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ETF

搜索文档
市场行情分化,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天天基金网· 2025-09-23 05:26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你挖掘基 ,作者冰姐 投资理财有方法,我们手把手教你挖掘牛基~ 近来,上证指数刷新了十年新高,市场情绪却显得颇有些复杂。有人扼腕叹息"满仓踏空",有人无奈调侃"我在XX躲牛 市"…… 红与绿的对比,热与冷的体感,成为了当下基民圈子里最真实的共鸣。 今天不想只谈行情的涨跌,更想和大家聊聊: 当指数与账户分化,我们该如何读懂市场的语言? 又该如何在变化的浪潮中,守住投资的锚点? 教你挖掘基 . 01 当指数新高≠账户新高 —— 愈演愈烈的分化与底层逻辑的变迁 近来身边不断有好友向笔者抱怨,自己的持仓是大盘上涨岿然不动,大盘调整溃不成军。 这种两头挨揍的感受,本质是市场生态的重构。这一轮大涨中,以往我们所熟悉的龙头搭台、补涨跟进的轮动节奏并未出 现。取而代之的,是强者更强、主线持续聚焦的结构。 数据无声,却道尽真相。9月初,上证综指已经刷新了10年新高,但大多数行业仅触及2020-2021年的阶段性高点,只有银 行、电子、通信、有色金属、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少数行业超越了2015年水平。这意味着,指数新高的大旗是由少数行 业扛起,而非雨露均沾。 | 申万一级行业 | 今年以来 | 15年5178点 ...
指数应用系列研究一:行业指数池构建、景气期限对比与三维组合策略
中泰证券· 2025-09-16 06:36
核心观点 - 报告构建了一个兼具可投资性和代表性的行业指数池,并基于FY2预期ROE增速的景气度指标开发了三维行业轮动策略,该策略结合景气趋势共振和拥挤度规避,在2018年至2025年9月期间实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7][19][48] 行业指数池构建 - 行业ETF规模从2019年底的858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的近9000亿元,其中TMT、金融地产和医药板块的ETF规模均突破1000亿元,为行业轮动策略提供了丰富的被动投资工具 [10] - 行业指数池覆盖1633只股票,总市值覆盖率平均达75%,代表指数如中证银行(100%自由流通市值覆盖率)和中证煤炭(95%自由流通市值覆盖率)具有强行业属性和高覆盖率 [12][17] - 指数池按中信一级行业分类,涵盖消费、医药、TMT、新能源、制造、周期、公共服务和金融地产八大板块,每个行业选取覆盖率最高的指数作为代表,例如细分食品(食品饮料行业,97.1%成份比例)和证券公司(非银金融,95.7%成份比例) [12] 景气投资实践 - 使用FY2预期ROE增速(预测第二年)作为景气度指标,其分组单调性更强,第一组年化收益达9.13%,相对中证800超额7.93%,而FY1指标表现较弱(第一组收益仅0.8%) [23][30][31] - FY2景气上行组合(2018-2025年9月)月度超额胜率为58%,超额收益盈亏比1.39,在2019年实现53.98%收益(超额20.27%),2024年实现19.52%收益(超额7.32%) [30][33] - 景气度计算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法,公式为 $F R O E g\_f r e e m v W_{j,T}=\sum_{i}\frac{F N P_{i,T}-N P_{i T-1}}{a b s\bigl(B V_{i l a t e s t}\bigr)}\times f r e e m v W_{i}$,并在每月底计算90天环比变化 [20][21] 景气趋势共振策略 - 策略结合FY2景气度边际变化和平稳动量(过去一年累计收益剔除头部10%涨跌幅),以量化资金共识,解决"正确但无效"问题,2018年以来年化收益12.33%,相对中证800超额11.13% [38][40][42] - 组合月度超额胜率提升至64%,超额收益盈亏比1.30,在2020年实现52.95%收益(超额27.16%),2025年9月实现29.91%收益(超额12.47%) [42][45] - 策略每月筛选前5行业等权配置,单一行业仓位上限20%,有效样本剔除景气下行和绝对景气小于0的指数 [38] 三维组合策略(景气+趋势+拥挤度) - 增加拥挤度规避(三年换手率分位大于95%的行业被剔除),以防御交易过热风险,2018年以来年化收益12.80%,相对中证800超额11.60% [50][52][54] - 组合月度超额胜率62%,超额收益盈亏比1.47,在2019年实现55.43%收益(超额21.72%),2022年最大回撤27.11%(优于基准) [54][57] - 截至2025年8月,三维策略推荐行业包括中证全指运输指数(预期增速变化0.3%)、家用电器(0.5%变化)、中证畜牧(3.7%变化)、中证传媒(1.8%变化)和油气产业(0.2%变化),拥挤度均低于95%阈值 [60] 行业最新特征 - 2025年8月行业数据显示,中证畜牧预期增速最高(9.6%),中证传媒估值分位最高(77.7%),而中证全指运输指数趋势强度达71.0% [60] - 拥挤度较高的行业包括证券公司(92.2%分位)和中证全指电力指数(91.9%分位),但均被策略规避 [60]
落袋为安,超40亿”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1 05:58
股票ETF资金流向 - 9月10日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净流出8.25亿元 其中A股股票ETF净流出42.25亿元[2][4] - 9月以来8个交易日股票ETF整体净流入超百亿元[2] - 港股市场ETF和商品ETF单日净流入居前 分别达35.31亿元和12.43亿元[6] 行业与指数ETF表现 -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ETF单日净流入11.97亿元 沪深300指数ETF净流出17.28亿元[7] - 近5个交易日证券公司指数ETF净流入66亿元 CS电池指数ETF净流入57亿元[7] - 证券、化工、港股互联网ETF成为9月吸金主力 鹏华化工ETF月内净流入51.37亿元[8][10][12] 重点产品资金动态 - 南方中证A500ETF单日净流入8.77亿元 嘉实中证A500ETF净流入4.78亿元[10][12] - 华安黄金ETF单日净流入8.44亿元 永赢黄金股ETF净流入7.47亿元[10][12]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月内净流入32.49亿元 规模达325.02亿元[7][12] 基金公司ETF规模变化 - 易方达旗下ETF总规模7599.7亿元 单日增加48.3亿元 年内增长1593.2亿元[7] - 华夏基金恒生ETF规模47.55亿元 单日净流入0.65亿元[7]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084.92亿元 月内净流出65.40亿元[15] 资金流出领域 - 宽基ETF净流出53.78亿元 沪深300ETF单日净流出11.44亿元[6][15] - 科创50ETF月内净流出55.91亿元 光伏ETF单日净流出4.41亿元[15] - 人工智能ETF月内净流出16.10亿元 创业板50ETF净流出20.70亿元[15]
汇金持有A股ETF达1.29万亿元!上半年买了哪些ETF?
格隆汇· 2025-09-02 07:56
汇金持仓规模 - 中央汇金持有A股ETF总规模达1.29万亿元 占A股ETF总规模42% [1] - 汇金持仓规模较2024年末增加2363亿元 [1] 持仓类型分布 - 宽基ETF持仓规模1.28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2363亿元 [1][3] - 行业ETF持仓46.4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4.5亿元 [3] - 主题ETF持仓22.8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0.8亿元 [3] - 策略ETF持仓4089万元 [3] 指数持仓规模 - 沪深300ETF持仓规模8299亿元 [6] - 上证50ETF持仓规模1371亿元 [6] - 中证1000ETF持仓规模1295亿元 [6] - 中证500ETF持仓规模995亿元 [6] 持仓比重特征 - 中证1000ETF中汇金占比高于50% [8] - 上证180ETF中汇金占比高于50% [8] - 上证50ETF中汇金占比高于50% [8] - 沪深300ETF中汇金占比高于50% [8] - 180金融ETF中汇金占比高于50% [8] - 中证500ETF中汇金占比高于50% [8] 行业配置动向 - 2025年上半年增持沪深300医药ETF和酒ETF [4] - 同期减持中证医疗ETF、食品饮料ETF和5G通信ETF [4] 市场风格研判 - 机构资金主导本轮行情 重点配置行业优质龙头公司 [10] - 资金流向体现景气度投资逻辑 回避中小盘股炒作 [10] - 大市值公司表现突出 市场风格偏向龙头业绩驱动 [10]
信汇泉总经理孙加滢:“两年冲顶”阶段初期 宽基ETF或是新入市投资者最佳选择
新浪基金· 2025-08-27 09:01
A股周期规律分析 - A股市场呈现明显的"两年冲顶、两年回归、三年底部震荡"周期规律 当前市场正处于两年冲顶阶段的初期[1] - 当前市场处于牛市第二阶段末期与第三阶段初期过渡期 第三阶段主升浪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行情[1] 市场心态周期特征 - 市场心态存在牛市和熊市的周期轮动 当前市场心态表现为牛市第二阶段末期的横盘震荡特征[2] - 散户资金逐步回流市场但高位情绪仍较为普遍 符合"熊市多长阳 牛市多长阴"的市场现象[2] 个人投资者配置建议 - 不建议个人投资者配置行业ETF 因其波动较大且需要深入的行业认知能力[2] - 宽基ETF如沪深300ETF和中证500ETF更适合个人投资者 波动相对较小且心理承受度更高[3] - 宽基ETF是养老金长期配置的主要目标 适合采用长期持有策略[3] 技术指标信号 - MACD金叉信号形成 部分个股涨势表现良好[6]
增量资金入市活跃 ETF成“吸金”热点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9:13
市场表现与指数新高 - A股三大指数创近十年来新高 上证指数收盘3771.1点[1][2] - A股连续6个交易日总成交额超2万亿元 最高突破2.8万亿元[2] - 融资融券余额连续3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大关[2] 资金流入与ETF规模 - 全市场ETF最近一周申赎净流入522.07亿元 其中股票型ETF净流入230亿元[1][4] - 股票型ETF总规模达3.2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2%[4] - 上半年股票型ETF净流入规模达1.2万亿元 宽基ETF贡献98%增量[6] - 未来5年股票型ETF规模预计增至8万亿元[1][10] 投资者结构与行为变化 -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7] - 7月市场新增散户数量达196万户[6] - 居民潜在入市资金规模约5万亿-7万亿元[9] - 私募资金风险偏好提升 成为增量资金重要支撑[2] 产品表现与特征 - 中证1000指数年初至6月底涨幅9.6% 跑赢沪深300指数的3.0%[2] - 宽基ETF以机构资金为主导 7月净申购超500亿元[6] - 行业ETF散户参与度高 部分份额月增超20%[6] - 8月15日ETF总成交额达4929.27亿元 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4] 市场预期与机构观点 - A股夏普比率1.23 显著优于债券市场的0.23[6] - 居民资产配置从"重地产、轻权益"向金融资产转移[7][8] -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强 但中国经济韧性获国际认可[10] - A股总市值/居民存款处于历史低位 显示存款搬家处于早期阶段[10]
东吴证券首席策略陈刚:中长期慢牛趋势不改 大盘成长股将展现优势 证券股有望迎头赶上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2 15:07
市场短期走势 - 沪指突破3800点关口 创业板指数大涨超2.5% [1] - 市场短期波动或加大 可能出现震荡盘整 [3] - 震荡整固时间可能与上涨时间对应 约1-2个月 [3] 中长期趋势 - 中长期慢牛趋势不改 刚刚开始 [1][3] - 股市可能逐步转向业绩驱动 [1][4] 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改善A股盈利预期 推动市场走强 [1][4] - 未来可能有需求侧政策配合 改善盈利水平 [1][4] - 宏观政策自去年9月4日不断发力 [4] 市场风格与资金流动 - 市场初期呈现轮涨格局 大票上涨带动小票情绪 [5] - 建议关注风格切换 避免单一风格涨速过快 [5] - 大盘成长股将展现出优势 [1][5] 金融板块表现 - 上半年银行股表现强势 受高股息逻辑驱动 [5] - 证券板块上涨依赖成交量放大 当前估值不高 [5][6] - 证券板块有望迎头赶上 成为金融领跑者 [1][5] 科技板块机会 - 科技方向领涨 半导体板块强势上涨 [1][7] - 最推荐科技成长风格 如国产算力和机器人 [1][7] - 科技成长板块有产业逻辑和政策支持 [7] 投资策略 - 投资者购买指数ETF是更好策略 [8] - 可选择宽基ETF或行业ETF 减少个股判断难度 [8] - 个人投资者新增开户数和保证金余额增速不高 [8]
A股入金调查:六类资金担当主力
财联社· 2025-08-05 15:34
市场资金流入概况 - 沪指上攻3600点 赚钱效应激发入市热情 新增资金持续推动市场向好[1] - 2月、4月、7月为资金入场高峰期 六类资金共同入市[2] - 尽管存在畏高情绪 但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 减仓资金可能重回市场[3] 国家队资金 - 中央汇金等国家队斥资超2100亿元增持至少8只宽基ETF 覆盖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500ETF等多品种[2][4] - 增持范围覆盖蓝筹和中小盘领域 中国诚通通过指数定制参与央企主题ETF[4] - 二季度末国家队持仓未减一股 稳守A股[4] 公募与私募资金 - 公募基金净值达34.05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5.34%[5] - 前7月新发903只基金 发行份额6007.15亿份 权益基金占比显著提升[6] - 股票型基金新发份额2128.86亿份 占比35.44% 较去年21.85%大幅提高[6] - 混合型基金新发590亿份 占比9.82% 高于去年5.7%[6] - 主动偏股基金加仓通信、军工、钢铁 减仓传媒、银行、家电[6] - 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超24亿元 涉及安信、富国等10余家机构[6] - 私募备案火热 上海宽德备案110只基金 黑翼资产备案107只基金[7] - 1-4月ETF净流入2668.13亿元 4月单月净流入3362亿元[7] - 5-7月资金从宽基ETF流向主题ETF[8] 保险资金 - 险资举牌21次创五年新高 偏好高股息板块[2][9] - 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超5%[9] - 股票投资2.82万亿元 环比增长超16% 三个月净买入近4000亿元[9] - 二季度继续加大权益配置 优化内部结构[9]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行三批 合计金额2220亿元[9] 散户资金 - 1-7月小单资金净流入超3.2万亿元 3月净流入6250.4亿元最高[2][11] - 2月净流入6191.53亿元 7月净流入4893.32亿元[11] - 新开户数量1-7月达1456万户 同比增长37% 个人开户1450万户[13] - 3月开户307万户最多 2月284万户 7月196万户同比增长71%[13][14] - 年轻人占比提升 互联网渠道成开户主力 一线城市入金更积极[10] 杠杆资金 - 融资余额达1.98万亿元 自4月3日起11个交易日突破[2][15] - 全年32个交易日融资余额超1.9万亿元 3月占17个 7月占9个[15] - 7月2个交易日单日融资买入额突破2000亿元 全年共9个此类交易日[15] 外资流入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两年净减持态势[3][16] - 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3][16] - 北向资金持股总市值2.29万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超2%[16] - 持股数量突破1235亿股 较一季度末增长超3%[16] - 上半年北向资金持仓市值累计增加超800亿元[16] - 主动外资41周来首度流入港股与ADR 规模约429万美元[16]
和两位同业大佬聊了聊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6 13:32
市场观察 - 美股和中债过去属于高夏普比率资产,A股夏普比率较低但近期已转变为高夏普资产,小微盘股向上30%机会、向下15%回撤,性价比显著提升 [2] - 股市定位转变为"让股市产生财富效应",决策层将此作为最优解,传统"A股低夏普"和"融资市"信条可能失效 [3] - 量化仍是资管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组建有研究框架的量化团队成为机构当务之急 [6] 银行业 - 银行自营面临低利率、低波动债市环境,部分机构探索美元债摊余成本法专户或可转债摊余成本法投资 [3] - 银行一线业务受存款利率下行和产品净值化加速冲击,销售能力与客户认知存在结构性矛盾 [10] 券商行业 - 券商自营投资同比增速良好,经纪业务交易量翻倍但小券商被挤出,20位左右券商弹性最强 [4] - 投行业务两极分化,大券商因高成本团队尾大不掉较难,小券商留存团队效率更高 [5] - 资管业务今年表现不佳,固收专户超额收益下降,过去两年募集长线资金的机构相对较好 [6] 资管与代销 - 代销机构分三类:纯销售渠道、跟踪型专业渠道、要求全透明的资产配置能力型渠道 [8] - 三方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挤压银行代销业务,电商平台专户销售能力突出 [9] - 基金投顾和全资产品种投顾是未来方向,可解决销售端投顾能力不足问题 [11] 基础设施与工具 - 港交所商业模式优质,WH交易中心若上市将成重仓标的 [12] - 10只科创债ETF上市,总规模近300亿,跟踪三大指数需关注成分券收益率变化和与信用债ETF分流效应 [11][13][14] 资金动向 - 融资余额连续16日净流入显示散户高风险偏好,港股南下资金连续35日净买入 [20] - 宽基ETF持续净流出,4月14日以来累计超1000亿,与行业ETF流入形成背离 [20] 国际宏观 - 美国通胀预期升温,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 [8] - 中美稀土换芯片协议推进顺利,恒生科技指数情绪波动反映市场分歧 [15][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