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电气架构
icon
搜索文档
小鹏汽车-W(09868):销量结构改善,毛利率超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7 08: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预期相较目前涨幅空间26% [1][6] 核心观点 - 销量结构改善与持续降本推动毛利率超预期提升 2025Q2毛利率达17.3% 同比+3.3pct 环比+1.8pct [4][6] - 增程平台有望扩容用户群体 四季度X9增程版推出将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6] - 非车业务贡献显著 与大众汽车合作扩展至全平台 机器人及飞行汽车业务2026年大规模量产 [6] - 盈利预测调整 2025年营收下调至814亿元 2026/2027年营收上调至1292/1660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H销量19.7万辆 同比+278% 总收入340.9亿元 同比+133% 单车收入15.9万元 同比-33% [4] - 2025Q2销量10.3万辆 同比+242% 环比+10% 总收入182.7亿元 同比+125% 环比+16% [4] - 2025H净亏损11.4亿元 同比减亏15.1亿元 2025Q2净亏损4.8亿元 同比减亏8.0亿元 环比减亏1.8亿元 [4]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18.0亿元 2026E转为正盈利24.0亿元 2027E提升至63.8亿元 [5][6] 业务进展 - MONA系列销量占比环比下滑 X9及海外销量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改善 [6] - 新款G6、G9迭代至纯视觉方案降本效果显著 [6] - Q3交付指引11.3-11.8万辆再创新高 新P7及海外增长有望推动单季度扭亏 [6] - MONA M03及P7+推动月销从1万辆提升至3万辆 G7智驾能力进入L3级别 [6] 估值依据 - 基于2026年1.6倍目标PS估值 考虑机器人、飞行汽车及robotaxi业务突破潜力 [6]
小鹏汽车高管解读Q2财报:汽车颜值也将成为目标
新浪科技· 2025-08-19 15:0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15.6% [1] - 净亏损4.8亿元,同比收窄62.5%,环比收窄27.3% [1] - 非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净亏损3.9亿元,同比收窄68%,环比收窄9.3% [1] 产品战略与定价 - 产品价格区间覆盖10-50万元,计划通过产品布局、科技溢价、情绪溢价和品牌溢价提升平均售价 [3] - 即将发布30万元级P7车型和40万元级X9超电版本 [3] - 2026-2027年将推出多款30万元以上全新车型 [3] 技术研发优势 - Ultra车型算力达2250 TOPS,远超同行旗舰车型100-700 TOPS水平 [5] - VLA模型规模达同行10倍,运行帧率为同行两倍 [5] - 本月启动VLA初始版本灰度推送,预计年底版本体验显著提升 [5] - 2026年量产车型将实现与L4 RoboTaxi同源模型,智驾能力预计领先行业数十倍 [5][6] 合作伙伴关系 - 与大众汽车合作扩展至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型电子电气架构 [6] - 2024年第一季度起已确认G9平台知识产权授权收入和电子电气架构合作收入 [7] - 下半年合作收入预计增长,新增第三项经常性收入来源 [7] 自动驾驶布局 - 2026年启动RoboTaxi试点运营,采用无地图模式且无区域限制 [8] - Ultra车型无需硬件冗余即可通过OTA升级获得L4级能力 [7][8] - RoboTaxi运营初期自主运营,测试通过后开放合作伙伴参与商业化 [8]
大众中国和小鹏汽车合作更进一步
观察者网· 2025-08-15 06:26
合作范围扩大 - CEA架构自2027年起从纯电动车型拓展至在华生产的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 [1][5] - 合作历程自2024年2月起持续深化 从两款B级电动车扩展至CMP平台和MEB平台车型 [4] - 此次扩大应用是继2024年7月22日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后的重要里程碑 [3] 技术架构特性 - CEA配备强劲中央计算平台 支持高阶可靠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3] - 架构集成先进智能座舱与车载AI助手 可实现快速稳定的整车级OTA升级 [3] - 通过减少电子控制单元(ECU)数量大幅简化系统复杂度 提升车辆可持续性与长期价值 [3] 战略意义 - 大众中国2024年交付超200万辆汽车 其中燃油车型占比近90% [4] - 标准化CEA架构可加速数字化服务落地 通过规模效益优化成本结构 [4] - 巩固大众在传统动力车型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 提升智能化表现与市场竞争力 [3][4] 合作参与方 - 架构由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CARIAD中国及小鹏汽车合作开发 [3] - CARIAD中国负责集成新一代高级自动驾驶辅助方案及智能座舱软件功能 [3] - 架构命名"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体现对中国市场的专属重视 [1]
宝马敲定智驾合作方,新世代车型将搭载 Momenta 方案
钛媒体APP· 2025-07-15 02:38
宝马与中国智驾供应商合作 - 宝马确定与中国科技公司Momenta合作开发高阶辅助驾驶方案 包括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覆盖城区和高速路全场景 并匹配Momenta自研的端到端大模型 [1] - 新世代电车iX3(代号NA6)将于2024年下半年在匈牙利工厂量产 年底欧洲上市 中国市场2025年推出新世代i3(NA0)、iX3(NA6)及长轴距版iX3(NA8) 核心价格带预计25万元以上 [1] - 宝马新世代产品将搭载"驾控超级大脑"系统 通过调度驱动、制动、转向、底盘反馈等参数提升驾驶乐趣 并尝试将该系统与高阶辅助驾驶方案协同 [3][4] 中国智驾市场竞争格局 - 奔驰早于宝马选择Momenta作为智驾供应商 其首款搭载车型全新CLA预计2024年四季度在中国上市 奥迪则选择华为乾崑提供智驾方案 [2] - 入围宝马项目的中国智驾供应商至少六家 包括华为乾坤、地平线、元戎启行等 Momenta已被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多家合资外资车企选用 [2] - Momenta方案在安全性上得到充分验证 符合宝马"ADAS永远是安全第一"的理念 宝马不会在车上使用未经验证的技术 [2][3] 宝马战略转型与技术投入 - 宝马推进"在中国、为中国 以中国速度创新"战略 将中国科技公司纳入供应链提升技术迭代效率 除Momenta外 智能座舱领域已与阿里、华为合作 [6] - 2024年宝马集团研发投入91亿欧元 同比增长17.1% 增长大部分投入电动化、智能化领域 [8] - 新世代产品采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 实现中央计算(BMW Brain)和跨域整合 更集中的域控和更高通信带宽承载更高智能化上限 [6] 产品规划与市场定位 - 除纯电车型外 宝马将基于新世代平台推出混动车型 切入理想L9等大型新能源SUV市场 宝马X5曾是该市场明星产品 [7] - 新世代电车是宝马自1960-1970年代Neue Klasse系列后重要产品转型 代表品牌由一般汽车品牌跃升豪华车代表的开始 [6] - 宝马最早于2014年在华推出纯电车i3和i8 但后续多年新能源车因智能化技术短板陷入沉寂 [7]
独家:大众推这么多车,是不是撞大运?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7 15:56
大众集团在华新能源战略布局 - 大众集团与上汽集团宣布到2030年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包括2026年起基于CMP平台的2款紧凑级纯电、3款插混、2款增程车型 [5] - 一汽-大众将从2026年起推出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型,包括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和1款燃油车,到2030年共推出20款全新车型 [5][8] - 捷达品牌将推出首款纯电车型,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下,采用一汽-大众SOA电子电气架构而非大众集团CEA架构 [8][9] 产品平台与技术架构 - 一汽-大众6款纯电车型包括:2款CMP平台A级车、2款未来先进平台B级车、1款MEB平台A级车、1款捷达品牌A级车 [10][14] - 插混车型基于CMP平台开发,增程车型基于未来先进平台,均采用CEA电子电气架构 [10][14] - CMP平台成本比MEB平台低40%,将显著影响终端定价策略 [21] - CEA架构由大众中国研发中心和CARIAD中国联合开发,已实现从A级到B级车的平台扩展 [15] 市场战略与目标 - 大众中国目标2030年获得15%市场份额,年销量达35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263-280万辆 [21] - 产品布局覆盖10万元以下至30万元各价格区间,包括纯电、插混和增程全技术路线 [18][19] - 采用多车型组合战略而非依赖单一爆款,以降低风险并实现规模化目标 [21] - 南北大众将保持部分双车战略,但外造型会有明显差异 [21] 合资企业分工 - 大众中国主要依靠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大众安徽作为产品线补充 [22] - 上汽大众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一汽-大众合约至2041年 [12] - 大众集团向合资公司下放了部分研发权,特别是在插混、增程和捷达品牌产品上 [9] 产品竞争力要素 - 新车型将搭载大众中国最新智舱和智驾技术,接近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18] - 上海车展将展示基于CMP平台的原型车和首款增程车型 [21] - 产品命名策略尚未最终确定,可能沿用ID系列或启用新序列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