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涉及至少720种产品,日企叫苦:“关税比想象中高”
环球时报· 2025-09-28 22:45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严格 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日本公司正面临美国政府钢铁和铝关税的广 泛影响。"《日经亚洲评论》28日报道称,美国政府将以钢铁和铝为原材料的商品作为"衍生商品",纳 入征税对象,"(日本)企业需要承担比最初想象更重的负担,从建筑设备到叉子、刀具等餐具,已经 涉及至少720种产品"。 今年7月,日美达成协议,日本输美产品的"对等关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税率为15%。明确关税税率 让企业更容易制定策略,以消化额外成本,但钢铁和铝关税"改变了游戏规则",因为企业继续面临更多 类别被纳入"衍生商品"清单的风险。9月1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在谈到扩大钢铁和铝关税产 品时说:"我们将努力确定影响,同时与相关行业进行协调。" 面对复杂的钢铝关税,向美出口割草机的日企山彦表示,由于关税的计算方式不清晰,公司目前无法详 细核算自身会受到多大影响。日本一家轴承制造企业有关人士表示:"如果不能明确征收钢铁和铝关税 的零部件,转嫁成本也很难。" 此外,美国商务部本月还启动了一项调查,以判断是否需要对机床、工业机器人和医疗设备征收特定行 业的关税或限制进口。据报道,日本机床行业正屏息观望最终的关税税率 ...
深化改革,经开区活力迸发
人民日报· 2025-09-28 21:55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7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7.4%,全省经开区进出口总额实 现262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70.9%。11家国家级经开区扛起了"龙头担当",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 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经开区总量的49.3%、43.8%和39.5%,成为驱动辽宁经济加速前行的强劲 引擎。 从芯片制程到高端装备,从政策创新到产业集聚,全省经开区正以"创新+改革"驱动,书写东北老工业 基地焕发新生机的时代答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走进辽宁省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活力涌动:芯源微研制出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芯片制程的单 片式清洗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新松工业机器人接连亮相央视春晚与元宵晚会,展现"中国智造"硬核 实力;东软智睿的极光智慧放疗系统突破国际垄断,性能跃居全球先进水平…… 这些都源于制度改革与服务升级的驱动。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政策矩阵,从企业培育、产业发 展到人才落地形成全链条支持;组建中央法务区,打造全要素知识产权展示传播中心,保障创新成果; 以"浑南会客厅"优化审批流程,通过"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配备专业化帮办团队,实现审批流程"全 科受理、全程代办",让企 ...
快讯|宇树科技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全球居首,谷歌DeepMind推出RoboBallet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8 13:33
1、 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IFR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中国正以远超他国的速度制造安装工业机器人,巩固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去年 中国工厂运行机器人超200万台,新安装近30万台,超世界其他地区总和,而美国仅3.4万台。中国政府鼓 励企业成为机器人等领域领军者。自2017年起,中国工厂年安装机器人超15万台,全球占比升至33%。此 外,中国政府扶持带动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发展,但制造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仍落后,不过在工业机器人 领域优势明显。 2、 宇树科技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近日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称,公司机器人算法今年多次迭代,预 计下半年发布1.8米高人形机器人。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火热,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到100%。算法升 级后机器人稳定性大增,理论上可完成各类舞蹈、武术动作。2023年发布的宇树H1运动性能提升,目前 最快达每秒5米多,预计下半年到明年再刷新纪录。Unitree G1为"全球最畅销机器人",新推出的Unitree R1轻巧,售价3.99万元起,已接部分订单。 谷歌DeepMind推出AI系统RoboBallet,可让制造 ...
连续9年全国第一 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3:00
9月27日,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编著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广东在 《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继续蝉联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报告》指出,广东各方面表现均较为突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与综合值排名持平。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排名与上年持平,分别 排第2位和第4位,均低于综合指标排名。创新绩效排名较上年下降1位,排第2位,低于综合指标排名。 总体来看,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双核心优势依然稳固,同时不可忽略的是,2023年数据所显示的领先优势出现边际收敛,创新效率与增长潜力排名 下滑,成为广东从"领先者"迈向"长期领跑者"必须正视的卡位点。在苏浙沪鲁等省份加速追赶的背景下,广东需要找到突破点,重塑其全国创新之首的"含 金量"。 广东企业持续领先一身位 连续九年,广东稳坐全国综合创新能力的头把交椅。其中,广东企业创新第1、创新环境第1、知识创造第2、知识获取第4、创新绩效第2;分层指标中,综 合实力第1、综合效率第5,较上年回落2位。 《报告》指出,广东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 ...
连续9年全国第一,广东凭什么稳坐“创新王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2:56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 广州报道 9月27日,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编著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 价报告2025》(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广东在《202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继续蝉联 全国第1,已连续9年位居榜首。 《报告》指出,广东各方面表现均较为突出。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排名连续两年排第1位,与综合值排 名持平。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排名与上年持平,分别排第2位和第4位,均低于综合指标排名。创新绩效 排名较上年下降1位,排第2位,低于综合指标排名。 总体来看,广东的"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双核心优势依然稳固,同时不可忽略的是,2023年数据所显示 的领先优势出现边际收敛,创新效率与增长潜力排名下滑,成为广东从"领先者"迈向"长期领跑者"必须 正视的卡位点。在苏浙沪鲁等省份加速追赶的背景下,广东需要找到突破点,重塑其全国创新之首 的"含金量"。 连续九年,广东稳坐全国综合创新能力的头把交椅。其中,广东企业创新第1、创新环境第1、知识创造 第2、知识获取第4、创新绩效第2;分层指标中,综合实力第1、综合效率第5,较上年回落2位。 广东要把"领先者"的身份稳固为长期的"领跑者", ...
五大概念加持,国资入主落定:亚威股份能否焕发第二春?
市值风云· 2025-09-28 10:28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国营江都机床总厂 2000年改制民企 2011年深交所上市 主营金属成形机床、激光加工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6] - 金属成形机床业务为传统优势领域 产品包括数控折弯机、数控转塔冲床、压力机等 是该细分行业龙头[8] - 通过并购无锡创科源进入激光加工装备领域 与韩国LIS合作提升技术 产品线扩展至二维激光切割机、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 目前处于国内激光设备第二梯队[9] - 与德国徕斯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 布局工业机器人、管理软件、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 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9] - 2021年投资苏州芯测电子切入HBM赛道 持有25%股权 苏州芯测已完成收购韩国GSI 其存储芯片测试机业务稳定供货海力士、安靠等龙头[9] - 公司身背新型工业化、工业母机、工业4.0、机器人、HBM五大热点概念[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6亿元 与2021年几乎持平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2亿元 同比下滑0.4%[12] - 金属成形机床业务成长相对亮眼 激光加工装备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基本不增长或负增长[13] - 202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超30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065.4万元 同比增长6.9%[14] - 自2021年以来基本面未明显变化 盈利能力偏弱[17] 股权与控制权变更 - 董事长9月10日公告拟减持不超过0.64% 但股价低开4%后迅速修复 9月11日至23日累计上涨6.27%[4][5] - 2023年6月中国中车谋求控制权终止 2025年1月宣布扬州产发集团通过定增成为控股股东 扬州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5] - 定增前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自然人股东吉素琴年事已高 冷志斌持股比例不高[21] - 定增计划募资9.34亿元 其中6.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3.04亿元用于伺服压力机及自动化冲压线生产二期项目[22][23] - 补流资金可覆盖所有短期债务 伺服压力机业务截至6月底在手订单6117.5万元[23][24] 国资入主影响 - 定增成功后控制权不稳定隐患将解决 扬州产发集团持股比例达15.35% 成为第一大股东[21][22] - 扬州市国资委通过定增而非受让老股方式入主 旨在激励和约束原有团队[21] - 产能扩张有助于提升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竞争力[24]
三年半现金流为负:新松机器人陷“拿地”后遗症
新浪财经· 2025-09-28 07: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60亿元,同比微降0.07% [2] - 归母净利润-9535.82万元,同比下降54.32%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12.66% [2] - 毛利率14.62%,同比下滑 [2] 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3.36%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93万套,同比增长35.6% [3] - 在中证机器人指数样本企业中,营收排名第20位,净利润排名倒数第6位 [5] - Wind机器人指数118家企业中多项经营指标排名靠后 [5] 业务结构分析 - 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2.70亿元,同比下降46.11% [6][7] - 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业务营收7.39亿元,同比增长44.60% [6][7] -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装备营收3.27亿元,同比增长10.83% [6][7] - 交通自动化系统营收5095.69万元,同比增长61.93% [6][7] - 工业机器人毛利率19.89%,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仅10.04% [7]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5.89% [7][12] - 拥有专利737项 [12]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推出智能类人双臂平台等新产品 [12] - 与美国新能源车企合作电池包合装转运项目 [12] 历史遗留问题 - 2010-2021年在全国多地建设机器人产业园,规划用地超千亩 [10] - 2021年因合作方问题导致多个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10] - 截至2025年9月存在106起司法案件,近半数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 [10][11]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5年上半年为-2.68亿元 [11] - 负债率连续四年超过60% [11]
《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发布:中国市占率碾压全球,印度逆袭第六,日美韩德全线下滑
36氪· 2025-09-28 02:31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54.2万台,较十年前增长超一倍,连续第四年突破50万台 [1][3] - 亚洲占全球新部署量的74%,欧洲占16%,美洲占9%,区域格局差异显著 [1] - 全球在用工业机器人总数达466.4万台,同比增长9% [3] - 预计2025年全球安装量将增长6%至57.5万台,2028年突破70万台 [3][30]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安装量达29.5万台创历史新高,占全球54%,同比增长7% [3][11] - 本土制造商国内销量首次超过外国供应商,市场份额从十年前的28%跃升至57% [14] - 运营存量达202.72万台,全球占比43%,居全球之首 [16] - 预计到2028年制造业机器人需求年均增长10% [16] 主要区域市场动态 - 日本安装量4.45万台(全球第二),同比下降4%,电子和汽车行业需求疲软 [3][18][20] - 美国安装量3.42万台(全球第三),同比下降9%,汽车行业安装量回升至1.35万台 [3][21][24] - 韩国安装量3.06万台(全球第四),同比下降3% [3][24] - 德国安装量2.70万台(全球第五),同比下降5%,汽车行业安装量大幅下降25% [3][25][27] - 印度安装量9123台(全球第六),同比增长7%,汽车行业占比45% [28][30] 行业应用分布 - 通用行业安装量占比从2014年36%升至2024年53%,成为主导领域 [4] - 电气/电子行业安装量12.9万台(+2%),汽车行业12.6万台(-7%) [7] - 金属与机械行业增长18%,塑料与化工产品行业增长18%,食品行业大幅增长42% [7] - 协作机器人安装量从2017年1.11万台增至2024年6.45万台,占比从2.8%提升至11.9% [9] 服务机器人市场 - 2024年专用服务机器人新安装19.9万台,同比增长9% [32] - 医疗机器人新增1.67万台,同比增长91%,诊断与实验室分析领域增长610% [32][41] - 运输与物流领域安装量10.29万台(占比52%),专业清洁领域增长34% [38][40] - 消费服务机器人新增2010万台,同比增长11% [32] 技术趋势与挑战 - 物理AI、分析AI和生成式AI成为技术热点 [30] - 类人机器人处于发展初期,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43] - 短期受宏观经济、地缘冲突、贸易壁垒及劳动力成本制约 [30] - 机器人即服务(RaaS)商业模式降低市场进入门槛 [43]
直击工博会: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 解锁未来工业新可能
新华网· 2025-09-28 02:23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加速融合创新 [2] - 机器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传统制造业面貌 [2] 行业展会动态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 [2] - 中外参展商聚焦"具身工业"概念展示 [2] 技术应用展示 - 具身智能 工业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被部署到制造场景中 [2] - 展会向观众呈现未来工厂的多种可能性 [2]
辽宁以技能培训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技能拓展 就业路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9-26 21:42
核心观点 - 辽宁省通过专业转换培训项目帮助高校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并实现就业 建立"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体系 [1][2][3] 培训项目内容 - 培训专业包括机器人示教编程和短视频创作及全媒体运营等27个专业 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领域 [1][2] - 培训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采用"短平快"模式缩短求职就业周期 [2] - 培训形式为校企合作 由企业职工担任讲师 包含理论学习与实操演练 [1] - 培训结束后进行专项职业技能考核 颁发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证书 [1][2] 就业成效 - 参加培训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技能提升显著改善就业前景 张秒通过机器人编程培训成为半导体公司设备工程师 郑义谋通过短视频培训成为电商公司短视频编导 [1][2] - 单个培训班就业成果显著 郑义谋所在培训班30多人全部找到工作 [2] - 项目自2009年启动 主要面向因专业限制难以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现已扩大至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 [2] 政府支持措施 - 通过"就来辽"平台发布培训信息资源 鼓励各市调整培训周期 [2] - 对培训机构给予差异化补贴 支持培训项目开展 [2] - 建立完整培训体系 挖潜扩容就业岗位 拓宽技能就业路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