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权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新发产品大增、密集调研!“9·24”催生理财公司权益资产“军备竞赛”
北京商报· 2025-09-25 13:51
在政策"组合拳"掀起的资本市场热浪中,理财公司正迎来布局权益资产的黄金时代。一年前的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 展"新闻发布会,"三千亿不够还有三千亿,五千亿不够还有五千亿"的政策金句与"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定调,不仅激活了A股市 场的结构性牛市,更重塑了理财行业的资产配置逻辑,权益资产从"可选配置"变为"战略必争"。 一年后的今天,理财公司权益布局已从试探性"试水"到全面提速:2025年开年至今,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达13只,远超2024年全年的2只;为挖 掘优质估值标的,25家理财公司年内调研A股上市公司次数超2000次,科技、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重点。 产品发行升温 受制于银行理财投资者结构、风险偏好及投研能力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固收类理财产品都颇受理财公司的喜爱。然而,随着"资产荒"持续加剧、低利率 环境常态化,传统策略的收益空间不断收窄,理财公司亟须寻找新的收益增长极。 去年9月24日,监管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资本市场迎来系统性修复,为理财资金参与权益市场提供了环境,在这一背景下,理财公司开始频频加码。 2025年9月25日,据 ...
“含权产品好卖了” 银行理财人感知股市回暖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21:23
含权理财产品市场趋势 - 含权理财产品市场吸引力提升 得益于权益市场走强和债市调整导致纯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下滑 [1][2][3] - 城商行加大固收+理财产品发行力度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不超过5% 主要通过公募基金实现 [1] - 股份行理财公司通过增发含权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布局权益资产 权益仓位控制在5%以内以规避风险暴露 [4][5] 债市与股市行情影响 - 债市调整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 但牛熊转换可能性较低 因机构面临优质资产荒且资金利率较低形成支撑 [2] - 华源证券认为短期债市受政策预期扰动和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 权益市场高位运行对债市形成压制 [2] - 理财公司通过降低久期和杠杆减小纯债产品净值波动 同时通过固收+产品平滑整体净值波动 [2] 投资者行为变化 - 投资者对含权理财产品接受度提高 风险认知强化和市场经验积累推动风险偏好回升 [4] - 资管新规落地后 投资者逐步摆脱绝对收益预期 为理财公司布局权益市场消除枷锁 [4] - 多家理财公司捕捉到用户画像显示含权产品需求增长 成为加大权益配置的动力源 [4] 理财公司战略调整 - 中银理财权益类资产占比稳步提升 重点发展固收+及偏债混合类产品 构建投研一体化管理体系 [5] - 华夏理财借助指数基金加大权益仓位 注重客户对投资策略的认可度 聚焦业绩比较基准达标率 [5] - 理财公司调整内部激励机制 加快投研团队建设 以服务实体经济和财富保值增值为目标 [1][5] 权益资产调研动态 - 7月以来23家理财公司合计调研上市公司577次 覆盖561家公司 宁银理财调研81次居首 [6] - 理财公司调研重点集中在电子元件、医疗保健设备、电气部件等行业 关注技术创新与海外布局 [7] - 对深南电路、奕东电子等电子企业调研聚焦产能规划 对澳华内镜等医疗企业关注研发成果 [7]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理财公司调研力度加大受政策引导与投研需求双重驱动 重点关注科创企业业绩表现 [7][8] - 理财资金入市被政策鼓励 作为耐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科创类上市公司成为关键投资标的 [8] - 理财公司被视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 通过调研深化对科创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理解 [7][8]
“含权产品好卖了”银行理财人感知股市回暖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20:19
含权理财产品市场趋势 - 含权理财产品销量提升 多家理财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力度 部分产品权益仓位不超过5% [1] - 固收+理财产品发行增加 通过公募基金配置权益资产 在债市波动和股市回暖背景下收益优势凸显 [1] - 权益市场走强提升含权产品吸引力 债市调整导致纯债类产品收益率下滑 [1][2] 债市调整与固收+策略 - 债市调整受市场情绪影响 但牛熊转换可能性较低 因机构面临优质资产荒且银行配置利率债动力强 [2] - 资金利率较低和基本面偏弱对债市形成支撑 短期波动主要受政策预期和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 [2] - 理财公司通过降低久期和杠杆减小纯债产品净值波动 同时发行固收+产品平滑整体净值 [2] 投资者行为变化 - 投资者对含权理财产品接受度提高 风险认知强化和投资经验积累推动风险偏好回升 [3] - 资管新规落地后打破刚性兑付预期 为理财公司布局权益市场消除障碍 [3] - 理财公司通过保守策略控制风险 权益仓位通常不超过5% 并加强混合类产品投研 [3] 理财公司战略调整 - 中银理财权益类资产占比稳步提升 重点发展固收+和偏债混合产品 建立投研一体化体系 [4] - 华夏理财借助指数基金加大权益仓位 注重客户策略认可度 聚焦业绩基准达标和超额收益 [4] - 多家公司调整内部激励机制 加快投研团队建设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财富保值增值 [1][4] 权益投资调研活动 - 23家理财公司7月以来调研上市公司577次 涉及561家公司 宁银理财调研81次最多 [5] - 调研重点集中在电子元件、医疗保健设备、电气部件等行业 关注技术创新和产能规划 [5] - 理财公司加大对科创企业调研力度 受政策引导和投研需求驱动 助力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 [6]
理财资金借道含权产品入市“潮涌”,规模扩张引发收益挑战
36氪· 2025-09-16 00:50
所谓体内循环,指的是越来越多的理财资金从纯固收产品与现金管理类产品,流向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 较高的含权产品。 "尤其是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在20%—45%的含权产品,理财资金净流入量相当大。"顾晓强说。 股市火热,银行理财市场也出现了新变化。 近期,一家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经理程勤贵感受到理财资金对含权产品的投资热情。"以往, 部分国有大行代销渠道主要销售纯固收产品,即便代销'固收+'产品,也要求其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上 限不得超过15%。如今,他们开始主动引入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中枢在30%的含权产品。"程勤贵说。 含权类理财产品的增加,让银行理财在这一波"资金搬家潮"中经受住了考验。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 8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1.2万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理财规模没有缩水主要原因是理财资金 正在体内循环。"9月11日,一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的权益投资经理顾晓强向记者透露。 一家国有大行华东地区分行的理财业务主管向记者直言,他们之所以尝试引入上述含权产品,一个重要 驱动力是应对市场利率下行所带来的纯固收产品销售困局与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增收压力。 借道含权产品淘金股市 "今年下半年以来,流向R3风险评 ...
存款、理财、基金,谁终将被替代?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49
文章核心观点 - 存款降息背景下理财公司通过短期限固收产品承接存款分流需求 但规模增长受限于估值整改和低风险偏好[1] - 理财公司含权产品拓展受阻 重归低波稳健策略 与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2] - 信用债ETF基金凭借低费率、高流动性和分散化投资优势 对理财固收产品形成分流压力[3] - 理财公司需发挥非标资产、优先股等差异化配置优势应对基金替代 否则面临规模被蚕食风险[4] 存款分流与理财承接 - 高息存款到期促使储户转向短期限固收理财 理财规模维持在31万亿附近盘整[1] - 理财公司通过资源倾斜、释放浮盈和减费让利维持规模 但经济效益缺乏持续性[1] 理财与基金能力边界 - 理财公司含权产品发展受挫 重新聚焦存款和非标等低波资产配置[2] - 公募基金通过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和低波固收+产品向下渗透理财市场[2] 信用债ETF的竞争挑战 - 信用债ETF基金规模第二季度增长10倍 科创债ETF首日售罄[3] - ETF管理费率显著低于理财产品 且具备T+0流动性和分散化投资优势[3] - 理财产品配置公募ETF债基可能引发投资者直接认购分流[3] 理财差异化发展路径 - 理财需通过非标资产、优先股、打新和定增策略降低组合波动[4] - 估值整改若严格执行 信用债为主理财产品将面临指数债基产品蚕食[4]
多只热门中概股下跌,理想跌逾6%,小鹏跌近5%,黄金白银短线跳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5:20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不一但随后悉数翻红 [1] - 理想汽车股价22.985美元下跌6.75% [3] - 小鹏汽车股价23.125美元下跌4.95% [3] - 禾赛科技股价25.557美元下跌4.17% [3] - 名创优品股价24.95美元下跌4.00% [3] - 京东集团股价30.675美元下跌3.57% [3] - 信也科技股价8.565美元下跌3.55% [3] - 蔚来股价6.475美元下跌3.36% [3] - 汽车之家股价28.08美元逆势上涨3.47% [3] - 美团ADR大跌近10% 主因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滑89% [3] 大宗商品市场 - 现货黄金震荡跳水一度跌破3380美元/盎司 [6] - 现货白银一度跌逾1% [8] 货币政策动态 - 美联储官员释放鸽派信号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称政策会议将是"实时"会议 [9][10][11] - 特朗普宣布即刻免职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 引发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 [12][14]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会议可能降息 因鲍威尔提及"就业下行风险上升"和"政策立场调整"需求 [15] - 分析师指出若美联储"顺周期"降息 可能引发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和通胀预期上升 [14]
沪指跌超1.7%,超4700股下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7:27
市场行情表现 - 8月27日A股主要指数大幅回落 沪指跌1.76%至3800.35点 深成指跌1.43%至12295.07点 创业板指跌0.69%至2723.20点[1][2] - 市场呈现普跌格局 下跌个股达4761只 上涨仅633只 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3.2万亿元 较昨日放量4880亿元[1][2] - 北证50指数跌幅达2.6% 中证1000指数跌1.87% 万得全A指数跌1.74%[2] 板块与个股表现 - 银行板块跌幅居前 邮储银行跌4.31% 光大银行跌2.78% 江阴银行跌2.63% 多家银行股跌幅超2%[2][3] - 白酒板块显著下跌 泸州老窖跌4.97% 古井贡酒跌4.43% 山西汾酒跌4.29%[4] - 创新药概念股持续走低 热景生物和悦康药业跌超10% 立方制药和广生堂等跌超5%[4] - 寒武纪股价表现突出 本月涨幅超100% 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超2500% 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股王[3] 衍生品与资金流向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至1.99% 报14664点 较昨结14962点下跌298点[5] - 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 - M1与M2剪刀差持续收窄 反映存款活化现象 资金向权益市场转移加速[8] 市场参与度变化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 同比增长70.54% 环比增长19.27%[7] - 证券类APP活跃人数达1.67亿 环比增长3.36% 同比增长20.89%[7] - 同花顺月活用户3501.05万 东方财富1714.09万 大智慧1191.86万 三家合计占比近四成[7] - 头部券商APP活跃度领先 华泰涨乐财富通月活超千万 国泰君安君弘979.71万 平安证券840.85万[7] 产品发行与终止情况 - 8月以来新发至少20只含权类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加大权益类产品开发力度[7] - 同期85只银行理财因触发敲出条件提前终止 反映市场环境变化对产品运作的影响[7] 板块配置机会 - 消费板块年内表现相对落后 上证消费80指数上涨9.74% 国证食品指数下跌0.79% 均跑输沪深300指数13.16%的涨幅[11][13] - 白酒行业正处于快速筑底阶段 预计2025三季度出现基本面底 下半年为报表业绩压力最大阶段[13] - 消费龙头公司可能受益于外资回流 传统外资持仓较多的领域将获得资金面支持[13] 资产配置趋势 - 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类资产偏好减弱 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提升成为居民资产配置重要方向[9] - 存款利率下行至1%左右 推动资金从银行存款向预期收益更高的权益市场转移[8]
前博时年金投资部总经理杨帆确认加盟汇华理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5:00
核心人事任命 - 前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年金投资部总经理杨帆将担任汇华理财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任命需完成内部程序及监管批准后生效 [1] - 杨帆是近年来从头部公募基金加盟理财公司级别最高 资历最深的高管 曾管理博时基金企业年金规模达539.63亿元 [1] - 杨帆长期负责年金账户投资 强调绝对收益和资金安全性 与汇华理财投资风格高度契合 [2] 公司业务与战略 - 汇华理财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 由法国东方汇理资管与中银理财合作设立 2020年9月开业 [1] - 公司管理规模超280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80% [1] - 公司推出全球领航产品体系 强调全球多资产配置和绝对收益 在跨境投资和权益投资方面具特色 [2] - 混合类偏权益产品近1年年化收益率在26家理财公司和主要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 [2] - 公司渠道覆盖中行 交行 兴业银行 渣打银行等 行外代销规模占比约两成且快速增长 [3] 团队与人才建设 - 公司从理财公司 年金 险资引入擅长大类配置和绝对收益的人才 投研团队持续扩充 [3] - 团队兼具本土市场经验与全球视野 涵盖跨境投资 衍生品交易 风险管理 固定收益投资等领域 [3] 行业背景与发展 - A股市场创年内新高 含权理财产品迎配置机遇 权益投资成为理财公司重点发力方向 [4] - 杨帆加盟将强化公司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深化含权理财产品布局 发挥年金固收+组合管理经验 [4]
理财资金“弃债投股”潮起 资产多元配置能否助力理财子“留客”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06:09
市场波动与资产配置 - 当前市场波动成为常态,单一资产的线性思维难以为继,多元配置能力成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5] - 理财子公司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通过多元资产配置获取新收益 [5][14] - 长期持仓+押注债券价格单边上涨的单一投资策略已难以维系,未来理财产品收益将来自资产多元化配置 [5][13] 股市上涨对理财资金的影响 - A股指数创近10年新高,含权理财产品收益率水涨船高,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过去1个月年化收益率达6.52%与37.14% [3][7] - 现金管理类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面临资金净流出压力,平均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仅1.46%与2.38%,跑输沪深300指数3.5%涨幅 [3][7] - 部分投资者将10%-20%理财资金转向股市,更多资金从固收类转向含权理财产品 [3][9] 理财资金流向变化 - 8月以来日开型现金管理类与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出现资金净流出,年化回报低于1.5%的产品赎回压力较高 [8] - 理财资金流出压力相对可控,因部分资金转向含权理财产品,且银行存款资金重返理财市场对冲流出压力 [9] - 7月债券基金赎回增加,36只债券基金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赎回力度与去年8月债市回调期间相当 [5] 理财子公司应对措施 - 加大含权理财产品线上推广,引导资金"体内循环" [11] - 考虑调降固收类/现金类产品费率,增加权益类/混合类产品推介力度 [11] - 预留资金应对理财资金搬家,管理债券价格下跌风险,增加高分红高收益资产投资 [9] 资产配置转型挑战 - 理财子公司需对债券、商品、股票等多元资产具备卓越投研能力 [15] - 需摒弃经验主义转向量化分析,转变产品定位从"类存款"到真正资管产品 [15] - 缺乏量化投资专业人才和搭建高回报投资组合经验,权益类投资人才引进困难 [16] 行业趋势与观点 - 固收增强型产品规模与占比持续提升,成为理财行业新增长点 [11] - 债券收益率将从单边下行转向双向波动,需寻找其他高收益优质资产 [13][14] - 理财公司需提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能力,推动产品从债券投资为主向多资产配置发展 [14]
理财资金“弃债投股”潮起 资产多元配置能否助力理财子“留客”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03:56
股市上涨对理财资金流向的影响 - A股指数创近10年以来新高 理财资金从现金管理类和纯固收类产品转向股市及含权产品 [1][2] - 现金管理类与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仅1.46%与2.38% 跑输沪深300指数3.5%涨幅 [2] - 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过去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6.52%与37.14% 因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较高 [2] 理财产品赎回压力与应对措施 - 7月以来因大额赎回提高净值精度的债券基金达36只 高于5月14只和6月19只 [4] - 部分投资者将10%-20%理财资金转向股市 或从固收类转向含权理财产品以寻求稳健回报 [2][7] - 理财子公司采取预留资金应对赎回 加强风险管理 增加高分红高收益资产投资等措施 [7] 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策略转变 - 长期持仓加押注债券价格单边上涨的单一投资策略难以为继 转向资产多元化配置 [4][10] - 含权理财产品研发纳入红利策略+ 黄金+ 衍生品+ 指数增强策略+ 量化策略+ 价值投资+等 [13] - 理财子公司面临量化投资人才缺乏 搭建低相关性高回报投资组合经验不足等挑战 [13] 股债市场结构性变化与资金流向 - 7月24日纯债型基金赎回力度与去年8月债市回调期间相当 [4] - 8月8日起财政部恢复对新发行债券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 导致新债券收益率回升 [8] - 资金从债市分流持续 因固收类产品回报减弱 居民寻求更高性价比替代资产 [6] 理财产品收益分化与市场反应 - 固收+权益含权理财产品通过调高权益类投资占比至15% 实现逾8%年化回报 [5] - 现金管理类与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当月年化回报低于1.5%与2.3% [5] - 银行存款资金7月起重返理财市场 对冲股市上涨带来的资金流出压力 [7] 行业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 多元配置能力成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 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4] - 固收增强型产品规模与占比持续提升 成为理财行业新增长点 [9] - 理财公司需提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能力 推动从债券投资为主向多资产配置发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