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6
icon
搜索文档
电池厂绑定新势力再+1,理想与欣旺达合资落定
高工锂电· 2025-09-25 10:20
合资公司成立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科技以50:50出资比例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与销售 [1] 合作背景与历程 - 双方自2017年开启合作 2022年理想汽车向欣旺达增资4亿元 以2.04亿元认缴出资额获得3.22%股权 成为客户兼股东 [3] - 截至2025年3月 理想跻身欣旺达前五大客户 贡献5.8%营收份额 L6/L7 Air/L8 Air等主力车型搭载欣旺达电池 [3] - 理想现有约40万辆车型搭载欣旺达电池 合资后采购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4] 战略诉求与行业逻辑 -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30%-40% 理想作为年交付量突破140万辆的车企 需建立稳定供应体系 [3] - 欣旺达作为二线电池厂商 通过与头部车企深度绑定实现突围 对等持股模式使其从供应商升级为利润共享伙伴 [4] - "车企+电池厂"合资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 区别于消费电子行业 [4] 技术目标与产能规划 - 合资公司由理想主导产品、工艺及材料设计 目标2026年实现自研动力电池量产 [4] - 欣旺达与东风合资的东昱欣晟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2000万支电芯下线 [4] 合作模式优势与案例 - 合资模式可实现从用户需求出发共同定义产品 结合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5] - 欣旺达已与吉利、东风、理想形成多客户深度绑定矩阵 比亚迪与一汽、大众与国轩高科等案例印证行业趋势 [5] 风险与竞争平衡 - 深度绑定伴随风险共担 如理想纯电车型取消低配电池版本直接影响欣旺达短期订单 [5] - 理想同步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协议 约100万辆车型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体现供应链多元化策略 [5] 行业演进趋势 - 新能源产业链从零和博弈走向共生共赢 电池企业通过合资实现产能绑定与技术共创 [6] - 车企需在自主掌控核心技术与保持供应弹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6]
理想汽车-W(02015.HK):25Q2业绩符合预期 期待交付回升及I6上市
格隆汇· 2025-08-30 19:0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 同比下滑4.5% 环比增长16.7% [1] - 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 环比大幅增长69.6% [1] - 汽车业务营收289亿元 同比下滑4.7% 环比增长17% [1] - 汽车交付量11.1万台 同比增长2.3% 环比增长19.6% [1] - 平均销售单价27.2万元 同环比均下降0.7万元 [1] 盈利能力分析 - 汽车销售毛利率19.4%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 - 单车利润1万元 同比持平 环比增长0.3万元 [2] - 营业利润8.2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6.7% 环比增长204.4% [1] 成本费用控制 - 研发费用28亿元 同比下降7.2% 环比增长11.8% [2]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27亿元 同比下降3.5% 环比增长7.4% [2] - 费用率环比优化明显 经营效率持续改善 [2] 现金流与资金状况 - 期末现金储备1069亿元 较Q1末减少38亿元 [2]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2] - 现金流流出主要因购买存货相应付款增加 [2] 业务发展动态 - L6车型销售占比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 - 提供3年0息金融方案 清老款库存终端折扣加大 [1] - MEGA 7月交付2816台 预计维持月交付3000台水平 [3] - i8已开启交付 预计9月底累计交付超8000台 [3] - 超充站达3028座 充电桩16671个 基建加速布局 [3] 未来业绩指引 - 2025Q3预计交付9.0-9.5万辆 收入248-262亿元 [3] - VLA智驾系统随i8交付 将重塑智驾产品体验 [3] - i6即将于9月上市 纯电系列有望开启产品大周期 [3] 组织架构调整 - 撤销"五大战区" 改为总部直接管理全国23区 [3] - 成立市场营销和销服运营两个新部门 [3] - 调整有望缩短决策链 提高渠道效率和用户运营能力 [3]
理想汽车 | 2025Q2:毛利保持韧性 VLA规模化部署在即【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30 14:56
财务表现 - 2025Q2单季营收302.5亿元,同比下降4.5%,环比上升16.7% [2][3] - 汽车业务收入288.9亿元,同比下降4.7%,环比上升17.0%,环比增长主要因交付量增加 [3] - 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0.8%,环比大幅上升68.0% [2] - non-GAAP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上升43.8% [2][5] - 汽车业务毛利率19.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5] - 汽车业务毛利56.1亿元,同比下降1.3%,环比上升15.1% [5] - 经营性利润8.3亿元,利润率2.7%,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 [5] - non-GAAP净利润率4.8%,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5] 销量与定价 - 2025Q2总交付量11.1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19.6% [2][3] - 平均售价(ASP)从2025Q1的26.6万元下降至26.0万元,主要因产品组合变化、利息补贴和销售激励增加 [3] - 销量结构:理想L6占比46.8%,L7占比23.8%,L8占比13.3%,L9占比13.0%,Mega占比3.1% [3] 业务细分 - 其他业务(含配套服务)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0.1%,环比增长9.0%,主要因汽车累计销量增加带动服务需求 [4] 费用与投入 - 研发费用28.1亿元,同比下降7.2%,环比上升11.8%,研发费用率9.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6] - 销售管理费用27.2亿元,同比下降3.5%,环比上升7.4%,费用率9.0%,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零售中心覆盖151个城市共530家,售后维修中心覆盖222个城市共511家 [6] - 截至2025年7月20日,超充站达2,902座,充电桩15,945个,覆盖31个省份、255个城市 [7] 现金流 - 2025Q2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30亿元,自由现金流为-38亿元 [8] 未来展望 - 2025Q3预计交付量9.0万至9.5万辆,同比下降41.1%至37.8%,对应收入248亿元至262亿元,同比下降42.1%至38.8% [9] - 纯电SUV理想i6计划9月发布,定位中大型5座,起售价25万元,续航最高720km,搭载VLA大模型,面向年轻消费群体 [9] - VLA系统9月起覆盖所有增程车型AD Max版本,9月底推送完整版,11月有重要更新,预计2027年实现L4自动驾驶 [9]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1,272.1亿元,2026年1,780.4亿元,2027年2,009.5亿元 [10][1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0.5亿元,2026年114.1亿元,2027年145.5亿元 [10][12] - 对应2025年8月29日股价,PE估值分别为36倍、16倍、12倍 [10][12]
理想汽车-W(02015):25Q2业绩符合预期,期待交付回升及i6上市
国投证券· 2025-08-29 07:01
投资评级 - 买入-A评级,维持评级 [6] - 6个月目标价142.71港元,当前股价88.15港元(2025年8月28日) [6] - 总市值188,718.77百万港元,流通市值157,353.94百万港元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Q2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4.5%、环比+16.7% [1] - 净利润11亿元,同比-0.4%、环比+69.6% [1] - Non-GAAP净利润15亿元,同比-2.3%、环比+44.7% [1] - 营业利润8.27亿元,同比+76.7%、环比+204.4% [1] - 汽车业务营收289亿元,同比-4.7%、环比+17% [1] - 汽车交付量11.1万台,同比+2.3%、环比+19.6% [1] - 平均销售单价(ASP)27.2万元,同环比均下降0.7万元 [1] - 汽车销售毛利率19.4%,同比+0.7pct、环比-0.3pct [2] - 单车利润1万元,同比持平、环比增长0.3万元 [2] - 现金储备1069亿元,较Q1末减少38亿元 [4] - 自由现金流-38亿元(Q1为-25亿元),主要因购买存货付款增加 [4] 费用与经营效率 - 研发费用28亿元,同比-7.2%、环比+11.8% [3] -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27亿元,同比-3.5%、环比+7.4% [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减少 [3] - 销售费用环比增加主要因市场推广活动增加 [3] 业务展望与战略布局 - 2025Q3交付指引9.0-9.5万辆,收入指引248-262亿元 [5] - 智驾进入第一梯队,VLA随i8开启交付,提升泛化性及人机交互体验 [5] - 纯电系列布局加速,超充站达3028座、充电桩16671个(截至7月底) [5] - MEGA 7月交付2816台,预计维持月交付约3000台 [5] - i8累计交付预计超8000台(截至9月底),冲刺1万台 [8] - i6将于9月上市 [8] - 销服体系调整:撤销"五大战区",总部直接管理全国23区,新设市场营销及销服运营部门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140、163亿元 [8] - 对应PE分别为28.3、14.0、12.0倍(当前市值) [8][9] - 基于26年20倍PE,目标价130.55元(折合142.71港元) [8]
招银国际每日投资策略-20250829
招银国际· 2025-08-29 03:35
核心观点 - AI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上升,英伟达业绩表现强劲,需求依然强劲[2] - 继续看好AI产业链受益者,维持对中际旭创和生益科技的买入评级[2] - 全球主要股市表现分化,港股下跌而A股先跌后涨,美股上涨[2][4] 行业与公司业绩表现 - 英伟达2026财年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同比增56%,环比增6%,高于彭博预期1%[2] - 英伟达非GAAP毛利率72.7%,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预计年底达75%[2] - 英伟达二季度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增52%,环比增30%[2] - 英伟达指引三季度营收540亿美元(不含H20),环比增16%,高于一致预期1%[2] - 理想汽车2Q25收入同比下降4.5%至30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20.1%[5] - 理想汽车2Q25净利润同比下滑1%至11亿元人民币,低于预期21%[5] - 敏实集团1H25收入12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1%,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20%[7] - 敏实集团毛利率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至28.3%,费用率收窄1.3个百分点[7] - 携程2Q25总营收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6%,高于预期1%[9] - 携程non-GAAP营业利润47亿元人民币,高于招银国际预期7%[9] - 商汤1H25总营收同比增36%至23.6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净亏损收窄50%至11.6亿元[10] - 宝尊2Q25总营收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6.8%,non-GAAP净亏损1800万元人民币[10] - 信达生物1H25收入5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51%,产品销售收入52.3亿元,同比增37%[11] - 信达生物非IFRS净利润12.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至86.8%[11] - 巨子生物1H25收入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2.5%,毛利率81.7%[15] - 达势股份25财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27%至2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飙504%至6600万元[21] - 海底捞25财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至20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降14%至17.6亿元[24] - 安踏25财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4%至38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降9%至70亿元[27] 公司展望与策略 - 理想汽车预计通过激进定价优先保障i6销量,4Q25销量有望重获增长[6] - 理想汽车预计2025-27年销量分别为44万/63万/82万台,毛利率19.7%/18.7%/18.7%[6] - 敏实集团预计FY26/FY27收入增速维持在12%/13%,新业务或带来业绩弹性[7] - 敏实集团预计FY25-27净利润同比增15%/15%/19%至27亿/31亿/37亿元人民币[8] - 携程预计旅游需求仍具韧性,海外扩张进展顺利,上调盈利预测3%-5%[9] - 商汤预计2H25总营收维持25%同比增速,FY25/26经调整净亏损预测调整为22.9亿/6.0亿元[10] - 信达生物IBI363加速迈入全球III期临床,战略布局ADC管线[12][13] - 巨子生物预计2025年下半年总收入同比增21.4%,达人直播复苏[15][17] - 达势股份预计一线城市同店销售保持正增长,非线城市经营利润率更高[18][19] - 海底捞预计25财年下半年翻台率改善,门店数实现中个位数增长[22] - 安踏调整25财年零售增长目标,安踏由高单位数下调至中单位数,FILA维持中单位数[25] - 安踏其他品牌由30%以上上调至40%以上,FILA改革进展积极[26] 市场与行业动态 - 港股下跌,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与必选消费领跌,能源、电信服务与金融收涨[4] - A股先跌后涨,通信、电子与国防军工涨幅居前,煤炭、农业与纺织服装下跌[4] - 美股上涨,通讯服务、能源与信息技术领涨,公用事业、必选消费与医疗保健下跌[4] - 日本央行官员称经济环境更有利于加息,市场对10月末之前加息概率预期为60%[4] - 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官员认为通胀风险大致平衡,预计2026年初整体通胀降至1.5%[4] - 欧盟提出立法提案,取消美国部分工业品关税,推动美国对欧汽车关税降至15%[4] - 美联储下任主席热门人选沃勒支持9月降息25基点,未来3-6个月可能继续降息[4] - 中国部分光伏玻璃企业考虑上调9月新单报价,库存天数明显下降[4] - 浦发银行表示未来1-2年银行业净息差可能触底反弹[4] - 中央汇金上半年除买入宽基指数ETF外,还加仓白酒和化工ETF[4] - A股新发基金规模持续上升,多只绩优基金发布限购令[4]
上汽集团(600104):深度报告:2025轻装上阵,与华为合作未来可期
国海证券· 2025-08-28 15:23
投资评级 - 评级为买入(上调)[1] 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筑底,深化管理治理改革,完成去库存、调整通用、整合自主三大核心任务[8] - 2025年公司有望进入企稳回升通道,自主改善、合资企稳、尚界突破[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总营收6930、7788、84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5.1、151.1、181.9亿元,对应17.5、14.5、12.0倍PE[8][9] 2024年管理治理改革 - 董事长和总裁更替:陈虹退休,王晓秋接任董事长,贾健旭升任总裁[12] - 组织经营提效:通过集中采购及流程再造降低成本,上汽通用累计降本超2亿元[14] - 研发与市场响应提速:语音系统唤醒响应速度优化至0.3秒,端到端交互响应速度1.2秒[15] - 全球化与品牌重塑:2024年海外销量108.2万辆,名爵欧洲终端交付24万辆[15] - 战略聚焦大乘用车板块:整合五个部门为一个整体,聚焦资源打造"大乘用车板块"[17] - 2024年大力去库存:终端交付量463.9万辆,高于批发销量401.3万辆,去库存超60万辆[24] - 调整上汽通用:2024年销量同比-52.1%,2024Q4计提资产减值232.12亿元,减少归母净利润74.7亿元[38] 2025年自主改善、合资企稳、尚界突破 - 大自主改善: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130.4万辆,同比+21.1%,占公司整车总销量63.5%[44] - 合资企稳:上汽大众2025年1-7月累计销售57.2万辆,同比-3.6%;上汽通用2025年1-7月累计销量33.1万辆,同比+18.7%[61][67] - 尚界突破:首款车型H5定位20万元级主流市场,预售价格16.98万元起,预计稳态月销2万台[77] - 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49.4万辆,同比+1.3%,HEV车型占比稳定在30%左右[50][51]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总营收6930、7788、84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5.1、151.1、181.9亿元[8][9] - 可比公司估值:比亚迪2025-2027年PE预计分别为18.5、15.1、12.5倍;赛力斯2025-2027年PE预计分别为20.6、16.0、13.4倍[81] - 上汽集团2025-2027年PE预计分别为17.5、14.5、12.0倍,在可比公司中估值处于低位[81]
推测理想25Q2营收会在307亿以上
理想TOP2· 2025-08-24 13:46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将达到307亿元人民币以上 但增长幅度有限[1][2] - 车辆营收占总营收比例约为96% 据此推算总营收为307.21亿[2] - MEGA车型4月定价51.38万元 5-6月定价54.38万元 若5-6月也按51.38万元计算将对总营收产生约1亿元影响[2] 毛利率与毛利润预测 - 预计毛利率区间为19.0%-20.0%[1][2] - 对应毛利润范围为58.33-61.4亿元人民币[1][2] 营业费用分析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费用将在50.47-57.92亿元人民币之间[1][3] - 公司历史上仅2024年第二季度出现营业费用环比下降的情况 当时因MEGA车型严重不及预期后启动了成本控制措施[2] - 2025年6月销量严重不及预期 但已来不及实施成本控制[3] - 营业费用较大概率高于2025年第一季度的50.47亿元 但高于2024年第三季度57.92亿元的可能性不高[3] 营业利润预测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范围在0.4-10.93亿元人民币之间[1][3] - 营业利润较大概率高于2025年第一季度的2.72亿元[3] 历史财务数据参考 -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92,864辆 营业利润2.72亿元 营业费用50.47亿元 研发费用25.13亿元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25.31亿元[4] - 2024年第四季度交付158,696辆 营业利润37.03亿元 营业费用52.67亿元 研发费用24.08亿元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30.77亿元[4] - 2024年第三季度交付152,831辆 营业利润34.33亿元 营业费用57.92亿元 研发费用25.87亿元 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33.60亿元[4]
理想汽车进入了蔚来周期
数说新能源· 2025-08-18 08:32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理想和蔚来主品牌销量下滑显著 因公司选择维持价格而非销量 在竞品性价比压力下拒绝降价 [1] - 特斯拉Model Y成为20万元以上车型定价新标杆 YU7智驾版定价28万元 迫使竞品重新评估价格定位 [1] - 市场认为理想L6增程智驾版合理价位应为25-26万元 而非当前28万元 蔚来ES6预期价位28万元而非30万元以上 [1] - 品牌溢价支撑要素(高端调性/换电/超充桩)受众有限 仅能吸引狭窄的忠实用户群体 [1] 产品竞争策略 - 细分市场成功需弥补标杆产品不足(如特斯拉内饰缺陷)并打造突出卖点(如前备箱设计) [2] - 核心卖点需持续迭代更新 每年可能变化 对汽车产品经理形成重大挑战 [2] 行业动态 - 比亚迪出海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扩张 [7] -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增速超越动力电池市场 [7]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需平衡性能需求与成本控制 [4]
MoonFox Data | Li Auto Financial Report Analysis: Pure Electric SUV Model i8 to become the Key Breakthrough in 2025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8-13 09:0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预计为3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但增速放缓4.96个百分点 [1][4] - 毛利率维持在19%-20%的健康水平,但销量增长放缓削弱规模效应 [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6.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但环比大幅下降81.7% [5] - 预计第二季度净利润为1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且增速持续放缓 [7] 销量表现 - 第二季度交付111,074辆汽车,同比下滑24%且环比下降11.2%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交付1,337,810辆 [5] - 年度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5] - 出现近年来首次同比交付量下滑 [6] 市场竞争压力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多家厂商推出促销活动及新车型分流潜在客户 [9] - 产品线过度集中于L6、L7、L8、L9及MPV车型"MEGA",陷入存量竞争 [2] - 2025年下半年预计有多款新车型上市,持续价格战带来压力 [22] 战略突破方向 - 2025年7月推出首款纯电SUV Li i8及自研VLA大模型驾驶辅助系统 [12] - VLA模型具备3D空间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推动L2级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演进 [12] - 持续投入研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控及车辆安全领域 [15] - 加速充电网络建设,截至2025年6月建成2,421座充电站配备13,200根充电桩 [18] 市场拓展举措 - 启动"百城星海计划"下沉低线城市,首批覆盖佳木斯、牡丹江、张家口等18城 [18] - 通过经销商模式拓展海外市场,已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建立售后服务中心 [19] - 计划进一步扩大中东、拉丁美洲及亚太地区布局 [19] 资本市场反应 - i8开启预售后应用程序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 [14] - 预售价公布后股价单日涨幅超10%,成交量显著放大 [14] - 2025年6月在美国纽约东区法院遭遇集体诉讼,指控其违反《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 [10] - 诉讼焦点涉及修正交付预期及股价下跌引发的投资者行动 [11] 行业趋势影响 - 汽车行业加速车型升级,新车型趋向大型化、智能化及长续航化 [1][22] - 2025年起整体汽车市场需求持续收缩 [9] - 公司核心产品仍聚焦家庭用车场景,L系列4款车型为主力产品 [21]
两轮电动车_汽车经销商调研
2025-08-05 03:17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模)、新能源汽车行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 - **公司**:九号公司、小牛电动、春风、比亚迪、集合、无极、奔达、科技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 核心观点与论据 电动自行车与电模市场 - **国补政策变化**:国补从每日抢购改为每周五抢购,导致商家参与度下降,部分商家因补贴未结算退出[1][9] - **销量变化**:九号公司7月销量1.5万台,同比增长50%,小牛电动销量8000台,与上月持平[23][24] - **产品结构调整**:九号公司从电动自行车转向电模,电动自行车板块可能被放弃[2][4] - **库存与备货**:九号库存约2万台,预计支撑到8月底,商家为应对新国标切换积极备货[27][35] - **价格与利润**:九号开学季活动优惠500元,工厂承担全部优惠,经销商利润下降10%-20%[25][26] 新能源汽车市场 - **比亚迪销量与订单**:7月订单下滑,海豹06旅行版交付10多台,海豚交付120台,海狮05交付30多台[38][39] - **补贴影响**:国补取消导致客户观望,重庆报废补贴每月1500个名额,7月10日用尽[41] - **库存与利润**:比亚迪库存300多台,比上月减少100台,单车毛利降至2000-4000元[43][45] - **新产品与政策**:比亚迪支架兜底政策提升消费者信心,但销量未明显上升[46][47] 摩托车市场 - **春风销量**:7月销量下滑20%-25%,新品750SRS未到店,150踏板预计拉动销量[13][22] - **库存与利润**:春风库存90台,库存周期超2个月,600排量以上车型利润12%-14%[15][18] - **无极与奔达**:无极销量下滑至40台,奔达销量同比增长[19][20]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动态与趋势 - **新国标切换**:9月1日后旧国标车停止生产,商家备货赌涨价,预计市场无淡季[10][30] - **区域差异**:上海电模销售受限,电子为主;其他城市电模为主[31][37] - **线上渠道**:九号线上活动力度大,优惠500元,线上成交占比低[24][25][34] 经销商反馈 - **九号经销商**:国补政策变化导致参与度下降,库存压力大,利润下滑[1][25][26] - **比亚迪经销商**:国补取消影响订单,库存减少,利润下降[39][43][45] - **春风经销商**:天气炎热影响客流量,库存周期长,新品未到店[12][15][22] 产品与竞争 - **九号热销车型**:F90、F90M、N系、NX Pro、NX大师[24] - **小牛热销车型**:N系、F系列、SXT[24] - **春风重点车型**:450SR、675SR、700MT[14][17] - **比亚迪重点车型**:海豹06、海豚、海狮05、宋Plus[38][44] 政策与补贴 - **国补变化**:从每日抢购改为每周五抢购,商家参与度下降[1][9] - **地方补贴**:上海换购政策放宽,非本地车牌可参与,换购量增加[29] - **报废补贴**:重庆每月1500个名额,7月10日用尽[41] 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九号销量**:7月1.5万台,同比增长50%[23] - **小牛销量**:7月8000台,与上月持平[23] - **春风销量**:7月下滑20%-25%[12] - **比亚迪订单**:7月下滑,海豚交付120台,海狮05交付30多台[38] - **经销商利润**:九号利润下降10%-20%,比亚迪单车毛利2000-4000元[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