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闻

搜索文档
博通客户,被抢光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8-29 10:12
市场增长与客户拓展 - 公司年度销售额激增18% 达到25.4亿美元 净利润扭亏为盈 从去年净亏损1.08亿美元转为盈利3900万美元 [6] - 第四季度营收增长19% 达6.532亿美元 净利润1390万美元 [7] - 新增2700家客户 包括50多家全球2000强企业 客户总量达2.9万家 [2][3] - 预计下一财年营收达29亿至29.4亿美元 新增客户数量保持中高个位数增长 [3][7] 渠道合作与市场份额策略 - 渠道合作伙伴推动2700家新客户拓展 其中包含拥有数万计算核心的大型企业 [2] - 博通削减VMware经销商数量 从2.5万家缩减至1.8万家 被弃合作伙伴转向与公司合作并带来客户资源 [2][3] - 公司处于夺取VMware市场份额的"第二局" 预计市场机遇持续5至10年 VMware仍有20万家客户待转化 [3][4] 技术合作与解决方案 - 与戴尔PowerFlex存储阵列合作 成功迁移两家北美全球2000强企业(金融服务与医疗设备公司) [5] - 解决方案支持客户保留现有PowerFlex硬件 仅需在服务器上运行公司软件以替换VMware [5] - 与Pure Storage闪存阵列合作进入beta测试阶段 允许客户保留Pure硬件并通过软件调整替代VMware [6] 财务展望 - 下一财年第一季度营收预计介于6.7亿至6.8亿美元 [7]
会议通知 | 第十八届IEEE国际固态和集成电路技术会议(ICSICT 2026)征文通知
半导体芯闻· 2025-08-29 10:12
会议概况 - 2026年10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杭州举办第18届国际固态和集成电路技术会议(ICSICT) [3][4] - 会议聚焦固态数字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模拟电路、器件研发、工艺技术等核心方向 [4] - 预计有来自全球各国和地区学术界、产业界的500余位杰出代表参会 [4] 组织架构 - 由IEEE中国联合会、IEEE北京分会、四川省电子学会及武汉理工大学联合主办 [4] -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承办 [4] - 设有荣誉主席、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大会联合主席等组织架构 [8][11] 技术专题 - 主题1数字与系统级IC包含数字架构与系统、数字电路、设计方法与EDA三个方向 [9][15] - 主题2模拟电路涵盖RF与无线、有线线路、通用模拟三个细分领域 [15][16] - 主题3器件包括CMOS逻辑器件与传感器、功率器件与功率IC、器件可靠性与安全 [18][19] - 主题4工艺与技术涉及半导体工艺技术、光电子与硅光子集成、封装技术 [19][23] 学术要求 - 投稿需按照论文模板撰写至少3页英文文章 [23] - 征稿截止日期为2026年6月25日 [31] - 录用通知日期为2026年7月25日 [31] 特别活动 - 组委会邀请专家学者在2026年2月1日前提交特别分会提案 [31] - 会议将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专题研讨等多元形式开展 [4]
5G SA,终于起飞
半导体芯闻· 2025-08-29 10:12
移动核心网络市场增长 - 第二季度移动核心网络市场同比增长19%,其中5G部分增长31%,语音核心部分增长18% [2] - 鉴于前两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将2025年市场增长率预测翻倍至10% [2] - 5G多运营商网络收入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期间以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7] 5G独立组网发展现状 - 全球已确认71家移动网络运营商为消费者推出5G SA服务,其中5家在2025年推出 [2] - 仅有约10%的移动网络运营商推出了5G SA服务,覆盖全球超过55%的人口 [5] - 截至2024年底,全球仅有14%的移动用户拥有5G SA服务 [5] - 中国移动在2020年推出5G SA后,其5G用户渗透率已达到60% [6] 5G技术演进与创新 - 5G SA元素不断成熟,包括新空口、精简容量和网络切片等技术 [2] - 新空口精简容量降低了5G SA物联网设备的成本和复杂性,促进智能手表和AR眼镜等设备连接 [2] - 动态网络切片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按需性能,静态网络切片用于固定无线接入和关键任务服务 [2] - 移动网络运营商开始将语音核心升级到云原生IMS核心,支持新空口语音功能 [2] 区域市场发展情况 - 5G SA网络已覆盖北美、欧洲、亚太、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等40个国家/地区 [6] - 5G SA网络推出时间分布:2020年7家、2021年13家、2022年19家、2023年15家、2024年12家、2025年5家 [6] - 多家移动网络运营商计划推出5G SA服务,包括印度的Bharti Airtel、美国的AT&T和Verizon等 [7] 边缘计算与网络切片进展 - 多接入边缘计算是5G分组核心的子部分,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预计2025年将同比增长44% [11] - 西班牙电信公司正在实施17个MEC节点,到2025年底为MEC用户提供10毫秒延迟 [8] - 中国有超过55,000个私有MEC节点,企业渗透率约为25% [8] - 欧洲的Orange等运营商正在其5G SA市场推广动态网络切片功能 [8] 新兴应用驱动因素 - 代理人工智能应用可能显著影响网络性能,推动对更多分组核心和语音核心容量的需求 [9] - 加拿大贝尔公司和日本软银公司已与Perplexity合作,吸引新客户加入其网络 [9] - 公有云供应商带着更好的解决方案重返市场,移动网络运营商可评估电信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策略 [10] - 支持RedCap的物联网设备将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佳的性能推动5G设备市场增长 [8]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供应商排名为:华为、爱立信、诺基亚和中兴 [11]
华为新技术,挑战英伟达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核心观点 - 华为推出UB-Mesh技术 旨在通过单一协议统一AI数据中心内外部节点的所有互连 取代PCIe/CXL/NVLink/TCP/IP等协议 以降低延迟 控制成本并提高可靠性 并计划开源该协议[2][5][25] 技术细节 - UB-Mesh使任何端口无需协议转换即可直接通信 减少转换延迟并简化设计 同时保留以太网向后兼容性[5][7] - 技术将数据中心转变为SuperNode架构 支持最多1,000,000个处理器统一协同 每芯片带宽从100Gbps提升至10Tbps(1.25TB/s) 跳跃延迟降低至约150纳秒[7] - 网络拓扑采用混合模型:顶层CLOS结构连接机架 下层多维网格连接机架内节点 避免传统设计在数万节点规模下的高成本问题[17][22] 性能与成本优势 - 传统互连成本随节点数量线性增长 而UB-Mesh成本扩展呈亚线性 容量增加时成本不会相应增加[22] - 华为提出8192节点实用系统作为可行性证明 其可靠性设计通过热备用机架自动接管故障 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延长数个数量级[22]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长距离光纤传输错误率高于电气连接 华为提出链路级重试机制 光模块备份通道及多模块交叉连接设计以确保持续运行[13] 行业竞争与标准化 - 华为通过UB-Mesh减少对西方标准(如PCIe/NVLink/TCP/IP)的依赖 专注于数据中心级解决方案而非单一硬件竞争[25][26] - 技术将开源供全球评估 若部署成功且第三方兴趣充足 可能推动其成为行业标准[2][26]
苏姿丰放大招!AMD 渠道投资暴增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渠道投资扩张 - 公司今年将合作伙伴资金增加40%以上 并计划将渠道员工数量提升近一倍 全球合作伙伴覆盖范围扩大约20% 旨在打造真正具备竞争力的渠道计划[2] - 渠道投资增加是公司上市推广计划增投的一部分 整体渠道投资预算增加40%以上 包括销售激励、新战略计划和营销资金投入[9] - 预计到年底全球合作伙伴覆盖范围扩大约20% 第一季度合作伙伴名单已包含超过500家增值分销商、分销商、服务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13] 市场竞争策略 - 重点在数据中心和商用PC的CPU领域与英特尔竞争 特别关注中端市场和中小企业细分领域[2] - 高通今年将渠道资金增加一倍 商业渠道团队规模扩大至原先四倍 英特尔也承诺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价值和福利[3] - 公司需要以英伟达合作伙伴网络为目标打造同等水平计划 英伟达的紧密合作曾帮助某系统集成商实现376.5%收入增长[7] 产品战略部署 - Instinct数据中心GPU暂未准备好面向渠道大规模推广 公司正专注于与Meta、OpenAI、微软和xAI等大型客户开展高接触度合作[6] - 正在优化软件栈(包括ROCm企业级人工智能软件)以确保渠道合作伙伴能够实现可重复的销售和集成流程[6] - 新的合作伙伴计划已为支持Instinct产品线及未来拓展至其他产品类别做好准备 整体架构具备可扩展性[7] 销售成效与转化 - 当公司为客户开展概念验证时 赢得订单的概率非常高 EPYC产品线业务的概念验证转化率通常达到80%至90%以上[8] - 专项返利措施适用于人工智能PC、Windows 11系统更新等场景 这些专项返利可与销量激励返利叠加使用[11] - 某解决方案提供商预计2025年基于AMD产品的业务将实现增长 认为产品组合蕴含巨大机遇[12] 组织架构优化 - 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亚太日本地区新增合作伙伴 并调整与跨区域运营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14] - 将为单个合作伙伴配置更多专业对接人员 包括专门负责数据中心、商业客户和云计算领域的专业人员[15] - 预计到年底将所有地区的渠道销售、渠道营销和渠道赋能专业团队总人数提升近一倍 特别注重新合作伙伴细分领域和增长型市场[15] 合作伙伴反馈 - 系统集成商高管认为公司合作伙伴计划已从零起步发展到非常出色 首席执行官在活动中明确承诺渠道建设[4][5] - 新商业计划被核心合作伙伴评价为不仅在多个领域具备竞争力 而且属于顶尖水平[11] - 某解决方案提供商证实渠道投资增加体现在互动频次提升 并已获得资金支持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推动AMD业务的职位[16]
美国财长:不会入股英伟达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公司业绩与市场预期 - 公司三季度营收预期为540亿美元 略高于分析师平均预估531.4亿美元但增长态势温和[3] - 第二季度净利润已超越苹果公司2025财年第三季度利润水平[4] - 面向中国市场的降配版H20芯片上季度获单一客户6.5亿美元订单[3] AI芯片市场需求 - 高端Blackwell芯片已被大客户预订至2026年 上一代Hopper处理器亦被市场快速消化[4] - 大型科技公司、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及中国市场构成核心需求动力[2] - 技术优势使客户能以更低能耗处理更多数据 形成"买得越多增长越快"效应[3] 行业前景与资本投入 - 预计AI基础设施投资将在本世纪末达到3-4万亿美元规模[2] - 主要客户微软和亚马逊2024年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达6000亿美元[3] - 600亿美元规模数据中心项目中 公司有望获得约350亿美元份额[3] 市场情绪与行业态势 - AI概念股近期显露疲态 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企业业务仍在加速[2] - 行业领袖警告AI投资存在过度兴奋风险 与公司乐观展望形成对比[2][4] - 工业革命级转型正在发生 AI竞赛处于早期阶段[2][4]
ST深耕中国四十年再出发: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沪上启新篇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公司本地化战略 - 公司推进"在中国 为中国"本地化战略 围绕中国设计 中国创新 中国制造三条主线展开[7] - 中国设计指组建本地研发团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 中国创新指建立7个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封测创新中心 中国制造指实现碳化硅和STM32微控制器等关键产品完全本地化供应链[7] - 公司已构建近5000名员工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与本土合作伙伴共建联合实验室 形成技术-产品-制造-服务完整闭环[9] 汽车半导体行业趋势 - 汽车半导体含量从十几年前300-400美元跃升至目前超1000美元[14] - 汽车市场围绕更安全 更环保 更智联三大方向演进 ADAS辅助驾驶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车联网和智能座舱成为竞争焦点[18] - 汽车厂商成为生态圈核心 半导体企业与整车厂 一级供应商深度协同定义产品创新方向[18] 技术布局与产品优势 - 公司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管理 功率转换器 车辆控制单元 热管理 电驱逆变器和多合一动力总成域控制器 具备可扩展 创新功能 降低成本 优化体积等优势[22] - Stellar系列MCU基于28纳米ARM架构开发 采用PCM工艺使存储密度比上一代高一倍 支持环网架构并集成网络Switch 具备先进边缘AI能力[29] - STi2Fuse电子保险丝替代传统熔断保险丝 配电箱比机械保险丝减重25% 具备先进诊断功能 在故障时能在小于100微秒内快速切断[28][33] 本地化制造进展 - 与三安光电在重庆成立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工厂 成为率先实现完整本地化部署的国际半导体公司[12] - 委托华虹宏力代工40纳米节点STM32微控制器 实现STM32供应链完全本地化 成为唯一提供双供应链模式的MCU大厂[12] - 投资扩建深圳后端封测厂 该工厂贡献公司超过50%的后端产能[12] 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 上海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配备全套设备和实验能力 覆盖系统方案开发与芯片验证[35] - 自2019年以来已推出34套电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包括OBC VCU 充电机 智能钥匙等[37] - 为中国市场定制化开发芯片 包括电动化领域BMS的AFE芯片(已开发四代) 自动驾驶电源系列芯片和汽车MCU芯片[37]
海力士,独家首发新型DRAM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产品技术突破 - 公司开发出业内首款采用高介电常数(High-K)EMC材料的高散热移动DRAM产品 并开始向客户供应[2] - High-K EMC通过在材料中混合氧化铝提升导热性能 其导热系数相比传统EMC提升约3.5倍[3] - 新材料的垂直热传导路径热阻改善47% 有效解决旗舰智能手机因AP与DRAM叠层封装导致的发热问题[2][3] 技术应用价值 - 该产品主要应对端侧AI高速数据处理产生的热量 这些热量是导致智能手机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2] - 增强的散热性能可提升智能手机整体性能 同时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续航与产品寿命[3] - 产品采用PoP(Package on Package)封装结构 能高效利用有限空间并提升数据处理速度[2] 行业战略定位 - 公司通过材料技术创新巩固其在下一代移动DRAM市场的技术领导地位[3] - EMC作为半导体后工序关键材料 主要作用包括密封保护半导体免受水分/热量/冲击影响 同时作为热量释放通道[2]
AI芯片,再成股王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化 - 寒武纪股价于8月27日收涨15.73%至1587.91元/股,总市值达6643亿元,超越贵州茅台(1446.1元/股)成为A股股价第一[2] - 公司股价自2024年下半年起强势拉升,年末突破600元/股,2025年7月25日至8月26日累计涨幅达121.42%,8月22日突破1000元/股且市值首次超5000亿元[4] - 2020年上市首日股价翻倍至200元/股,但2021年跌破100元/股,2024年年中股价仅徘徊于200元/股附近[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扭转多年亏损局面[4] - 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3.55亿元[5] 行业与市场影响 - 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反映A股市场产业结构变化,投资者热情从消费板块转向高科技板块[5] - 公司因人工智能芯片前沿布局、数据中心及智能计算领域突破性进展获得资本与产业双重认可[5] 其他行业动态 - 半导体领域获10万亿投资,芯片巨头市值大跌,HBM技术被认定为技术奇迹,RISC-V架构被预测胜出,全球市值前十芯片公司受关注[6]
战略协同,共创未来 | 宏芯气体与上海华谊能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半导体芯闻· 2025-08-28 09:55
战略合作签约 - 宏芯气体与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于8月27日在上海浦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1] - 双方高层领导包括上海华谊能化党委书记郑必军、总经理黄荣及宏芯气体董事长白久、CFO蒋昌稳共同出席 [3] - 全球知名晶圆代工巨头领导及华谊集团相关部门人员见证签约 [3] 合作背景与目标 - 双方遵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组建联合团队整合资源 [6] - 合作重点为开拓中国半导体市场打造高精尖项目 [6] - 宏芯气体拥有专业成建制电子大宗气体团队与华谊能化形成完美互补 [6] 宏芯气体业务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9年核心团队来自三大外资气体公司 [10] - 专注于为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行业提供超高纯大宗气体整体解决方案 [10] - 致力于成为高科技领域现场制气解决方案提供商 [10] 华谊能化产业优势 - 华谊能化是华谊集团能源化工板块主业公司产品包括甲醇醋酸乙二醇工业气体 [9] - 醋酸年产能达240万吨居国内首位拥有自主煤气化及醋酸技术 [9] - 贯彻绿色发展等五大战略布局碳一化工生产基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