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商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浙商早知道-20250702
浙商证券· 2025-07-02 01:02
报告核心观点 - 推荐科创新源和卫龙美味两家公司,看好黄金投资,点评奥比中光公司扭亏情况 [7][8][10] 市场总览 - 大势:周二上证指数涨 0.4%,沪深 300 涨 0.2%,科创 50 跌 0.9%,中证 1000 涨 0.3%,创业板指跌 0.2%,恒生指数跌 0.9% [5][6] - 行业:周二表现最好的行业为综合(+2.6%)、医药生物(+1.8%)等,最差的为计算机(-1.2%)、商贸零售(-0.8%)等 [5][6] - 资金:周二沪深两市总成交额 14660 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 52.2 亿港元 [5][6] 重要推荐 科创新源(300731) - 推荐逻辑:新能源电池和数据中心热管理业务驱动成长,协同东莞兆科切入海外 AI 核心产业链,有望业绩和估值双击 [7] - 超预期点:适配宁德时代电池的液冷板需求增长,25 年内生+外延双管齐下实现市场突破 [7] - 驱动因素:新能源电池液冷板放量、东莞兆科收购完成、数据中心液冷业务突破放量 [7]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 1449.79/2420.74/3370.63 百万元,增长率 51.32%/66.97%/39.24%;归母净利润 91.67/156.54/218.58 百万元,增长率 430.54%/70.76%/39.63%;每股盈利 0.73/1.24/1.73 元,PE 为 41.61/24.37/17.45 倍 [7] - 催化剂: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扩大、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提升 [7] 卫龙美味(09985) - 推荐逻辑:辣味零食龙头,产品品牌渠道提供突围动能,25 年魔芋产品增长有望驱动业绩超预期 [8] - 超预期点:公司具备长期成长基因,品牌、品类创新和渠道优势保证后续增长 [8] - 驱动因素:新品推出、渠道下沉 [8]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5 - 2027 年实现收入 78.81、94.94、112.65 亿元,同比增长 26%、20%、19%;归母净利润 13.60、16.70、19.84 亿元,同比增长 27%、23%、19%;EPS 分别为 0.56、0.69、0.82 元,对应 PE 为 23.68/19.29/16.24 倍,给予 25 年 25 - 30 倍 PE [8][9] - 催化剂:魔芋产品月销、新品销售数据、半年报 [9] 重要观点 贵金属行业 - 核心观点:重视降息交易,继续看好黄金 [10] - 市场看法:现有上行短期事件催化剂已充分定价 [10] - 观点变化:7 月后黄金转入降息交易,降息利好黄金,市场定价 FED9 月降息概率升至 75% [10] - 驱动因素:特朗普政府政策与 CPI 等数据超预期 [10] - 与市场差异:市场认为短期黄金见顶,报告仍看涨黄金 [10] 重要点评 奥比中光(688322) - 主要事件:公司 2025 年 1 - 5 月实现扭亏 [10] - 简要点评:1 - 5 月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10] - 催化剂: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视觉方案单机价值量提升、产品突破和订单落地速度超预期 [10]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701
浙商证券· 2025-06-30 23:31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市场进行总览,推荐会通股份并点评无人车行业 会通股份作为改性材料龙头有望持续成长,无人车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封闭及特种场景有望先行放量 [4][6][7] 市场总览 - 大势:6月30日上证指数涨0.59%,沪深300涨0.37%,科创50涨1.54%,中证1000涨1.26%,创业板指涨1.35%,恒生指数跌0.87% [4][5] - 行业:6月30日表现最好的行业是国防军工、传媒、通信、电子、纺织服饰,表现最差的是非银金融、银行、交通运输、综合、石油石化 [4][5] - 资金:6月30日全A总成交额为15173.7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52.2亿港元 [4][5] 重要推荐 - 推荐公司:会通股份(688219) [6] - 推荐逻辑:公司深耕改性塑料多年优势明显,聚焦新兴领域开发特种材料有望打开新成长 [6] - 超预期点:改性塑料成长、特种材料需求高增、公司综合优势明显、聚焦新兴领域 [6] - 驱动因素:公司业绩超预期、家电汽车需求向好、新兴产业发展超预期、导入大客户 [6]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195/8512/9985百万元,增长率为18.19%/18.31%/17.30%,归母净利润为245/327/428百万元,增长率为26.47%/33.34%/30.76%,每股盈利为0.51/0.69/0.90元,PE为23.59/17.69/13.53倍 [6] - 催化剂:改性塑料扩张、新兴产业发展超预期、特种材料导入核心客户 [6] 重要点评 - 主要事件:无人物流车商业模式跑通,无人车在其他场景落地铺开曙光显现 [7] - 简要点评:无人车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封闭及特种场景有望先行放量 [7] - 投资机会:关注有望在封闭及特种场景率先放量的无人车相关标的 [8] - 催化剂:政策支持力度超预期、技术进步 [8]
卫龙美味(09985):首次覆盖报告:掘金魔芋新品类,辣味龙头壁垒深筑
浙商证券· 2025-06-30 13: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6][9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辣味零食龙头企业,魔芋品类红利拉动公司25年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具备较强品牌势能和品类研发能力,依托大单品战略和渠道精耕,为长期增长提供强大支持 [1] 各部分总结 公司简介 - 卫龙美味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大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202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25年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15] - 发展历经品牌初创期(2001 - 2010年)、迅速扩张期(2010 - 2022年)、升级精进期(2022年 - 至今)三个阶段,从区域作坊发展为全球龙头 [16][17][18]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和和全球资本持有公司约80.99%股份,由刘卫平、刘福平兄弟最终控制;公司启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4年扩大激励覆盖范围;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20][21] - 20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7.60亿元增长至62.66亿元,CAGR为14.6%;2024年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归母净利润率17.06%;毛利率由2018年34.7%提升至2024年48.1%;2024年销售费用率达16.4% [24][27][32] 核心竞争力 - 调味面制品曾是营收主要力量,蔬菜制品崛起加速放量,2018 - 2024年蔬菜制品营业收入CAGR高达49.84%,收入占比由11%上升至54% [36][37] - 产品分为传统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构建完整产品矩阵;蔬菜制品定价能力好,面制品性价比优势显著;两次提价实现产品升级,提升毛利率 [41][43][47] - 卫龙是辣味休闲食品标杆品牌,通过健康化与年轻化双引擎重塑品牌价值,采取三阶段策略重构市场竞争规则,形成定价权支撑高毛利 [51][53][54] - 线下渠道是收入核心支柱,2019 - 2023年收入占比稳定在90%,截至2023年末与1708家线下经销商合作;构建全域渠道网络壁垒,推进组织架构和渠道模式优化 [55][58][62] 未来增长看点 - 2022 - 2026年我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有望由1804亿元扩容至2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6%;辣味零食情绪与功能诉求耦合,场景适配能力强,竞争格局多元化 [65][67][69] - 魔芋赛道成长确定性强,2024年市场规模超120亿元,增速超20%;卫龙魔芋爽销售额占比高,魔芋制品有望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73][79][83] - 2024年中国辣条零食行业市场规模615.1亿元,2029E有望达733.8亿元;麻辣口味辣条市场高速扩容,卫龙有望凭借协同优势夺回面制品市场份额 [87][89][9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调味面制品收入增速分别为1%、4%、5%,蔬菜制品增速分别为46%、30%、25%,豆制品及其他增速分别为12%、10%、10% [97][98]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78.81、94.94、112.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20%、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0、16.70、19.8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23%、19% [4][98] - 给予公司25年25 - 30倍PE,对应市值340 - 408亿元,当前仍有空间 [4][99]
6月PMI:经济修复方向重于斜率,关注股债双牛兑现
浙商证券· 2025-06-30 11:24
经济整体情况 - 6月制造业PMI为49.7%,较5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经济维持修复态势,但后期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或增加[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经济保持回稳势头,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增长有望分别实现5.2%、4.8%和4.7%,全年有望实现5.0%左右增长[20] 大类资产 - 下半年市场或呈现股债双牛结构,A股有望形成结构化行情,10年国债利率预计震荡下行至1.5%附近[2] 供给侧 - 6月生产指数为51%,较5月上升0.3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3] - 2025年工业稳增长政策着力点或聚焦装备制造业,5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51.5,比2020年基期增长51.5%,年均增长8.7%,同比增长2.6%[4] 需求侧 - 6月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国内需求温和回升[11] - 2025年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由2024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12][13] - 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外贸企业对新增订单渐持谨慎态度[14] 价格与产业景气度 - 6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和46.2%,均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CPI同比增速中枢或为0.5%左右,PPI同比增速中枢或为 - 2.5%[15] - 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EPMI为47.9%,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16][18] 风险提示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波动、大国博弈强度超预期、中东地缘局势超预期扩大化[21]
科创新源(300731):液冷新星,有望业绩与估值双击
浙商证券· 2025-06-30 1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科创新源给出“买入(首次)”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聚焦高分子材料与热管理系统双主业,客户覆盖各领域头部企业,2017 - 2023 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速 14.05%,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放量带动营收增长 72%,2025Q1 营收同比增长 86%,未来新能源电池和数据中心热管理业务有望驱动其进入快速成长周期,尤其协同东莞兆科有望切入海外 AI 核心产业链条,实现业绩和估值双击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热管理系统业务有望驱动公司进入快速成长周期 - 公司形成高分子材料与热管理系统两大业务领域,高分子材料业务涵盖防水密封、防火绝缘等材料,应用于通信、电力等领域;热管理系统业务由子公司瑞泰克和创源智热实施,产品包括液冷板等,客户有宁德时代等 [18][19][20] - 2017 - 2023 年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速 14.05%,2024 年营收 9.58 亿元,同比增长 71.53%,2025Q1 营收 2.52 亿元,同比增长 86.39%;2023 年归母净利润扭亏,2024 年因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等因素下降 32.12%,2025Q1 同比高增 839.66%,随着规模扩大和成本管控优化,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29] - 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 3.20 亿元,同比增长 361.36%,占总营收比重从 12%提升至 33%,高分子材料业务中电力业务收入逐年增长,通信业务受行业资本开支影响下滑,汽车密封条业务快速增长;预计新能源和数据中心业务将推动公司收入持续扩大 [35][38][39] AI 液冷:智算中心需求爆发,内生外延打开空间 - 2024 年 BAT 资本开支合计约 1666 亿元,同比增长 183%,预计 2025 年同比提升 12%;AI 驱动数据中心建设,温控冷却环节受益;单芯片 TDP 提升使传统风冷散热出现瓶颈,液冷将成主流散热方式;国家 PUE 管控趋严,液冷可使 PUE 小于 1.25,满足节能降耗需求;2024 年液冷数据中心规模有望翻倍增长,2025 年预计仍将高速增长 [40][44][49][55][60] - 公司 2023 年设立创源智热开展数据中心散热业务,2024 年部分产品通过客户认证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2025 年采用协同制造 + 自主产销双轮驱动模式;拟收购东莞兆科 51%股权,其产品为热界面材料,与公司服务器散热器业务协同,已与海内外大客户合作,有望助力公司扩大产品应用领域、拓展客户关系及海外市场渠道 [65][66][70] 车载冷板:麒麟/神行电池放量带来量价齐升机会 - 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47%,同比提升 12pct,2025 年 5 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 52.6%,同比提升 8.0pct,乘联会秘书长预测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有望达 1614 万台,渗透率将提升至 56%;液冷已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主要散热方式,液冷板为主要散热器件,市场上主要有冲压钎焊式、吹胀式、铝型材式三类液冷板 [75][81][84]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首创大面积冷却,使换热面积扩大四倍,单车液冷板价值量提升;小米 SU7 等车型销量增加有望带动麒麟电池加速放量;宁德时代神行电池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公司为麒麟、神行电池液冷板供应商,2024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 3.2 亿元,同比大增 361%,2024 年计划投资 9000 万元新建项目,部分产线已量产,预计公司将核心受益 [89][90][97][103] 高分子材料:通信 + 电力 + 汽车,整体稳健增长 - 高分子材料业务产品成本及售价依赖原材料价格波动,业务增长与通信、电力、汽车等下游投资周期高度相关 [104] - 通信行业受益于 5G 基站建设提速与行业应用深化,公司强化与头部设备商、运营商合作关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受运营商资本开支结构调整影响,国内通信业务收入下滑,但海外业务实现增长及利润率提升 [107] - 全国电力消费稳定增长,公司绑定电网核心大客户,2024 年电力业务收入 1.67 亿元,同比增长 33.18%,预计后续将保持稳定增长 [108][109] - 我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稳步增长,公司汽车业务核心客户包括奇瑞、吉利等头部车企,2024 年汽车密封条业务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62.17%,芜湖祥路引入先进技术,若产品通过客户端认证,将为业务打开新空间 [116][117] 盈利预测及估值 -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新能源行业 25 - 27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100%/100%/50%,毛利率分别为 20%/23%/25%;传统家电行业 25 - 27 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10%/0%/0%,毛利率保持 15%;数据中心行业 25 年收入 0.5 亿元,26 - 27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400%/60%,毛利率保持 20%;预计 25 - 27 年实现营收 14.50/24.21/33.71 亿元,YOY 分别 51.3%/67.0%/39.2%,归母净利润分别 0.92/1.57/2.19 亿元,YOY 分别 430.5%/70.8%/39.6% [121][122] - 估值分析方面,选取银轮股份和飞荣达为同业可比公司,公司 25 - 27 年 PE 估值分别为 42/24/17 倍,可比公司的 PE 均值分别为 26/19/15 倍,公司具备较强稀缺性,有望实现业绩和估值双击,当前被低估 [125][126]
海外科技产业跟踪:海外科技周度复盘-20250630
浙商证券· 2025-06-30 1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6月23 - 29日海外科技产业进行周度复盘,涵盖行情表现与重点事件,展示科技企业动态与发展趋势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周海外科技行情 - 6月23 - 29日,标普500指数上涨3.4%,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2%,NVDA上涨9.7%,TSLA上涨0.5%,AAPL基本持平,MSFT上涨3.9%,AMZN上涨6.5%,META上涨7.5%,GOOGL上涨7.1%,AVGO上涨7.7% [1] 近期海外科技重点事件 - 软银对OpenAI总投资将达332亿美元,6月27日软银CEO孙正义在股东大会表示,投资约合4.8万亿日元 [1] - 马斯克宣布7月4日后发布Grok 4模型,6月27日其在X上透露,和xAI团队通宵打磨,还需针对专业编程模型重大调试 [1] - OpenAI希望通过谷歌云租用TPU芯片降低推理计算成本,其作为大客户,因ChatGPT用户增长算力需求攀升 [1] - Meta正洽谈收购语音克隆初创公司Play AI,该公司能克隆声音用于AI场景,已累计融资2350万美元 [2] - 特斯拉北美首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即将完工,选址美国内华达州斯帕克斯市,毗邻现有超级工厂,磷酸铁锂电池有高能量密度等优点 [2]
奥比中光(688322):5月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浙商证券· 2025-06-30 09: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5月奥比中光实现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扭亏,“技术创新投入-商业成果转化”战略加速落地催化 [1] - 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居人形机器人竞争格局最好的赛道之一,α+β共振有望业绩高增 [1] - 基于公司创新业务布局及下游AI端侧应用发展,公司迎来经营拐点,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0.3、16.3、21.6亿元,同比增长82%、58%、32%;归母净利润为1.4、2.1、2.9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4%、增长35%,对应PS为23、15、11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完成2025年1 - 5月主要经营数据初步核算,实现扭亏,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扭亏 [1] 公司技术实力及赛道优势 - β: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扩张期,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10万台,市场空间约3146亿元;机器人视觉承载80%信息获取,国内外龙头采用3D视觉感知技术,预计人形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需求随量产快速放量,潜在市场空间从2025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1.5亿元,CAGR=132%,3D视觉行业集中度高,是竞争格局最优赛道之一 [1][2] - α:公司位居全球3D视觉感知技术第一梯队,具备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和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多行业渗透,服务1000多家客户;持续研发投入,累计获950件专利,推出多种尖端产品,升级产品矩阵 [3] - 公司股东+大客户蚂蚁集团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双方此前有业务合作,后续有望在机器人视觉传感器领域深化合作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为10.3、16.3、21.6亿元,同比增长82%、58%、32%;归母净利润为1.4、2.1、2.9亿元,同比扭亏、增长54%、增长35%,对应PS为23、15、11倍 [5] 财务数据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564|1029|1628|2155| |(+/-) (%)|57%|82%|58%|3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3|139|214|290| |(+/-) (%)|/|/|54%|35%| |每股收益(元)|-0.16|0.35|0.54|0.72| |P/S|42|23|15|11| |ROE|-2%|5%|7%|9%|[7]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公司各年度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如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增长,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等 [13][14]
波动看债系列之一:最近一年信用债成交有何规律?
浙商证券· 2025-06-30 0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可通过经纪商成交数据构建价格指标,如成交偏离幅度、成交收益率与高估值成交占比等;通过平台成交数据构建量指标,如成交期限与换手率 [4][8] - 2024年7月以来信用债成交活跃度提高,成交笔数提升主要体现在二永债上,投资者偏好集中于国股行二永债 [12] - 2024年8月以来长久期信用债“快涨快跌”,城投债、产业债、二永债成交期限中枢维持在2.5年、3年和3.5年 [13] - 复盘近一年久期行情,市场集中在中高等级城投债与产业债拉久期,国股行二永债成交期限未见显著提升 [18] - 3月以来短久期信用债收益率下行过快,6月以来机构难bid到2%以上收益短债,被动拉久期弥补票息不足 [19] - 二永债估值偏离成交幅度大致领先信用债收益率1 - 3个交易日,近一年曾三次领先信用债收益率出现拐点 [25] - 2024年以来长久期信用债在调整期间流动性瑕疵放大,抛售压力高于2023年 [29][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通过哪些指标观测信用债二级成交 - 可通过现券成交明细数据观测信用债二级市场,成交数据包括经纪商成交与平台成交 [8] - 经纪商成交数据适合构建价格指标,如成交偏离幅度、成交收益率与高估值成交占比等 [4][8] - 平台成交能完整反映成交量规模,适合构建量指标,如成交期限与换手率 [4][8] 成交规律一:对二永债的偏好大幅提升 - 2024年7月以来信用债成交活跃度提高,成交笔数提升主要在二永债,一是可博弈资本利得,二是持仓流动性好 [12] - 投资者偏好集中于国股行二永债,对中小行下沉力度有限 [12] 成交规律二:久期策略持续性降低 - 2024年8月以来长久期信用债“快涨快跌”,未能提供稳定超额回报,城投债、产业债、二永债成交期限中枢维持在2.5年、3年和3.5年 [13] 成交规律二:近期机构对于城投、产业拉久期诉求高于二永 - 复盘近一年久期行情,市场集中在中高等级城投债与产业债拉久期,国股行二永债成交期限未见显著提升,一是二永债成交久期高,二是要兼顾票息 [18] - 3月以来短久期信用债收益率下行过快,6月以来机构难bid到2%以上收益短债,被动拉久期弥补票息不足 [19] 成交规律三:二永债偏离估值成交幅度或可视作收益率领先指标 - 二永债估值偏离成交幅度大致领先信用债收益率1 - 3个交易日,近一年曾在2024年9月26日、2024年10月9日、2025年1月2日 - 3日领先信用债收益率出现拐点 [25] 成交规律四:调整期间长久期信用债抛售压力加大 - 2024年以来长久期信用债在调整期间流动性瑕疵放大,成交偏离幅度和高估值成交占比均高于短久期信用债 [29][37]
浙商早知道-20250630
浙商证券· 2025-06-29 23:38
核心观点 - 京北方作为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商,在数字人民币和 AI 技术驱动下业务增长有望超预期,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增长 [4][5] - 珍酒李渡作为稀缺酱酒上市企业,随宏观政策发力和消费需求恢复,业绩增长具备弹性,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增速 [6][7] - 7 月市场交易抓手更清晰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应增加对中小盘品种关注,重视金融、成长和消费,关注银行、券商、TMT 行业 [8] -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修复需有效需求加力和工业品价格回升,短期投资收益扰动难改缓慢修复趋势,应关注结构性机会 [10][11] - 券商引领大盘突破,确立新一轮上涨格局,上证突破 3439 点后目标指向 3509 点及上方,预计多头周期至少到 7 月中旬 [11] 京北方公司分析 - 推荐逻辑:是国内领先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商,在数字人民币和 AI 技术双重驱动下业务增长或超预期 [4] - 超预期点:市场认为数字货币推进和 AI 金融落地慢,报告认为政策加快数字货币落地,公司 AI 产品落地且商业化推进加快 [4] - 驱动因素:稳定币落地带来业务机会,公司具备全栈服务能力;国产大模型突破使银行业加速拥抱,公司受益于私有化部署和 AI 应用需求 [4] - 目标价格与空间:参考可比公司 PE 均值 67 倍估值,目标股价 28.11 元,向上空间 54.39%,维持“买入”评级 [5]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为 5147/5685/6291 百万元,增长率为 11.01%/10.46%/10.67%;归母净利润为 363/416/472 百万元,增长率为 16.34%/14.63%/13.54%;每股盈利为 0.42/0.48/0.54 元,PE 为 44/38/33 倍 [5] - 催化剂:稳定币条例实施、科技巨头牌照获批与发币、爆款 AI 产品出现 [5] 珍酒李渡公司分析 - 推荐逻辑:是 A&H 股稀缺酱酒龙头,旗下多品牌构成多增长极,随消费需求恢复业绩增长有弹性 [6] - 超预期点:公司创始人经验丰富,具备多品牌等运作优势,能灵活应对行业变化,业绩增长有弹性 [6] - 驱动因素:需求恢复超预期,库存消化且批价上行 [6] -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2%、5%、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4%、8%、10%;EPS 分别为 0.44、0.48、0.53 元/股;PE 分别为 13、12、11 倍 [7] - 催化剂:政策超预期 [7] 策略专题研究分析 - 市场看法:7 月市场有更清晰交易抓手,但不确定因素增多,定价主线围绕“内部政策酝酿 + 中报业绩披露 + 外部变化升温”,波动率或放大 [8] - 观点变化: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速大概率高于 5%,7 月市场情况如上述,小盘股抱团或松动,市值风格向中盘倾斜,7 月中盘成长风格相对占优 [8] - 驱动因素:国证 2000 拥挤度虽有消化但分位数仍在 85%附近,后续小盘股流动性风险概率小,但“高拥挤、高估值、低盈利”特征对行情持续性要求高,7 月不确定因素增多 [8] - 与市场差异:银行压舱石,券商找节奏,看多 TMT [9] 宏观深度报告分析 - 市场看法:工业利润缓慢修复 [10] - 观点变化: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偏低,短期投资收益有扰动 [10] - 与市场差异:淡化工业总量指标,关注结构性机会,财政政策加力方向或为线索 [11] A 股策略周报分析 - 市场看法:上证突破 3439 点后目标指向 3509 点及上方,多头周期大概率至少到 7 月中旬 [11] - 观点变化:同市场看法,证券公司指数后续仍有上攻空间,科技成长板块有望获做多机会 [11] - 驱动因素:中东地缘冲突停火使全球金融风险偏好提高,券商引领大盘突破,打破市场震荡格局 [12] - 与市场差异:配置上建议不“恐高”,持有中线仓位并适当增配 [12]
可转债周度跟踪:评级调整期有望平稳度过-20250629
浙商证券· 2025-06-29 13: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评级基本在6月30日公布完毕,市场大概率不会被评级调整扰动,转股能力回归支撑转债市场表现,大多转债以正股股性定价,但5 - 6月评级公布期间市场情绪受影响,估值中枢持续下降 [1][10] - 2025年评级调整的转债大多不是机构主流券,对市场冲击有限,市场行情上行阶段,评级调整当天冲击转债表现但下跌幅度小 [7] - 转股能力修复是2025年信用风险扰动有限的核心原因,转债市场平价在90左右,转股能力明显提升,需考察信用风险的类纯债转债规模有限 [9] - 权益市场在中东局势缓释后情绪改善,转债市场受权益带动表现较好,光伏行业转债重点标的评级维持,评级风险基本落地,三季度平衡性转债估值中枢有望修复上行,配置策略聚焦三条主线 [10][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观察 - 截至6月27日,433只转债披露2025年年度评级,占比超90%,其中32只评级下调,占比7.4%,略低于2024,另有5只在5月前已下调本次维持不变,调整评级的转债仅5只余额大于10亿,初始评级大多A+及以下,非机构主流券,对市场冲击有限 [7] - 市场行情上行,评级调整当天冲击转债表现但下跌幅度小,如闻泰转债6月18日开盘跌超4%,后修复至110以上,较调整前仅跌1元,大多调整评级转债价格在115以上,以股性定价,债底下跌不影响转债价格 [7] 可转债市场跟踪 可转债行情方面 - 展示了万得可转债各指数近一周、近两周、3月以来、近一个月、近两个月、近半年、近一年的涨跌幅情况 [16] 转债个券方面 - 给出近一周个券涨跌幅前五名和后五名 [17][19] 转债估值方面 - 呈现债性、平衡性、股性可转债及不同平价区间可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估值走势 [21][26][28] 转债价格方面 - 展示高价券、低价券、跌破债底个券占比走势以及可转市场价格中位数走势 [3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