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障性住房
icon
搜索文档
“热搜”上的非凡“十四五”|政策持续加码 房地产市场加快向新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06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今年8月,上海市曾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这一消息当时迅速登上百度热搜榜。事实证明,以上海 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动向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也颇受各方关注。 "十四五"期间,各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市场潜在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改善。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政策持 续加码,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25日,"上海:符合条件家庭外环外买房不限购"登上百度热搜榜。(图片截自百度) 转向民生导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行业政策以"需求提振+供给优化 +金融协同"为核心,通过保障房扩容、城中村改造、收储存量和推广"好房子"等诸多举措,推进行业从高杠杆扩张转向民生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其中,保 障性住房是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住房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近5年来,多地持续将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政策落地,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比如,辽宁省今年将新增4.5万套配租型保 障性住房 ...
金融部门支持房地产,有哪些新进展?
36氪· 2025-09-23 02:4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2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 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涉及房地产的内容主要如下: 李云泽:我们也积极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多措并举稳定融资,为保障 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 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化解 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的红线,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助力地方在发 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潘功胜: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人民银行立足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 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确定上,宏观层面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当前中国的货币政 ...
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房地产风险防控与转型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完善基础性制度 满足居民刚性住房和多样化改善性需求[4] - 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决策 推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 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4] - 压实地方政府、房企、金融机构责任 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 推进保交楼工作 维护购房人权益[5] - 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 满足合理融资需求[5] - 严格监管商品住房预售资金 推动项目建设交付[5] 行业安全管理强化 - 推进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法规标准 编制《房屋定期体检技术导则(试行)》[6] - 对医院住院设施、冰雪运动场所开展房屋定期体检 组织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回访 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和城市危旧房改造[6] - 推动老化管道更新改造 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全链条风险隐患排查治理[6] - 健全燃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制定《燃气服务导则》等技术标准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6] - 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 构建工程体系 指导各地推进联排联调[6] 行业健康发展推进 - 推动出台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 编制"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7] - 加快《住房租赁条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规出台 推进《城市供水条例》制修订[7] - 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控 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7] -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举办中国建筑科技展 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国家标准[7] -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开展已改造小区"回头看"[8] - 加力实施"两重""两新"项目 推进地下管网改造、综合管廊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和建筑垃圾整治[8] - 加快建立住房保障轮候库 2024年各地建设筹集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房180.2万套(间)[8] - 开展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市场秩序整治 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 工程建设领域"挂证"行为治理[9] - 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召开智能建造工作现场会 印发技术导则 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9] - 发布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促进建筑节能降碳[9] 长期整改与战略规划 - 研究提出"十五五"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思路 组织专项规划编制[15] - 加快法律法规"立改废"进程 研究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15] - 重点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城市运行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15] - 巩固世界领先技术 攻关"卡脖子"技术 推广惠民实用技术[15]
建设更多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9-16 21:55
福建厦门市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 "好房子"托举好生活 本报记者刘晓宇 在福建省厦门市工作7年,95后鄢婷迎来喜事,住上了心满意足的"好房子"。 清晨,阳光洒在湖里区古地石社区的整洁小道上。鄢婷拎包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公司所在地厦 门软件园二期。 新建小区、核心地段、花园景观、南北通透……细数小区的优势,鄢婷一百个满意。"这套房子每月租 金1500元,这是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下的优惠价格。"鄢婷说。像她这样的租户,在这个小区有近千 人。 "周边3个商场,地铁公交便利。保障性租赁住房盖在这样的好地段,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住上'好房 子'。"厦门住房租赁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胡春强全程参与建设。他介绍,项目团队充分运用智能建 造施工技术,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现代化住宅,平均热岛强度、室外噪声、通风与采光系数 等均高于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近年来,厦门市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不断完善"求职免费一年一张床、就业五年内五折租一间 房、安家不高于四五折购一套房、双困家庭四档租保障房"的"住厦来"住房保障体系,全力实现住有所 居。 在不远处湖里区金山街道的仁和公寓,这处市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从规划之初就秉持"好房 ...
所有人注意!房地产的转向,9月开始越来越明显了
搜狐财经· 2025-09-14 09:05
政策层面 - 北京放宽五环外住房限购 符合条件家庭购买五环外商品住房不限套数 新政实施后市场热度明显提升 交易活跃度显著增强 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2] - 上海优化房地产政策措施 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优化住房信贷和公积金使用政策 降低购房者负担 [2] - 深圳放开罗湖和宝安西乡街道限购 非深户无需社保可购买2套房 深户及社保满1年非深户在非限购区购房不限套数 新政后首个周末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 新房售楼处客流增加 二手房热度提升 [3]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定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完善市场+保障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 推进预售制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 [4] - 强调高品质住房建设标准 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趋势 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建立房地产协同监管机制防范市场风险 [5] - 一线城市政策松绑产生协同效应 海南取消普通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 福州出台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措施 成都分批取消限售政策 多城市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 [6][7] 市场层面 - 北京8月新建商品住宅网签2824套环比增长2.3% 二手住宅网签13119套环比增长4.1% 新政后部分项目成交量实现翻倍 朝棠揽阅项目9月首周以30套0.27万平方米1.59亿元网签金额成为全市冠军 [8] - 上海改善型项目关注度提升 二手房带看量和成交量增长 深圳新政后新房售楼处和二手房中介客流量明显增加 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11] - 市场分化显著 一二线城市经济活力强人口吸引力大 政策刺激下市场恢复较快 三四线城市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外流 库存压力较大 [12] - 9月28个重点城市单月供应量环比增长10% 一线城市北京广州供应放量 二线城市供应环比持平同比腰斩 内部分化加剧 三四线城市因无锡等个别城市影响同环比齐增 [12] - 8月TOP50房企新增合约面积约5490万平方米 头部企业规模持续扩张 新增合约面积均值110万平方米 华润万象生活 永升物业 世茂服务在热点城市项目扩张迅速 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困难 [12] 行业层面 - 房地产企业积极转型 业务向保障性住房建设 长租房运营 城市更新等领域拓展 大型房企利用开发经验和资源优势参与保障房项目 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13][14] - 长租房运营顺应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变化 房企通过收购或改造存量房产打造高品质长租公寓品牌 城市更新项目提升城市品质 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和商业区升级实现资产增值 [14] - 绿色建筑理念推广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房企采用环保材料优化设计提高能源效率 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能源自给和水资源循环利用 [16] - 智慧建筑引入信息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智能安防系统 智能家居设备 社区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 提供高效安全的生活服务 [16]
全国已落地537个专项债收储项目,用于支持“两个领域”的专项债使用规模为146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23:2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被视为破解房地产库存困局的新思路 [1] 实施进展与数据 - 截至9月3日全国已落地537个专项债收储项目 [1] - 专项债使用规模为1466亿元 [1] - 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的债券项目只有18个比重不足4% [1] 实施难点 - 总体进展缓慢受制于定价机制与收益率平衡等难点 [1] 地方创新实践 - 部分城市推行肥瘦搭配资产组合模式 [1] - 部分城市建立收储绿色通道 [1] 专家建议 - 可考虑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收储 [1] - 建议优化债贷组合 [1] - 建议完善保障房REITs发行以优化收储的融资和退出机制 [1]
1466亿专项债试水收储 多地创新模式破题收益瓶颈
证券时报· 2025-09-04 18:49
专项债支持保障房收储政策进展 - 全国已落地537个专项债收储项目 专项债使用规模1466亿元 其中收购存量商品房项目仅18个占比不足4% [1] 定价机制探索 - 重置成本法被西安 福州等城市采用 保障房配售价格锚定同地段商品房价格5折左右 [2] - 市场比较法被杭州 广州等城市采用 按市场价或"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定价 [2] - 两类定价机制均存在弊端 重置成本法难以覆盖房企债务 市场比较法与保障房配售价格限制产生冲突 [3] - 专家建议采用"区间定价+动态调整"模式 参考近期均价设置浮动区间 [3] 收益率提升路径 - 重点50城租金回报率仅2.06% 低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平均发行利率2.29% [4] - 浙江部分项目通过配套商业租赁和停车位收费 使综合收益率提升至3%以上 [4] - 杭州上城区项目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商 采用"基础租金+增值服务分成"模式 [4] - 跨区域"肥瘦搭配"模式将核心区高收益保障房与周边县域项目整合 提升整体收益率 [5] 融资机制创新 - 建议建立"特别国债+专项债+再贷款"多维融资机制 发行30年期特别国债作为主要资金 [6] - 提出"债贷组合"优化思路 专项债用于项目资本金 配合央行低成本贷款补充债务资金 [7] - 建议给予地方政府调整收购比例权限 结合存量土地资源运用与市场稳定两大战略任务 [7] 资产退出机制 - 大力发展保障房REITs 优化发行条件 适当降低出租率和收益率门槛 [6] - 通过REITs实现资金退出 解决地方政府"不敢收 收不起"困境 [6]
房地产这次真急了!9月新一轮救市政策潮开启了
搜狐财经· 2025-09-03 14:32
政策背景与紧迫性 - 2025年9月中国房地产市场推出新一轮救市政策 旨在打破弱预期-弱现实-弱价格负反馈循环并稳定宏观经济[1] - 房地产投资增速预计下降7% 高库存 购房负担压力偏大与部分房企信用风险持续构成三大约束[2] - 北京五环外不限购政策使通州区改善型项目认购量两周内提升68% 大户型项目到访量激增150% 但刚需项目热度回落且二手房价未扭转跌势[2] - 房地产相关产业贡献全国约20% GDP 其持续下行拖累钢铁 水泥 家电等数十个行业复苏[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4-5% 但楼市低迷引发的财富效应收缩制约居民消费能力提升[3] 需求端政策举措 - 北京上海采取环线差异化限购松绑策略 五环外/外环外全面取消套数限制 非户籍居民社保缴纳年限从2年降至1年[6] - 上海新政后外环外改善型住宅看房量环比增长40% 120-144平方米户型咨询量占比提升至35%[6] - 苏州上海推出提贷并举公积金措施 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同时申请贷款且不影响额度计算[7] - 上海对绿色建筑住房实施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15% 多子女家庭首套贷款额度最高达216万元(提升12.5%)[7] - 上海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利率差异化限制 以200万元30年期贷款计算 二套房购房者月还款额减少800-1200元[7] 供给端改革措施 - 专项债明确划出土地收储与存量房收购额度 2025年4.4万亿元专项债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9] - 广西上海推广好房子建设标准 包括绿色建筑 智慧社区 适老化设计等具体指标[9] - 2025年城中村改造规模在去年100万套基础上扩大 货币化安置比例预计提升至40% 直接消化约2亿平方米存量商品房(占库存总量15%)[10] 政策效果与市场反应 - 北京通州 上海外环外等政策先行区域新房认购量普遍提升50%以上 部分改善型项目出现日光现象[10] - 政策脉冲式反应有望在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形成叠加效应 推动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10] - 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政策效果快速显现 但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且面临人口流出压力[11] - 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超过5000亿元 部分企业保交楼压力巨大[1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5-6% 但储蓄倾向较强 购房意愿实质性提升可能需要6-12个月政策观察期[11] 政策实施挑战与平衡 - 需把握短期刺激与长期转型平衡 避免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推高市场热度[12] - 需平衡市场活力与风险防控 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上升风险[12] - 需避免一线城市政策外溢引发三四线城市非理性跟风[12]
广西加快构建“保障+市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广西日报· 2025-09-03 03:00
政策支持与市场表现 - 广西出台40多项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包括降息 增贷 减税和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等措施[1]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全国水平 1-7月增速超过全国2.6个百分点[1] -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速5.7% 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 增速超过全国9.8个百分点 排名全国第6位[1] - 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1.7% 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1] 保障性住房建设 - 构建公租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2] - 2024年计划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5万套 目前已开工筹集2.38万套[2] - 累计收购存量住房2.92万套 创造四个"全国第一"包括第一批实现项目收购和第一批落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等[2] - 自2017年起累计推动12.14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累计发放贷款45.51亿元[2] 城市更新与市场激活 - 加快推动南宁 柳州等设区市城中村改造 拆除脏乱差区域改善居住环境[3] - 4.13万城中村住户通过"以购代建"和"房票安置"方式住上新房[3] - 城中村改造吸引近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接触洽谈 出让土地13宗[3]
广西加快构建“保障+市场”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5:41
房地产政策与市场表现 - 广西构建"保障+市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1] - 2024年9月以来出台降息、增贷、减税、优化公积金使用等系列政策巩固市场稳定[4] - 2024年1-7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达5.7% 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4]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 - 构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4] - 2024年计划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5万套[4] - 累计收购存量住房2.92万套用于稳市场、稳预期、去库存[4] 城中村改造与民生改善 - 通过直接购买商品房或发放购房凭证方式安置4.13万城中村住户[5] - 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贷款45.51亿元[4] - 支持放宽学位车位限制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盘活闲置商业办公非住宅库存[5] 未来政策方向 - 下半年聚焦住房"促消费、优供给、惠民生" 在市场供需两端同时发力[5] - 落实存量政策并出台增量政策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5] - 研究开展新一批购房补贴活动 在住房需求旺季为符合条件的民众提供支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