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

搜索文档
主动权益基金“翻倍基”批量涌现 长期配置逻辑成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3:29
从备受市场质疑到"翻倍基"批量涌现,自去年9月24日开始到现在,许多主动权益基金产品都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也折射出公募行业 的韧性。 不仅如此,平均收益率方面,现阶段的主动、被动型产品的差距并不明显,市场也在进一步关注主动型基金的长期配置价值。毕竟, 此类基金更加聚焦市场当中的细分优势行业以及好公司。 尽管不少主动权益基金仍处于修复前期回撤的过程中,但是短期业绩显著回升,正持续助推基金长期业绩稳健增长。 从净值接近"腰斩",到快速修复并创历史新高;从连续3个年度亏损,到突然逆袭上涨并创净值新高……今年以来,不少主动权益基金 走出困境,上演业绩翻盘的大戏。数据显示,超800只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在近一个月创出历史新高。 不过,业绩层面的短期向好与基金发行市场的局部活跃,仅仅只是重塑投资者信心的开端。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若想真正迎来行业发 展的"丰收季",仍需着力弥合"一旦回本就赎回"这一信任鸿沟。 一方面,要将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持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持有人收益;另一方面,需推动发行市场的短期热度沉淀为源于深度信 赖的长期资金供给。这一过程,不仅是市场情绪的逐步修复,更是资产管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生态 ...
科创主线不变,节前风格或倾向于低估值标的
信达证券· 2025-09-23 13:04
报告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创新主线行情仍未结束,中国创新药崛起仍是未来的产业趋势,未来降息预期利好创新产业链,中长期重点为创新药、创新器械及AI医疗 [3][12] - 短期节前资金配置偏向稳健,可关注基本面稳健且低估值的标的 [3][12] - 低估值策略当前更具性价比,建议关注新华医疗(2025年预期PE约13倍)、柳药集团(2025年预期PE约9倍)、白云山(2025年预期PE约13倍) [3][12] -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建议关注院内招采恢复驱动、内需驱动的消费医疗器械、出海订单修复及高端器械耗材市场渗透率提升的相关企业 [3][13] - AI医疗领域建议关注AI+医药电商/精准营销业绩兑现、B端AI订单兑现及AI医疗大模型技术动态进展的相关企业 [3][13] - CXO及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建议关注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XO龙头企业、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临床CRO龙头、资源型CXO及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 [3][14] - 创新药领域建议关注产品管线的科学突破领先性和前瞻市场空间的相关企业 [3][14][15] 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0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63%,在31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23 [3][10] - 最近一月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1.19%,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7.79%,在31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26 [10][25] - 最近三个月医药生物板块涨幅为18.76%,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61% [17] - 最近六个月医药生物板块涨幅为18.34%,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6.08% [18] - 当前医药生物行业PE(TTM)为31.19倍,略高于近5年历史平均PE 29.46倍 [20][22] - 医药生物行业相对沪深300指数PE溢价率为137.00% [22] - 医疗服务子板块上周收益率排名第一,涨跌幅为-0.4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02%),生物制品子板块收益率排名第六,涨跌幅为-3.4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03%) [3][10] - 医疗服务子板块最近一月收益率排名第一,涨跌幅为6.43%(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16%),中药Ⅱ子板块收益率排名第六,涨跌幅为-4.92%(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1.51%) [10][35] - 最近一年医疗服务子板块涨幅最大,为87.05%,当前PE(TTM)为35.78倍,中药子板块涨幅最小,为20.35%,当前PE(TTM)为22.34倍 [29][30] - 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最近一年涨跌幅分别为63.22%、37.46%、34.93%、22.64% [31] 行业动态与政策 - 2025年第五届广州精准医学博览会(医疗机器人专场)开幕,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49.4亿元人民币 [11]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启动,以"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为核心,调整锚点价格计算方式 [11] - 国家药监局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和《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RACA机器人运动意图编解码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44] - 国家医保局完成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 [44] - 香港政府计划于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 [44] 个股表现与公司动态 -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个股涨幅前三为益诺思(+23.32%)、福瑞股份(+17.76%)、诚达药业(+14.62%),港股涨幅突出为开拓药业-B(+19.64%)、三叶草生物-B(+18.67%) [38] - 益诺思2025H1新签订单金额5.32亿元,同比上涨7.39%,在手订单金额11.1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4.29%,IND和NDA新签项目个数合计同比增长6.86%,海外业务新签订单同比大幅增长 [38] - 多家公司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或临床试验批准,包括石四药集团、复星医药、国药现代、人福医药、泽璟制药、莱美药业、科华生物、上海医药、博济医药、恩华药业等 [45]
云南白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12:40
公司战略与研发理念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通过搭平台 建机制 聚人才 坚持打好中药和创新药两张牌 [1] - 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 以技术前沿 临床需求和资源禀赋为标准布局创新药 [1] 中药业务发展 - 公司守正创新发展中药 做实种质资源研发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源研发体系 开展三七和重楼等道地药材育种研究 [1]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模式做强中成药创新 中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公司创新药项目聚焦社会需求和科技赋能 以核药发展为中心布局多个创新药物 [1] - 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核药项目INR101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完成32家研究中心立项 启动22家 并入组60例受试者 [1] -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核药项目INR102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已启动 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完成12例患者入组及给药 [1] - 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单抗项目INB301完成毒理批和临床批生产与放行检验 已启动临床前研究和IND申报资料撰写工作 [1] 科技研究与应用 - 公司在AI及前沿科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肿瘤类器官库和分子标志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Cancer Cell和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发表 [1]
从17000点到27000点!“9.24”行情这一年:港股“造富神话”能否继续?
新浪财经· 2025-09-23 12:30
来源:第一财经 2025.09.23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方然 对于不少散户投资者而言,过去一年投资港股市场,就像一场充满惊喜但也不乏刺激的冒险。看着手中 的恒生科技指数ETF,曲线图宛如一段陡峭的山脉。年初的试探性买入可能带来惊喜,但倘若4月重仓 追击,就可能遭遇"套牢"的煎熬,而在7月"抄底"亦可能会经历颠簸。 去年在"9·24"国内重磅金融政策发布后,叠加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助推,恒生指数自低点启动,历经震 荡,于今年9月成功突破27000点大关,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新高。从AI、创新药到新消费,资金在少 数景气板块中密集抱团,催生了超500只翻倍股的同时,也导致了交易的"拥挤"与估值的短期透支。这 一特点使得投资者即便身处牛市,也对买卖时机极为敏感,个人投资者的真实体验往往是"收益与波动 齐飞"。 不过,港股近期呈现回调趋势,恒指已连续四个交易日小幅下行。截至23日收盘,恒生指数报26159 点,跌0.7%;恒生科技指数报6167点,跌1.45%。 当前,随着指数近期回调,市场正审视利好落地后的动能转换。业内观点认为,本轮牛市行至中段,港 股互联网所在的资讯科技业及新消费所在的非必需消费PB分位数仍存 ...
葛兰重金出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1:17
基金投资动态 - 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两只基金共斥资6.79亿元参与百利天恒定增 其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认购5.88亿元(占基金净值1.8%)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认购9050.98万元(占基金净值1%)[1][2][5] - 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认购1亿元 范妍管理的富国稳健增长混合认购4000万元[8] - 易方达基金、广发证券、工银瑞信基金等机构获配股数均超100万股[8] 百利天恒定增详情 - 百利天恒以每股317元价格发行1187.38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37.64亿元[8] - 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ADC药物研发平台(HIRE-ADC平台)和创新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GNC平台)相关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10] - 截至9月23日股价为365.51元 较定增发行价317元溢价15.3%[7] 机构持仓变化 - 葛兰持续加仓百利天恒:2024年底持有187.94万股 一季度加仓214.17万股 二季度增持25.86万股至427.97万股[6] - 百利天恒于二季度末新进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前十大重仓股 持仓市值12.67亿元 占基金净值4.11%[6][7] - 三季度以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有所减仓[7] 创新药板块资金流向 - 9月以来多只创新药ETF获大额净申购: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42.08亿元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25.09亿元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14.37亿元[11] - 银华创新药ETF、景顺长城港股创新药50ETF等产品净申购额均超6亿元[11] - 机构认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未来存在爆发式增长机会[11] 行业基本面 - 中国在研药物总数全球第二 细胞疗法和双抗等热门赛道研发管线数量全球第一[12] - 创新药企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出海授权进入爆发阶段[12] - 医保局集采反内卷等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2]
调研速递|云南白药接受7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业绩增长亮眼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56
公司上半年业绩强劲增长 营业收入212.57亿元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同比增长13.93%创同期历史新高 扣非归母净利润34.61亿元同比增长10.40%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61亿元同比增长21.4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09%[2]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0.01%增速达11.13% 总资产545.35亿元 净资产404.07亿元 资产负债率25.91% 货币资金余额112.94亿元[2] 药品事业群表现突出 主营业务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10.8% 核心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14.53亿元同比增长20.9% 云南白药膏等产品实现显著增长 参苓健脾胃颗粒收入超1亿元 蒲地蓝消炎片近1亿元 血塞通分散片增长显著 植物补益类产品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2.02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16.2%[3] 健康品事业群稳定增长 营业收入34.42亿元同比增长9.46% 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 养元青洗护产品销售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 荣获ICIC科技创新头护产品奖 618期间蝉联天猫国货防脱洗发水品牌第一名[3] 中药资源事业群稳步发展 对外收入9.14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6.3% 践行链主责任 推行六统一运营模式 构建中药材产业集群 探索出一品一链发展路径[3] 省医药公司业绩亮眼 主营业务收入121.64亿元 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7.75% 医疗器械等非药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0.6% 院边店新特药专业药房业务销售同比增长57%[3] 创新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源研发体系 开展道地药材育种研究 中成药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差异化布局创新药 融入生物医药战略[4] 创新药项目成果显著 前列腺癌诊断核药项目INR101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治疗核药项目INR102获临床试验通知书 单抗项目INB301启动临床前研究 AI及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在专业杂志发表 肿瘤类器官库等研究取得进展[4]
杨德龙:“924”行情一周年 这轮牛市走完两波确立趋势
新浪基金· 2025-09-23 09:41
专题:专题|A股"924行情"一周年回顾与展望 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 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三是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四是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 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为本轮牛市行情保驾护航。 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政策组合拳发布后迎来历史性大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大涨 1000点,成交量一度放大到10月8日的3.45万亿,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天也确认了本轮牛市的起点。过 去一年,在一揽子中贸政策陆续发布背景下,A股牛市行情逐步进入第二阶段。截至周年之际,川盘指 数、科创50、北证50、微盘指数四支股指涨幅超过100%。 虽然周一沪市两市一度出现大幅回落,但尾盘随着抄底资金入场出现快速回升,创业板指数强势翻红, 上证指数跌幅大幅收窄。当前市场在经历过前期快速上行后,开始出现一定震荡反复,主要是获利回吐 压力,以及临近国庆长假一部分投资者落袋为安、规避长假不确定性的心理,但市场本身上行趋势并未 改变。投资者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关键要看持有的资产质量,如果是好股票、 好基金,可以放心持股过节,如果 ...
创新药的“效率魔咒”,百奥赛图要来破一破?
新浪证券· 2025-09-23 09:41
行业趋势 - 全球创新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新药上市成功率连年下降 呈现"反摩尔定律"现象 [1] - 创新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但研发难度越来越大 成为跨国药企头号难题和中国Biotech生存考题 [1] 中国药企发展 - 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占比从四年前不足5%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40%以上 实现从"陪跑"到"主角"的身份转变 [2] - 尽管美国政坛曾传出限制中国药企出海的声音 但跨国药企因专利到期潮急需新分子而依赖与中国企业合作 [2] 百奥赛图商业模式 - 公司通过靶点人源化小鼠和"千鼠万抗"抗体库平台起家 专注于提高临床前研发效率 [3] - 平台可将抗体分子从发现到PCC阶段的时间从5-6年缩短至12-18个月 显著提升研发速度 [3] - 已签署280多项合作协议 将抗体库技术推广至全球 [3] 技术平台拓展 - 公司平台正从传统抗体领域向"抗体+"新模式拓展 包括双抗、ADC和核酸递送系统等方向 [4] - 2024年9月与默克达成第三次合作 涉及核酸递送系统领域 [4] - 抗体平台与LNP、细胞疗法、AI研发工具结合探索新可能性 [4] 行业定位 - 公司被比喻为创新药行业的"台积电" 专注于底层技术开发并赋能行业制造重磅药物 [5] - 同时被视为"抗体超市" 为客户提供即取即用的抗体分子解决方案 [5] - 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药效率提升和差异化竞争中提供独特解决方案 [5] 核心技术 - 公司通过靶点人源化小鼠和全人抗体分子库技术破解创新药研发效率难题 [6]
康方生物逆市涨超4%!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探底回升收跌1.48%,再获资金逢跌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36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市场表现 - 9月23日收跌1.48%至1.933元 全天成交额达19.88亿元 换手率9.33% [1] - 盘中获超1500万元净流入 近10日累计资金流入超15亿元 [1] - 截至9月22日基金规模超216亿元 规模与流动性居同类产品领先地位 [1] 标的指数成分股表现 - 中国生物制药跌4.46% 石药集团跌4.73% 百济神州跌2.82% 信达生物跌1.32% [1][2] - 康方生物逆市涨4.27% 因依沃西HARMONi-6研究成果入选ESMO 2025 Late-Breaking Abstract [1][2] - 指数权重分布:百济神州(10.64%) 中国生物制药(10.26%) 信达生物(10.22%) 康方生物(9.97%) 石药集团(8.18%) [2] 行业基本面与政策环境 - 2025H1头部药企业绩稳健:恒瑞医药收入157.6亿元(同比+15.88%) 净利润44.5亿元(同比+29.67%) 中国生物制药收入175.8亿元(同比+9.8%) 扣非净利润33.89亿元(同比+13.1%) [4] - 创新药收入显著增长: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收入增27.2%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增26% 净利润增32% [4] - 医保政策持续优化: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进入专家评审阶段 9-10月将开展谈判/竞价 [5] - 第十一批集采采用价差控制新规 设定"入围均价50%"为锚点 避免恶性低价竞争 [5] 板块投资价值与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2025年内涨幅109.54% 领先恒生创新药(107.37%) 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101.99%)等同类指数 [7][8] - 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生物科技股总市值年初至今累涨154% 远超恒指同期34%涨幅 [2] - 美联储减息预期推动风险偏好调整 资金流向中国生物科技等增长型板块 [2] 行业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创新转型进入收获期 多数企业凭借创新管线走出集采影响 国际化与商业化能力提升 [3] - 增长动能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切换 PDE3/4 Lp(a)等百亿美元级项目加速出海 [4] -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优化药品集采 仿制药对板块影响边际减弱 [5] 2025下半年投资主线 - 创新主线:全球流动性改善利好创新资产定价 关注双抗/多抗 TCE 核药等前沿技术 [7] - 出海主线:中国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关注有重磅品种license-out潜力的企业 [7] - 边际变化主线:政策改善(医药流通/设备更新)及CXO行业供求关系改善 [7]
“9.24”行情这一年:港股从17000点跃升至27000点,“造富神话”能否继续?
第一财经· 2025-09-23 09:29
对于不少散户投资者而言,过去一年投资港股市场,就像一场充满惊喜但也不乏刺激的冒险。看着手中的恒生科技指 数ETF,曲线图宛如一段陡峭的山脉。年初的试探性买入可能带来惊喜,但倘若4月重仓追击,就可能遭遇"套牢"的煎 熬,而在7月"抄底"亦可能会经历颠簸。 去年在"9·24"国内重磅金融政策发布后,叠加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助推,恒生指数自低点启动,历经震荡,于今年9月成 功突破27000点大关,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新高。从AI、创新药到新消费,资金在少数景气板块中密集抱团,催生了 超500只翻倍股的同时,也导致了交易的"拥挤"与估值的短期透支。这一特点使得投资者即便身处牛市,也对买卖时 机极为敏感,个人投资者的真实体验往往是"收益与波动齐飞"。 不过,港股近期呈现回调趋势,恒指已连续四个交易日小幅下行。截至23日收盘,恒生指数报26159点,跌0.7%;恒 生科技指数报6167点,跌1.45%。 当前,随着指数近期回调,市场正审视利好落地后的动能转换。业内观点认为,本轮牛市行至中段,港股互联网所在 的资讯科技业及新消费所在的非必需消费PB分位数仍存在上升空间,景气板块的估值修复有望持续带动港股整体估 值。 从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