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规模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周报 | 股债“跷跷板”再现,约一成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告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0:25
市场回顾 - 债市超预期回调 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 DR007加权均价1.48%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75% [2] - A股主要指数强势拉升 创业板指周涨幅8.58% 科创50指数涨5.53% 深证成指涨4.55% [2] - 通信 电子 非银金融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0.56% 存续公募理财产品25,210只中141只累计净值低于1 [3] - 权益类理财破净率35.71% 混合类理财破净率4.8% 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0.28% [3] - 1-2年期限产品破净率0.71% 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0.57% [3] 新发情况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发行433只理财产品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 封闭式净值型 固收类公募型为主 混合类产品仅4只占比1.8% [4] - 1-2年 2-3年期限产品定价跌至2.80%以下 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回升至2.55% [4] 产品策略 - 兴银理财发行固收增强产品"丰利兴动睿享3M持有期目标红3号" 采用量化波动生息策略 [5] - 产品风险等级三级 业绩比较基准为债券指数收益率75%+股票指数收益率20%+存款利率5% [5] - 募集规模1.45亿元 通过权益资产波段交易积累收益 [5] 收益情况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511% 混合类0.2075% 权益类1.354% [6] - 3年以上期限固收产品周收益率最高达0.0794%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0.0363% [6] - 近一周9.94%人民币公募理财收益为负 固收类 混合类 权益类负收益占比分别为10.22% 5.2% 16.22% [6] 负收益分布 - 3年以上期限产品负收益占比最高达25.95% 1个月以内期限最低为6.83% [7] 行业规模 - 2025年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增长2万亿元至32.67万亿元 [8] - 增长主因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发的再配置及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 [8] - 非银存款增量资金配置存款规模预计至少8000亿 8月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 [8] 产品创新 - 上周新发16款ESG主题理财产品 中银理财 信银理财 工银理财等多家机构均有布局 [9] - 主题理财产品加速扩容 涵盖绿色 科创等领域 [9]
中信证券:7月理财规模超预期增长2万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9 00:49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 2025年7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超预期增长约2万亿元至32 67万亿元 [1] - 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发的存款再配置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快于理财收益率降幅 [1] - 8月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预计全年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 5万亿元以上 [1] 资金配置结构 - 非银存款高增与理财规模增长有较大关系增量资金多为现金理财和短期固收产品配置存款规模预计至少在8000亿以上 [1] - 现金类产品贡献较低"固收+"成为黑马映射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1]
周报 | 固收理财近一周收益回暖,两家理财公司试水线下打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0:29
市场回顾 - 债市延续震荡行情 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 DR007加权均价1.425%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9% [2] - A股主要指数收涨 中证1000指数周涨幅2.51% 上证指数周涨幅2.11% 中证500指数周涨幅1.78% [2] - 国防军工 有色金属 机械设备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理财公司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共25,003只 其中179只累计净值低于1 综合破净率0.72% [3] - 权益类理财破净率38.1% 混合类理财破净率5.46% 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0.4% [3] - 1-2年期限产品破净率0.9% 3年以上期限产品破净率1.12% [3] 新发情况 - 31家理财公司上周合计发行443只理财产品 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 兴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各发行36只 光大理财发行32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 封闭式净值型 固收类公募型产品为主 混合类产品发行8只占比1.8% 权益类产品无新发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2只 [4] - 2-3年期限产品定价上涨24个基点至2.86% 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下滑36个基点至2.15% [4] 收益情况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718% 混合类0.091% 权益类0.8529% [5]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净值增长率均值最高达0.1075% 1个月以内期限产品最低为0.0579% [5] - 人民币现金类公募理财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64% 美元类3.91% 澳元类2.83% [5] - 近一周收益为负的理财产品占比5.19% 其中固定收益类4.02% 混合类23.3% 权益类33.33% [5] - 2-3年期限负收益产品占比最高达7.91% 1个月以内投资期限负收益产品占比最低为0.66% [5] 行业热点 - 线下打新开闸近半年仅两家理财子公司尝试 光大理财和宁银理财参与 宁银理财入围数量居首 [6][7] - 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69家城农商行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3,527.49亿元 较2024年底压降7.75% [8] - 36家城农商行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幅度超过10% 42家压降超过5% [8] - 城商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显著增长 宁银理财规模超6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5%以上 [9] - 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收缩 工银理财下滑约1800亿元 农银理财下降约2200亿元 建信理财下滑超2000亿元 [9]
银行行业跟踪报告:理财存续规模环比上升
万联证券· 2025-08-12 11:0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5] 核心观点 - 1H25理财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环比1Q25上升约1.53万亿元 [1][2][11] - 进取型个人投资者占比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银行客群风险偏好或有提升 [2][12] - 存款利率大幅下调(1年期挂牌利率首次低于1%),资金再配置需求或逐步增加 [13] - 资本市场回暖叠加低利率环境,预计2025年理财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2][13] - 监管政策持续整改,需关注推进方向及节奏(如净值稳定性措施:信托委外平滑、收盘价估值等) [3][16] 分项总结 1H25理财市场数据 - 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18万只(同比+4.54%),规模30.67万亿元(同比+7.53%) [11]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占比89.61%,达27.48万亿元(同比+12.98%) [12] 资金配置趋势 - 存款利率平均下调超15BP(三年/五年期降25BP,活期降5BP),为近三年最大降幅 [13] - 低利率环境推动资金转向多元投资需求,理财机构需优化产品适配性 [13][17] 监管动态 - 2022年债市负反馈后,理财机构强化收益回撤控制与负债端稳定性 [14][16] - 监管持续整改估值差异化问题(如自建估值体系),需跟踪政策节奏 [3][16] 投资建议 - 关注理财规模增长潜力(全年预计稳健增长)及客户风险偏好提升趋势 [17] - 估值差异化与监管政策推进方向为关键观察点 [17]
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两极分化 部分城商行理财子增速超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0:35
行业规模增长格局 - 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规模增长显著 头部机构增幅超20% 其中宁银理财规模超6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25%以上 苏银理财规模近7500亿元 增长近20% 杭银理财规模超5000亿元 增长17% 南银理财规模5500亿元 增长近15% 北银理财规模4000多亿元 增长超10% [1]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基数大但保持稳定增长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规模各增长约1300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6%和7% 光大理财和民生理财均增长12% 华夏理财增长19% [3] - 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普遍大幅下滑 工银理财下滑约1800亿元 农银理财下降约2200亿元 建信理财下滑超2000亿元 仅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逆势增长 分别上涨近700亿元和近1800亿元 [3] - 全行业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4.44% 但增长主要由头部城商行和部分股份行驱动 [2][3] 区域与机构竞争态势 - 城商行理财子规模前五中前四家均位于长三角地区 依次为苏银理财(近7500亿元)、宁银理财(超6000亿元)、南银理财(5500亿元)、杭银理财(超5000亿元) 北银理财(4000多亿元)位列第五 [1] - 南银理财与杭银理财在5000亿元规模区间竞争激烈 杭银理财增势更猛 [1] - 部分规模较小的城农商理财子出现下滑 例如青银理财规模从1993.26亿元降至1894.80亿元 同比下降4.94% [3] 权益投资与资产配置 - 头部城商行和股份行规模增长与权益布局密切相关 上半年权益市场回暖 上证指数上涨8.42% 深证成指上涨7.33% 创业板指上涨10.15% 消费、科技和医疗板块领涨 [5]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4.18%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3.81%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大幅上涨84.63% [6] - 规模增长较大的城商行理财子权益和混合类产品数量较多 苏银理财存续51只 宁银理财18只 杭银理财19只 南银理财11只 而青银理财仅3只 渝农商理财为0 [6] - 华夏理财穿透后权益类投资规模从72.13亿元增至81.96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从500.37亿元增至1057.75亿元 占比9.77% [7] - 杭银理财权益投资规模从78.01亿元降至73.83亿元 但境外代客理财投资QDII从28.39亿元增至32.98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从212.42亿元增至234.31亿元 [7] 渠道建设与代销策略 - 规模增长大的理财子行外代销占比高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接近40% 光大理财和华夏理财超50% 南银理财和杭银理财在40%以上 杭银理财代销渠道已拓展至253家 [8] - 行外渠道拓展主要锚定大型股份制银行和经济大省城农商行 例如浙江省农商行系统有80多家农商行 江苏省有60家 这些渠道常能贡献数十亿元销售额 [10] - 渠道客户偏好中短期产品 对长期限产品容忍度低 部分中长期产品因未达业绩基准遭大中型银行拒绝 [10] 权益投资的双重影响 - 权益仓位增加在市场好时能提升产品收益 但在市场巨幅震荡时会导致收益更不稳定 [9] - 国有行渠道对稳健性要求强 难以接受收益波动大的产品 理财子需根据渠道客户需求调整资产配置 保守型客户会自动减少权益资产配置 [9]
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长两级分化 部分城商行理财子增速超2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0:42
行业规模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城商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增长显著 头部机构增幅超20% 其中宁银理财规模达6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26.94% 苏银理财规模7453.81亿元 增长17.72% 杭银理财规模5143.89亿元 增长17.28% 南银理财规模5432.57亿元 增长14.75% 北银理财规模4174.92亿元 增长11.79% [1]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保持稳定增长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规模各增约1300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6.34%和7.00% 光大理财增长12.48% 民生理财增长12.05% 华夏理财增长19.16% [3] - 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普遍下滑 工银理财减少约1800亿元 农银理财减少约2200亿元 建信理财减少超2000亿元 而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逆势增长 分别增加694亿元和1794亿元 [3] 区域竞争格局 - 城商行理财子规模前五名中前四家位于长三角地区 依次为苏银理财(7453.81亿元)、宁银理财(超6000亿元)、南银理财(5432.57亿元)、杭银理财(5143.89亿元) 北银理财(4174.92亿元)位列第五 [2] - 南银理财与杭银理财在5000亿元规模区间竞争激烈 杭银理财增长势头更为强劲 [2] 权益投资驱动因素 - 权益市场回暖推动理财规模增长 上半年上证指数涨8.42% 深证成指涨7.33% 创业板指涨10.15% 港股表现尤为突出 恒生指数涨24.18% 恒生科技指数涨23.81%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大涨84.63% [6] - 头部城商行理财子通过提前布局权益类资产获得收益 苏银理财存续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51只 宁银理财18只 杭银理财19只 南银理财11只 [7] - 华夏理财权益类投资规模从72.13亿元增至81.96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从500.37亿元扩至1057.75亿元 占比达9.77% [7] - 杭银理财境外代客理财(QDII)投资从28.39亿元增至32.98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从212.42亿元增至234.31亿元 [7] 渠道拓展策略 - 行外代销成为规模增长关键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行外代销占比近40% 光大理财和华夏理财超50% 苏银理财接近30% 南银理财和杭银理财超40% 杭银理财代销渠道已拓展至253家 [8] - 城商行理财子重点拓展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渠道 江浙地区农商行系统资源丰富 浙江省有80多家农商行 江苏省有60家农商行 单家农商行常可贡献数十亿元销售额 [9] 产品结构特征 - 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需长期投资周期验证 但渠道端对长期产品容忍度较低 部分中长期产品因未达业绩基准被大中型银行拒绝 [10] - 部分"固收+"产品实际成为"固收-" 因渠道客户风险偏好保守导致权益资产配置自动减少 [9]
上半年苏银、宁银理财规模增千亿,建信降两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0:18
行业规模增长格局 - 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规模增长显著 宁银理财规模6010.90亿元 较年初增长26.94% 苏银理财规模7453.81亿元 增长17.72% 杭银理财规模5143.89亿元 增长17.28% 南银理财规模5432.57亿元 增长14.75% 北银理财规模4174.92亿元 增长11.79% [1] -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规模分化 招银理财规模2.46万亿元 较去年年底下滑 平安理财下滑4.46%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均增长约1300亿元 增长率分别为6.34%和7.00% 光大理财增长12.48% 民生理财增长12.05% 华夏理财增长19.16% [3] - 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普遍大幅下滑 工银理财下滑约1800亿元 农银理财下降约2200亿元 建信理财下滑超2000亿元 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逆势增长 分别上涨694亿元和1794亿元 [3] - 全行业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4.44% [2] 区域与机构竞争态势 - 城商行理财子规模前五中前四家为长三角地区机构 依次为苏银理财 宁银理财 南银理财 杭银理财 北银理财位列第五 规模沿7000亿 6000亿 5000亿 4000亿递延 南银理财与杭银理财在5000亿区间竞争焦灼 [2] - 部分城农商理财子规模下滑 青银理财存续规模1894.80亿元 同比下降4.94% [3] - 头部机构竞争激烈 去年资金流向国有行和部分城商行 今年城农商行和股份行维持高速增长 [4] 权益投资驱动因素 - 权益市场回暖推动理财规模增长 上证指数上涨8.42% 深证成指上涨7.33% 创业板指上涨10.15% 消费 科技和医疗板块领涨 [6]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4.18%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3.81%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大幅上涨84.63% [6] - 城商行理财子提前布局权益投资 受益于股市增值 [6] - 规模增长较大的城商行理财子权益和混合类产品数量较多 苏银理财有51只 宁银理财18只 杭银理财19只 南银理财11只 青银理财仅3只 渝农商理财为0 [7] 资产配置结构变化 - 华夏理财穿透后权益类投资规模81.96亿元 公募基金1057.75亿元 占比9.77% 去年年底权益类投资72.13亿元 公募基金500.37亿元 [7] - 杭银理财权益投资规模从78.01亿元下降至73.83亿元 境外代客理财投资QDII从28.39亿元上涨至32.98亿元 公募基金投资规模从212.42亿元增加至234.31亿元 [7] 渠道建设与行外代销 - 规模增长大的理财子行外代销占比高 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接近40% 光大理财和华夏理财超50% 苏银理财接近30% 南银理财和杭银理财在40%以上 [8] - 杭银理财代销渠道已拓展至253家 [8] - 行外渠道拓展锚定大型股份制银行和经济大省城农商行 江浙地区农商行系统资源丰富 浙江省有80多家农商行 江苏省有60家农商行 [9] 产品期限与客户偏好挑战 - 权益类产品需更长投资周期证明价值 但渠道对长期限产品容忍度不高 [9] - 理财客户偏好中短期产品 多款中长期产品因未达业绩基准遭大中型银行拒绝 [10]
理财市场规模超30万亿元!进取型投资者明显增加
券商中国· 2025-07-26 01:42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市场整体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1] - 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1] - 全年整体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2]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97.2%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2] - 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去年全年平均收益率2.65%有所收窄 [3]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其中银行机构创造收益599亿元理财公司创造收益3297亿元 [4] 投资者结构与偏好 - 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新增19万个 [5] - 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占比33.56% [6] - 五级进取型个人投资者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25个百分点一级保守型个人投资者占比增加1.03个百分点 [7] 行业趋势与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长期收益中枢或呈下降趋势"固收+"产品将成为理财规模增长重要发力点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万亿元 [2] - 银行理财需通过交易策略减少波动如加大短久期资产买入同时将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以增厚收益 [4] - 金融机构通过产品风险等级评定销售管理等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并运用动态问卷客户行为分析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刻画客户风险偏好 [8]
规模已超30万亿元!理财市场进取型投资者有明显增加
证券时报· 2025-07-25 15:57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市场整体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1] - 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1] - 全年整体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2]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97.2%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去年全年平均收益率2.65%收窄 [3]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其中银行机构贡献599亿元理财公司贡献3297亿元 [3] - 固收类产品长期收益中枢或随利率下降而降低"固收+"产品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万亿元 [2] 投资者结构与风险偏好 - 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新增19万个 [4] - 个人投资者中稳健型占比33.56%进取型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25个百分点保守型占比增加1.03个百分点 [6] - 金融机构通过动态问卷、客户行为分析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刻画客户风险偏好 [6] 监管与运作模式调整 - 银行理财需逐步释放收益回归净值型运作模式后续或通过交易策略(如短久期资产配置、委托公募基金)减少波动 [3] - 金融机构需执行《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强化适当性管理 [6]
理财规模增长背后推手:对公存款“搬家”
中国证券报· 2025-07-24 21:08
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一度突破31万亿元 多家机构预计年内有望冲击33万亿元大关 [1]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导致存款"搬家"至收益率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 企业端理财需求激增是主要驱动力 [1] - 居民端存款向理财转化呈现渐进式特征 企业端理财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 企业端理财需求 - 对公存款利率即时调整 存款利率下调导致企业资金快速迁移至高收益理财产品 [2] - 企业客户核心诉求聚焦安全性与流动性 倾向于配置以同业存单等高安全性资产为主的理财产品 [2] 理财产品定价机制 - 理财公司以同业存款利率作为定价锚 在此基础上设定30-40个基点的目标溢价 [3] - 目前同业存款利率为1.45% 费前收益率约1.85% 费后收益率约1.65% [3] - 定价锚从一般性存款利率转为同业存款利率 因保险专户配置一般性存款操作被叫停 [3] 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 - 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为1%-1.5%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多为1.15%-1.5% [3] - 风险等级较低的短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多为1.8%-1.9% [3] 理财公司面临的挑战 - 存款利率下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 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收窄压缩理财产品与存款的收益率差距 [4] - 存款替代品投资者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达成要求显著高于对超额收益的期待 [4] 理财公司调整策略 - 在全市场挖掘低波动稳健资产 包括优质非标资产和摊余成本法债券型基金 [5] - 突破对票息策略的依赖 加强利率债波段操作和信用债择时配置能力 [5] - 持有期90天以内的短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增长 但面临债市调整时的回撤风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