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证券

搜索文档
本期震荡有支撑,多看少动
国投证券· 2025-06-02 02: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市场继续震荡,除科创等偏成长型宽基指数下跌外,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平稳,偏小盘型宽基指数小幅上涨,下行风险有限 [1][8] - 虽市场担心未来出现类似2024年6月后的阴跌情形,但技术细节差异显示无需过度担心,可持震荡整理心态应对 [1][8] - 四轮驱动模型新增行业多头信号少,短期建议行业均衡配置;震荡格局下,科技型板块有小级别底背离迹象,高频温度计未到舒适位置,适合逢低关注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期市场要点:震荡有支撑,多看少动 - 上周市场震荡,偏成长型宽基指数下跌,其他主流宽基指数平稳,小盘型宽基指数小幅上涨,符合下行风险有限预期 [1][8] - 从周期分析模型看,4月初以来的上行趋势未结束;当前均线系统多头排列,好于2024年6月;大部分宽基指数未跌破4月底支撑区域,技术形态不弱,可继续观察走势再做判断 [1][8] - 行业上,四轮驱动模型新增多头信号少,短期建议均衡配置;科技型板块有小级别底背离迹象,适合逢低关注 [2][9] 市场判断相关逻辑 - 展示上证综指周期分析、缠论分析、主题指数相对强弱比较、四轮驱动模型等图表 [10][12][14][16] - 四轮驱动模型显示,2025年5月29日计算机行业有赚钱效应异动(潜在机会),区间涨幅 -1.69%;5月14日非银金融行业有腰纹效应异动(潜在机会),区间涨幅 -1.78%;部分日期提示市场整体存在调整风险 [16]
理想汽车-W(02015):25Q1业绩符合预期,期待纯电产品周期
国投证券· 2025-05-30 13: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35.84 港元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 2025Q1 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利润等指标有不同表现,经营效率改善,智驾与 AI 发力,纯电系列有望开启产品大周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60、177 亿元,给予 25 年 26x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26.96 元,折合港币 135.84 元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259.3 亿元,超指引上限,同比 +1.1%;净利润 6.5 亿元,同比 +9.4%;Non - GAAP 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 - 20.5%;营业利润 2.72 亿元,去年同期 - 5.85 亿元 [1] - 25Q1 汽车业务营收 247 亿元,同比 +35%;汽车交付量 9.3 万辆,同比 +15.5%,增长因去年同期 L6 未上市及终端优惠政策 [2] 产品与盈利指标 - 25Q1 单车 ASP 约 27.9 万元,同比下滑 2.24 万元,因产品销售结构变化,L6 销量占比超 45% [3] - 25Q1 汽车销售毛利率 19.8%,同比 +0.4pct,环比 +0.1pct,体现降本能力;单车利润 0.7 万元,同比持平 [3] 经营效率 - 25Q1 研发费用 25.14 亿元,同比 - 16.97%,环比 +4%,研发费用率 9.7%,同比 - 2.2pct,环比 +4.3pct,同比下降因研发人员薪酬减少及新车型项目节奏影响,同时加大 AI 研发投入 [4] - 25Q1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 25.31 亿元,同比 - 15.0%,环比 - 17.7%,因运营效率改善及 Q1 市场推广活动少 [4] 展望 - 25Q2 预计交付 12.3 - 12.8 万辆,收入 325 - 338 亿元 [4] - 智驾进入第一梯队,下一代智能驾驶架构采用 VLA 大模型,7 月随纯电 i8 上市,重塑智驾产品,提升泛化性、拟人性及人机交互体验 [4] - 纯电系列布局扎实,MEGA 改款后在手订单充沛,7 月交付量预计达 2500 - 3000 台;截至 4 月 30 日,超充站数量超 2267 座;i8 预计 7 月上市,有望开启纯电产品大周期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主营收入分别为 1673.3、2349.3、2819.1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03.3、160.3、177.4 亿元等多项财务指标有相应预测 [11][13] -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 25 年 26xPE,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26.96 元,折合港币 135.84 元 [5]
美图公司(01357):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AI助力付费渗透率提升
国投证券· 2025-05-30 07: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维持评级,6 个月目标价 8.82 港元,5 月 29 日股价 6.70 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图公司作为国内影像与设计领域龙头企业,受益于 AIGC 带来的产品能力提升和付费用户渗透率增长,为长期发展打开新空间,预计 2025/26/27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27/50.83/62.2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8.21/10.74/14.02 亿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署 2.5 亿美元可转债协议,并将在电商平台、AI 技术、云计算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1] - 2024 年公司业绩良好,总收入 33.4 亿元,同比增长 23.9%,经调整后净利润 5.86 亿元,同比增长 59.2%,增长得益于 AI 融入产品带动付费订阅收入攀升 [1] 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同布局 AI 应用落地 - 阿里以 2.5 亿美元可转债投资美图,为期 3 年,年利率 1%,可按每股 6.00 港元转换为股票 [2] - 双方将在电商和模型开发领域合作,阿里推广美图 AI 电商工具、协助开发新工具,美图未来三年向阿里采购不低于 5.6 亿元云服务 [2] - 此次合作一方面为公司 AI 研发等募集资金,另一方面依托阿里资源助力公司长期增长 [2] AI 赋能产品升级,付费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 - AI 融入产品使付费用户渗透率提升,2024 年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 20.9 亿元,同比增长 57.1%,占总收入 62.4% [3] - 截至 2024 年底,付费订阅用户数约 1261 万创新高,同比增长 38.4%,订阅渗透率 4.7%,较 2023 年提升 1.0pct [3] 美图设计室、开拍深入生产力场景,打造第三增长曲线 - 2024 年底生产力场景月活用户数 2219 万,同比增长 25.6%,涵盖商业摄影等领域 [3][7] - 美图设计室订阅用户 113 万,2024 年收入约 2 亿元,同比翻倍,优化 AI 商拍效果并推出创新功能 [7] - 开拍月活用户超 100 万,成“口播视频制作”赛道用户规模第一,落地助力计划推动 AI 创作 [7] 财务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1.27 亿、50.83 亿、62.2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8.21 亿、10.74 亿、14.02 亿元 [8][10] - 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等指标呈上升趋势,运营效率和偿债能力有望改善 [10]
亿帆医药:管线价值陆续兑现,公司迈入创新国际化新征程-深度研究-20250530
国投证券· 2025-05-29 23: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亿帆医药,给予买入 - A 的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为 15.00 元/股 [3][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亿帆医药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已发展为国际化创新药企,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9 亿元、7.40 亿元、8.88 亿元,同比增长 57.8%、21.6%、19.9%,给予买入评级 [10][3][7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亿帆医药:管线价值逐步凸显,创新国际化持续兑现 - 亿帆医药围绕核心业务布局产品管线,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已成为国际化创新药企 [10] - 截至 2024 年末,实控人程先锋直接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 42.85%股权,与多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一致行动人 [13] - 受集采影响,2020 - 2023 年公司经营不佳,2024 年后创新管线收获,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 51.60 亿元和 3.86 亿元,同比增长 26.84%和 170.04% [17] - 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营收占比为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71.02%、医药其他产品 9.89%、医药服务 1.66%、维生素 13.92%、高分子材料 3.52% [21]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2021 年的 41.47%提至 2024 年的 47.42%,2024 年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维生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2.46%、43.77% [25] - 2024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38.66%,同比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3.66%、7.91%、5.66%、1.43% [26] 大分子创新药:研发管线取得进展,亿立舒等创新价值逐步兑现 - 公司依托亿一生物强化研发布局,亿立舒在 34 个国家上市,F - 652 治疗酒精性肝病相关临床试验有进展 [30] - 亿立舒是新一代 G - CSF 长效制剂,半衰期长、稳定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已进入兑现期 [33] - 国内 G - CSF 药物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80.6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117 亿元,CAGR 达 7.74%,2024 年长、短效制剂市场规模分别为 96.4 亿元、20.6 亿元 [46] - 公司与正大天晴合作,将亿立舒国内商业化权益许可给天晴南京顺欣,助力销售放量 [50] - 2024 年全球 G - CSF 药物市场规模约 57.3 亿美元,2030 年有望达 71.6 亿美元,CAGR 约 3.78%,亿立舒海外销售可期 [51] 小分子化药:围绕“小、尖、特”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布局 - 公司境内销售卡培他滨片等产品,境外销售注射用唑来膦酸等产品,聚焦“大产品”策略推动销售增长 [2][57] - 2021 - 2023 年化药销售收入从 4.53 亿元增至 8.87 亿元,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等核心产品销售增长快 [58] 中成药:品种布局广泛且拥有多个独家品种 - 公司中成药布局广泛,有复方黄黛片等 14 个独家中药医保产品,以专科中成药为基础推动业务发展 [60] - 2021 - 2023 年中成药销售收入从 6.43 亿元增至 9.34 亿元,除湿止痒软膏等独家产品销售稳健增长 [61] 原料药业务:泛酸钙价格处于低位且下行风险较小 - 公司主要原料药为泛酸钙,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4 年的 2.3 亿美元提至 2029 年的 3.3 亿美元,2024 年维生素业务营收 7.18 亿元 [65] - 截至 2025.4.30,泛酸钙价格为 54.00 元/kg,较 2025.1.2 下降 4.42%,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下行风险小 [69]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0.42 亿元、70.30 亿元、81.29 亿元,同比增长 17.11%、16.34%、15.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9 亿元、7.40 亿元、8.88 亿元,同比增长 57.8%、21.6%、19.9% [72] - 2018 年至今亿帆医药当期 PE 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44.52 倍、11.96 倍、135.04 倍,截止 2025.5.25 为 24.96 倍,估值处于低位 [74] - 参照可比公司估值均值,2025 年给予亿帆医药当期 PE 30 倍,预计 2025 年 EPS 为 0.5 元/股,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5.00 元/股 [78]
亿帆医药(002019):管线价值陆续兑现,公司迈入创新国际化新征程
国投证券· 2025-05-29 07: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亿帆医药,给予买入 - A 的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为 15.00 元/股 [3][5][8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亿帆医药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已发展为国际化创新药企,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具备投资价值 [10][74][7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亿帆医药:管线价值逐步凸显,创新国际化持续兑现 - 公司围绕核心业务在多领域布局产品管线,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成长为国际化创新药企 [10] - 截至 2024 年末,实控人程先锋直接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 42.85%股权,与多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一致行动人 [13] - 2020 - 2023 年受集采影响经营阵痛,2024 年创新管线收获使经营改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6.84%和 170.04% [17] - 2024 年主营业务营收占比: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71.02%、医药其他产品 9.89%、医药服务 1.66%、维生素 13.92%、高分子材料 3.52% [21]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2021 年的 41.47%提升至 2024 年的 47.42%,2024 年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维生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52.46%、43.77% [25] - 2024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38.66%,同比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3.66%、7.91%、5.66%、1.43% [26] 大分子创新药:研发管线取得进展,亿立舒等创新价值逐步兑现 - 以亿一生物为依托强化研发布局,亿立舒在 34 个国家上市,F - 652 治疗酒精性肝病相关临床有进展 [30] - 亿立舒是新一代 G - CSF 长效制剂,半衰期长、稳定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33] - 国内 G - CSF 药物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80.6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17 亿元,CAGR 达 7.74%,与正大天晴合作将助力亿立舒国内销售放量 [46] - 全球 G - CSF 药物市场规模 2024 年约 57.3 亿美元,2030 年有望达 71.6 亿美元,CAGR 约 3.78%,亿立舒已在多国上市并发货,海外销售可期 [52] 小分子化药:围绕“小、尖、特”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布局 - 境内外有多个核心销售品种,聚焦“大产品”策略,强化专业化学术推广,化药销售收入从 2021 年的 4.53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8.87 亿元 [2][59][60] 中成药:品种布局广泛且拥有多个独家品种 - 有 14 个独家中药医保产品,以专科中成药为基础强化推广,中成药销售收入从 2021 年的 6.43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9.34 亿元 [62][63] 原料药业务:泛酸钙价格处于低位且下行风险较小 - 主要原料药为泛酸钙,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4 年的 2.3 亿美元提升至 2029 年的 3.3 亿美元,2024 年维生素业务营收 7.18 亿元 [67] - 截至 2025.4.30,泛酸钙价格为 54.00 元/kg,较 2025.1.2 下降 4.42%,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下行风险小 [71]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0.42 亿元、70.30 亿元、81.29 亿元,同比增长 17.11%、16.34%、15.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09 亿元、7.40 亿元、8.88 亿元,同比增长 57.8%、21.6%、19.9% [74] - 2018 年至今亿帆医药当期 PE(剔除负值)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44.52 倍、11.96 倍、135.04 倍,截止 2025.5.25 为 24.96 倍,估值处于低位 [76] - 参照可比公司估值均值,2025 年给予亿帆医药当期 PE 30 倍,预计 2025 年 EPS 为 0.5 元/股,对应 6 个月目标价 15.00 元/股 [80]
小米集团-W(01810):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关注中长期战略持续兑现
国投证券· 2025-05-28 03: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 A”,12 个月目标价为 73.23 港元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 2025Q1 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提升,产品力增强,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后续关注中长期战略兑现拉动估值提升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Q1 收入 1112.93 亿,同增 47.4%;经调整后利润 106.75 亿,同增 64.5% [1] 各业务板块情况 手机业务 - 2025Q1 收入 506.12 亿,同增 8.9%;出货量 4180 万台,同增 2.7%;中国大陆出货量 1330 万部,同增 40%,市场份额 18.8% 重回第一;ASP 为 1210.6 元,同增 5.8%;推动互联网收入达 91 亿,同增 12.8% [2] IoT 业务 - 2025Q1 收入 323.4 亿,同增 58.7%;毛利率提升至 25.2%,环比提升 4.7pct;平板出货量同增 56.1% 跻身全球前三 [2] 智能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 - 2025Q1 收入 185.8 亿,毛利率 23.2%,环比提升 2.8pct;经营开支 48 亿,经营亏损 5 亿,亏损幅度缩窄;交付量 7.6 万台,ASP 提升至 23.8 万元,收入占比 16.7% [1][3] 投资建议及估值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为 5015/6344/7332 亿;手机 xAIOT 分部采用 PE 估值法,给予 25 倍 PE;汽车分部采用 PS 估值法,给予 3 倍 PS;2025 估值 14404.8 亿港元,2026 年估值 18389.3 亿港元 [7] 财务预测 - 主营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 2023 - 2027 年有相应增长及变化;各业务收入预测也呈现不同增速 [8][9]
周度经济观察:国内资产偏平淡,海外债市起波澜-20250527
国投证券· 2025-05-27 05:21
财政支出 - 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1.9%,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较上月上升4.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同比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4] - 4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7.7%,较上月提升19.4%;土地出让收入同比3.9%,较上月提升20.2%;支出同比44.3%,较3月大幅抬升16.3个百分点[5] 房地产市场 - 5月以来新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相近,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维持较高热度,期房现房市场裂口将持续存在[7] 出口情况 - 4月我国企业部门“抢出口”向“抢转口”转移明显,大型企业出口受阻,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由3月的7.7%降至4月的0.9%[9] 权益市场 - 上周以来权益市场总体震荡,医药、汽车等行业涨幅靠前,TMT板块表现偏弱,市场转入观望[12] - 中期来看,权益市场向上概率更高,国内经济触底抬升与全球资金再平衡或推动市场中枢上移[14] 债券市场 - 国内银行间资金利率小幅回落,短端利率低位波动,长端利率小幅上行,期限利差走阔;海外日本、美国国债一级市场发行遇冷,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6] - 中期来看,中国经济触底回升可能带来物价和信用扩张正常化,收益率中枢未来存在上行可能[17] 美国经济 - 5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2.3,较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52.3,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初次申领失业金人数为22.7万人,较上周回落0.2万人[18] 美日国债 - 近期10年期美债与日债利率大幅上行,短期可能小幅回落或在偏高位置震荡,中长期走势需关注相关因素[23] - 受美欧关税谈判及美债日债抬升影响,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落,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8BP至4.51%,美元指数回落1.8%至99.1[24]
基建投资增速环比收窄,水利投资表现亮眼
国投证券· 2025-05-26 0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B,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4月基建投资增长稳健,细分领域水利投资增速亮眼,财政政策积极,基建资金发行加快,后续实物工作量有望加快落地,化债政策推进下行业基本面和建筑企业经营指标有望改善 [18] - 中长期来看,国际政局驱动内需扩张,财政政策发力助力基建投资稳健增长,化债措施落地、地产政策出台、“一带一路”业务布局投入加大等因素将带来基建投资增量需求,建筑行业央企基本面稳健,估值有望提升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动态分析 - 1 - 4月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7个,总投资5737亿元,“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所涉5000多个具体项目已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99% [16] - 1 - 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0万亿元,同比增长4.0%,狭义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8pct,基础设施投资稳健增长 [16] - 1 - 4月狭义、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80%、10.85%,环比1 - 3月分别持平、 - 0.65pct;电热气水投资同比增长25.50%(环比 - 0.50pct),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加8.60%(环比 - 1.20pct),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3.90%(环比 + 0.10pct) [17] - 1 - 4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30.7%位居细分行业首位,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速4.90%(环比持平),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速1.6%(环比 + 1.1pct) [17] - 截至5月25日,城投债发行规模2.29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1.48万亿元(yoy + 57%),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1.62万亿元(约占全年2万亿额度的81%);2024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发改委力争6月底前下达“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后续实物工作量有望加快形成助力基建投资稳增 [18] 市场表现 建筑行业一周行情 - 5月19日至5月23日,建筑装饰行业(SWI)下跌0.97%,弱于沪深300、深证成指、上证综指表现,周涨幅在SW 30个一级行业中居第18位 [19] - 分子板块看,本周园林工程涨幅最大(4.14%),房屋建设( - 0.41%)、装修装饰( - 0.43%)板块优于行业表现 [19] - 5月19日至5月23日,申万建筑行业中48家公司录得上涨,占比29.27%;涨跌幅优于行业指数的公司有75家,占比45.73% [21] - 行业涨跌幅排名前5为棕榈股份(31.82%)、岭南股份(27.61%)、郑中设计(22.78%)、华蓝集团(19.00%)、大千生态(17.68%);排名后5为广咨国际( - 14.29%)、山水比德( - 11.84%)、中化岩土( - 9.59%)、华维设计( - 8.77%)、*ST科新( - 7.80%) [21] - 截至5月23日,建筑装饰行业(SW)市盈率(TTM)为10.63倍,市净率(LF)为0.76倍,较上周有所下降;PE估值位居各一级行业第27位,高于银行、房地产、钢铁行业;PB估值位居各一级行业第29位,高于银行行业 [25] - 当前行业市盈率(TTM)最低前5为中国中铁(5.22%)、陕建股份(5.11%)、中国建筑(5.10%)、中国铁建(5.00%)、山东路桥(3.86%);市净率(MRQ)最低前5为腾达建设(0.57%)、中国建筑(0.50%)、中国交建(0.49%)、中国中铁(0.44%)、中国铁建(0.40%) [25] 重点关注标的 - 报告列出国投证券建筑行业重点关注标的的市值、最新收盘价、周涨跌幅、相对HS300涨幅、2025PE等信息,如中国化学市值470.37亿元,最新收盘价7.70元,周涨跌幅 - 2.28%等 [29] 公司公告 - 本周重大订单公告:东珠生态所属联合体签35亿元老挝土地整理EPC工程总承包合同;新疆交建中标4.51亿高速公路项目标段;安徽建工及其子公司中标20.02亿项目;交建股份所属联合体中标2.25亿排水防涝工程标段;罗曼股份子公司中标约2亿元综合娱乐项目 [31] - 本周其他重大公告:中国电建2025年1 - 4月新签合同额3864.90亿(yoy - 4.90%),境外新签合同额833.22亿(yoy + 28.33%);中国化学2025年1 - 4月新签合同额1230.17亿(yoy - 18.43%),境外新签合同额181.34亿(yoy - 41.98%) [31] 行业新闻 - 5月19日消息,2025年1 - 4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yoy - 2.80%,房屋新开工面积yoy - 23.80%,房屋竣工面积yoy - 16.9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yoy - 10.30%;1 - 4月狭义、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80%、10.85%,分别环比持平、 - 0.65pct [32] - 5月20日,国新办介绍《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多部门表态支持城市更新,发改委力争6月底前下达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32] - 5月21日,《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提及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 [32] - 5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起草通知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 [32] -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32]
小米发布3nm玄戒O1,NAND原厂减产推动存储价格Q2反弹
国投证券· 2025-05-25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电子行业周期性复苏且部分企业业务有优势,如ADI业绩亮眼订单预定量加速增长;存储价格因原厂减产Q2反弹;小米推出自研芯片及新汽车产品,华为发布鸿蒙PC推动产业链国产化 [2][3][4][9][18][22] - 本周电子指数震荡下行,各细分板块有跌幅,市场情绪偏弱,但小米、华为鸿蒙等高景气板块获资金一定关注,资金聚焦具备国产替代能力、AI算力及消费电子领域企业 [9] - 给出不同领域投资建议,包括存储产业、消费电子/AI终端产业链、AI云端等领域的相关企业 [11] 各部分总结 本周新闻一览 - 半导体领域,长飞先进半导体申请含碳化硅半导体本体的专利,可提升迁移率;迈来芯在汽车电子领域有创新技术,实施“China for China”战略;伯泰克汽车电子申请车载仪表OTA升级系统专利 [16] - AI领域,DOGE团队推广Grok至美国联邦机构内部使用引发担忧;Anthropic发布Claude 4系列语言模型;研究人员开发出AI模型Aurora超越现有地球系统预报水平 [16] - SiC领域,Wolfspeed因债务危机申请破产保护,其破产或带来供给缺口,行业竞争格局受影响 [16] - 电子领域,苹果计划2026年底推出智能眼镜 [17] - 存储领域,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存储厂商聚焦AI与存储技术融合,推出众多创新产品与方案 [17] 行业数据跟踪 半导体 - 小米推出自研3纳米旗舰处理器“玄戒O1”及4G手表芯片“玄戒T1”,性能与功耗优异,已规模量产,市场反响热烈,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18] SiC - Wolfspeed因激进扩张、市场竞争、战略失误、外部需求疲软与政策风险等因素,债务危机下申请破产保护,其市场份额或被瓜分 [19][20] 消费电子 - 华为发布鸿蒙折叠电脑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与鸿蒙笔记本电脑MateBook Pro,完善全场景战略,推动国产PC产业链自主可控 [22] 本周行情回顾 涨跌幅 - 本周(2025.5.19 - 2025.5.23)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均下跌,申万电子版块下跌2.17%,电子行业在全行业中涨跌幅排名为28/31 [34] PE - 截至2025.5.23,沪深300指数PE为12.55倍,10年PE百分位为52.48%;SW电子指数PE为48.80倍,10年PE百分位为63.73%;电子行业子版块PE/PE百分位分别为半导体(80.25倍/53.91%)、消费电子(25.54倍/10.17%)等 [35][37] 本周新股 - 展示本周IPO审核状态更新情况 [44]
大盘震荡,但重要的是:新已胜旧
国投证券· 2025-05-25 12:32
市场行情表现 - 本周上证指数跌0.57%,沪深300跌0.18%,恒生指数涨1.10%,全A日均交易额11733亿环比下降,价值风格强于成长风格[1] - 美股三大指数普跌,纳指累跌2.47%,标普500累跌2.61%,道指累跌2.47%;欧股普遍收跌,仅英国富时100涨0.38%;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跌0.65%,恒生指数涨1.10%[9][11] 资金流向与市场特征 - 本周ETF资金整体流出,沪深300ETF净流出23亿元,4月7日至5月23日四大主流宽基ETF累计净流入近2000亿元[19] - 市场进入极致低波缩量环境,沪深300指数近60日波动率降至0.6%以下,0.5%是低波行情重要门槛[1][46] 行业趋势与投资建议 - 产业定价形成“新比旧好、新已胜旧”格局,新消费和科技板块表现突出,传统消费和经济指数下跌[4] - 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下降,交易额占比降至25.8%,“科技第二波”在交易层面有基础[61] - 建议维持杠铃策略,红利资产底仓配置价值高,关注中美利差[4] 宏观经济数据 -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6%,5月EPMI环比上升1.6个点至51.0%[97] 外部因素影响 - 美国主权评级下调,20年期美债拍卖遇冷,美欧关税谈判停滞,特朗普拟对欧盟加征50%关税[112][113] - 4月美国成屋销售不及预期,新屋销售超预期,建筑商信心指数下跌[116][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