大势研判:债“熊”交易为时尚早
国信证券· 2025-09-03 07:19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当前债券市场下跌主要受预期和情绪短期影响,债"熊"交易为时尚早,需关注9月经济数据和美联储议息会议动向 [4][205][206] - 基于康波周期分析,黄金在萧条期配置确定性最高,债券资产在萧条期胜率较高但赔率不突出,可能出现较大亏损 [4][104][184] 2025年8月债券行情回顾 - 多数债券品种收益率上行:1年国债收益率下行1BP,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3BP,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1BP,3年AAA信用债收益率上行5BP [8][9] - 信用利差分化:长期限低等级品种信用利差收窄,3年AA-信用利差收窄6BP,5年AA-信用利差收窄5BP;5年AA+品种信用利差走阔5BP [4][9][19] - 货币市场利率下行:8月R001均值1.41%,R007均值1.49%,分别较7月下行4BP和6BP [10] - 违约金额上升:8月违约金额(含展期)68.5亿元,较上月上升20.7亿元;2015年以来累计兑付1220亿元,兑付率11.4% [28] - 隐含评级调整:8月中债隐含评级下调债券金额1750亿元,上调债券金额68亿元;下调主体20个(均为非城投),上调主体2个(均为非城投) [23] 海内外基本面回顾与展望 海外基本面 - 美国经济景气回升:8月Markit制造业PMI录得53.3(前值49.8),服务业PMI55.4(前值55.7);7月新增非农就业7.3万人,失业率4.2% [34] - 美国通胀温和回升:7月CPI同比2.7%(与前值持平),核心CPI同比3.0%(较上月升0.1个百分点);10年期通胀预期稳定在2.3%左右 [36] - 欧美日经济扩张:8月欧元区综合PMI51.1(前值50.9),日本综合PMI51.9(前值51.6);7月欧元区CPI同比2.0%,日本CPI同比3.1% [39] 国内基本面 - GDP增速回落:基于生产法测算,7月月度GDP同比增速约4.3%,较6月回落0.9个百分点;建筑业拖累0.5个百分点,工业拖累0.3个百分点,服务业拖累0.1个百分点 [4] - 生产端走弱: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7%,较6月回落1.1个百分点;采矿业同比5.0%(-1.1%),制造业6.2%(-1.2%),高技术产业9.3%(-0.4%) [57] - 需求端分化:7月出口同比8.0%(+0.8个百分点),进口同比4.8%(+2.4个百分点);社零同比3.7%(-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7%(-4.5个百分点) [61][65][69] - 社融稳步增长:7月M2同比8.8%(+0.5个百分点),社融同比9.0%(+0.1个百分点);政府债同比21.9%,贷款同比6.8%(-0.2个百分点) [72] - 物价水平偏低:7月CPI同比0.0%,核心CPI同比0.8%;PPI同比-3.6%(与前值持平);预计8月CPI同比-0.3%,PPI同比-2.5% [47][81][85] 高频数据跟踪 - 8月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B先回落后上升,录得98.7,表现持平历史平均水平,指向经济增长动能运行稳健 [4][79][80] - 2025年GDP增速预期5.0%,分季度为5.4%、5.2%、4.6%、4.7%;CPI增速预期0.2%,PPI增速预期-2.3% [88] 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 - 公开市场操作:8月公开市场净回笼1534亿元;MLF净投放3000亿元(操作6000亿元,到期3000亿元) [92][96] - 政策利率保持稳定:7天逆回购利率1.4%;MLF操作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92][96] - 政策导向: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4][101][102] 康波周期资产配置分析 - 黄金配置价值突出:1790年以来数据显示康波萧条期黄金走强最具确定性;商品价格处于2004年开启的30年周期后段,大宗商品仍将走强 [104][118][122] - 债券资产特性:在萧条期不能保证正收益,可能出现较大亏损;主要优势在于较高胜率,但赔率表现不突出 [4][184] - 权益与地产表现:美股和美房地产长期复合收益率分别为8.5%和8.3%,但房地产波动更大;萧条期权益和地产胜率显著下降 [175][176] - 利率规律:名义利率缺乏明显规律,实际利率呈现均值回归;康波主导国与追赶国利差呈现周期性特征 [136][144][147] 大势研判与市场展望 - 期限利差处于低位:截至8月29日,国债10-1期限利差47BP,处于2002年以来17.8%分位数 [191] - 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偏低:1年AAA信用利差处于12.2%分位数,3年AAA处于9.0%分位数,5年AAA处于13.4%分位数 [197][198][199] - 违约风险可控:城投债违约风险可控,一揽子化债有序推进;房企债务妥善处理概率较大 [200][203] - 保护度测算:3年期AAA品种票息可抵御18BP收益率上行;AA品种较AAA多抵御2BP,AA-品种多抵御9BP [204]
再论出海定价“十大关键”:还是靠出海赚钱
国投证券· 2025-08-28 02:34
基于您提供的策略研报内容,以下是经过梳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是2025年A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驱动力,其定价逻辑基于产业全球竞争力,并成为大盘成长投资的新胜负手[1][3][11] - 出海的核心矛盾并非逆全球化,而是康波萧条末期追赶国实现对引领国超越的必然路径,必须依靠科技与出海双轮驱动[2][33] - 2024年是制造业出海大潮定价元年,2025年则是科技与文化/服务出海大潮的元年[3][31] 市场表现与基金配置 - 2025年1-7月中国出口增速(以人民币计)达7.30%,展现出较强韧性[1][12] - 2024年中国制造业500强海外员工增长14.26%,2025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沿线非金融类OFDI延续高增20.70%[1] - 2025年初至今收益排名前25%的主动权益基金,其对出海标的配置比例较全部主动基金高出5.47个百分点[1][12] - 高收益基金显著超配科技出海(如胜宏科技、新易盛)、创新药BD(如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及新消费出海(如泡泡玛特)等板块[15][16] 出海定价的核心逻辑 - **短期驱动**:海内外通胀分化,海外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增加海外敞口可直接提升ROE[3][23][29] - **中期驱动**:国内龙头企业在容量足够大的全球产业中通过出海成为全球龙头,从而享受估值溢价[3][23] - **长期叙事**:处于康波周期萧条末期,追赶国实现对引领国的超越必须依靠“科技+出海”,这是历史性规律[2][33] 出海中长期支撑:全球南方工业化 - 以全球南方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进入工业化进程,其制造业PMI景气度(如亚洲50.5%、非洲51.1%)显著优于发达国家(欧洲49.1%、美洲48.0%)[48][53]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出口国,2023年占全球中间品出口约13.39%,中间品占中国总出口比重达47.29%[25][44] - 80-90年代日本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美国最终品需求和中国工业化对中间品的需求,当前中国正扮演类似角色[39][40] 产业筛选与微观定价 - **优选标准**:大盘成长+出海五要素(高产业全球竞争力、能顺利走出去、全球普遍需求、结束价格战、全矩阵产品)[26] - **微观定价四阶段**:1)海外订单增长驱动股价;2)战略调整期超额收益不显著;3)ROE中枢上移带来估值重塑;4)市值上移估值稳定(参考丰田案例)[27] - **估值提升空间**:科技出海(如创新药、PCB)和文化服务出海(如游戏、IP)的EPS提升空间大;优势制造业(如船舶、白电、叉车)的PE提升空间大,当前估值仅为海外龙头的0.40-0.78倍[29] 出海韧性品种筛选思路 - **类型一**:非美市场核心需求,如客车(对美敞口0.34%)、土方机械(对美敞口5.52%)、无人机(对美敞口8.92%)[30] - **类型二**:强全球产能优势与议价权,关税成本由海外承担,如稀土、锰、镁、天然石墨等材料[30] - **类型三**:具备全球产业链布局以应对关税冲击,如创新药[30] 2025年出海新趋势:科技与文化服务 - 2025年上半年我国个人文娱类服务出口同比增速高达51.50%[31] - 2025年1-7月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达11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9%[31] -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增长7.8%,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14.6%,受益于5G、云计算、AI等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出海[31] 出海50指数 - 国投证券与同花顺联合推出的出海50指数,2025Q1营收增速及归母净增速分别达11.70%和15.95%,ROE达16.45%,显著高于全A水平[32] - 当前占机构仓位约19%,与内需茅指数峰值时占机构仓位30%、总市值20%相比,仍有增仓空间[32]
全球资本为何涌入中国?信汇泉孙加滢最新发言:警惕热点炒作陷阱!投资未来利润爆发性领域(附六信阶段论)
新浪基金· 2025-08-27 10:43
市场周期定位 - 当前市场处于牛市第二阶段末期与第三阶段初期即主升浪初期 预计行情持续时间较长 [2] - 2021-2024年A股经历首轮显著上涨与深度调整 当前处于修复与再平衡的关键拐点 [1] - 市场心理处于六阶段论中的第二阶段"不相信不回调" 远未达泡沫化阶段 [10] 行情核心驱动因素 - 国内资本剩余时代推动股市估值系统性提升 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该阶段 [1] - 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加速 2024年香港市场由净流出转为资金流入 [5] - 全球资本重新布局趋势明确 巴菲特等机构减持美股转向新兴市场 [4] 资产估值比较 - 上证50与沪深300市盈率仅1.3倍 显著低于道琼斯9倍和纳斯达克7倍 [4] - 中国资产兼具低估值与高安全边际优势 包括生活安全、经济增速较高及完善基建 [5] - 低估值板块具备"下跌有底"的安全边际与估值修复弹性空间 [5] 行业配置方向 - 上游资源品(紫金矿业、中石油、中石化及煤炭)利润爆发期将持续至2026-2027年 [6] - 2027-2028年后制造业出海将成重要主题 中国企业数量有望从100家增至300家 [6] - 宽基ETF适合新入市投资者 波动较低且与养老金长期配置方向一致 [2] 投资策略框架 - 低估值策略需结合利润弹性维度 跨行业比较未来3-4年增速最快领域 [3] - 规避AI算力等主题炒作陷阱 热点板块波动巨大且易处泡沫阶段 [7] - 持有周期需3-4年 类似实体店铺经营需经历养客期与成长期 [9] 投资行为准则 - 牛市环境中应"管住手、不乱动" 底部持有至顶部策略收益最高 [5] - 区分投资与赌博标准:下跌20%是否恐慌 能否淡定应对波动 [9] - 避免"羊群效应"追涨热门板块 投资需通过排除法筛选而非短期灵感 [7][8] 康波周期应用 - 2020年为新康波周期起点 上游资源品为2021-2024年表现最佳领域 [6] - 制造业出海需3-5年海外布局周期 2020年后未配置因处内卷阶段 [6] - 优秀制造业企业近2-3年已完成海外资本建设 即将进入收获期 [6]
孙加滢:把握资源品利润爆发期 布局制造业出海大趋势
新浪基金· 2025-08-27 09:59
核心观点 - 康波周期新起点为2020年 上游资源品将持续利润爆发至2026-2027年 [1] - 追赶国制造业企业将于2027-2028年后产生超额收益 中国企业数量将从100家提升至300家 [2] - 产能出海与金融资本出海将催生史诗级牛市 指数型股票成为普通人主要参与方式 [2] 行业机会分析 - 上游资源品如紫金矿业、中石油、中石化及煤炭行业在2021-2024年间表现最佳 [1] - 制造业出海将成为重要主题 优秀企业经过2-3年海外资本建设即将进入收获期 [2] - 银行股近期表现优异源于金融资本输出预期 工农中建等银行或迎来第二次扩表机会 [2] 时间框架与周期特征 - 康波周期2022年被拉长至6-7年 上游资源品利润爆发性持续至2026-2027年 [1] - 制造业需3-5年完成海外产能与营销体系布局 2020年后未配置因萧条期前3-5年行业特别内卷 [2] - 金融周期下行持续近10年 未来可能出现类似美国马歇尔计划的金融扩表 [2] 市场预期与资产配置 - AI算力等主题商业模式仍需观察 更倾向投资清晰可见利润爆发性领域 [1] - 离岸金融市场将伴随产能出海催生 大型企业与金融集团为主要受益者 [2] - 指数型股票成为普通人参与追赶国优质资产的核心渠道 [2]
周期有起伏,人无再少年,怎么解?
虎嗅· 2025-08-23 02:27
经济周期与个人命运 - 个人财富创造机会与经济周期阶段高度相关 在经济上行周期中 个人创造财富的机会更多 反之则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1][47] -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案例显示 年轻一代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可能面临发展困境 [2][48] 大债务周期理论 - 瑞·达利欧提出"大债务周期"概念 基于过去100多年35个国家的案例研究 发现债务引发危机的模式具有规律性 [5] - 短期债务周期持续约6年 包含繁荣与衰退的循环 由信贷创造推动经济增长 随后央行通过利率调整控制通胀 [7][8][9][10] - 长期债务周期持续约80年 由多个短期周期累积形成 债务增长超过收入增长 最终导致不可持续的债务危机 [11][14][19][21] - 去杠杆化阶段分为"和谐的去杠杆化"和"痛苦的去杠杆化" 前者包括债务重组和央行印钞 后者涉及违约和经济停滞 [22][23] - 五大力量共同构成整体大周期:大债务周期 国内政治周期 国际地缘政治周期 自然力量周期 创新周期 [26][27] 周期不可知性 - 信贷周期是所有周期视角中最敏感 波动性最强的 能触发一系列事件 [28] - 经济周期过于复杂 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混沌状态 包括信贷周期 存货周期 创新周期 政策周期等 [36][37][39] - 达利欧和霍华德·马克斯等顶尖投资人并非通过准确预测周期获利 而是通过尊重周期规律 在众人贪婪时保持克制 在恐惧时大胆下注 [33][34][35] - 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 具有高维特征 债务周期等只是系统在低维层面的投影 无法直接观测全貌 [40][41] 周期中的投资机会 - 经济下行周期中反而存在投资机会 资产价格可能被低估 而繁荣期资产普遍被高估 [64] - 霍华德·马克斯提出周期投资三步骤:有识(独立思考) 有胆(逆市场情绪操作) 有备(做好出错准备) [66][67][68][69] - 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 达利欧通过把握周期机会创造了超高收益率 [30] 产业周期与成功案例 - 康波周期约50-60年 与长期债务周期同步 顶级成功人士往往借助产业上升周期放大自身才能 [42][43] - 信息革命上升周期催生了乔布斯 比尔·盖茨等科技领袖 [44] - 中国经历三波造富浪潮:80年代信息差造富 90年代下海造富 本世纪初期房地产和互联网造富 [45] 社会结构变化 - 中国"35岁危机"是特殊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与急速追赶阶段和人口红利相关 未来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消弭 [53][54][55] -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期间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从虚荣型消费转向简约精神和体验式消费 [58][59] - 中国类似变化正在发生 自我意识觉醒 副业发展 乡村探索等新趋势出现 [61][62]
股指的狂欢
对冲研投· 2025-08-22 12:33
市场行情特征 - 当前股市行情呈现沸腾状态,已超越简单回暖范畴 [6] - 市场出现显著赚钱效应,部分投资者单日收益达半月工资水平 [6] - 小盘股表现强劲,不再滞涨,风格交易者从防御转向进攻 [8] 上涨驱动因素 - 资金驱动特征明显,出现存款搬家现象: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7] - 政策积极支持成为核心驱动力,2024年9月24日政治局加开经济主题会议是关键转折点 [9] - 产业趋势向好,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激增,带动GPU、ASIC芯片、服务器、光模块、液冷等核心环节订单放量 [7] - 外部风险缓和,中美关税博弈暂停实施部分双边加征关税 [7] 市场机制分析 - 预期先行于价值,资金推动下指数估值从低估区间加速抬升 [8] - 遵循反身性理论:政府表态推动乐观预期,股市大涨改变投资者预期,形成正反馈循环 [9] - 政府通过创造预期而非直接投入资金即可短期改变市场 [9] - 估值虽已脱离历史低位,但赚钱效应持续放大 [8] 周期与趋势 - 康波周期呈现10-12年战略投资机会规律:1998-1999年为房地产周期起点,2012年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起点,2023-2025年为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周期 [10] - 中国宏观叙事逻辑处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旧框架与康波周期上行新叙事转换阶段 [9] - 科技成长作为政策主线,在十五五规划支持下有望持续发展 [7] 投资行为观察 - 投资者出现典型行为偏差:明知追涨杀跌错误却反复操作,明知长期持有正确却在波动时恐慌割肉 [11] - 部分投资者通过ALL IN股指期货实现资产翻倍增长 [13] - 市场出现极端收益分化现象,部分投资者单笔盈利达数万至上百万元 [6] 行业机会领域 - AI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GPU、ASIC芯片、服务器、光模块、液冷等技术领域 [7] - 科技成长板块在政策支持下持续获得发展机遇 [7] - 期货市场成为重要投资工具,提供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投资机会 [13]
明晟东诚基金:长期行情已开启 港股有望引领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0:26
市场行情展望 - 本轮行情始于2024年9月,有望持续四年以上,港股将成为关键突破口并承担中国资产"价值锚"功能[4][5] - 上涨周期与下跌周期对称,当前为行情启动第二年,未来上涨时间和空间可观[5] - 美联储降息和中国经济预期扭转将推动海外资金及境内楼市债市资金流入股市[5] - 中国居民资产结构或迎来二十年大周期转变,股市有望成为新资金"蓄水池"[5]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市场化程度高,监管机制完善,资金聚焦优质资产[6] - 外资持续涌入中国资产,国际资金回流为港股提供生力军[6] - 部分医药股H股估值已高于A股,未来可能出现H股相对A股溢价现象[6] -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多家企业赴港上市,港股或带动A股持续上涨[6] 美联储及全球经济影响 - 全球关税冲击短期影响已反映在市场定价中,中长期主导力量为美联储降息[6]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远低于预期,5月和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人[6] - 若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叠加美元贬值,全球非美资产将获流动性支持[6] 投资策略与行业机会 - ETF轮动策略配置三大类资产:境内ETF、跨境ETF、衍生工具[7] - 中长期看好港股及A股科技、创新药、军工、金融等板块结构性行情[7] - 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程度提升,投资逻辑转向业绩驱动型研究[7] - 创新药板块龙头股市值或从千亿元向万亿元进击,BD交易达400亿美元[8] - 金融科技产业链中港股券商PB低于1倍,数字资产和跨境支付将带来价值重估[8] ETF轮动策略细节 - 五维择时模型包括宏观面、资金面、情绪面、技术面和海外指标[9] - 宏观因子指导仓位调整和ETF选择,量化因子指导投资节奏[9] - 轮动框架分为宏观驱动、主题投资、事件驱动、精选个股四个子策略[10] - 宏观驱动策略持仓周期灵活,主题投资策略关注行业基本面重大变化[10] - 事件驱动策略持仓周期短,精选个股策略关注基本面大幅改善公司[10]
本轮商品热潮见顶了吗?
对冲研投· 2025-08-16 13:10
期货市场行情分析 - 焦煤、铁矿、玻璃、纯碱等传统周期品种是期货市场参与者的主要利润来源,而碳酸锂、工业硅、多晶硅等新品种期货整体亏损 [2] - 多晶硅期货表现异常,轻量组和重量组的日度盈利与价格涨跌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34,与其他品种显著不同 [2][3] - 碳酸锂期货表现强劲,各参赛组别盈亏与价格涨跌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75,量化组达到0.84 [3] 商品价格波动逻辑 - 商品价格下限以龙头企业完全成本为基准,上限参考监管合意价格,基差率偏离现货越大的品种下跌空间越大 [5] - 纯碱因氨碱法退出传闻大涨,焦煤在价格接近上限时遭遇限仓和窗口指导等政策调控 [5] - 龙头企业保持5%制造业利润水平被视为合理状态,既能促进创新又避免热钱过度涌入 [6] A股市场驱动因素 - 股票股息率、债券收益率和房地产租金回报率首次收敛至1.5%,推动风险偏好提升 [8] - 科技产业崛起成为新叙事逻辑,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突破支撑市场信心 [8] - 牛市通过提升资产价格可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利好科技和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融资 [9] 反倾销政策影响 - 对加拿大菜籽征收75.8%反倾销保证金,可能导致菜籽洗船行为并加剧供应紧张 [10] - 菜粕盘面表现预计最强,因交割品来源受限且规则修改难以快速实施 [10] - 菜油价格突破9950-10000区间,受俄罗斯菜油出口增长和国内小油种替代影响 [11] 碳酸锂供需格局 - 枧下窝矿山停产导致月供应减少5000-6000吨,占全国总产量9.4%,去年类似事件曾引发价格暴涨7.91% [15] - 海外锂资源补充存在时滞,澳洲锂精矿周发运量环比增8万吨,智利碳酸锂出口环比增33%但需1个月物流周期 [16] - 8月正极材料碳酸锂消耗量环比增8%,行业库存14.2万吨但上游处于去库状态 [16] 反内卷化供给侧改革 - 上游行业因供应控制经验更丰富,将比中下游更快受到反内卷政策影响 [13] - 当前改革面临更复杂产业格局和宏观经济环境,效力可能弱于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 [13]
未来三年,普通人的低成本创业方向
吴晓波频道· 2025-08-14 01:10
经济周期与消费趋势 - 经济周期遵循康德拉季耶夫理论,每60年经历繁荣、衰退、低迷、复苏四个阶段,当前处于低迷向复苏过渡的拐点[5] - 消费降级时期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关键在于识别"质价比刚需+精神补偿"的低成本商业模式[7] -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消费呈现三大趋势:平价化(二手经济崛起)、精神需求升级(二次元文化爆发)、健康意识觉醒[9][10][11] - 美国经济危机中逆势增长的行业包括平价娱乐、刚需服务(如Costco)、精神消费(廉价读物)[14][15][16] 美日经济转型启示 - 日本1989年股市总市值达美国15倍,地价总和超美国4倍,但1990年后资产暴跌70%[8] - 日本二手奢侈品和闲置物品交易规模激增,二次元市场从1990年70亿人民币增长至2000年千亿以上[9][10] - 美国1929年大萧条股市蒸发90%,1970年代滞胀期CPI同比增长超13%,但低成本娱乐需求爆发[13] - 危机倒逼企业转向效率优先,无人化、低成本运营模式萌芽[17] 中国消费CHEES模型 - 平价(Cheap):社区折扣超市、二手奢侈品鉴定回收、无人自助健身房等质价比赛道[19][20] - 健康(Health):户外运动装备增长,心理健康服务如冥想课程等"疗愈经济"崛起[21][22] - 情绪(Emotion):剧本杀、IP主题咖啡馆等沉浸式体验需求增长[23][24] - 娱乐(Entertainment):城市周边短途营地、社区桌游吧等低成本娱乐受青睐[25][26] - 生活方式(Lifestyle):适老化改造(老龄化率22%)、一人食餐厅(结婚人数同比下降20%)等细分需求[27][28] 低成本创业赛道 - 20万左右资金可选:无人自助娱乐连锁、无人情趣用品超市、无人自助健身房[43] - 20-50万资金可选:专业染发小店、快餐单品店、细分功能美容店[43] - 50万以上资金可选: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垂钓骑行装备、二手奢侈品回收、宠物殡葬连锁[41][43] - 需避开三大陷阱:过度追求规模、忽视细分需求、缺乏周期敬畏心[29] 课程核心内容 - 提供宏观周期到微观赛道的完整知识框架,解析消费降级背后的机会[31] - 深度拆解美日经济转型案例,提炼可复用的商业规律[32] - 实战应用CHEES模型,覆盖10+细分赛道选择[33] - 包含13节视频课+3场直播+1场线下大课,由消费投资领军人物王岑亲授[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