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达(002527)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产业周报:宇树H2将推出新品,新时达人形机器人于海尔工厂完成部署-20250929
国元证券· 2025-09-29 08:3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且维持该评级 [7]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具身智能技术迭代加速 政策支持力度增强 产业链公司积极布局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2][3][4][5] 周度行情回顾 - 2025年9月21日至9月26日期间 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下跌0.68% 跑输沪深300指数1.74个百分点 [2][12] - 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累计上涨77.17% 跑赢沪深300指数58.07个百分点 [2][12] - 周涨幅最大个股为力星股份(+26.96%) 周跌幅最大个股为云南旅游(-18.37%) [2][18] 政策动态 - 上海发布ITU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展望及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标准 并推出"浦江X"具身智能标准化数据集平台 [3][21] - 工信部明确"十五五"时期将开辟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3][21][22] 产品技术进展 - 智元机器人获得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数据集CR认证证书(编号001) 认证涵盖数据集分类编码规范 数据标注标准 统一格式及质量评价准则 [3][23] - 宇树科技算法升级使机器人稳定性显著提升 支持反重力模式及复杂动作执行 计划下半年推出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3][5][24] 投融资活动 - 诺亦腾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 由经纬创投和阿尔法公社联合投资 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3][24] 重点公司动态 - 豪能股份已开发高精密行星减速机等产品 在人形机器人 机器狗等领域实现部分产品批量供货 [4][25] - 云天励飞自研噜咔博士AI毛绒玩具预计2025年底推出 同时开发新一代DeepXBot系列芯片适配人形机器人 [4][26] - 长盈精密人形机器人业务已供应超400个料号 2025年上半年海外品牌贡献营收3500万元 年初至8月底交付价值超8000万元产品 [4][26] - 新时达人形机器人已完成在海尔重庆冰箱工厂产线部署 即将开展智能工厂实训 [4][27] - 纳思达控股子公司极海微发布全球首款基于Arm®Cortex®-M52双核架构DSP芯片G32R501 推出多款一站式解决方案 产品矩阵覆盖关节控制器 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4][27][28] 行业趋势与建议 - 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至100% 具身智能迭代加速 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如长盛轴承 华锐精密 [5]
2025工博会落幕,新时达STEP 2.0战略引领智能制造新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9 08:23
【新华企业资讯9月29日】9月23日至27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 大举行。新时达以"智拓无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举办STEP 2.0战略发布系列活动,通过新品发布会、生 态论坛等多维度展示,全面呈现其从"产品制造商"向"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升级。 战略升级:三十年积淀开启新篇章 在工博会首日举办的STEP 2.0发布会上,新时达正式开启全新发展阶段。这一战略升级正值公司创立三 十周年及融入海尔生态的重要时刻。新时达将聚焦"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双轮驱动,依托三十年工业自 动化积累及海尔全球资源,加速向"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协作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作站——创新采用"拖动示教+AI感知"技术,将编程时间缩短50%,大幅降低对 高技能焊工的依赖。此次推出的全新协作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3kg-12kg负载的SCR系列协作机器人, 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提供柔性化焊接解决方案。 云霞系列高速SCARA机器人——以0.24秒的标准循环时间和±0.015mm的重复定位精度,为新能源锂 电、3C电子等行业的高速精密装配树立新标杆。 全自主可控晶圆传输机器人系列——突破技术壁垒, ...
制造业,拒绝双足机器人
第一财经· 2025-09-27 13:12
双足与轮式机器人在工厂应用的技术对比 - 双足机器人能耗过高 移动速度仅每秒1.3米 而轮式机器人可达每秒2.5米 是人类步速的两倍 [8] - 双足机器人满负荷续航仅2-3小时 轮式机器人可达4-5小时 且轮式自动充电技术更成熟 [9] - 双足机器人40%能量被双腿消耗 60%算力用于双腿运动 对工厂未产生实际价值 [11] 成本与商业化进展 - 普智机器人双足型号出货价50-60万元 轮式仅40-45万元 因双足需更多传感器且开发成本显著更高 [4] - 普智机器人已出货200台 其中60%为轮式(工业场景) 40%为双足(展厅用途) 预计2026年出货量提升至1000台 [4][5] - 新时达计划2024年底完成量产机器人工业认证 目前向海尔重庆工厂派驻轮式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与技术升级 [3] 工厂实际应用案例与需求 - 富临精工引入近百台远征A2-W型机器人 料箱搬运为零失误切入点 但需改造工厂环境对接物流系统数据 [6] - 当前机器人负载能力覆盖60%-70%需求(单臂10公斤/整体20公斤) 但30%-40%场景需要30公斤负载能力 [7] - 海尔全球160多座工厂中 重庆冰箱工厂自动化水平居中 生产线复杂度适合机器人测试 [3] 技术发展分歧与未来展望 - 轮式机器人被批评控制精度仅厘米级 难以满足工业毫米/亚毫米级需求 且缺乏稳固基准面 [12] - 国家创新中心专家认为双足机器人未来采用直线关节可大幅降低能耗 并呼吁大模型厂商优化机器人专用算法 [12] - 行业预计双足机器人需3-10年才可能实现全场景工厂应用 当前仍以轮式为主力搭配双足完成轻便搬运 [8][13]
制造业,拒绝双足机器人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9-27 13:01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行业专家认为双足人形机器人不适合工厂应用 主要由于能耗过高 移动速度仅每秒1.3米 远低于轮式机器人的每秒2.5米 且40%能量和60%算力被双腿消耗却未产生实际价值[1][8][10] - 另有专家认为轮式机器人仅是过渡方案 其控制精度仅达厘米级 难以满足工业场景毫米级要求 且双足机器人在通过技术改进后可能实现替代[12] - 双足机器人当前满负荷续航仅2-3小时 轮式机器人可达4-5小时 且轮式自动充电技术更为成熟[8][9] 企业实践案例 - 新时达向海尔重庆冰箱工厂派驻轮式机器人 计划年底完成量产工业认证 海尔全球160多座工厂为合作提供场景基础[4] - 普智机器人已出货200台机器人 其中60%轮式应用于工业场景 40%双足用于展厅讲解 双足单价50-60万元 轮式单价40-45万元[4][5] - 富临精工引入近百台智元远征A2-W型机器人 主要用于料箱搬运 当前负载能力覆盖60%-70%需求(单臂10公斤/整体20公斤) 但需提升至30公斤以满足剩余需求[6]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双足机器人开发成本显著高于轮式 因需要更多自由度和传感器 训练数据量也更大 而轮式底盘技术已成熟[5] - 双足机器人需解决环境适应性问题 需与工厂物流仓储系统及生产数据对接 目前需通过环境改造实现[6]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采用直线关节降低能耗 以及优化大脑(大语言模型针对机器人优化)和小脑(嵌入式芯片支持0.5B/0.1B模型)[12][13] 市场发展预期 - 普智机器人预计2026年出货量将提升至1000台[5] - 行业认为双足机器人进入工厂全场景应用需3-10年技术积累 目前传统工业机器人已在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大规模应用[13] - 轮式机器人因投入成本更低且能耗仅占整体不足10% 更受工业企业欢迎[9]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对控股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7 00:41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为合并报表范围内下属公司提供担保额度总金额不超过10.5亿元人民币 [3] - 为子公司会通科技提供担保额度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 [3] - 为子公司新时达机器人提供担保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3] - 为子公司晓奥工程技术提供担保额度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 [3] - 担保额度可在子公司间按实际情况调剂使用 但资产负债率超过70%和不超过70%的公司之间不得调剂 [3] - 担保额度有效期为自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可滚动使用 [3] 新增对外担保详情 - 公司与招商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最高额不可撤销担保书 为会通科技提供5000万元授信额度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4] - 本次担保后公司对会通科技的担保余额达到5亿元 已使用全部担保额度 [4] - 本次担保前会通科技剩余担保额度3.1亿元 本次使用0.5亿元后剩余2.6亿元 [4] 担保协议核心条款 - 保证范围涵盖授信本金5000万元及相关利息、罚息、复息、违约金、实现债权费用等 [5][6] - 保证方式为承担经济上和法律上的连带责任 [5] - 保证责任期间延续至每笔融资到期日后加三年 展期情况下延续至展期届满后加三年 [6] 担保总额及占比 - 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公司担保额度总金额171,000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比例136.90% [6] - 公司及控股公司对外担保总余额93,000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比例74.46% [6] - 公司不存在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担保 无逾期担保及诉讼担保 [6]
新时达:公司无逾期债务对应的担保余额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0:12
债务与担保状况 - 公司无逾期债务对应的担保余额 [1] - 公司无涉及诉讼的担保金额 [1] - 公司无因担保被判决败诉而应承担的担保金额 [1]
上海新时达为控股公司新增5000万担保,提示风险
新浪财经· 2025-09-26 07:46
担保进展 - 公司为控股公司会通科技提供5000万元授信额度及相关费用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1] - 本次担保后公司对会通科技担保余额达到5亿元 剩余可用担保额度2.6亿元 [1] - 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公司担保总额度17.1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136.90% [1] 财务影响 - 公司对外担保余额9.3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74.46% [1] - 本次担保在已审议通过的10.5亿元总担保额度范围内 无需额外审议程序 [1] - 公司为会通科技提供的担保额度上限为5亿元 本次担保后额度使用完毕 [1]
新时达(002527) - 关于公司对控股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9-26 07:45
担保额度 - 公司为下属公司担保额度不超10.5亿元[3] - 为会通科技担保额度不超5亿元,本次用0.5亿[3][5] - 为机器人公司担保额度不超5000万元[3] - 为晓奥工程担保额度不超5亿元[3] 担保情况 - 本次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公司担保额度17.1亿元,占比136.90%[7] - 公司及控股公司对外担保余额9.3亿元,占比74.46%[7] 其他 - 无对合并报表外等单位担保情形[8] - 无逾期、涉诉及败诉担保金额[8] - 担保额度有效期不超12个月,可滚动使用[3]
新时达9月24日获融资买入3734.15万元,融资余额4.1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1:3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4日公司股价上涨0.77% 成交额达4.96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734.15万元 融资偿还4299.53万元 融资净流出565.37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18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3.20%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4.42万户 较上期减少6.09% [2] - 人均流通股11983股 较上期增加6.49% [2]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增持186.12万股至1039.33万股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增持351.02万股至846.58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44亿元 同比增长8.45% [2] - 归母净利润186.54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109.95% [2] 业务构成与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通用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53.91%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19.35% 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18.30% 其他产品8.44% [1] - 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 2010年12月上市 主营电梯控制与驱动类产品、电梯物联网、工业传动类产品及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 [1]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79亿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逛完2025工博会,我们发现了三大趋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6:00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机器人行业趋势分析 核心观点 本届工博会展现中国机器人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创新突围",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特质,标志着行业从"内卷竞争"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逐步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策源地[3][4][11][24] 趋势一:高端创新发展 - 行业摆脱参数比拼和价格博弈,转向AI驱动场景创新、绿色低碳生态及全产业链协同突破[4] - 埃斯顿首发ER1200-3300重载工业机器人,通过双电机动态同步控制和双减速机硬同步技术,实现动态性能优势,适用于航天、汽车等高端场景[5] - 大族机器人子公司华沿推出S60大负载协作机器人,负载达60KG,采用48V电机驱动系统,避免复杂走线问题,易于AGV集成[8] - 柴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腕部额定载荷≥5000千克重载工业机器人,可托举整台小米汽车,突破全球工业机器人负载极限[8] - 新时达发布STEP 2.0战略,形成从通用自动化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具备驱控一体、多核异构等全栈自研技术[10] - 汇川技术构建贯通"设计-制造-能源-运营"的数字化体系,覆盖光、机、电、液、气、磁全领域,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完整技术栈[11] 趋势二: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 行业从单一功能机械臂转向具备移动、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边缘计算成为关键支撑[12] - 越疆机器人展示"超级工厂"平台,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通过双足人形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多足机器狗和协作机械臂协同作业,提升生产柔性[13] - 节卡机器人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融合AI大模型、视觉与控制系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15] - 微亿智造通过"端-边-云"一体化架构和"快慢思考"双系统,构建工业场景机器人技术体系,实现产线快速切换[16] - 慧灵科技推出HITBOT OS操作系统,采用"大脑+小脑"双层认知架构,大脑处理语义与策略生成,小脑负责高精度运动控制[16] - 具身智能技术完成从实验室原型到产线主力的关键跨越,成为下阶段新型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力[18] 趋势三:外资品牌中国本土化 - 外资品牌从"将产品卖给中国"转向"与中国共创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全链条本土化[19] - 爱普生专为中国市场定制LA-A系列机器人,采用轻量化紧凑设计,集成RC800L控制器,深度适配3C、锂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19] - ABB机器人整合OmniCore EyeMotion视觉系统,将工作站调试时间从2-3天压缩至半天,分拣准确度提升50%,节拍时间减少70%,复杂场景调试时间缩短90%[21] - 外资品牌通过"技术全球化+产品本地化"策略,深度嵌入中国工业体系,中国市场从"消费高地"升级为"创新策源地"[19][23]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机器人将在三个维度突破:从产品单点突破走向系统重构、生态从协同合作升级为共生共荣、从跟跑并跑迈向标准输出[25] - 国产重载机器人打破国际负载极限,具身智能体系完善开发,推动企业参与全球产业规则制定[25] - 工博会27年变迁见证中国工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质变,机器人行业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策源地[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