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宁德时代(300750)
icon
搜索文档
300185,突发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9-27 13:48
通裕重工技术突破与业绩表现 - 成功交付世界直径最大碾环机核心部件主辊轴 该部件采用313吨钢锭为坯料 最终成型为160余吨核心锻件 展现重型装备制造领先工艺水平[1] -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61亿元 同比增长49.7% 截至9月26日该股年内上涨22.18% 最新A股市值达122.37亿元[1]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进展 -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基于该电解质构建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 并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4] - 固态电池被广泛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方向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体系展现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潜力[4]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 市场规模迈入千亿元级别 2025年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加速[5] - 产业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全链条生态协同 可拓展低空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5] 企业固态电池布局动态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 能量密度达400Wh/kg[6] - 中伟股份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 天奈科技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6] - 盟固利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通过头部企业小试认证 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5] - 曼恩斯特完成干湿法双线产品布局 已出货多款设备并获客户认可[5] 固态电池概念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概念股平均上涨50.83% 其中7股累计涨幅翻倍 包括上海洗霸 先导智能 德福科技等[7] - 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概念股达21只 宁德时代以58.55亿元融资净买入额居首[10][11] - 宁德时代获36家机构给予积极型评级 先导智能 国轩高科 赣锋锂业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51.25亿元 10.56亿元和8.22亿元[10][11]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北证汽车零部件投资框架:掘金国产替代+智能化升级,机器人核心部件延伸打开增量蓝海
开源证券· 2025-09-27 13: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北交所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积极看好态度 重点推荐受益于国产替代 智能化和轻量化趋势以及机器人产业延伸的优质企业 [1][2] 核心观点 - 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三大发展机遇:国产替代加速(中国整车厂崛起但零部件产业地位不对等) 智能化驱动传感器和线束需求增长(L2-L3级自动驾驶需19-29个传感器) 轻量化推动铝合金和工程塑料应用(目标2035年燃油车轻量化系数降25%) [1][2]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从"0"到"1"落地(2024年为量产元年) 其核心零部件(电机 传感器 减速器 丝杠 轴承)与汽车零部件高度协同 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2][5] - 北交所聚集2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覆盖7大品类 需自下而上挖掘高稀缺性企业(如林泰新材 奥迪威)并关注向机器人产业链延伸的机会 [2][5] 分章节总结 国产替代+智能化+轻量化趋势 - 国产替代:中国汽车产销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24年产销超3128万辆) 但全球Top100零部件企业中中国企业仅占15% 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替代空间大 [1][16][20] - 智能化:L2级渗透率达48.6%(2024年1-9月装机704.1万套) L2-L3级自动驾驶需19-29个传感器 推动汽车传感器市场增长(2024年全球402.4亿美元 2034年达881.8亿美元) [1][36][37] - 轻量化:铝合金性价比高(减重效果达50%) 工程塑料从内外饰向功能件延伸(中国单车塑料用量70kg 远低于德国300kg) 一体化压铸可减少零件数量(特斯拉Model Y后底板从70个零件减至2个) [1][65][77] 人形机器人产业协同 - 产业化进程:2024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特斯拉Optimus灵巧手自由度达22个 多家企业(如优必选 Figure)进入工厂实训 [2][90][91] - 零部件协同:丝杠(价值量占比19%) 无框力矩电机(16%) 减速器(13%) 力传感器(11%) 空心杯电机(8%) 轴承(5.5%)等与汽车零部件技术同源 [2][9] - 市场规模:人形机器人轴承市场预计2030年达2.16亿元 2035年达89.51亿元 单台机器人轴承价值量5432-10780元 [5][9] 北交所企业布局 - 林泰新材: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替代龙头(2022年中国市占率4%排名第三) 2025H1营收2.05亿元 归母净利润0.75亿元 股价涨幅164.38%(2025年2-5月) [2][5][9] - 奥迪威: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龙头 拓展机器人感知技术(如MEMS超声波传感器 精密力控机械臂) 2024Q4及2025Q1股价表现高弹性 [2][5][9]
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发布(附独家解读)
中国能源报· 2025-09-27 12:43
全球新能源企业总体增长态势 - 2025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总营业收入达9.5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仅增长0.10%,增幅同比大幅下降10.06个百分点 [3] - 企业平均规模为190.94亿元,增幅仅0.07%,较上年10.12%的增幅下降10.0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大幅下滑 [4] 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对比 -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数量增至302家,发达国家企业减少至198家 [6] -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总营业收入5.75万亿元,同比下降0.05万亿元,发达国家企业总营业收入3.80万亿元,同比增加0.05万亿元 [9] -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平均规模190.27亿元,同比下降2.77%,发达国家企业平均规模191.96亿元,同比增长4.48% [13][15] 区域市场表现 - 亚洲企业数量增至319家,总营业收入6.02万亿元,同比下降0.08万亿元 [16][17] - 欧洲企业数量减至106家,但总营业收入2.19万亿元,同比增加0.08万亿元 [16][17] - 前十强企业中亚洲占8席(含中国7家),欧洲占2席(法国TotalEnergies和丹麦Vestas) [19][21] 主要国家竞争力变化 - 中国企业总营业收入5.20万亿元,占比54.50%,增速从13.56%降至2.60% [22][28] - 美国企业总营业收入1.09万亿元,占比11.37% [22] - 德国总营业收入3990亿元重回第三,日本降至第五(3343亿元,占比3.50%) [22] - 日本企业平均规模123.81亿元,远低于德国的234.71亿元和中国的197.85亿元 [23][25] 产业链结构分化 - 储能企业总营业收入2.17万亿元,同比下降0.10万亿元,占比降至22.76% [34][38] - 原材料企业总营业收入1.38万亿元,同比下降23.76% [39][41] - 中游制造企业总营业收入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7.67%,下游应用企业总营业收入2.71万亿元,同比增长26.05% [39][41] 企业规模分层特征 - 前十强企业平均规模1947.7亿元,增速从16.79%降至9.69% [42][46] - 营业收入超千亿企业数量从14家减至12家,总营业收入2.16万亿元 [45][47] - 401-500名企业总营业收入4081亿元,同比下降1.59% [48][50]
3年4次被“宁王”告上法庭!海辰储能上市前还有这些关卡要闯
第一财经· 2025-09-27 11:56
上市进程受阻 - 海辰储能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9月25日失效 因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1] - 招股书失效属港交所正常程序 但反映公司尚未准备好或存在上市关卡[1] - 公司曾于2023年借壳上市失败 本次为第二次资本化尝试受阻[1] 专利诉讼纠纷 - 宁德时代2025年6月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及创始人 索赔1.5亿元[2] - 诉讼焦点为双方争夺市场的587Ah电芯技术专利高度重叠[2][3] - 2023年以来宁德时代四次狙击海辰储能 其中三次为直接专利诉讼[3] - 宁德时代拥有及申请专利达49347件 是海辰储能的12.65倍[3] - 海辰储能多名高管曾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3]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海辰储能2025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系统 并联合定义尺寸标准[2] - 宁德时代2025年6月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 缺陷率PPB级 安全等级7.5西格玛[3] - 587Ah电芯被视为下一代储能电池核心规格 双方争夺行业标准定义权[3] - 公司为行业内首批应用280Ah电池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2]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储能电池总产能从2022年5.4GWh增至2024年49.7GWh 设计产能达62GWh[5] - 2026年总设计年产能预计超100GWh[5]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 近三年复合增速167%[5] - 2024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5] - 全球GWh级以上储能电池企业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5]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6.1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17亿元[6] - 2022年亏损17.76亿元 2023年亏损19.75亿元 2024年净利润2.88亿元[6] - 2024年扣除政府补贴4.14亿元后实际亏损约1.26亿元[6] - 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增至2024年80.09亿元 占营收比重从6.1%升至64.2%[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1.8天大幅增加至2024年185.7天[6]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产品包括储能电池及系统[4] - 覆盖源网侧、数据中心、工商业及居民家庭等应用场景[4]
破壁垒、筑通途 以协同创新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生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7 11:43
全球汽车产业合作现状 -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需通过坚定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1] - 第七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9月27-29日召开 聚焦深化国际合作议题 [1] 中外合作模式演变 -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从市场产能合作升级为技术生态合作 [3] - 欧洲购车者对中国汽车品牌考虑度从2024年31%升至47% [3] - 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7875亿美元 [5] - 2025年慕尼黑车展有116家中国企业参展 [5] 中德产业互补优势 - 德国企业在工厂安全标准领域专业积累深厚 [5] - 中国企业在市场应用 技术迭代和充电设施建设方面表现突出 [5] - 两国产业优势高度互补 可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5] 中英合作进展 - 中英在交通脱碳领域构建双向赋能 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5] - 英国在设计质量创新领域有基础 中国具备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 [6]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且发展速度超预期 [6] 跨国企业在华本土化战略 - 北京奔驰合作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全领域 进入深度融合新阶段 [9] - 梅赛德斯-奔驰建立北京上海双引擎创新中心 加强本土研发投入 [10] - 大众汽车通过提升本土研发速度 平台战略深耕和智能化自主开发适应中国市场 [10] 技术合作方向 - 中德建议在全固态电池 AI大模型 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领域共享资源共担风险 [9] - 协同推动自动驾驶数据安全 电池碳足迹等国际标准制定 [9] - 宝马集团认可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化发展模式对全球市场的借鉴意义 [11] 出海挑战与对策 - 欧盟反补贴调查和美国关税政策增加全球汽车运营风险 [14] - 国际化合作面临多元化能源需求 全生命周期低碳达标等技术痛点 [14] - 企业出海需注重文化融入 建立小生态场景并借助行业组织力量 [15] - 应以谦卑心态面对出海挑战 避免过度计算短期成本 [15] 国际合作建议 - 持续深化战略共识 全面加强各层面沟通交流 [16] - 推动中外企业在开放创新环境下联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16] - 共建开放发展环境 反对贸易壁垒维护供应链稳定 [16] - 竞争是产业常态 合作可丰富竞争内容并实现共同发展 [16]
3年4次被“宁王”告上法庭!海辰储能上市前还有这些关卡要闯|陆说能源
第一财经· 2025-09-27 11:34
上市进程受阻 - 海辰储能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9月25日失效 因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1] - 招股书失效属港交所正常程序 但反映公司尚未准备好或上市进程存在关卡[1] - 公司曾于2023年借壳上市失败 此次为第二次资本化尝试受阻[1] 专利诉讼纠纷 - 宁德时代于2025年6月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 索赔1.5亿元[2] - 诉讼焦点为587Ah电芯技术专利 双方产品存在高度重叠[2][3] - 2023年以来宁德时代四次狙击海辰储能 其中三次为直接专利诉讼[3] - 宁德时代拥有及申请专利达49347件 是海辰储能的12.65倍[3] - 海辰储能多名高管曾有宁德时代任职履历 存在技术团队重叠[3]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海辰储能于2025年4月发布587Ah储能电池及系统 并联合定义尺寸标准[2] - 宁德时代于2025年6月宣布量产交付587Ah电芯 缺陷率达PPB级[3] - 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被视为下一代储能电池核心规格[3] - 海辰储能为行业内首批将280Ah电池用于大型储能项目的企业[2] 产能与市场地位 - 储能电池总产能从2022年5.4GWh增至2024年49.7GWh 设计产能达62GWh[5] - 2026年总设计年产能预计超100GWh[5]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35.1GWh 近三年复合增速167%[5] - 2024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 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5] - 为全球GWh级储能电池企业中唯一专注储能领域的企业[5]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36.1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17亿元[6] - 2022-2023年分别亏损17.76亿元和19.75亿元 2024年净利润2.88亿元[6] - 2024年扣除政府补贴4.14亿元后实际亏损约1.26亿元[6] - 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增至2024年80.09亿元 占营收比重从6.1%升至64.2%[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1.8天大幅增加至2024年185.7天[6]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主要产品包括储能电池及系统[4] - 产品覆盖源网侧、数据中心、工商业及居民家庭等应用场景[4]
万亿龙头,股价12次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11:04
市场表现 - 本周168只A股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按前复权价计算 不含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 [1] - 今年以来873只股票股价创历史新高 同比大幅增长302% [2] - 本周涨幅居前的个股包括聚辰股份(51.90%)、长川科技(49.40%)、上纬新材(44.81%)、品茗科技(44.01%)和晶合集成(39.58%) [3] 行业分布 - 电子行业创新高个股数量最多 达59只 [1] - 机械设备行业创新高个股30只 [1] - 汽车行业创新高个股16只 [1] - 热门概念高度聚焦 新能源车概念40只 半导体概念35只 机器人概念30只 [3] 板块分布 - 主板创新高股票80只 [1] - 科创板创新高股票43只 [1] - 创业板创新高股票40只 [1] - 北交所创新高股票5只 [1] 市值特征 - 大市值龙头股表现突出 华工科技最新市值927.1亿元 工业富联最新市值1.29万亿元 紫金矿业最新市值7282.26亿元 [1] - A股总市值超千亿元的个股有26只 [3] - 市值居前的包括宁德时代(17352.53亿元)、工业富联(12882亿元)、中芯国际(10580.61亿元)、紫金矿业(7282.26亿元)和海光信息(6022.36亿元) [3] 成交活跃度 - 本周成交额居前的个股为立讯精密(1167.16亿元)、中际旭创(933.35亿元)、中芯国际(836.11亿元)、阳光电源(748.15亿元)和工业富联(747.65亿元) [2] 创新高频率 - 华工科技近30个交易日18次创新高 [1][2] - 天普股份和中创智领近30个交易日15次创新高 [2] - 生益科技和腾景科技近30个交易日14次创新高 [2] 高价股表现 - 截至9月26日收盘 股价超百元的个股有41只 [3] - 收盘价居前的个股包括吉比特(595.81元/股)、北方华创(452.80元/股)、茂莱光学(419.90元/股)、中际旭创(413.70元/股)和宁德时代(380.40元/股) [3] 公司业绩 - 华工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76.29亿元 同比增长44.66% 其中光模块业务同比增长124% 占总营收49.1% 净利润9.11亿元 同比增长44.87% [2] - 光模块需求增多推动营收增长 光电器件成为公司主业 [2] - 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 公司光模块业务订单充沛 具备硅光芯片自研能力 同时布局LPO与AEC产品 国内外业务协同推进 [2]
GGII:1-8月国内锂电池产业链总投资4000亿元
高工锂电· 2025-09-27 10:51
行业扩产总体情况 - 2025年1-8月中国锂电产业链新签约及开工扩产项目达183个 计划总投资额4000亿元 呈现高端扩产提速、低端产能出清特征 [4][7] - 锂电池环节扩产项目54个 占比30% 固态电池扩产项目23个 占比13% [4] - 锂电池环节投资额占比超40% 头部企业主导扩产 跨界企业大幅收缩 [7] 各环节扩产特点 - 固态电池领域规划投资额达350亿元 成为新兴增长极 主要受技术迭代及量产加速驱动 [7] - 磷酸铁锂正极及上游规划总投资额超800亿元 受三个百亿级项目拉动 包括贵州磷化331亿元项目、青山集团243亿元项目及云图控股159亿元项目 [7] - 负极材料规划投资额286亿元 呈现技术升级与海外扩张双主线 硅碳负极成扩产热点 海外建厂加速 [8] - 三元正极和锂电设备环节因产能相对饱和且市场增量较小 投资规模收缩 [8] 投资主体特征 - 传统环节扩产由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股份等头部企业主导 [7] - 新兴赛道如固态电池、钠电池、硅基负极吸引跨界资本与初创企业入场 例如东驰新能源规划52亿元钠电池项目 固态电池初创企业签约数十亿元产业化项目 [7] 区域分布特征 - 国内扩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 华东依托化工资源与产业链配套优势布局材料及电池制造 华中打造资源加制造一体化基地 [10] - 海外市场以马来西亚、印尼、匈牙利项目居多 马来西亚因地缘政治风险低及政策友好吸引亿纬锂能等企业布局 欧洲受电动化需求及政策驱动吸引中国企业设厂 [10][11] 重大扩产项目 - 宁德时代在山东济宁投资140亿元建设30GWh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14] - 比亚迪在浙江台州投资100.2亿元建设22GWh动力电池项目 [14] - 中创新航在葡萄牙投资151.684亿元建设15G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 [14] - 宁德时代在印尼投资60亿美元建设6.9G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 [14]
估值周报:最新A股、港股、美股估值怎么看?-20250927
华西证券· 2025-09-27 08:12
A股市场估值 - 万得全A当前PE(TTM)为17.33倍,处于历史均值附近[7] - 创业板指PE(TTM)现值为44.17倍,低于中位数48.90倍[14] - 食品饮料行业PE处于历史较低分位,计算机行业PE处于历史较高分位[23] - 银行板块PB(LF)仅0.53倍,显著低于券商板块的1.42倍[26] 港股市场估值 - 恒生指数PE(TTM)现值为11.84倍,略高于中位数10.27倍[59] - 恒生科技指数PE(TTM)为23.69倍,较中位数32.81倍偏低[59] - 港股地产建筑业PB(LF)仅0.43倍,大幅低于中位数0.82倍[73] - 腾讯控股PE(TTM)现值为25.87倍,低于中位数35.80倍[75] 美股市场估值 - 标普500指数PE(TTM)现值为29.36倍,高于中位数21.07倍[82] - 纳斯达克指数PE(TTM)达42.83倍,超过中位数32.92倍[82] - 道琼斯工业指数PE(TTM)现值为31.64倍,显著高于中位数18.57倍[82] 跨市场比较 - 中概股估值普遍回落,阿里巴巴PS现值为2.93倍,低于中位数7.28倍[97] - 中美银行股PB差异明显,建设银行PB仅0.67倍,而摩根大通达2.58倍[100]
【一周项目动态】湖北宜昌80GWh锂电池项目开工!港股规模最大车企IPO诞生
新浪财经· 2025-09-27 06:17
投资扩产 - 沃尔核材控股子公司上海科特拟投资不超过10亿元在江苏吴江建设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制品、耐火材料及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1] - 超威电力、国驰智储和中泽能合资在南通如东投资10亿元建设储能系统集成制造与综合能源服务基地 规划年产移动储能系统10,000套、工商业储能系统10,000套及PACK模组10万套 达产后预计年应税销售30亿元 [2] - 鸿富瀚拟投资不超过11.28亿元在刚果(金)铜矿区域合资建设光伏储能电站项目 总投资额14.1亿元 [2][3] - 金江能源集团联合上海电气在云南楚雄投资2.5亿元建设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项目 一期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15,000立方米电解液生产线 二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吨五氧化二钒提纯项目 [3] - 中创智领拟投资50亿元在常州武进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 主要生产电机系统部件、底盘部件及热管理部件 [4] 开工投产 - 楚能新能源湖北宜昌80GWh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20亿元 新增超6,000个就业岗位 [4] - 亿纬锂能匈牙利基地机电设备进场 投资不超过99.71亿元 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 2026年竣工后将向宝马供应大圆柱电池 创造超1,000个岗位 [4][5] - 山东烁燊新能源49亿元磷酸铁锂电池项目已投产 一期投资14亿元年产2.8GWh 二期计划投资35亿元 [5] - 四川相源圆柱形锂电池项目总投资60亿元 用地400亩 年产能突破12亿支 一期2025年底投产 整体投产后年产值50亿元 年税收超1.5亿元 [5][6] - 天齐锂业江苏张家港18亿元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竣工投产 年产能3万吨 [6] - 常德昆宇投资2亿元的1.5GWh钠离子电池产线正式量产 采用聚阴离子技术路线 [7] - 新疆阿勒泰高登赛6GWh锂电池PACK基地投产 总投资6亿元 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7] - 东方旭能新疆柯坪独立式储能项目开工 总投资16.7亿元 规模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 年输送电能5亿千瓦时 年产值2.2亿元 [8] - 聚瑞云控盐城总部项目奠基 总投资10亿元 涵盖新能源汽车科技物联服务、北斗终端设备及智慧出行板块 [8] - 甘肃武威为恒云储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开工 一期投资4亿元建设100MW/400MWh 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设计寿命20年 循环次数不低于6,000次 [9] - 浙江宸德平湖锂电池结构件项目开工 总投资7.5亿元 年产3,500万套结构件 计划2026年竣工 [10] - 西藏矿业扎布耶盐湖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投产 采用全球首套膜分离+MVR工艺 锂储量184.1万吨 [10][11] - 内蒙古青辰储能锂/钠电池PACK集成生产基地完成设备调试 总投资5亿元 年产能5GWh [11] - 云南昆明特隆美储能智造产业园首台储能电池PACK下线 投资1亿元 规划产能2.5GWh [11] - 江苏高达智能装备江阴项目开工 总投资6亿元 年产新能源电池设备1,500台套及新能源原料生产线20万吨 [12] - 宁夏瀚骏新能源150MW/600MWh储能电站开工 总投资5.5亿元 [13] - 新疆塔城充电桩研发生产基地开工 占地21亩 远期规划年产充电桩2万台 [13] - 福建奔驰新能源商务车平台项目厂房封顶 总投资超40亿元 占地面积112,612平方米 采用VAN.EA纯电架构 [14] - 千顾汽车平湖总部及智能工厂开工 总投资12亿元 年产155万套汽车智能制动系统 2027年投产后年产值30亿元 [14][15] 收购并购 - 盛新锂能拟以14.56亿元现金收购四川启成矿业21%股权 交易后持股70% 标的核心资产为雅江县木绒锂矿 氧化锂资源量98.96万吨 平均品位1.62% 达产后碳酸锂当量约7.5万吨 评估增值率388.77% [15][16] 增资融资 - 天赐材料递表港交所 锂离子电池材料年产能从2022年底498,117吨增至2025年上半年1,341,000吨 [16][17] - 海亮股份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7] - 奇瑞汽车港股IPO全球发售2.97亿股 发行价30.75港元/股 募资91.45亿港元 上市首日开盘价34.2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11.22% [17][18] - 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过25亿元 增资价格3元/1元注册资本 [18] - 阿维塔科技计划第四季度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长安汽车持股40.99% 宁德时代持股14.1% [19] - 曲靖亿纬锂能注册资本由10.5亿元增至17.25亿元 [19] - 涛涛车业拟申请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19] 公司订单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与瑞浦兰钧签订电解液供应协议 2023年至2030年底采购总量不少于80万吨 月度最高供应量不低于2万吨 [19] - 旭派动力与派能科技战略合作 派能科技将供应超1GWh电池材料 双方聚焦启停电池与轻型动力领域 [19][20] - 富临精工控股子公司江西升华获宁德时代15亿元预付款 用于锁定磷酸铁锂供应量 协议有效期至2026年底 [20] - 智光电气控股子公司智光储能获1.64亿元订单 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供应高压级联半固态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21] - 澳大利亚安森资源与LG能源解决方案签订碳酸锂承购协议 自2028年起每年供应4,000干公吨电池级碳酸锂 约占项目年产能10,000吨的4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