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

搜索文档
沉闷十年后,智能手机的背面终于「活」了
36氪· 2025-09-29 13:57
来源:36氪 但屏幕作为智能手机最核心的交互媒介,承担的不只是"显示"的角色。 这场"背屏革命",看似是人机交互形态的创新,而其背后是多项技术的跨越式创新。 一块屏幕,如何改写人机交互? 智能手机进化的二十年,也是屏幕改写人机交互的二十年。 2007年,初代iPhone以多点触控取代物理键盘,让"手指即输入"的交互逻辑成为主流,人机关系第一次从操作转向触达。自这时起,屏幕成为手机的中 心,一切交互都通过触摸来完成。 2014年,iPhone 6系列开启大屏化的浪潮,以及随着全面屏的诞生,行业陷入屏占比的激烈角逐。当刘海、水滴、打孔等五花八门的创新出现,交互体验 趋近"全视野",但交互逻辑仍固化于单面触控的框架。 2019年,三星折叠屏的问世,让大屏与便携性看似找到了平衡,然而折叠形态依旧以正面屏幕为核心,人机关系并未发生根本转变。虽然屏幕形态在十余 年间不断变化,但人机交互范式始终没有跳脱"正面单屏"。 事实上,智能手机形态的演进,归根结底是屏幕形态的变革。而屏幕形态的每一次突破,本质上也是一次交互范式的重塑。 毕竟,在智能手机所有的元器件中,唯有屏幕承担着人机交互的第一界面。也就是说,无论芯片更快,电池续航 ...
手机战苹果、汽车挑特斯拉:小米「硬核」的底气来自哪里?
雷峰网· 2025-09-29 13:21
" 小米已经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硬核科技 公司」。 " 作者丨 代聪飞 编辑丨 林觉民 手机正面迎战iPhone,汽车对标特斯拉,这是最刚的小米,也是最有底气的小米。从被质疑「组装厂」, 到成为一家硬科技公司,小米用了15年。 五年前,小米成为了最年轻的世界500强公司。过去五年,小米朝着高端化持续迈进,研发投入从2020年 的9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1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的10401,翻倍增长到22641人。 结果是,小米芯片、汽车、手机全面开花,「高端」正在成为小米的标签之一。 01 正面迎战iPhone17,小米17开售即破纪录 「开售五分钟,打破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 。」这是小米17系列开 启首销后的成绩。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据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透露,小米17 Pro Max单款机型在小米17系列中销量占比 超过50%,同样打破今年国产手机首销全天销量和销售额纪录。小米17 Pro Max的畅销,展示出小米在 高端化的布局成效。 雷峰网了解到,小米17系列发布日当晚的销量约为50万台,截止27日的销量超80万台。作为对比,苹果 ...
玉柴在北京重磅“落子”,要干啥?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29 07:36
9月26日,玉柴北京营销中心开业仪式举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邢敏、中国农 业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宁学贵、中国机电商会副会长石永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 于晓虹、玉柴集团总经理申光、玉柴股份党委书记蒋飞等领导共同为玉柴北京营销中心开业 剪彩。 ● 当篮球遇上轻客 福田图雅诺的体育营销新玩法 | 头条 玉柴北京营销中心主要承担四大核心职能:一是打造战略前沿平台,紧跟国家政策与行业趋 势,为玉柴全球战略提供决策支持;二是打造高端客户服务中心,深度服务华北及全国重点 客户,提供快速专业的技术支持;三是打造品牌形象窗口,借助北京这个国际舞台,全面展 示玉柴技术实力与企业形象;四是打造人才与资源枢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推动玉柴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 邢敏在开业仪式上致辞。他说,玉柴集团是我国发动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和排头兵企业,玉柴 在北京设立营销中心,是行业深化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希望玉柴以 北京营销中心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深化国际合作,为中国动力装备产业迈 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作出更大贡献。 申光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具有极强的辐射力 ...
“鸟”塌房,伯希和要摆脱“平替”身份
36氪· 2025-09-29 04:47
最近,始祖鸟因一场备受争议的"烟花秀"品牌活动在舆论场上"扑了个大街",形象受损。然而这却让被称为"始祖鸟平替"的国产户外品牌伯希和迎来了机 会。后者已默默启动了港股IPO的进程。 这个创立于2012年的北京品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22年,伯希和在天猫"双11"户外品牌销售榜上还排在第17位。 但转折点恰恰出现在2022年之后,伯希和仿佛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进入发展快车道。 图源:伯希和官网 伯希和的快速扩张体现在几个关键维度:其门店网络在近两年迅速铺开,从2022年的39家激增至去年的146家;在资本层面,融资进程也明显加快,先后 于2023年完成4900万元A轮融资,并在2024年完成高达2.88亿元的B轮融资;市场声量上,则在去年签约演员成毅为品牌代言人,成功切入流量赛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受益于品牌知名度的持续提升,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伯希和已跻身中国内地三大国产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列,市场份额 达到5.2%。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表示,前两年还不知道伯希和,因为偶像成毅代言了伯希和,才认识并最终选择了这个品牌。 那么,这个品牌究竟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的? ...
石化化工行业明确“十五五”发展方向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02:34
中化新网讯 9月23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下称石化规划院)在京组织召开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规 划重点发展方向研讨会。专家在会上指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将是我国石化化工行业重点领域 在"十五五"期间发展的主旋律。 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节能降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晔则表示,我国钾、磷、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安全风险 突出;部分资源性产品产能规模大,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未来应加强国内资源勘探与绿色开采技术 攻关,构建稳定多元的海外供应体系,同时强化战略资源储备与循环利用机制,推动资源向高端化、高 值化利用转变。 当前石化化工行业正积极谋求"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石油化工处/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专业) 双玥谈道,我国石化产业规模占全球40%以上,在炼油等领域具有显著产能优势。"面对第五次全球产 业转移,要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兴市场寻求需求和利润增 长点。"双玥说。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年,石化规划院积极开展产业研究、生产力优化、园区提升、项目论 证等工作,支撑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石化规划院院长李君发表示,未来石化规划院将进 ...
建滔积层板20250928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与行业定位 * 建滔积层板是国内特种电子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产能仅次于中国巨石 位居全国第二 拥有约3000台织布机[3] * 公司长期被视为中低端覆铜板(CCL)生产商 但近年来在电子布和上游材料领域取得显著进展[3] * 公司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 自供铜箔、玻纤布和树脂 增强了其整体竞争力[2][3][4] 核心业务进展与产能布局 * 在电子布方面 公司已竣工三条一代布池窑 每条窑月产量预期为50万米到60万米 年底月销量可达150万米到180万米[7] * 公司计划扩产7万吨细沙 二代布池窑预计年底投产 认证周期约三个月[2][7][11] * 低膨胀布和石英布也有相应布局 预计明年会有进一步扩展[7][11] * 在铜箔方面 公司今年传统铜箔加工量超过10万吨 一代和二代HVLP铜箔已投产并外销及自用[7] * 三代HVLP铜箔正在验证中 而四代HVLP铜箔已开发 高速铜箔进展较快[7][9][11] * 高端树脂领域进展较慢 公司目前主要依赖外部采购[7] 高端化战略与产品认证 * 公司高端化思路清晰 先从上游原材料入手 逐步追赶马七、马八、马九系列 但整体进程相对较慢[2][8][9] * 目前其高端覆铜板产品仅达到马六级别 与市场主流的马八、马九存在差距[3][4] * 公司自2019年开始布局特种电子布 其持摇法生产的新型玻纤丝正进行客户认证 有望覆盖日韩台等核心CCL厂家 预计2025年10月取得进展[2][3][4] * 海外头部CCL厂商对特种电子布的一代部认证进展是核心催化点 预计最快10月完成 最慢年底前完成[17] 行业供需与市场周期 * 特种电子布行业供需紧张 二代布和低膨胀布以上产品紧缺率可能达到一倍以上 行业有望进入供需两旺状态[2][10] * 覆铜板行业景气度提升 主要受AI需求拉动及转产带来的供需结构调整影响[2][3] * 中低端覆铜板供需格局紧张 高端产品对中低端产能形成挤占 建涛公司的月度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0% 接近满负荷运转[14] * CCL市场于8月15日进行了今年首次有效大幅提价 四季度中低端CCL价格进一步上涨存在一定概率 市场状态依然紧俏[2][18][19] * 需求预计将比去年增长5%至7%[14] 财务状况与盈利预测 * 根据万得一致预期 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约为30亿港币 对应市盈率约为12倍[16] * 静态市盈率约为15至16倍 动态市盈率则约为11至12倍[16] * 若特种电子布验证与量产顺利推进及覆铜板再次涨价 盈利预期可能会上调[16][19] * 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推动覆铜板毛利率提升[14][15] 潜在风险与催化因素 * 电子关税预期可能对产业链产生影响 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20] * 核心催化点包括:海外CCL厂商对特种电子布的认证进展、铜箔认证节奏、以及传统电子布的涨价节奏[17] * 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一定质疑 因其作为CCL巨头需将上游材料卖给竞争对手 但通过直接联系最终客户及集团内部拥有PCB产能(如收购的英飞达子公司)来缓解此问题[5][6]
小米17系列正面迎战苹果,雷军谈小米如何“逆天改命”
搜狐财经· 2025-09-28 08:15
"过去的5年,无论是对小米,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场彻底的蜕变!" 9月25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行了主题为《改变》的第六次年度演讲,分享了小 米玄戒芯片和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复盘了小米用五年时间"逆天改命"的历程,并发布小米17系列手 机。 雷军表示:"我们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坚定地迈向了智能制造的新战场,我们从手机和消费电子出发,开 创了'人车家'全生态的新局面。这一路的改变远不止于造车、造芯片和高端化,更重要的是我们用5年 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与灵魂。" 作为当晚发布会的重头戏之一,小米17系列手机正式公布,全系三款机型在屏幕、影像、续航等多个领 域均取得突破。其中小米17标准版起售价为4499元,Pro版起售价为4999元,Pro Max版起售价为5999 元。新机于9月27日10点首销。 据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小米17系列机型(全系)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 销全天销量、销额纪录"。而雷军在转发该条微博时进一步确认,小米17 Pro Max单款机型也打破了今 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在小米17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50%。 从全面对 ...
高端化5年,小米如何靠创新逆天改命?
新浪财经· 2025-09-28 05:25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免责声明,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信息。因此无法提取新闻的核心观点或关键要点。
对话雷军:小米早已放弃了速胜
商业洞察· 2025-09-27 09:24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小米正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强调技术投入和使命驱动 计划未来5年投入2000亿元研发费用[7] - 公司提出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 通过科技引领、认知引领和审美引领三大方法论推动高端化进程[10][18][20] - 小米在手机业务上采取长跑策略 目标每年增长1%市场份额 计划5年内达到20%份额[2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小米首款SUV YU7上市后销量强劲 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6] - 公司发布首款自研3nm手机SoC芯片"玄戒O1"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企业[6] - 小米17系列跳过16命名直接对标iPhone17 雷军称在电池技术、屏幕技术和传感器等多方面实现超越[8][11]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YU7已交付超4万台 汽车含税均价达289000元 进入高端价格区间[10][18] - 公司面临产能提升挑战 正通过工厂自动化率提升和技改提高效率[14] - 小米开放汽车IoT接口给所有车企 推动行业合作与标准开放[22] 组织与文化 - 小米内部决策文化强调民主和争论 高管经常激烈讨论以避免决策错误[2][25] - 公司鼓励试错文化 允许团队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尝试新方案[25] - 小米用户结构发生变化 汽车业务女性用户占比接近半数[20] 行业竞争与定位 - 雷军承认与苹果竞争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需要全方位学习并逐步突破[13] - 小米在汽车领域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注重底盘技术、驾控性能和设计[10][21] - 公司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激烈 六大主要玩家份额平均在15%左右[26] 研发与供应链 - 小米手机部研发人员超1万人 长期持续投入核心研发[28] - 公司采用国产材料创新 包括红色发光主材达到欧奈尔材料级别[28] - 小米推动供应链自主化 在零部件级芯片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取得进展[28]
雷军:大家对我们有一个巨大的误解
北京青年报· 2025-09-27 06:53
小米17产品战略 - 小米跳过16直接发布17系列 旨在通过改名让市场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1][3] - 小米17在电池技术 屏幕技术 散热 VC均热板 传感器 潜望镜和空间堆叠等多方面超越iPhone17全系列 [3] - 公司五年前提出对标苹果 如今从完全跟随转向全面对标 正面对垒世界第一 [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重返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 中国市场六大主要玩家平均市场份额为15%-16% [3] - 手机市场竞争难度超过汽车行业 全球对手包括苹果 三星 华为等科技巨头 [3] - 公司采取持久战策略 目标每年增长1%市场份额 计划用五年时间达到20%市场份额 [5] 品牌定位转型 - 小米从以男性为主导的极客品牌转型为大众潮牌 女性用户比例显著提升 小米汽车SU7近一半为女车主 [1][5][6] - 五六年前推动高端化战略 用户结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高端化被证明是正确决定 [1][6] - 小米汽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 与BBA价位相当 Ultra车型五六十万价位实现大量销售 [8] 汽车业务进展 - YU7车型在两个月20天内交付超过4万辆 生产效率快速提升 [8] - 推出26项个性化定制服务 涵盖车漆 轮毂 内饰等 旨在让大众客户享受百万豪车专属体验 [6] - 小米汽车进入行业不到一年半 去年4月3日交付第一辆车 [8] 研发投入与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坚持技术立业 过去五年完成1000亿元研发投入 [9] - 新五年计划投资2000亿元 2025年研发投资达300多亿元人民币 [9] - 芯片研发历时四年多 前前后后共11年 汽车等产品也是完成才说 给市场突然感 [11] 行业环境挑战 - 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 六部门联合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11] - 公司支持打击黑水军和黑公关 呼吁风清气正的行业发展环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