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搜索文档
荣耀副总裁李云鹏:AI手机不是无序叠加硬件,让用户付出额外成本
钛媒体APP· 2025-08-11 06:37
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18亿台 同比增长59.8% 市场占比40.7% [1] - AI功能已成为旗舰机基础配置 区别在于端侧或云侧实现方式 [1] - 千元机市场开始布局AI产品 例如荣耀畅玩70 Plus配备实体AI键 售价1299元 补贴后最低1019.15元 [1] 产品策略 - 京东与荣耀通过C2M模式定制大屏AI手机 基于用户评价、热点跟踪及售后数据分析需求 [3] - AI设计理念聚焦生活便捷性 包括一键清理、唤起乘车码、方言识别等功能 [3] - 目标用户覆盖年轻群体和老年人 解决智能手机使用障碍问题 [3] 技术挑战 - 行业面临创新匮乏问题 部分产品过度堆砌硬件导致体验下降 [4] - AI手机需平衡硬件成本与消费者需求 避免无限叠加配置 [4] - 端侧AI应用需本地化芯片算力支持 涉及隐私保护与生态联动 [5] 生态合作 - 手机厂商同时采用自研技术与大模型厂商合作 需解决技术融合与隐私数据处理难题 [4] - 端到端AI服务依赖互联网生态业务联动 涉及硬件、软件及用户全链条协作 [5] - 智能体与AGI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协同 属于长期演进过程 [5] 市场观点 - 产业变革期是终端品牌实现超越的关键机遇 [4] - AI技术成熟度与消费者信任度是当前主要挑战 [4] - 当务之急是推动AI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日常使用释放潜力 [5]
一周大公司出海动态
钛媒体APP· 2025-08-11 04:11
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合作 - 萝卜快跑与Lyft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2026年在德国和英国推出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 随后扩展至欧洲数千辆规模 [1] - 目前萝卜快跑已在15座城市部署超1000台无人车 累计安全行驶1.7亿公里 服务用户超1100万次 [1]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Lyft CEO共同强调合作将提供安全、绿色、高效的出行服务 [1] AI+创新药领域交易 - 晶泰科技与DoveTree签订470亿港元合作订单 包括4亿港元首付款 3.85亿港元进一步付款及462亿港元潜在里程碑付款 [1][2] - 该交易刷新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纪录 晶泰科技将针对指定靶点输出AI工具进行新药研发 [2] 储能项目合作 - 阳光电源将为Galp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储能项目提供PowerTitan 2.0解决方案 总规模74MW/147MWh [3] - 葡萄牙四个项目获1亿欧元欧盟补贴 总规模60.5MW/120.4MWh 西班牙项目规模14MW/28MWh [3] 消费领域出海动态 - 转转集团将在迪拜机场自贸区设立区域总部 构建中东二手商品跨境供应链中心 [4] - 柠季海外品牌"BOBOBABA"已在美、马、柬开业3家门店 签约18家门店覆盖澳、新、马、新等国 [4] - 美团Keeta在阿联酋推出创始合作商家计划 提供零入驻成本等限时优惠 [5] - 格力电器计划试点建设海外区域销售公司 完善海外智能制造基地布局 [5] 文娱出海技术升级 - B站推出AI原声翻译功能 支持英语内容翻译 可自动转换字幕/弹幕并还原UP主声线特征 [5][6][7] - 该技术重点解决游戏、二次元领域专有名词翻译难题 未来计划新增日语等语言支持 [6][7] 海外制造业布局 - 阳光电源拟在阿曼建氢能电解槽工厂 生产碱性电解槽满足中东绿色氢能需求 [8] - 晶苑集团计划在埃及建设150万平方米纺织服装厂 利用本地原料占比60%-70% 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9] 投融资与上市动态 - 腾讯联合领投乌兹别克斯坦电商Uzum 6550万美元融资将用于金融科技与电商生态扩张 其月活用户达1700万 GMV半年增长1.5倍至2.5亿美元 [10][11] - 极米科技筹划赴港上市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 [11] - 智元机器人获LG电子、未来资产集团战略投资 此前已完成10轮融资 [11][12]
【产业互联网周报】 OpenAI推出GPT-5模型;OpenAI开源两款新模型;美国ITC正式对移动蜂窝通信设备启动337调查;阿里巴巴、腾讯开启2026届秋招
钛媒体APP· 2025-08-11 04:02
大模型开源与端侧部署 - 腾讯混元开源四款小尺寸模型,参数分别为0.5B、1.8B、4B、7B,支持消费级显卡运行及低成本端侧微调 [2] - 小米开源声音理解模型MiDashengLM-7B,在22个评测集刷新SOTA,首Token延迟为业界先进模型的1/4,吞吐效率达20倍 [8] - OpenAI开源两款端侧推理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为自GPT-2后首次开源大语言模型 [22] - 阿里通义千问发布小尺寸模型Qwen3-4B,在非推理领域超越GPT4.1-Nano,推理领域媲美Qwen3-30B [15] - 小红书开源视觉语言模型dots.vlm1,基于12亿参数视觉编码器和DeepSeek V3 LLM构建 [16] 企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中国移动与腾讯签署战略协议,覆盖智算基建、AI应用开发等领域 [11] - 和睦家医院与阿里达摩院合作,基于"平扫CT+AI"技术开展消化肿瘤及慢性病筛查 [3] - 亚马逊与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络公司合作,通过近地轨道卫星为偏远地区提供宽带服务,覆盖超30万场所 [19][20] - 博通推出Jericho4以太网路由器,支持跨数据中心连接超百万个XPU处理器 [18] 财务表现与资本运作 - 搜狐Q2总收入1.26亿美元,其中游戏收入1.06亿美元,净亏损2000万美元同比收窄超40%,回购8300万美元股票 [4] - 香港宽频公告中国移动拟以10.8亿港元收购其14.44%股份,每股作价5.075港元 [32] - 圆币科技完成4000万美元A2轮融资,由中湾国际、众安国际等联合领投,聚焦稳定币应用场景 [30] - Vast Data正与英伟达、Alphabet风投部门磋商融资,估值或达300亿美元 [33] 政府与政策动态 - 美国ITC对移动蜂窝通信设备启动337调查,涉及一加、联想、TCL等企业 [17] - 上海推出具身智能产业方案,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破500亿元,给予示范项目最高1000万元支持 [43][44] - 河南设立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 [50][51]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9项技术文件全部发布,标志建设进入落地应用阶段 [45] 产品与技术发布 - 高德发布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高德地图2025",具备空间智能推理能力 [7] - 浪潮信息发布超节点AI服务器"元脑SD200",支持单机运行万亿参数大模型,64卡性能超线性扩展 [17] - 360安全云发布三类智能体,安全智能体威胁发现数量比人工高3倍,速度提升10倍 [13][14] - 微软将GPT-5整合至Copilot生态系统,支持动态模型切换和多模态企业应用 [28][29] 人才招聘与研发投入 - 阿里巴巴启动2026届秋招,计划发放7000个offer,AI岗位占比超60%,部分部门达80% [9] - 腾讯2026校招强化技术类岗位储备,开设AI产品经理培训生项目 [10] - 谷歌承诺三年投入10亿美元支持美国AI教育,超100所公立大学参与培训项目 [27] 安全与合规进展 - 周鸿祎称英伟达H20芯片是否存在后门需第三方安全审计,强调漏洞与后门的技术差异 [12] -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指导5款App完成个人信息收集优化,覆盖寄递、二手车、旅游服务领域 [38] - 美国联邦法院电子档案系统遭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机密证人信息泄露 [26] 区域产业布局 - 湖北大数据集团同日成立4家子公司,注册资本合计3.5亿元,聚焦数据处理与算力服务 [31]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开放千个场景数据点位,首批20个实训场本月启用 [49] - 深圳推动人工智能全域全行业应用,强化工业支柱地位和服务业发展 [41][42]
AI浪潮下,具身智能的崛起与数据瓶颈
钛媒体APP· 2025-08-11 03:48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国内外科技大厂纷纷布局具身智能领域,数亿级融资频繁 [1] -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展示200余家企业的产品落地能力,包括宇树科技Unitree G1机器人拳击赛、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零售场景应用等 [1] - 行业技术路径从大语言模型(LLM)向多模态模型(VLA)演进,推动机器人复杂交互能力 [4] 具身智能技术定义 - 具身智能通过实体产品(如机器人)实现"感知-行动"学习,模拟人类与环境交互的决策能力 [2] - 与非具身智能(如AlphaGo)相比,具身智能强调物理世界实践性学习,而非纯数据驱动的概念性学习 [2]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策吾提出"第三人称智能"与"人类视角智能"的区分框架 [2] 数据瓶颈与挑战 - 行业面临多模态数据稀缺问题,主因是采集成本高(需视觉/触觉/力觉等传感器)和规模不足 [5][7] -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企业间数据格式不统一且因隐私/成本拒绝共享,导致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8] - 合成数据使用比例达80%-90%(具身智能领域),显著高于自动驾驶的30%-40% [10] 合成数据应用 - 合成数据通过Sim-to-Real技术模拟虚拟环境,成本比真实数据低且无需人工标注 [9] - 局限性包括可能生成不合理场景,环境细节差异(如光照)易导致AI行为偏差 [12] - 当前主流策略是"合成数据为主+真实数据为辅",需对齐时空维度以优化训练效果 [12] 商业化前景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最佳载体,但量产落地仍需数年时间 [12] - 训练成本和生产成本过高是制约商业化进度的核心因素 [12] - 行业仍处训练阶段,未来生产力将决定竞争格局 [12]
“成都造”机器人军团首次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钛媒体APP· 2025-08-11 03:48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智能更卓越",吸引28家国际机构、200余家全球顶尖企业、超400位科学家与企业家参与 [1] - 成都机器人军团首次亮相大会,展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突破和爆款产品 [1] 成都机器人产业展示亮点 - 成都作为全国9个以地区命名的机器人创新中心之一,采用"场景牵引、需求赋能"的展览方式,将近30款"成都造"产品融入9大真实应用场景,其中6款为全球首次发布 [3] - 展示场景包括智慧养老、家庭服务、文化商旅、应急救援、智慧农业、物流配送等民生领域 [3] 成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 成都具身智能场景体验馆由15家骨干企业共同打造,搭建政企沟通、宣传服务、研发支持等六大平台,推动"蓉品出海、蓉品出川" [5] - 产业生态呈现"聚点成链、聚链成圈"的特点,深化国内外企业合作,创造行业新突破 [5] 成都具身智能产业技术布局 - 成都通过实景验证、揭榜挂帅等举措推动具身智能产品在警务、康养、文旅等民生领域应用 [6] - 依托28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 [6] - 未来将聚焦多模态感知、自主学习、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方向,加速世界模型和群体智能技术研发 [6] 成都产业空间布局 - 已形成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承载区 [6]
【钛晨报】王兴兴2025WRC观点12条速览:人形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最慢3-5年到来,有望年出货百万台;特斯拉获批得州网约车牌照;国家统计局:7...
钛媒体APP· 2025-08-10 23:52
机器人行业与宇树科技发展 - 当前机器人行业过度关注数据而忽视模型,模型架构不够统一导致即使有优质数据也难以有效利用 [2] - 未来2-5年技术重心将转向统一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低成本高寿命硬件、超大批量制造及大规模算力 [2] - 预计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未来几年每年翻番,技术突破可能使2-3年内年出货量达数十万甚至百万台 [2] - 当前人形机器人硬件已足够但AI智能不足,机器人大模型尚未达到临界点,预计1-3年内可实现陌生环境自主执行任务 [2] - 工业场景落地价值有限,运动表演等场景更易实现商业化,公司正训练机器人适应工厂表演家庭等多场景 [2][3] - 公司从反对到转型人形机器人,2022年后开始布局,2025年7月启动IPO辅导作为九年发展里程碑 [3] - 公司50%营收来自海外市场,2018年起持续拓展全球化业务 [4] - 2023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增长50%-100%,需求端拉动显著 [4] 企业动态与行业趋势 - 特斯拉获美国得州网约车牌照,为Robotaxi商业化运营铺路 [8] - 台积电7月销售额3231.7亿新台币同比增25.8%,前7月累计销售额2.1万亿新台币同比增37.6% [7] - 劳斯莱斯以43亿英镑出售英国养老金基金,覆盖3.6万人权益 [8] - 澳大利亚FMG获142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创澳企人民币融资纪录 [8] - 英特尔CEO陈立武否认辞职传闻,强调40年行业经验与合规经营 [9] - 微软将GPT-5整合至Copilot全系产品,优化代码编写与企业应用 [9] - 优必选提出人形机器人三大方向:工业辅助、商业落地及家庭陪伴 [5] 资本市场与政策动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首破9000亿港元,科技股获持续加仓 [11] - A股46家公司中期分红超720亿元,中国移动单家分红594亿港元 [12] - 香港注册公司总数突破150万家创历史新高 [12] - 农业农村部引导调减100万能繁母猪,当前存栏量达正常保有量103.7% [10] - 北京优化住房限购政策,五环外购房取消套数限制 [10] - 证监会拟对*ST高鸿财务造假罚款1.6亿元并启动退市程序 [12] -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零售182.6万辆同比增6.3%,累计零售1272.8万辆同比增10.1% [13]
陈天桥联手清华教授代季峰首发最强开源AI模型项目,全力打造下一个DeepSeek
钛媒体APP· 2025-08-10 23:52
核心观点 -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代季峰与陈天桥联手筹备一家致力于打造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新公司,目标是成为下一个OpenAI或DeepSeek [2][8] - MiroMind团队发布了首个开源深度研究项目Miro ODR,其V0.1版本GAIA测试达82.4分,超越OpenAI的DeepResearch等模型,成为当前开源最强Deep Research模型 [3][4] - 公司使命是打造具备自我意识的数字生命体,与社区共同进化以实现安全、有益的AGI [12] 技术成果 - Miro ODR包含四个子项目:MiroFlow(Agent框架)、MiroThinker(深度思考模型)、MiroVerse(数据开源项目)、MiroTrain(训练基础设施),全部开源且可复现 [10] - MiroMind-M1开源推理语言模型基于70亿参数的阿里Qwen-2.5 RLM,在AIME24、AIME25和MATH500测试中超越DeepSeek-R1蒸馏版和小米的MiMo-7B-Base [9][11] - 项目采用监督式微调(SFT)在71.9万个问题集上训练,并通过可验证奖励的强化学习(RLVR)在6.2万个示例上优化 [8] 团队背景 - 代季峰是清华AI专家,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商汤科技担任要职,发表80余篇论文,总引用超6万次 [7] - 其研发的Deformable ConvNets系列被纳入多所世界一流大学课程,R-FCN被评为"三大目标检测元模型之一" [7] - 开源多模态基础模型InternVL在十多个重要指标上与GPT、Gemini相当,累计下载超500万次 [8] 战略布局 - 公司研发重点包括AI商业决策智能化、突破算法茧房的内容分发、面向老龄化和青年发展的AI服务 [12] - 陈天桥承诺盛大内部孵化的所有AI企业的一半利润将分给团队 [5] - 陈天桥加速布局AI和脑科学赛道,投资了脑机接口企业Synchron并支持多项脑科学研究 [13][16] 行业影响 - Miro ODR开放了深度研究的各个阶段,包括模型、数据、训练流程等,计划每月更新一次 [5][10] - 项目提出CAMPO框架(上下文感知的多阶段策略优化),证明7B模型可用更少token获得比Skywork更好的性能 [9] - 陈天桥呼吁中国科创投资人不要将脑机接口仅视为赚钱风口,强调需要"耐心资本"支持长期创新 [16][17]
优必选展出五大人形机器人,首发自主换电补能方案 | WRC 2025
钛媒体APP· 2025-08-10 10:18
产品展示 - 公司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五款人形机器人,覆盖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应用场景 [2] - Walker S2是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身高1.76米,拥有52个自由度和工业级灵巧手,具备国内首个端到端"类人眼"双目立体视觉感知 [2] - Walker S2可在0-1.8米全空间范围内稳定搬运15公斤负载,行走速度达到2m/s,腰部可实现±162°灵活旋转 [2] - Walker S2通过热插拔自主换电技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整个换电过程约3分钟 [3] - Cruzr S2是轮式人形机器人,搭载视觉激光融合导航,可实现复杂场景高效稳定穿行 [3] - 公司展示自研第五代灵巧手,拥有19个主动自由度,整手重量小于1.2kg,拇指指尖负载达到20N,抓握负载达10kg [3] 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 [4] - 2024年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26.1%;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业务营收4.77亿元,同比增长88.1%;人工智能教育业务营收3.63亿元,同比增长4.6% [4] - 2025年公司中标觅亿汽车科技价值9051万元的人形机器人采购项目,为全球最大规模人形机器人商业合同 [4] - 2025年东风柳汽将部署2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居然智家拟采购500台仿真人形机器人,合作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 [4]
速腾聚创推出Active Camera平台,要为机器人造“眼睛” | WRC2025
钛媒体APP· 2025-08-10 10:17
公司动态 - 速腾聚创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全新Active Camera平台 标志着业务从汽车激光雷达向机器人视觉领域扩展 [2] - 公司推出"真正的机器人之眼"系列Active Camera 基于传感器架构创新、自研芯片及AI能力打造 [2] - Active Camera实现多传感器一体化集成 突破传统3D视觉技术瓶颈 能同步提供色彩、深度与运动状态信息 [3] - 平台首款产品AC1已于3月发布 新产品AC2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 [3] - 公司2025年Q1机器人业务激光雷达销量达11,900台 同比大增183% 相关收入7340万元 同比增长87% [3] - 已与多家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 包括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越疆科技、普渡机器人等头部企业 [5] 技术布局 - 构建AI-Ready开发者生态 提供开源工具、算法、数据集等全流程支持 加速产品商业化落地 [3] - 技术平台支持场景开发者直接调用整合算法 实现功能量产 同时帮助算法开发者优化迭代方案 [4] - 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手眼协同解决方案 推出灵巧手等产品 覆盖机器人上下半身操作需求 [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中国电机、电控、电池产业集中度提升 相关零部件可高度复用于人形机器人 [2] - 汽车行业竞争促进零部件小型化、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 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成熟供应链基础 [2] -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被看好 潜在规模可达汽车市场的10倍 当前处于研发向特定领域应用过渡阶段 [5]
盒马CEO用10分钟复盘十年,新零售不死仍旧在路上
钛媒体APP· 2025-08-10 02:57
公司战略与经营表现 - 盒马2025财年GMV超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盈利,正在冲击千亿目标 [3] - 盒马关店率不到2%,在零售业属于理想水平 [3] - 盒马跻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年连锁百强榜单前三,仅用十年时间达成同行20年才能完成的成绩 [3] - 盒马业态从多线作战转向战略聚焦,目前专注于盒马鲜生和盒马NB(超盒算NB)两大业态 [2] - 公司计划2025财年新开近100家盒马鲜生门店,届时门店总数将超500家 [9] 业务模式与商品战略 - 盒马将战略重心转向商品力建设,围绕烘焙、零食、低GI食品、HPP果汁、水果等品类组建专业采购团队 [1] - 烘焙成为战略级品类,SKU从300个精简至150个,每月上新单品超20个,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快速测品与汰换 [7] - HPP果汁近三年销售同比翻番,自有品牌占比达90% [9] - 低GI产品采取全国统一推广策略,旨在降低健康食品购买门槛 [9] - 商品开发注重小包装趋势(如瑞士卷分享装),适应家庭小型化需求 [8] 数字化与运营创新 - 数字化从标杆定位回归工具属性,渗透至商品开发与运营全链路 [5][7] - 建立实时消费者反馈系统,根据评价数据动态调整商品排序与汰换 [7] - 会员体系与淘宝88VIP打通,会员数实现翻倍增长 [10] - 即时零售领域早期探索者,曾尝试前置仓、社区团购等创新业态 [4] 行业定位与竞争策略 - 商超烘焙业务通过性价比优势挤压专业糕点连锁生存空间,推动后者向高端化转型 [8] - 参考日本零售模式:超市负责效率化生产,饼房专注手工差异化 [8] - 新零售理念从"新旧的新"转向"重新出发的新",更注重消费者视角而非行业标杆形象 [3][5] - 放弃数字化概念营销,转向商品精进与一线业务细节优化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