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地产研究

搜索文档
政策动态 | 北京五环外解除限购,地方稳市场新政进入“高频输出”模式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11 03:28
政策趋势 - 地方稳市场政策发布频次连续三周均不低于18次 为2025年以来首次出现高频输出模式 [1][2] - 优化公积金政策是最主要类型 32周共有7次提及 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3][6] - 建设好房子提及频次显著上升至5次 城市更新类新政回落至2次 [3] - 近1个月稳市场政策中 公积金相关政策提及次数最多 主要涉及贷款额度提升 提取方式优化 首付款比例下调等方面 [6] 中央层面政策 - 财政部表示将不断优化完善人口发展相关政策 近期已推出育儿补贴和免保育教育费等措施 [8][11] - 国务院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11] - 稳定人口发展的政策将在中长期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带来利好 [11] 地方层面政策 - 近一周17省市18次发布稳市场政策 北京五环外限购解绑且同步优化公积金政策 [12][13] - 北京新政允许拥有购房资格家庭在五环外不限套数购房 预计约八成新房将直接获益 [13] - 北京 昆明 太原等7地优化公积金新政 包括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 二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 提高贷款额度等 [13] - 福建 成都等5省市发布好房子新政 福建省明确高品质住房发展方向并通过分级技术内容推动品质换代式提升 [14] - 成都 西安等4地发布住房保障新政 成都筹集14个项目提供2635张床位保障从业人员居住需求 [14] - 广州从化区推出七项具体措施 包括实施网签即入学 推动商品房以旧换新 推行房票政策等 [14] 市场数据 - 30城第14周成交环比下降38% 4月累计成交同比持平 [15] - 30城第15周环比下降2% 4月累计同比下降5% [15] - 30城第16周环比持平 4月累计同比下降4% [15] 企业动态 - 金地管理发布清岚产品品牌 腾云筑科与浪潮智慧签署合作 [16] - 上半年绿城管理拓展面积同比增长13.9% 旭辉建管布局城市超80个 [16] - 新城建管7月成功签约7个项目 绿城管理代建宁波首个共有产权房交付 [16]
热销项目 | 7月核心区高改项目领涨,刚需盘加速以价换量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10 04:51
楼市整体走势 - 当前楼市延续止跌企稳的弱复苏走势,7月30城平均开盘去化率降至30%,环比下降11pcts,同比上升3pcts,创年内新低 [1][3][4] - 市场呈现季节性回落,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分城市看跌多涨少: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热点城市去化率高位回落(深圳降至4%创10年新低);天津、苏州、郑州等同环比齐增;福州、济南等弱二三线城市去化率不足20% [7] - 8月预计成交绝对量延续低位波动,但同比降幅或收窄至5%以内,城市分化加剧:京沪深或阶段性回落,部分二线如天津、苏州等因新规住宅入市或延续稳中微增 [19] 热销项目特征 - 核心区高改项目为热销主力:上海浦东翡雲悦府两次开盘去化率86%-100%;成都麓湖生态城单月销售10.2亿元;南京中北金基山和月项目去化率50% [9][10] - 学区房需求坚挺:长沙中建桃李九章、中国铁建花语江南分别去化72套和49套;西安中国铁建西派澜廷因名校配套认购70套 [11] - 产品力驱动的"好房子"表现分化:郑州信达集楼七里认购106套,广州黄埔木米城认购73套;但武汉华侨城天荟(得房率97%-98%)因配套未落实去化率仅18% [12][13] 营销策略与区域表现 - 弱二线城市加速以价换量:西安华发利君都荟城央通过提高佣金点数认购75套;苏州TOP10中7个项目折扣达8折以内;郑州招商时代天宸特价房11500元/㎡起带动去化 [16][17] - 厦门联发索悦里推出租金补贴政策(月补3000元),折后单价2.4万元/㎡;福州名城映汇价格较开盘下降4500元/㎡至1.33万/㎡ [17] - 长春、福州等城市依赖低价促销,长春北湖区项目单价低至1.49万元/㎡ [17]
行业透视 | 地产余震中,家居卖场龙头最先洗牌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10 04:51
行业震荡与公司变故 - 家居行业近期频发高层变故:2025年5月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被立案调查,7月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离世、富森美实控人刘兵被留置、居然智家控制人汪林朋身故,行业面临变局[2] - 2024年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1.49万亿元,同比下降3.85%,房地产下行导致新建住宅销售面积、竣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均双位数下滑,拖累家居需求[4] 家居卖场龙头企业困境 - 居然智家2024年营收130亿元(行业第一),但净利润8.35亿元依赖资产处置收益;红星美凯龙营收78亿元,亏损37亿元,两者均面临业绩与债务压力[4] - 红星美凯龙2021-2024年收入从155.13亿元降至78.21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2024年亏损37.28亿元);居然智家同期收入稳定但净利润从23.78亿元降至8.35亿元[5] - 两家企业资产结构偏重:红星美凯龙投资性房地产等占总资产82%,居然智家占72%,高负债扩张模式(红星资产负债率57%)在行业下行中风险加剧[7][8] 居然智家的战略失误与财务风险 - 2023年居然智家投资活动净流出29.68亿元,包括19.63亿元收购北京睿鸿(商誉1.3亿元2024年全额减值),加剧资金链紧张[10] - 2024年货币资金26.6亿元,但短期借款18.8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7.5亿元(含15.8亿元租赁负债),现金持续净流出[10] - 租赁业务收入55.4亿元(同比降14%),因租金减免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反增1.4%至233亿元,估值方法(收益法/成本法)未充分反映租金下滑影响[13] 行业共性问题与应对措施 - 家居卖场普遍减免商户租金:红星美凯龙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2023-2024年累计亏损44亿元,单位租金从264元/平米/月降至208元/平米/月[13] - 商品销售成为居然智家唯一增长业务(2024年营收63.2亿元,同比+14%),但应收账款增加1.1亿元至5.6亿元,坏账计提比率升至4.62%[14][15] - 行业尝试转型(业态调整、海外布局),但重资产模式制约灵活性,红星美凯龙自营商场出租率仅83%,居然智家空置率2%-5%[13][19] 其他家居企业表现对比 - 欧派家居(定制家居)2024年营收189.25亿元、净利润26.03亿元,北新建材(建材)营收258.21亿元、净利润37.26亿元,表现优于卖场企业[5] - 东方雨虹受房企欠款拖累,2024年净利润仅0.76亿元(2021年为42.13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严重[4][5]
行业透视 | 土地市场“遇优则燃”,谁在疯狂买地?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9 10:39
土地市场结构性回暖 - 核心30城含宅地块成交面积5520万平方米,同比增17%,与全国300城面积同比降9%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一二线市场结构性回暖[6] - 30城溢价地块数量占比达30%,创近三年新高,较2024年增加12pts,溢价地块平均溢价率26%,较过去两年成倍增长[7] - 百强房企新增土储总价6828亿元,金额同比增长33%,连续4年下滑趋势出现企稳迹象[12] 企业投资分化加剧 - 销售TOP100中半数房企无新增土储,但头部企业带动百强拿地金额正增长,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比重达70%,较2024年末增8pts[15] - TOP10房企拿地销售比0.41,远超行业平均0.3,央国企及区域名企主导投资,如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拿地金额同比增95%/51%[16][17] - 建发房产、中海、招商蛇口等在高溢价地块中表现活跃,30城溢价率TOP10地块中建发独占两宗溢价超100%的地块[22] 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格局 - 企业投资聚焦一二线优质地块,滨江、绿城、华润置地溢价拿地占比最高(100%/84%/73%),招商/建发/金茂占比低于40%[20] - 成都、杭州等核心城市高溢价地块受追捧,改善型项目支撑市场动能,央国企因资金优势在核心城市土拍中占据主导[24]
中旅投资深耕海南:从布局到服务,重塑高端旅居价值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9 10:39
海南投资前景与中旅战略布局 - 海南投资价值显著提升,海口、三亚在2025年投资前景榜单排名分别上升11和28个位次至第25和30名,受益于政策松绑和2025年末封关概念临近 [6] - 公司作为首家将总部迁至海南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深度参与自贸港建设,已完成"三湾一港"战略布局:2022年三亚海棠湾、2023年日月湾逐浪度假区、2024年海口新海港海上都会及三亚湾总部基地新地块 [7] - 三亚中旅·馥棠公馆累计成交金额超50亿(截至2025年7月),2025年1-7月网签39.07亿位列海南省单盘第二,7月三亚备案套数及面积第一 [4][17] 产品力升级与设计创新 - 项目选址整合海棠湾、日月湾等核心资源,实现"热带度假+资产配置"双重价值,如馥棠公馆被三亚国际免税购物中心等三大商业IP环绕 [14] - 首创"去户型化"设计:集结全球大师打造360°环幕阳台、无立柱转角等创新,实现空间自由变换,2024年10月-2025年7月累计成交51.3亿 [17] - 从面积扩张转向场景价值挖掘,推动户型功能复合化、场景延展化与景观交互化,契合"好房子"国家战略 [13] 高端服务体系构建 - 投入上亿资金打造"馥家"服务品牌,采用"1+3+N"大管家模式(1管家服务45户),配置6人专属小组,实现3分钟响应、20分钟到场的"3211机制" [23][24] - 硬件投入超6800万:5000万建海景会所、1800万升级精装标准,另提供食堂储值、免管理费停车位等权益,年减免停车费近200万 [26][27] - 整合集团资源提供24项专属权益:中旅免税85折、逐浪度假区免费游玩、贵宾停车位等,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29] 品牌理念升级 - 从"匠造空间"升级为"筑美生活",依托央企全产业链实力重新定义高端旅居,提供"无形的生活解决方案" [11][22] - 通过"长期主义+超预期体验"构建核心竞争力,如台风季隐患排查、离岛车辆维护等主动服务,融合金钥匙与荷兰皇家管家双认证体系 [22][23] - 服务覆盖"购房-入住-度假"全周期,包括年度免费接送、房屋精细管理等,强化生活圈温度与长期价值 [27][29]
每周精读 | 北京五环外购房不限套数;7月发行1020亿地产类债券,七成投向土地储备(8.2-8.8)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9 10:39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房企债务重组进入深水区 削债比例提升且债转股成为主流 各方案特点鲜明 推动行业风险出清 [5] - 远洋推出境内债重组方案 涉及约180 7亿元债券 提供四种清偿选项 境内债券余额最高减少69% [12] 品牌与市场动态 - 2025年7月房地产企业品牌传播力TOP50发布 行业品牌建设呈现多维度突破与差异化竞争态势 [8] - 北京五环外住房限购政策调整 取消购房套数限制 旨在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10] 行业模式转型 - 轻资产代建模式持续突破 中标规模创新高 专业能力替代资本规模成为房企价值重构核心动能 [11] - 成都豪宅创新空中院馆设计 融合传统院落与高层建筑 推动高端住宅产品升级 [16] 市场成交与供应 - 8月市场来访认购去化率普遍下跌20% 成交规模面临回稳压力 [13] - 8月新房供应受限 成交预期低位持稳 杭州、天津、长沙等城市呈现局部复苏迹象 [14] 融资与土地市场 - 7月地产类债券发行1020亿元 其中70%资金投向土地储备 [15] - 7月专项债发行规模突破6000亿元 创年内新高 [15] - 2025年8月17个重点城市计划出让67宗含宅土地 起拍总价354亿元 深圳单日出让金额超50亿元 [19] - 7月28日至8月3日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22万平方米 环比上升54% 成交金额347亿元 环比下降29% [21] 企业运营数据 - 百强房企7月销售操盘金额达2111 6亿元 [22] - 7月房企拿地金额环比下降但同比上升 整体优于去年平均水平 [22] - 华润连续两个月融资规模超百亿元 单月融资总量创年内新高 [22] 企业战略调整 - 万科、华润、金地启动全层级组织架构调整 推行2 5级管控模式 [19]
快评|北京五环外购房不限套数,下一个就看上海了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8 12:59
北京五环外住房限购政策调整 - 核心政策调整:自2025年8月9日起,符合条件的京籍家庭及连续缴纳社保/个税满2年的非京籍家庭在五环外购买商品住房不限套数,五环内政策维持不变(京籍限购2套、非京籍限购1套)[2][7] - 公积金贷款优化:首套房认定标准放宽(全国范围内已结清公积金贷款仍可认定为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最高贷款额度从60万元提至100万元,并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同时申请贷款[2][4][9][10] 短期市场影响 - 需求刺激:政策预计扩大合规购房者基数,叠加公积金政策降低购房成本(如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30%),短期内将刺激需求释放,尤其是改善型项目[3][4] - 去化压力缓解:2024年5月政策调整后五环外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33%,此次调整后约80%新房项目将直接受益,高库存板块压力有望缓解[4] 京沪政策风向标意义 - 差异化策略:京沪通过"核心区严控、郊区松绑"模式平衡投机管控与合理需求,成为行业因城施策风向标,预计上海可能跟进取消限制政策[5] - 战略目标:政策调整服务于人口疏解、区域协同及库存压力缓解,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增长[5] 政策细则 - 限购执行标准:成年单身人士按家庭执行限购政策[8] - 公积金贷款规则:每缴存一年可贷15万元,夫妻双方以缴存年限较长者计算额度[9]
行业透视 | 轻资产突围“进行时”,代建中标持续新高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8 10:16
行业趋势 - 代建行业呈现逆周期韧性,2025年上半年新增签约建面109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表现优于一季度和2024年上半年 [2] - 专业能力变现正替代资本规模扩张,成为房企价值重构的核心动能,代建被视为重构行业价值链的破局利器 [2]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代建中标项目260个,同比增长8%,增速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4] - 二季度代建中标项目147个,同比增20%,环比增30%,单季度数据表现修复,学校相关代建项目成为未来挖掘方向 [5] - 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中标数量仍有近三成增长 [5] 项目委托方与企业格局 - 国资类代建项目占比达88%,较2024年下降9个百分点,但仍占绝对主力,反映政府类代建需求巨大 [8] - 绿城管理中标数量超20个,大幅领先其他企业,龙湖龙智造、旭辉建管和蓝城集团中标数量达5个以上,民营企业拓展步伐加快 [8] 区域分布 - 2025年前七月一线、二线、三四线中标比例分别为11%、38%、51%,三四线仍是主力,二线城市占比增长4个百分点 [11] - 长三角区域中标数量占比49%,较2024年下降6个百分点,中西部占比24%,较2024年增加8个百分点 [11] - 二季度二线城市占比反超三四线,达48%,三四线占比43%,一线城市占比仅10% [11]
专题 | 2025上半年房企债务重组进展解析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8 10:16
房企重组进展 - 2025年以来房企债务重组步伐加快,16家房企完成全部或部分重组,其中8家在2025年获批,融创、龙光、旭辉等接近完成境内外整体重组,远洋、世茂完成境外债重组 [3][5] - 破产重整方面,4家A股房企主动申请破产重整(金科、迪马、财信地产、隆基泰和),其中金科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成为千亿房企重整首例 [6][7] - H股房企中5家被颁令清盘(中国恒大、新力、大发、佳源国际、德信中国),另有12家清盘呈请被撤回 [7][8] 债务重组方式演变 - 债转股成为主流方案,龙光境外债重组包含强制可转债(转股价6港元/股),境内债定向增发5.3亿股(转股价6港元/股,附加股价低于1.08港元时增发20%条款) [9] -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提供全额股权化或部分股权化选项,融创境外债95.5亿美元全额转股(分两类可转债,转股价6.8港元/股和3.85港元/股) [10][11] - 旭辉、远洋、中国奥园等方案均包含债转股,花样年境外债提供三种转换选项(短期票据+可转债、长期票据+普通股、全额转股) [12][14] 重组方案特点与行业影响 - 削债比例普遍达70%,方案通过时间缩短,如龙光220亿元境内债重组仅用20天 [15][19] - 融创通过全额债转股清空境外债,境内债以7.54亿新股偿付55.88亿元债务 [11][14] - 金科破产重整接近成功,26亿元投资款全部到账,协信远创等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7][15] - 行业风险出清加速,但存在保交楼与现金兑付矛盾、增信资产估值争议、境内外债权人待遇差异等博弈点 [16][17]
评司论企|远洋双轨重组方案背后的生存逻辑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08 10:16
远洋集团境内债重组方案 - 涉及7笔公司债和3笔银行间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截至2024年底存续本金金额约180.70亿元 [4][5] - 提供四个清偿选项:现金购回(实际清偿率20%)、股票经济收益权(清偿率约20%)、资产抵债(住宅项目清偿率30%,商业项目名义清偿率100%)、长期留债(展期10年,利率降至1%) [6][7] - 若前三个选项全部选满,境内债券余额最高减少69%,杠杆率显著降低 [8] 境外债重组方案特点 - 针对56.36亿美元(约400亿人民币)债务,采用结构化削债与法律强制机制 [10] - 发行22亿美元新票据(利率3%)、强制可转债(零利息)和永续债,新票据覆盖原始债务39%本金 [10][11] - 债权人分为四组,银团贷款(A组)获60%新票据分配,公募美元债券(B/C组)分别获27.4%和7.3%新票据,永续债(D组)获5.3%新票据 [10][12] 境内外重组方案对比 - 境外方案通过英国重组计划和香港协议安排实现跨辖区绑定,法院可强制通过,确保一次性解决 [14] - 境内方案更灵活,提供现金和资产盘活选项,短期偿付能力更强;境外方案实际回收率受股价和经营风险制约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