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调整

搜索文档
药明巨诺-B盘中涨近7% CAR-T产品集体通过专家评审 公司积极准备医保申报工作
智通财经· 2025-09-29 07:44
公司股价表现 - 药明巨诺-B(02126)盘中涨近7% 截至发稿涨6.1%报4.35港元 成交额728.67万港元 [1] 产品医保进展 - 国家医保局公告显示药明巨诺的倍诺达等5款CAR-T药物通过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 [1] - 公司CAR-T产品倍诺达已被70余款商业医疗险产品纳入 [1] - 公司对外回应称会积极参加2025年医保和商保创新药目录申报工作 [1] 行业支付格局 - CAR-T治疗因"一针超百万元"的高昂定价始终未能进入基本医保目录 [1] - 截至目前CAR-T疗法已形成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体 特病特药保险为补充 金融分期及各类救助方案为辅的多元支付格局 [1] 监管政策信号 - 5款CAR-T产品集体通过专家评审释放积极信号 显示监管层在提高前沿疗法可及性上的决心 [1]
5款CAR-T产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专家评审 一针百万元的“抗癌神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36
据国家医保局8月12日公布的名单,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共有644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 中534个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形式审查,121个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部分药品同时申报两类目 录)。 而在公示的商保创新药初审名单中,包括复星凯瑞的奕凯达、药明巨诺的倍诺达、科济药业的赛恺泽、 驯鹿生物的福可苏以及合源生物的源瑞达在内,共有5款CAR-T产品通过初审。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告,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国家医 保局将于近期在北京组织召开企业现场沟通会,与拟谈判、竞价及价格协商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今年 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第8次进行医保目录调整,也是首次在基本医保目录之外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一位参与评审工作的医保专家处了解到,此前在初审名单中入围的5款CAR-T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产品,均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进入今年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 录范围,为后续进一步谈判以及准入奠定了基础。 记者也采访了国内几家CAR-T生产或销售企业,其普遍认为,此次5款CAR-T产品集体通过专家评审, 释放出积极信号,显示监管层在提高前沿 ...
2025国谈新进展:专家评审结束 近期召开企业沟通会
第一财经· 2025-09-20 06:13
专家评审结束之后,将进入谈判/竞价/价格协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国家医保 局将开展测算评估,组织专家通过职工/居民医保基金测算、药物经济学等方法开展评估,提出基本目 录医保支付标准的评估意见。 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就药品测算评估的思路和重点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收集企业意见 建议和诉求。 9月20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 结束,医保局将于近期在北京组织召开企业现场沟通会,与拟谈判、竞价及价格协商企业进行面对面交 流。 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进行的第8次,也是首次在基本医保目录之外增设商保(商 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今年共有534个药品通过基本医保目录的形式审查,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形式审查, 包括定价百万元的抗癌药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内,多款高价创新药冲刺商保创新药目录, 寻求创新药多元支付的新途径。 国家医保局公告称,评审结果为"拟谈判新增""拟竞价新增""拟价格协商"的目录外药品,表明该药品被 纳入了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竞价/价格协商 ...
2025国谈新进展:专家评审结束,近期召开企业沟通会
第一财经· 2025-09-20 05:47
根据《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方案》,2025 年目录调整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公布结果5个阶段,基本目录调整和商保 创新药目录制定同步进行。 专家评审结束之后,将进入谈判/竞价/价格协商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国家医保 局将开展测算评估,组织专家通过职工/居民医保基金测算、药物经济学等方法开展评估,提出基本目 录医保支付标准的评估意见。 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就药品测算评估的思路和重点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收集企业意见 建议和诉求。 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9月20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工作已 结束,医保局将于近期在北京组织召开企业现场沟通会,与拟谈判、竞价及价格协商企业进行面对面交 流。 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进行的第8次,也是首次在基本医保目录之外增设商保(商 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今年共有534个药品通过基本医保目录的形式审查,121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形式审查, 包括定价百万元的抗癌药CA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查询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9-20 04:30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流程 - 各申报企业需在2025年9月23日12:00前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下载确认函模板并提交加盖公章文件 同时需寄送原件至国家医保局[1] - 确认参加谈判/竞价/价格协商的企业需在2025年9月30日17:00前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光盘材料 包含Word及PDF格式[2] - 评审结果为"拟谈判新增""拟竞价新增""拟价格协商"的目录外药品仅获得谈判资格 不代表已被纳入医保目录[2] 企业沟通与信息管理 - 国家医保局拟在北京召开现场沟通会 要求相关企业保持联系方式畅通以接收具体安排通知[2] - 在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正式发布前 所有申报企业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任何调整相关信息[2] 平台操作指引 - 企业需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https://fuwu.nhsa.gov.cn的"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模块查询专家评审结果[1] - 专家评审结果包括"拟简易续约""拟重新谈判续约""拟谈判新增""拟竞价新增""拟价格协商"五种类型[1] - 企业可在平台"确认函操作"栏查看谈判/竞价主规格 参照药品和支付范围等具体内容[2]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查询公告
证券时报网· 2025-09-20 04:14
医保目录调整进展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查询公告 [1] - 申报企业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评审结果 [1] - 评审结果为"拟谈判新增""拟竞价新增""拟价格协商"的目录外药品被纳入谈判/竞价/价格协商范围 [1] 药品评审结果分类 - "拟谈判新增"药品获得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资格 [1] - "拟竞价新增"药品获得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竞价资格 [1] - "拟价格协商"药品获得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资格 [1] 资格认定说明 - 获得谈判/竞价/价格协商资格不代表药品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或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当前阶段仅为形式审查后的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 [1] - 相关药品仍需通过后续谈判/竞价/价格协商流程才能最终进入目录 [1]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查询的公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0 03:46
9月20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 报药品专家评审阶段性结果查询的公告。 在有关部门、申报企业和评审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 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对2025年通过国家基本医疗保 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简称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 创新药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进行了评审。评审工作已结束,现公告如下: 一、各相关申报企业可自行登陆国家医保服务平台(https://fuwu.nhsa.gov.cn)"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 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模块(以下简称目录调整模块)查询评审结果。 二、专家评审结果为"拟简易续约""拟重新谈判续约""拟谈判新增""拟竞价新增""拟价格协商"的药品, 请相关企业在"目录调整模块"下载对应的"确认函模板",按要求填写并加盖公章后于2025年9月23日 12:00前上传至"目录调整模块",并于当日将原件寄送至国家医保局(以寄出邮戳为准)。请同步下载 对应的"资质材料"模板,并按要求报送。 ...
医保新规下!2025年开始,这5项费用或将不能再报销
搜狐财经· 2025-09-18 22:38
医保新规下的就医选择:一场关乎你我钱包的博弈 上个月,我的姑父经历了一场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出院结算时,医院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他愣住了:"有几项费用医保不报销了。" 姑父不解,过去这些 费用不都是医保覆盖的吗?工作人员解释说,医保目录刚刚调整,一些项目被剔除了。无奈之下,姑父掏出医保卡,自费支付了那部分费用,心中不禁涌 起"看病越来越贵"的感慨。 姑父的经历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类似的场景正在悄然上演。随着2025年医保新规的落地,一些过去被纳入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项目正经历着调整,部分 支出被"移出"了医保的保护伞。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究竟哪些费用不再在报销之列?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动?作为普通参保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医保 新规下的就医博弈? 医保基金的"压力测试":为何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医疗保障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突破13.7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然而,医保基金年支出也随之飙 升至2.8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6%。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都让医保基金的"钱袋子"面临前所未有的支付压力。为了确保医保制度的长 远健康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新一轮医 ...
济川药业业绩连续下滑 重营销轻研发转型之路挑战重重
新浪证券· 2025-09-18 10: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31.9% 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下降45.9% 扣非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47.4%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5.03%环比下降19.8% 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下降42.39%环比下降35.5% [2] - 营收创2017年以来历史新低 归母净利润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3] 核心产品表现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合计销售收入占比从2024年60.12%降至2025年上半年49.51% [2]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累计销售超200亿元 曾在全国口服类中药用药中连续排名第一 [3]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被列入上海市重点监控药品名单 面临价格审查和替代品选择风险 [4] 政策环境影响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被河北、安徽、山东等12个省份医保目录调出 [3] -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23年国采中标价每片0.48元 降幅超80% [4] - 中成药被调出医保现象普遍 原因包括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价格高于化药 [3] 市场竞争格局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虽为独家品种 但蒲地蓝大类有30余个批文 剂型多为消炎片剂 [4] - 直接竞品包括蓝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知名产品 [4] - 创新药济可舒面临罗氏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片、东阳光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成熟产品竞争 [6][7] 转型发展举措 - 日化业务2023年销售收入8900余万元 2024年未在财报中单独列示 [6] - 引进创新药包括与天境生物合作长效生长激素 与恒翼生物合作PDE-4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 [6] - 自研产品Z058和JC-ZC001进入临床三期阶段 适应症分别为功能性便秘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 研发投入状况 - 2024年销售费用29.54亿元占总营收36.85% 研发费用4.45亿元仅占5.55% [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9亿元同比进一步下滑8% [7] - 长效生长激素领域面临长春高新金赛药业垄断 特宝生物和维昇药业新产品相继上市 [7]
百时美施贵宝出售这家合资企业股权,跨国药企缘何纷纷出售成熟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9-15 14:54
公司资产出售 - 百时美施贵宝出售其在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持有的60%股权 该合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 成立于1982年 [1] - 出售前股权结构为百时美施贵宝持股60% 上海医药集团持股30% 国药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 [1] -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是生产战略的一部分 旨在通过外部合作平衡内部资源 深化区域战略布局 确保药物长期稳定供应中国及全球患者 [1] 行业趋势 - 跨国药企在华优化资产布局成为趋势 2024年8月优时比以6.8亿美元(约49.26亿人民币)向康桥资本与穆巴达拉投资公司出售中国成熟产品业务及珠海生产基地 [3] - 自2019年以来礼来 葛兰素史克 武田 辉瑞等跨国药企均进行过以成熟产品为主的资产剥离 [3] - SASS工厂主要经营成熟产品包括头孢拉定胶囊 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氨酚伪麻美芬片 恩替卡韦片等 [3] 政策环境影响 - 2018年以来中国集采政策大幅压缩过期专利原研药利润 跨国药企难以通过销售这些产品获得高额回报 [3] - 中国政府出台系列创新药支持政策 在研发 审批环节给予优惠 医保目录向创新药倾斜 [3] 公司战略调整 - 百时美施贵宝实施"中国2030战略" 目标2025年前引进近30款创新产品或适应证 2026-2030年加速引入全球创新成果 致力于在肿瘤学 血液学及免疫学领域成为创新领导者 [4] - 2024年11月在中国引入全球首创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迈凡妥 是心血管领域首个创新药物 [4] - 2024年12月重新获得RayzeBio管线产品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用于GPC3靶点肝细胞癌治疗 [4] 产品市场表现 - 百时美施贵宝PD-1单抗O药(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于2018年在中国获批 是全球首个在中国上市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5] - O药因未进入医保导致患者治疗费用高昂 在中国市场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5] - 公司正推动O药进入2025年医保目录 该药已通过形式审查 后续需经过专家评审和价格谈判环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