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601878)

搜索文档
英科医疗股价涨5.33%,浙商证券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02万股浮盈赚取7.8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3:34
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上涨5.33%至38.76元/股 成交额达4.44亿元 换手率2.54% 总市值253.80亿元 [1]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涵盖个人防护 康复护理 其他产品三大板块 个人防护类收入占比91.47% 康复护理类占比4.75% 其他产品占比3.77% [1] - 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20日 2017年7月21日上市 总部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及香港湾仔 [1] 基金持仓情况 - 浙商证券资管旗下基金浙商汇金量化臻选股票A(011824)二季度持有4.02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75% 为第二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7.88万元 最新规模6380.8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27.29% 近一年收益58.4% 成立以来收益17.0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陈顾君累计任职时间5年251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2.04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35.77% 最差回报-7.57% [3]
月内两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证券日报· 2025-09-25 23:31
券商信用业务扩张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以把握市场机遇[1] - 华林证券年内两次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 从原有水平调至62亿元后又提升至80亿元[3] - 行业两融余额从6月末1.85万亿元增长至9月24日2.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期间增幅达31%[2] 业务发展驱动因素 - 上半年证券行业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4% 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达12.25%[2] - 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直接驱动融资需求激增 头部券商凭借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4] - 中小券商通过上调规模释放资金额度 可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活跃交易者抢占市场份额[4] 业务现状与竞争格局 - 浙商证券上半年两融余额237.85亿元 较2024年末下降0.2%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 - 国泰君安以31.87亿元利息净收入居行业首位 华泰证券以20.37亿元紧随其后[5] - 上市券商中仍有4家公司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处于亏损状态[5] 风险管控措施 - 浙商证券实施事前准入管理 运用黑名单及内评等工具 差异化投后管理[3] - 两融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达280.87% 业务整体风险可控[3]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部分中小券商将两融利率压降至4%以下 挤压信用业务盈利空间[5] - 东方证券深耕高净值客户完善定价机制 国联民生通过分层定价策略拓展应用场景[6] - 行业需避免价格战 通过科技赋能构建"融资+投研+资产配置"的综合服务生态[5]
两融余额迭刷纪录 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8:14
两融余额创新高 - A股两融余额单日大增超140亿元达2.4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1] - 两融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7.14%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2.54%[4] - 两融余额连续3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其中连续3个交易日超2.4万亿元[4] 券商业务扩张动态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1] - 华林证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为年内第二次上调[1][2] - 兴业证券审议通过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议案但未披露具体数字[2] 券商业务表现与策略 - 浙商证券两融余额237.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60%市场份额提升至1.29%[2] - 国元证券锚定"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精准服务[3] - 国信证券持续丰富两融智能交易服务体系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3] 杠杆资金流向 - 9月24日单日融资净买入电子板块110.95亿元电力设备25.02亿元机械设备8.76亿元[4] - 近一个月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845.12亿元电力设备437.56亿元通信244.07亿元[4] - 七大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均超100亿元包括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和汽车等[4] 市场环境与风险管控 - 两融余额绝对规模超2015年但占流通市值及成交比重处于2016年来历史中枢水平[5] - 东北证券因前端核查不到位和风险揭示不充分被警示光大证券营业部因提供"绕标套现"便利被出具警示函[6] - 华林证券构建多层级业务授权管理体系通过逐日盯市和强制平仓等措施建立全流程风险管理[7] 行业竞争与发展趋势 - 券商通过提升规模上限抢占市场份额或在客户服务风险定价科技赋能等领域挖掘差异化优势[7] - 业务量增加带来操作压力咨询授信及利率调整需求明显增多[6] - 行业进入量质并重发展阶段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及合规管理水平面临更严格市场检验[7]
A股市场两融余额创新高 月内两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5 17:39
券商信用业务扩张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以把握市场机遇[1] - 华林证券年内两次调增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从原有水平升至62亿元后又提升至80亿元[3] - 行业多家券商扩张信用业务反映对市场发展机遇的看好[1][3] 两融市场表现 - A股市场两融余额从6月末1.85万亿元增长至9月24日2.43万亿元再创新高[2] - 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达12.25%显示市场参与度提升[2] - 上半年证券行业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达24%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2] 业务发展策略 - 浙商证券通过深化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和拓展客户来源渠道提升业务规模[2] - 部分券商采用差异化利率策略避免价格战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5] - 东方证券深耕高净值客户服务而国联民生采用分层定价策略形成特色竞争优势[5][6]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其中国泰海通以31.87亿元利息净收入居首华泰证券以20.37亿元紧随其后[5] - 上市券商中仍有4家公司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处于亏损状态[5] - 中小券商通过上调规模上限释放资金额度吸引高净值客户抢占细分市场份额[4] 风险管理措施 - 浙商证券通过事前准入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投后管理三方面进行风险限额管理[3] - 截至上半年末有负债两融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0.87%业务整体风险可控[3]
融资融券 最新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5:54
两融余额创新高与券商业务扩张 - A股两融余额于9月24日单日大增超140亿元 达2.43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 两融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7.14% 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2.54% [4] - 两融余额连续3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 且连续3个交易日站上2.4万亿元 [4] 券商规模调整动态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由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 [1] - 华林证券于9月初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 年内已两次上调(3月末提至62亿元) [1][2] - 兴业证券4月末审议通过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议案 未披露具体数字 [2] 券商业务表现与策略 - 浙商证券2025半年报显示两融余额237.85亿元 同比增长32.60% 市场份额1.29% 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80.87% [2] - 国元证券锚定"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 为高净值与战略客户提供精准服务 [3] - 国信证券深化专业赋能 丰富两融智能交易服务体系 [3] 资金流向与市场偏好 - 9月24日单日融资净买入电子板块110.95亿元 电力设备25.02亿元 机械设备8.76亿元 [4] - 近一个月电子 电力设备 通信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分别达845.12亿元 437.56亿元 244.07亿元 [4] - 两融余额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流动性环境宽松 但占流通市值及成交比重仍处2016年来历史中枢水平 [5] 业务挑战与风险管理 - 东北证券因前端核查不到位及风险揭示不充分被警示 光大证券营业部因"绕标套现"便利被出具警示函 [6] - 市场行情转暖导致业务操作压力增加 咨询 授信及利率调整需求明显增多 [7] - 券商通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常态化监测预警 逐日盯市及强制平仓等措施强化风控 [7] 行业竞争与发展趋势 - 券商通过提升规模上限抢占市场份额 或在客户服务 风险定价 科技赋能领域挖掘差异化优势 [8] - 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操作与合规管理水平面临更严格市场检验 [8]
三花智控:关于股东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25 13:10
股东股权变动 - 浙江三花绿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解除质押股份数量达141,627,235股 [2] - 本次解除质押业务通过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理 [2] - 公司于9月25日晚间发布相关公告 [2]
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月内两家券商提额超两成抢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9-25 12:42
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调整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增幅至少25% [5] - 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从62亿元上调至80亿元 增幅近30% 为年内第二次调整额度 [5] - 兴业证券4月底审议通过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议案 但未披露具体细节 [6] 两融业务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4日两融余额达2.43万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2.41万亿元 融券余额169.75亿元 [8] - 较6月23日1.8万亿元增加约6000亿元 8月初突破2万亿元大关 [8] - 9月单日增加规模显著:9月1日增加356亿元 9月8日和16日均增逾200亿元 [8] 券商业务发展策略 - 浙商证券加强信用业务人才队伍建设 拓展客户渠道 深化存量客户运营 [5] - 华林证券上半年信用业务收入8.35亿元 较期初增长约20% 融资余额46.36亿元 [6] - 行业佣金费率下行背景下 资本中介业务成为券商转型着力点 [3] 投资者参与情况 - 截至9月24日融资融券个人投资者768.05万名 机构投资者5.01万家 参与交易投资者50.07万名 [8] - 较7月初个人投资者增加约20万名 参与交易投资者增长超10万名 [8] - 两融新开户同比增速远高于上交所新开户增速 [9] 行业收入格局 - 上半年近40家上市券商两融利息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6] - 收入前三:国泰海通38.27亿元 中信证券36.86亿元 华泰证券35.09亿元 [6] - 券商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和持仓集中度控制强化风险管理 [9][10]
两融市场火热,券商密集“提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08
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调整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由400亿元调增至500亿元 [3][5] - 华林证券年内两度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 从62亿元增至80亿元 [3][7][8] - 兴业证券和山西证券同步调整信用业务规模 山西证券融资融券业务上限由80亿元升至100亿元 [7][8] 两融市场数据表现 - A股融资融券余额达24310.59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融资余额24140.84亿元 融券余额169.75亿元 [3][9] - 融资融券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12.25% 创2020年7月以来新高 [4][10] - 8月新开两融账户18万户 同比激增381% 两融账户总数达1511万户 [4][11] 业务发展动因与行业趋势 - 券商调整规模主因市场两融需求激增与战略转型 旨在抢占市场份额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9][11] - 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约2.5% 远低于历史峰值4.72% 维持担保比例280.87%显示风险可控 [6][9][11] - 行业预计两融规模上调将成为常态 2026年底前或有10-15家券商跟进调增额度 [12]
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月内两家券商提额超两成抢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9-25 10:49
券商融资类业务规模调整 - 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增幅至少25% [2][3] - 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从62亿元上调至80亿元 增幅近30% [2][3] - 兴业证券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但未披露具体细节 [4] 两融业务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4日两融余额达2.43万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2.41万亿元 融券余额169.75亿元 [2][5] - 较6月23日1.8万亿元增加约6000亿元 8月初突破2万亿元 [5] - 9月单日增加规模最高达356亿元(9月1日) 另有2个交易日增加逾200亿元 [5] 券商业务发展策略 - 拓展两融客户和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券商发力点 [2] - 浙商证券加强信用业务人才队伍建设并深化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 [3] - 华林证券上半年信用业务收入8.35亿元 同比增长约20% [4] 行业整体情况 - 近40家上市券商上半年两融利息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 [4] - 收入前三为国泰海通38.27亿元 中信证券36.86亿元 华泰证券35.09亿元 [4] -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可控 券商对客户持仓集中度有严格规定 [2][6] 投资者参与度变化 - 截至9月24日融资融券个人投资者768.05万名 较7月初增加约20万名 [5] - 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约50.07万名 较7月初增长超10万名 [5] - 机构投资者约5.01万家 较7月初略有减少 [5] 风险控制措施 - 券商执行严格的风险客户与风险资产监控措施 [7] - 建立市场系统性风险监测及应对机制 [7] - 对高比例持有单只股票的融资行为进行限制 [6]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首予合锻智能“买入”评级,前瞻布局聚变堆核心部件
格隆汇· 2025-09-25 09:28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合锻智能主营高端成形机床和智能分选设备 2019-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24% [1] - 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色选机约57%、液压机29%、机压机13% [1]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机床需求约10407亿元 金属成形机床约为930亿元 [1] - 预计2030年金属成形机床市场规模约为1590亿~1960亿元 6年复合增速5~7% [1] 行业竞争格局 - 竞争格局呈现本土企业与外资品牌并存、分散与集聚交织的特征 [1] - 市场集中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头部企业形成局部优势但尚未形成绝对垄断地位 [1] 尖端制造业务拓展 - 市场认为公司尖端制造业务只涉及核聚变装置 [1] - 由于与上海李政道研究所合作 公司有望参与李政道研究所牵头的其它大科学装置建造 [1] - 公司可能获得BEST或其它科学装置的增量订单 参与新的聚变装置规划建设 研发新的零部件 [1] - 可控核聚变进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