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类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9·24”一周年资管变局:股债历经四阶段 权益投资偏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3:19
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了涵盖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引导 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立刻引爆市场行情。 一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为直观。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8.6%,深证成指增幅为-17.12%,恒生指数增 幅为5.22%;科创100指数增幅为-33.04%。2024年9月24日后的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40.19%,深证成 指增幅为65.23%,恒生指数增幅为45.33%;科创100指数增幅为121.85%。 受股指增长的提振,成交额也均实现翻倍。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 科创100的成交额分别为82.09万亿元、107.13万亿元、25.25万亿元、3.04万亿元;而一年之后的成交额 分别为165.91万亿元、240.29万亿元、59.49万亿元、8.07万亿元。 一年前的9月24日是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最后一段是7月中下旬以后,即股票市场3500点一直到现到3800点之前。而这一阶段又表现出了明显的 股债跷跷板效应。原因是,突破3500点这一关键点位之后,市场开始相信牛市已经再次开启, ...
“924”一周年资管变局:股债历经四阶段 权益投资偏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5:22
一年前的9月24日是A股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宣布了涵盖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立刻引爆市 场行情。 一组数据的对比或许更为直观。 拉长时间来看,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整体呈现牛市行情,收益率一路震荡下行,但也会有阶段性的波动变化,需要固收投资人员密切关注,及时调整策略 和仓位。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12月23日降至本轮低点0.9307%,创2009年6月3日以来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5年2月7日降至 1.5958%,刷新历史新低。随后在今年2月到5月,债券收益率经历了上行、回落、反弹等变化。 一位资管行业的资深人士将9·24 后的股债变化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24 到今年春节之前。这段时间的主要交易逻辑就是9·24一系列政策之后,股票市场大幅调整,保持高位震荡;而债券市场则是年底冲行情和资 金面宽松背景下,机构抢券的逻辑。因此,从2024年9月1日到春节之前,股票市场高位震荡,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Wind数据显示,2024年9月24日前一年,上证指数增幅为-8.6%,深证成指增幅 ...
“9·24”一周年!投资者需求升级,券商财富管理如何应对?
券商中国· 2025-09-24 01:14
过去一年,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有哪些深刻变化? 2024年"9·24"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以来,A股市场回暖,日均成交额明显增长,且已站稳2万亿元关口。 多名受访券商人士表示,他们注意到新一代投资者带着更理性的配置思维入场,不再盲目追逐"龙头股"或"明 星基金经理",更多借助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工具参与市场。 过去一年的市场繁荣对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投资者需求升级迭代的变局中,找 到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议题。 ETF投资崛起与配置觉醒 多位券商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过去一年,伴随A股吸引力上升,投资者的投资习惯、配置需求、投资偏 好发生显著变化。 "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显著增强"是多名受访人士观察到的明显变化。中泰证券首席财富官胡增永谈 到,当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呈现"指数化""机构化""配置化"三条较为清晰的主线,"指数化"带来低成本的 β(贝塔)收益,"机构化"解决了产品选择与风险控制,"配置化"则实现收益增强与风险对冲,协同推动个人 投资者从"追涨杀跌"的1.0时代,迈入"资产配置"的2.0时代。 其中,ETF ...
投资者需求“迭代” 券商财富管理多维破局寻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9-23 18: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孙翔峰 2024年"9·24"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以来,A股市场回暖,日均成交额明显增长,且已站稳2万亿元关口。 ETF投资崛起与配置觉醒 多位券商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伴随A股吸引力上升,投资者的投资习惯、配置需求、投资偏好发 生显著变化。 "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显著增强"是多名受访人士观察到的明显变化。中泰证券首席财富官胡增永谈到, 当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呈现"指数化""机构化""配置化"三条较为清晰的主线,"指数化"带来低成本的β(贝 塔)收益,"机构化"解决了产品选择与风险控制,"配置化"则实现收益增强与风险对冲,协同推动个人投资者 从"追涨杀跌"的1.0时代,迈入"资产配置"的2.0时代。 其中,ETF成为备受追捧的投资工具。"个人投资者对ETF等工具的认可度大幅提高,特别是宽基指数和行业主题 ETF。"兴业证券首席财务官许清春表示,这一变化主要源于投资者对指数产品分散风险、运作透明、成本低廉等 特点的认同。从数据上看,同一时期兴业证券非货ETF的参与客户数量提升了11倍。 多名受访券商 ...
美联储降息利好兑现 理财留意短期调整压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2:11
利好兑现金价小幅下跌 作为全球流动性"总阀门",美联储政策变化往往容易引发资本流动、汇率波动与资产重定价的连锁反 应。在降息预期下,截至9月17日,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已下跌10.56%。COMEX黄金已上涨39.98%,尤 其8月下旬以来加速上涨。不过降息利好兑现后,9月18日金价小幅下跌。 中信期货研报认为,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降息后一周金价多为小涨或持平,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平均收 益显著为正,中期上行逻辑未变。若确认降息进入持续周期或出现美联储独立性受干扰迹象,将刺激避 险买盘;若降息被视作预防性操作、美元短线反弹,则金价可能短暂承压。 美元走弱后非美货币迎来升值,4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4月份的7.3506升 至7.1附近,升值幅度不小。9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盘价为7.1079。 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行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宣布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 4.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受降息影响,全球大类资产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格 局调整。 美联储重启降息,对存款、股票、黄金、基金、汇率等有什么影响,下一步理财配 ...
8月报:权益类理财迎来扩容,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达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0:08
本课题组成员: 研究员:黄桂煊 薛茹云 陈子卉 数据分析师:张稆方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南财理财通 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 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 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特开设银行理财月报独家专题,力求 及时准确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本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发布8月份银行理财行业运作报告,对理财产品破净情况、新发情况、到期情 况和存续情况进行分析。 摘要: 存续情况:权益类理财产品为今年前8个月表现最好的理财产品,前8个月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 13.39%。混合类理财今年前8个月的平均净值涨幅为3.36%,而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仅 1.68%。从稳健性来看,固收产品依旧有优势,前8个月平均最大回撤仅0.2%,而权益类理财的平均最 大回撤达到9.66%,混合类理财平均最大回撤为1.32%。 破净情况: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32家理财公司共有2942 ...
买理财遇到净值“跌破1” 业内人士:多属新发行产品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20:19
● 吴杨 李蕴奇 大规模破净概率较低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伟表示,净值化管理使得银行理财对于债市的敏感度提升,当债市发生 调整时,银行理财容易主动抛售债券,从而触发负反馈效应,造成理财赎回潮和破净率上升。 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步入净值化时代,产品净值与市场波动紧密挂钩成为常态。近期,债市 出现震荡调整,使得以债券作为主要底层资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短期承压,部分理财产品出现破净现 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固收类理财产品破净情况并不普遍,且多属新发理财产品。由于机构在本 轮债市震荡调整中较为理性、克制,加之多数理财产品有利润垫,理财公司面临的压力整体可控。 多为新发行产品 破净指的是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往往代表着投资者账户出现亏损的现象。记者就破净产品对多家理财 公司进行了采访。相关公司表示,破净产品多为新发行产品,破净幅度也较小,目前面临的客户投诉压 力不大。 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破净产品均处于建仓期,由于近期市场波动和相关费用支 出,出现小幅度破净情况。这些产品均为封闭式产品,不涉及赎回问题。破净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债 券,其中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占比不低于 ...
非银存款连续两月大幅多增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强化
搜狐财经· 2025-09-14 17:29
货币供应与存款结构变化 - 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与上月持平但较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2] - M1-M2剪刀差收窄至-2.8%较上月减少0.4个百分点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反映资金活性提升 [1][2] - 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 [1][3] 存款搬家与资本市场关联 - 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连续两个月呈现跷跷板关系 被解读为存款向股市等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强化 [1][3][4] - 非银存款多增与资本市场表现联动 7月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当月上证指数涨3.74%成交额环比增超40% [6] - 存款利率走低及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吸引力下降 引导资金转向权益市场 牛市行情成为重要推动因素 [3][6] 居民部门行为与经济预期 - 居民储蓄意愿强劲63.8%倾向更多储蓄较上季提升1.5个百分点 仅23.3%倾向更多消费12.9%倾向更多投资均较上季下降 [8] - 前8个月居民人民币贷款累计增7110亿元同比少增7290亿元 存贷差持续扩大7月8月分别达8.98万亿和9.06万亿元 [8] - 居民部门杠杆率逆势下降0.4个百分点至61.1% 主要因房地产销售转跌与提前还贷增加导致房贷规模收缩 [8][9] 政策影响与未来趋势 - 政府出台消费券、贷款贴息及新设再贷款工具等措施提振消费信心 但零售贷款增长需依赖就业收入等长周期变量改善 [10] - 大量高利率定期存款集中到期叠加资产配置需求旺盛 若资本市场保持良好表现存款流向权益市场趋势大概率延续 [6][7] - 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济活力 推动政府部门加杠杆以应对居民部门降杠杆挑战 [10]
存款去哪了?央行数据揭秘:1.1万亿资金大迁徙,银行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09:41
存款迁移规模 - 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减7800亿元 [3]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期增加1.65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3] - 单月存款减少额超过2018-2024年历年7月平均增长幅度 [4] 迁移驱动因素 - 主要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普遍低于0.3%,三年期定存利率跌至1.25%左右 [4] - 10万元三年期定存总利息仅3750元,年均1250元 [4] - 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3%-4%,部分权益类产品超6% [4] 资金流向分布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重新站稳30万亿元,固收类产品受青睐 [5] - 东部沿海地区银行理财规模单月增幅约8800亿元,占头部14家理财公司增量一半 [5] - A股市场7月普涨:上证指数涨3.5%,深证成指涨3.8%,创业板指暴涨6.2% [7] - 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4%,固收+类基金募集规模创新高 [9] - 人身险公司超30.51%实现投资收益率超5%,部分公司达8.86% [10] 区域特征 - 一线城市人均存款57.3万元,新一线41.6万元,二线28.5万元,三四线16.7万元,县城9.8万元,农村6.3万元 [12] -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居民因金融知识丰富且对收益率敏感,迁移积极性更高 [12] 银行业应对策略 - 银行通过理财经理主动营销自有理财产品以留存客户 [13] - 加速产品创新并拓展代销业务,通过多元化产品组合满足客户需求 [13] - 通过优化服务和增值业务增加非息收入,弥补存款利率下降影响 [13] 行业趋势展望 -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使存款利率维持低位,持续推动资金向高收益产品迁移 [15] - 居民风险偏好渐进提升,金融机构将推出更多适配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 [15][16]
理财公司频频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2:42
行业趋势 - 银行理财行业进入真净值化时代 渠道变革持续深化 理财公司加速拓展代销渠道网络[1] - 银行理财市场竞争呈现"产品为王"与"渠道为王"并行的双轨格局[2]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理财意识增强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 下沉市场成为理财规模新增长点[3] 渠道拓展 - 农银理财 北银理财 上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8月以来与多地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1] - 信银理财 渤银理财 北银理财 上银理财下半年陆续与农商行开展代销业务[1] - 浙江衢州衢江农商行与上银理财 北银理财 兴银理财 杭银理财 平安理财 信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建立代销关系[2] - 东莞农商行与农银理财 兴银理财 宁银理财 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展开代销合作[2] 市场机遇 - 地方农商行是理财市场竞争中的蓝海区域 此前因人员数量 科技能力等因素合作较少 基本处于刚开展或拟开展代销业务阶段[1] - 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60.16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9% 庞大而分散的市场成为理财市场下一轮规模增长重要引擎[2] - 农商行凭借本地化客户优势 在大型银行网点覆盖不足地区帮助理财公司快速拓展市场份额 触达更广泛客户群体[3] 合作动因 - 理财公司通过农商行合作可降低区域集中风险 助力产品销售扩面增效[3] - 代销理财业务帮助农商行丰富产品线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提升客户黏性 避免客户流失[3] - 农商行在净息差处于低位 业绩承压情况下 有较大动力通过代销理财产品提高中间收入 丰富收入来源[4] 产品策略 - 理财公司根据当地客群偏好推出专属理财方案 就不同客群风险偏好对资产配置比例 久期 杠杆进行控制[4] - 县域客群风险偏好相对较低 对理财产品认知有限 理财机构采取审慎态度和贴近代销行需求的方案[5] - 农商行代销产品中以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风险偏好以R1 R2为主[5] 转型方向 - 理财机构需从简单产品代销向创设定制产品 共享资源 共同服务客户等更紧密模式演变[5] - 理财公司需从产品供应商升级为综合服务提供者 向"代销+赋能"模式转型 探索区域特色定制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