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理想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 未来车型将用上钠离子电池、M3P电池等“黑科技”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8:09
合作内容 - 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涵盖电池安全 超充技术等深度合作领域[1] - 宁德时代将为理想汽车全系产品提供高性能动力电池系统 包括三元锂电池 M3P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1] - 双方将携手拓展国内外业务 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1] 合作基础 - 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1] - 从未出现因电池自身原因导致的热失控事故[1] - 本次协议是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1] 参与人员 -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 总裁马东辉出席签约仪式[1] -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 市场体系联席总裁韩伟共同参与[1] - 理想汽车供应链副总裁孟庆鹏与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副总裁王慧代表双方签署协议[1]
视频 丨 上交所王泊:“硬科硬客”是链接产业与资本的重要纽带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6:21
1 0:00 → [] ··· ▲ 上交所王泊:"硬科硬客"是链接产业与资本的重要纽带 ...
视频 上交所王泊:科创板是为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量身定制的“成长工具箱”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6:01
上交所王泊:科创板是为科技型企业持续发展量身定制的"成长工具箱" 0:00 ...
小米汽车召回超11万辆SU7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5:09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科技备案召回计划 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2] 召回原因 - 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存在识别、预警或处置不足问题 [2] - 驾驶员未及时干预时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2] 解决方案 - 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消除安全隐患 [2] - 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通知相关车主 [2]
频陷裁员传闻 戴尔怎么了?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3:20
中经记者李昆昆李正豪北京报道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电脑制造商戴尔科技在全球启动裁员计划,中国区域主要涉及上海和厦门的 EMC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 面对裁员传闻,戴尔方面于日前回应称:"公司一直在评估自身的业务发展状况,通过对市场、销售等 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其他一系列举措,我们持续优化运营管理,并确保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提供最佳创 新和服务。"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采访戴尔方面,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市场份额下滑 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是戴尔近几个月来的第三轮裁员,此前两轮的离职日期分别为8月15 日和9月12日。 成立于1984年的戴尔,可以说坚持40年聚焦PC行业不动摇,并于1998年这个关键时机进入最有发展潜 力的中国市场,并快速利用先进的商业模式取得了品牌和业绩的长红。同时借助中国市场和人才,成为 PC业务的效率标杆,推动戴尔在2001年至2005年曾连续多年保持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联想和戴尔都稳坐第一、第二的市占率,剩下的品牌则争夺第三的位置。在 售后、外观设计、体验等方面,戴尔一直都表现突出。 但近些年来,其市场份额有所下滑,特别 ...
技术普惠+场景打通 比亚迪的“多赛道战略”意欲何为?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00:2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多赛道并进策略强化竞争格局 覆盖乘用车、客车及高端市场 体现全产业链和全场景思维 [2] - 核心逻辑为技术普惠和场景打通 实现研发成果跨领域复用及规模化效益 摊薄不同业务线成本 [2] - 快速迭代模式推动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技术标准持续提升 迫使其他车企加快研发进度 [2] 乘用车业务更新 - 海洋网发布2026款海豹07 DM-i 共4个配置版本 售价区间14.98万-18.68万元 [4] - 纯电续航大幅提升至135km和230km版本 较旧款70km和125km版本实现约2倍增长 [4] - 首次搭载激光雷达 高配车型配备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系统 支持城市领航等功能 成为18万元级别唯一搭载该系统的车型 [5] 高端品牌腾势升级 - 推出2026款腾势N9 强调增配不加价 全系标配e三方三电机、云辇A智能车身控制及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等功能 [5] - 尊越型增加副驾零重力座椅、17.3英寸2.5K吸顶屏等高端配置 售价40.98万元 [5] 商用车技术突破 - 发布e-Bus平台3.0及全新电动客车C11 首度将电动客车带入千伏平台时代 实现电比油强性能突破 [6] - C11在满载及空调全开工况下续航超400公里 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油客车 [6] - 累计投入超140亿元研发新能源商用车 研发团队规模超7000人 为唯一掌握三电一芯核心技术企业 [6] 产品差异化优势 - C11搭载客车云辇A底盘控制系统 提升颠簸路段平稳性 应用环保材料及NVH静音工程强化舒适性 [7] - 产品适应高温、高寒、高原及城乡道路等多种运营环境 [7] 全球化竞争布局 - 全场景布局覆盖欧美高端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公共交通电动化需求 核心技术平台通用性提升全球供应链效率 [8] - 密集发布策略快速建立技术领先和全产业链优势 提升中国车企全球竞争力 [9]
“硬科硬客”2025年会闭门研讨之三 中国创新药远征:从“出海”潮到全球竞争力重构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22:43
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现状 - 中国创新药已具备从"1到10"的全球竞争力 在ADC、双抗等工程化领域国际领先 全球60%—70%的新ADC项目集中在中国[1][5] - 美迪西公布588件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反映国内研发效率远超海外 相同靶点开发速度领先美国[5] - 产业链完整度显著提升 上海地区实现全环节覆盖 从十余年前"找不到养细胞的人"到如今生态体系基本形成[4] 行业核心优势分析 - 快速迭代验证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甲方乙方协作能以低成本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提高研发成功率[3] - 工程化技术领域表现突出 ADC和双抗等非原始创新领域 中国对美国保持领先地位[1][5] - 成本优势显著 海外企业5000万美元预算仅能做1-2个靶点 同样预算在中国可完成2个项目并剩余50%利润[4] 出海挑战与应对策略 - 质量与国际认证是出海前提 特瑞普利单抗作为首款FDA批准的中国自研PD-1 已在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2] - 监管合规要求严苛 需应对FDA对临床和生产端的严格审评 满足国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2] - 动物实验数据曾受国际质疑 经100%验证通过后 中国实验数据可靠性获认可[3] 原始创新领域短板 - 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靶点发现和疾病机制认知环节薄弱 科学发现向临床转化能力待提升[1][6] - 基础研究存在原创性短板 药物作用机制理解能力强但源头创新难度大[6] - 全球生态链布局能力不足 美国拥有大量小而美的专业化公司 上下游协同和资本结合度更高[5] 政策与资本支持需求 - 国内价格天花板限制发展 企业被迫出海寻求市场 巴基斯坦等地区药价和报销比例优于国内[7] - 呼吁改革上市标准 单纯以盈利为门槛对创新药企不友好 科创板第五套指导意见推动一级市场活跃[7] - 全球临床开发需资本支持 出海定价受国内价格牵制 期待政策形成"造血"循环[9] 技术发展方向 - 小核酸领域适合中国布局 针对确认靶点可实现降维打击 如降血脂药物从每日服药改善至年度注射[10] - 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小分子、抗体、RNA、基因治疗等"十八般武艺"共同推进临床适应症[10] - 多肽药物潜力显著 通过稳定性提升和偶联技术改进 生物利用度提高带来新发展机遇[10] 全球化发展路径 - 出海方式多元化 从BD授权过渡到建立海外研发中心、仓库和办事处 雇佣本地人员实现真正全球化[8] - 现阶段以IP出海为主 全人源抗体小鼠平台获海外客户认可 差异化分子实现早期License-out[7] - 产业体系化竞争成型 政策体系、产业链、资本融资和生态建设完整性支撑未来发展信心[8]
对话清华大学教授曲小波:自主式避障将成为飞行汽车解决安全问题的主流路线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22:39
近两年,低空经济持续爆火,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产业界关注。 "就像地面车辆的智能驾驶一样,到了紧急情况,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肯定比人的效果要好,因 为人有失误的概率并且存在反应的时间。对于飞行汽车安全问题而言,复杂场景需要借助推理去作出判 断,而常规的极限场景应依靠自主式避障(autonomous collision-avoidance),这是大势所趋,业内也在 提前做好准备。"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9月17日在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 (2025)上接受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专访时如是说道。 飞行汽车更为专业的术语叫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eVTOL), 是低空经济中重要的飞行器类型。与飞行高度较低的消费型无人机和物流无人机相比,飞行汽车具备载 人飞行能力,是未来城市空运的发展方向之一。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 加强低空经济的发展,并将其定位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在此背景下,飞行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 安全性是飞行汽车必须遵循的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