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宁德时代(300750)
icon
搜索文档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2:3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渗透情况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1至7月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1]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已成为市场新车型亮点和消费者重要选购考量 强制性国标已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下月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研讨安全议题[1] SUV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1至8月前十位SUV生产企业销量达648.8万辆 占SUV销售总量66.8%[2] - 特斯拉销量呈下降趋势 其他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和市场多元化趋势[2] 汽车出口业务拓展 - 一汽-大众首批出口车辆正式下线 554辆迈腾和速腾将于9月28日发往中东 11月上市[3] - 标志一汽-大众海外事业正式启航 是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突破[3] 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深化 - 宁德时代在南昌成立新公司南昌时代电服科技 注册资本1000万元[4] - 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 由宁德时代间接全资持股[4]
德勤中国预计港股前三季度新股融资额登顶全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0:16
香港新股市场融资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场融资额达1823亿港元 同比增长228% [2] - 前三季度新股数量66只 同比增长47% [2] - 融资规模稳居全球第一 [1][2] 大型上市项目贡献 - 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 三花智控通过"A+H"模式登陆港股 单家融资均超100亿港元 [3] - 上述三家企业有望入围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股融资规模前十 [3] - 上市后股价表现强劲 截至9月23日累计涨幅均超70% [3] 市场驱动因素 -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推动港股成交额增长及估值回升 [1][3] - 监管层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并简化A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程序 [1][3] - 美联储降息为港股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 [4][5] 全年预期与市场结构 - 上调2025年全年新股融资预测至2500-2800亿港元 较6月预测的2000亿港元显著提升 [1][4] - 港交所目前处理超过230份上市申请 含多只超大型新股 [4] - 医药公司 特专科技公司及消费公司上市将成为市场亮点 [4] 制度创新与市场地位 - 为特专科技企业设立上市"科企专线" 深化与东南亚交易所合作 [5] - 改革举措推动上市发行人来源地 行业及资金来源多元化 [5] - 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5]
“9·24行情”一周年:A股近3000股涨逾50%,超1400股股价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3:59
市场整体表现 - 近一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9%,沪深300上涨41%,北证50指数暴涨158% [4] - 全市场近3000只个股涨幅逾50%,其中1400余只股价翻倍 [4] - 市场形成两波大幅上涨行情,第一波为政策出台后快速上攻,第二波突破前期高点并确立牛市走势 [6] 指数表现分化 - 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三大指数涨幅均超100%,分别达103.50%、118.85%、158.01% [6] - 中证2000和中证1000等小微盘指数涨幅超60%,分别达78.22%和65.76% [6] - 上证指数、沪深300等大盘蓝筹指数涨幅在30%-40%之间,起到市场稳定作用 [6] 交易活跃度提升 - 近一年A股累计成交额达410.99万亿元,较上年189.71万亿元增长117% [7] - 平均单日成交额1.68万亿元,增幅113%;单日成交额最大值3.48万亿元,增幅154% [7] - 平均日换手率4.26%,较上年2.88%增长48% [7] 行业表现特征 - 通信、电子、综合行业指数涨幅超100%,分别达124.09%、121.05%、108.05% [9] - 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行业涨幅均超80% [9] - 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涨幅落后,分别为2.81%、7.54%、9.53% [9] 个股表现亮点 - 3只个股涨幅超10倍:上纬新材涨1720.50%、*ST宇顺涨1133.01%、胜宏科技涨1061.66% [9] - 38只个股涨幅超500%,1435只个股涨幅超100% [9] - 科技股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近一年涨幅分别达300%、421%、1062% [13] 市值结构变化 - 万亿市值公司达13家,新增宁德时代、工业富联、招商银行、中芯国际4家企业 [12] - 5000亿市值俱乐部扩至25家,新增工业富联、中芯国际等7家企业 [12] - 千亿市值俱乐部达169家,包括25家电子公司、9家医药生物公司、7家通信公司 [12] 科技板块主导地位 - 创业板市值前10名均为新经济或科技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中际旭创等 [13] - AI算力、半导体、人工智能、通信设备、高端制造、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表现突出 [9][10] - 市场格局从传统经济向电子、新能源等新经济巨头转变 [12]
宁德时代加码两轮车市场:新能安发布全场景解决方案,定义行业 “优质” 新标准
观察者网· 2025-09-23 12:38
行业背景与市场痛点 - 电摩已成为近4亿国人短途出行的选择 但存在续航焦虑 如实跑续航与宣传严重不符 用车不久电量大幅衰减 冬季低温掉电快[3] - 行业存在动力焦虑 如负载重物爬坡没劲 以及因改装杂牌电池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达7048起[3] - 两轮车市场长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困境 用户被迫在低价与安全 续航与寿命之间妥协[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新能安作为宁德时代与宁德新能源科技的技术延伸 正式发布两轮出行全场景解决方案 标志着宁德时代全面注入两轮车市场[1] - 公司以高安全与高价值为核心驱动 专注两轮动力电池 致力提供极致的两轮出行能源答案和体验[1] - 依托宁德时代的技术和标准 新能安始终坚守确保高标准质量与安全的使命[5] 技术方案与产品特点 - 安全理念涵盖全生命周期安全与场景安全两大维度 贯穿产品从设计到应用全流程 设立高达16000多项测试用例[5] - 针对城市通勤场景推出雪豹电池 通过航空级镁合金材料实现极致轻量化和高强度 以电芯内部化学材料实现高能量密度[5] - 针对摩旅场景首发72V90Ah大单体锂电池 具备6.5度电超大容量 提供高达195公里超长续航 支持5C瞬时脉冲放电[6] - 采用活性锂缓释技术 前300次循环容量保存率超过100%[6] - 针对商业运营场景设计换电系列产品 电池被设计成更保值 更省心的盈利资产 大容量让骑手一天只需换一次电[6] 合作与行业影响 - 72V90Ah电池首发即装车九号旗舰电摩M5200 合作被视为智能出行与智慧能源的深度融合[7] - 旨在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走向优质制胜的新时代 让安全成为底线 让优质成为标配[1][3]
前三季港股IPO集资额猛增228%,或居全球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2:19
港股IPO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预计迎来66只新股上市 集资总额达1823亿港元 新股数量较去年同期45只增长47% 集资额较去年同期556亿港元大幅上升228% [1] - 预计2025年全年香港将迎来超过80宗新股上市 总集资额介于2500亿至2800亿港元之间 [1] - 港交所2025年前8个月共收到283个上市申请 同比大幅增长123% [5] 市场结构与认购情况 - 大行科工以7558倍认购倍数领先 布鲁可和银诺医药分别获得6000倍和5342倍认购 [1] - 今年有98%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 同时有87%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 [7] - 今年前三季度港股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 包括5只A+H新股及1宗从A+H上市公司分拆项目 另有4只大型新股上市 [4] 行业分布与融资结构 - 制造业在融资额上取得领先 占比达37% 消费行业与能源和资源行业分别占20%和16% [10] - 医疗及医药行业在上市数量上最多 [7] - 市场呈现高度多元产业分布 涵盖工业、金融、消费、医疗健康、科技、媒体及电讯(TMT)以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11] 定价与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为33% 高于去年同期的9% [7] - 以发售价范围下限定价的公司占比大幅降至23% 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9% 以上限定价的公司占比显著升至20% 较去年同期的9%大幅提升 [7] - 前五大新股融资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35% 达到987亿港元 [8] 政策与制度支持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4] - 香港联交所提出降低A+H股发行人的H股最低上市门槛等建议 进一步拓宽境内企业融资渠道 [4] - 香港特区政府正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5] 资金流动与市场吸引力 -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 股市日均成交额维持在2000亿港元以上 [4] -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预计带动更多海外资金涌入亚洲高成长性投资标的 [1] - 港股市场资金流通便捷且股价通常存在折让 形成吸引价值投资者的"估值洼地" [11] 重点上市公司案例 - 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融资额成为港交所最大IPO项目 [10] - 紫金黄金国际以250亿港元融资额位列港股前三大IPO [10] - 前五大新股包括宁德时代(410亿港元) 紫金黄金国际(250亿港元) 恒瑞医药(114亿港元) 三花智控(107亿港元) [10]
前三季度港股IPO集资额升228%,556亿稳居全球集资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1:2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股IPO市场认购盛况空前 大行科工以7558倍认购倍数领先 布鲁可和银诺医药分别获得6000倍和5342倍认购 [1] - 前三季度香港迎来66只新股上市 数量同比增长47%至66只 集资总额达1823亿港元 同比大幅上升228% [1] - 全年预计超过80宗新股上市 总集资额介于2500亿至2800亿港元之间 [1] 市场资金与流动性 - 美联储降息周期推动海外资金涌入亚洲高成长性投资标的 为香港超大型新股发行提供资金和流动性支持 [2] -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 股市日均成交额维持在2000亿港元以上 推动企业估值整体上升 [3] - 港股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外资可获得多元板块配置机会 A+H股存在股价折让形成估值洼地 [7] 上市申请与政策支持 - 港交所前8个月收到283个上市申请 同比增长123% [4] - 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2] - 香港联交所提出降低A+H股发行人H股最低上市门槛等建议 拓宽境内企业融资渠道 [2] 新股结构与行业分布 - 前三季度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 包括5只A+H新股及1宗分拆项目 另有4只大型新股 [2] - 前五大新股均由募资额超100亿港元项目构成 融资总额同比增长135%至987亿港元 [6] - 融资额集中于三大行业 制造业占比37% 消费行业占20% 能源和资源行业占16% [6] 市场多元化与产业分布 - 港股IPO市场呈现高度多元产业分布 涵盖工业、金融、消费、医疗健康、TMT及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7] - 科技企业上市专用通道及同股不同权规则优化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4] - 措施有助于吸引创新企业赴港上市 促使发行人来源地、行业分布及资金结构更趋多元化 [4] 定价与投资回报 - 以发售价范围下限定价的公司占比降至23% 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9% 以上限定价占比升至20% [6] - 上半年港股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为33% 高于去年同期的9% [4] - 98%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 87%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 [5] 板块表现 - 医疗及医药行业新股数量最多 制造业在融资额上领先 主要受宁德时代等超大型项目带动 [6] - A+H上市、生物科技及科技板块继续成为香港新股市场主要动力 [2]
合作共赢,会是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破局之路吗?
观察者网· 2025-09-23 10:52
公司欧洲市场战略 - 推出NP3 0技术平台和首款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ro 电池容量122kWh续航758km且寿命达12年100万km [1] - 欧洲市场份额从去年37%上升至今年45%超越LG能源排名第一 [1] - 与欧洲超过90%主流车企合作 建立德国 匈牙利及西班牙三大生产基地 [3] - 计划与车企及电池制造商讨论合资项目 包括ACC等欧洲企业 [3] 欧洲产能布局 - 德国图林根工厂总投资18亿欧元规划产能14GWh 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且良品率达95% [5][8] - 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一期40GWh于2026年初投产 长期规划100GWh 紧邻奔驰宝马缩短供应链 [5] - 西班牙合资工厂投资41亿欧元 专注磷酸铁锂电池年产能50GWh [6] - 欧洲三座工厂总投资超130亿欧元 合计规划产能164GWh 针对高中低端市场形成完善产品组合 [6] 技术优势与行业地位 - 全球份额达37%为第二名比亚迪两倍以上 奠定欧洲扩张基础 [10] - 德国工厂18个月实现量产 良品率95% 对比Northvolt瑞典工厂良品率仅70% [8] - 计划将换电技术引入欧洲 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且利于电池回收 [10] 欧洲市场机遇 -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破产 亚洲企业获得扩大份额契机 [7] - 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 无时间等待本土技术成熟 需依赖亚洲电池企业 [8][10] - 欧洲供应链依赖进口 87%锂来自澳大利亚 68%钴来自刚果 40%天然石墨依赖中国 [11] 面临挑战 - 欧洲技术工人短缺和供应链限制 德国劳动力老龄化难以招聘有资质员工 [11] - 竞争对手LG能源 SK On在波兰匈牙利规划超40GWh产能 亿纬锂电规划30GWh产能 [13] - 需通过本地化生产和贴合需求产品取胜 但多供应商体系增加竞争压力 [13]
星源材质:公司主要客户覆盖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0:42
公司客户覆盖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中创新航 国轩高科 欣旺达等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 [1] - 公司同时覆盖韩国LG化学 三星SDI 日本村田 SK On等国际头部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1] 行业地位 - 公司产品获得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认可 显示其在锂电隔膜领域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 [1] - 客户群体涵盖中日韩三大锂电池生产国的一线企业 体现全球化供应链布局特征 [1]
扎堆港股!新一轮锂电融资潮来袭!
起点锂电· 2025-09-23 10:18
行业活动与展会 - CINE2025固态电池展暨固态电池行业年会将于2025年11月6-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展商规模200+ 参会企业2000+ 专业观众20000+ [1] - 同期举办2025起点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和SSBA固态电池产业联盟理事会 [1] - 第一批展商及赞助商包括金钠科技、茹天科技、海四达、融捷能源等超过30家企业 [1] 融资动态 - 近期苏州协晟新材料、ACT-ion(美国)、赛恩斯能源、LeydenJar(荷兰)、匠芯新材、武汉瑞科美完成融资 其中三家为A轮和Pre-A轮 一家为B轮 [2] - 融资企业业务覆盖硅基负极材料、高性能电池系统、单晶正极活性材料及电池回收等领域 [2] - 上半年锂/钠电池产业链融资涉及金额从几百万元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 覆盖超过20家企业 [6] - 7月新能源融资浪潮涉及锂电池、光伏、氢能三大板块 硅基负极和固态电解质企业居多 [6] - 8月融资企业包括四川物科金硅、欣界能源、瑞智新能源等固态电池相关企业 [7] 硅基负极技术发展 - 硅基负极材料因电导性优于石墨、储量丰富且成本低 成为固态电池赛道重要技术路线 [7] - 目前多采用硅碳复合材料与硅氧复合材料路线 兼具稳定与高容量优点 量产在即 [7] - 杉杉、贝特瑞、璞泰来三大巨头规划产能超过10万吨 超过当前有效产能一倍多 [7] - 2024年被视为硅基负极量产前关键节点 企业需注重产能与技术协同 [8] 资本市场动向 - 上市公司扎堆赴港IPO 推动融资潮上新台阶 [3] - 宁德时代、比亚迪、龙蟠科技成功两地上市 2025年Q1港股IPO集资总额翻三番 [10] - 亿纬锂能、星源、欣旺达、天赐、格林美、阳光电源、金晟新能等企业相继推进港股上市 [10] - 中国电建拆分子公司电建新能筹备上交所IPO 广东恒翼能重启IPO进程 [10] - 上市公司融资动机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研发及出海竞争 [10] 行业趋势与机遇 -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终端产品纽带 带动锂/钠电池及固态电池产业链成为资本关注重点 [5] - 行业周期性拐点出现 悲观情绪消散 锂电行业迎来新一轮上升期 [11] - 出海战略面对欧美新能源转型巨大空白 先发企业有望获得红利 [11] - 全球化战略势在必行 港股上市成为企业重要融资渠道 [11]
宁德时代发生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4.4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0:10
大宗交易概况 - 9月23日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成交2笔 合计成交量120万股 成交金额4.42亿元 成交价格均为368.15元/股 [2] - 当日两笔交易买卖方营业部均显示为机构专用席位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53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达17.40亿元 [3] 二级市场表现 - 当日收盘价368.15元 单日下跌0.51% 日换手率0.82% 成交额128.14亿元 [3]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4.17% 但同期主力资金净流出7.05亿元 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3.21亿元 [3] - 融资余额141.68亿元 近5日增加7.37亿元 增幅达5.49% [4] 交易结构特征 - 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与当日收盘价持平 折溢价率为0% [4] - 单笔交易规模均为60万股 对应成交金额2.21亿元 [4] - 全部交易均发生在机构投资者之间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