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股价大涨150%,这家“凤凰之星”获奖企业做对了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09-17 11:25
自去年获得"2024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的"港股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以来,康方生物备受资本市场青 睐,股价已涨超150%。截至9月17日,康方生物股价为129元。 2.需辩证看待创新药行情 在新药审批加速、中国药企出海狂飙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呈现全面爆发的态势, 创新药企的股价随之显著增长。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高级总监杨俊坚表示,这一轮产业爆发并非"突然涌 现",而是近十年深耕创新的成果集中兑现。 杨俊坚以康方生物的核心产品依沃西在与全球药王"K药"的对决中获胜为例,此次胜利让全球创新药产 业重新审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实力,尤其是国际投资机构加大了对中国药企的关注。 另一方面,在康方生物的依沃西产品达成50亿美元海外授权交易后,中国创新药的海外授权交易金额持 续飙升,2024年该项交易总额超500亿美元,超过了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额;2025年上半年,该项交易总 额已接近660亿美元。 时隔一年,康方生物接受了凤凰的专访,回顾了其获奖一年来的发展,并肯定了"凤凰之星"评选对创新 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1.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3.7% 2024年9月,康方生物从众多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将"港股最 ...
突然,史诗级暴涨!
格隆汇· 2025-09-17 11:17
市场表现 - 隔夜中概股与港股科技股联动上涨,阿里巴巴股价大涨超5%,创2021年11月17日以来新高,市值重返3万亿港元;腾讯控股股价大涨超2%,至661港元,距历史最高点701.6港元约5% [2]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收涨3.37%,盘中涌现12笔申购大单,其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内累计上涨55.86%,自2017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13.73% [2] - 南向资金周度净买入港股608.22亿港元,环比上升84.0%,单周净流入规模创5月以来新高;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上市10个交易日获超2亿资金净流入,份额增长超19% [7][9] - 港股通科技指数与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从2024年低点反弹超100%,腾讯控股年内涨幅超50%,阿里巴巴-SW上涨100% [10][13] 行业利好因素 - 阿里巴巴通义模型在2025年9月中国企业级大模型市场中占比17.7%,位列第一;公司同期完成发行32亿美元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为长期战略提供资金 [4] - 香港最新《施政报告》提出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赴港融资,探索股票结算周期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及中概股回归,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南向通" [5] - 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百度、京东)2025年总资本支出预计达320亿美元,较2023年的130亿美元增长一倍多 [6] - 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00%,10月及12月降息概率均超80%,港股对流动性宽松敏感 [7] 公司基本面改善 - 2025年第二季度,恒生科技指数收入同比增速为14.43%,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6.18%;资讯科技业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9.67%,高于第一季度的26.76% [15] - 近七成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近十家企业营收增速突破100%,超八成企业归母净利润表现向好,约40家实现同比增长,10家扭亏为盈,近30家同比减亏 [15] - 阿里云智能集团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腾讯、小米、快手、美团等公司利用AI技术降本增效 [17] 新增长动力 - 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为全球科技公司带来新业务增长点,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游戏、搜索、广告、云计算、终端硬件等业务,提升效率并创造新收入 [16] - 截至2025年8月27日,中国创新药达成对外授权交易83项,披露总金额达845.31亿美元,首付款总额43.21亿美元;交易总金额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185%,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额488.13亿美元 [19] - 2025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金额在全球创新药BD中占比超50%,项目数量占比超15%,显示其全球市场地位显著提升 [19] 投资工具与策略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选取3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公司,覆盖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汽车、创新药四大领域 [24] - 恒生医药ETF(159892)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选取30家市值最大的港股生物科技公司,是创新药国际化代表,该ETF今年日均成交额10.63亿元,最新规模58.92亿元 [24] - 当前科技与生物医药公司营收、利润基数和利润率水平远高于2021年泡沫时期,财务结构更健康,增长引擎更多元,形成"核心现金牛+高增长新业务"的矩阵模式 [23]
这位实力派基金经理,可能也要走了...
搜狐财经· 2025-09-17 11:01
基金经理变动 - 交银施罗德基金经理刘鹏管理的3只基金全部增聘基金经理 包括交银先进制造A增聘郭若 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持有A增聘徐嘉辰 交银启明A增聘周珊珊 [1][2] - 刘鹏管理规模合计91.25亿元 其中交银先进制造A规模46.22亿元 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持有A规模27.8亿元 交银启明A规模17.23亿元 [2] - 增聘的郭若与刘鹏同为大制造背景 两人业绩表现相近 郭若管理的交银启信与刘鹏的交银先进制造净值走势基本一致 [3][10]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刘鹏2014年加入交银施罗德 覆盖电力设备 机械 军工等制造业 投资方法追求认知优势 在有定价能力的股票中比较三年预期回报率 年度换手率200% 重仓电子 军工 机械设备 有色金属 化工等行业 [5] - 刘鹏自2018年5月管理交银先进制造以来累计回报199.02% 排名同类前5% 除2023年外每年排名同类前50% [7] - 郭若2018年加入交银施罗德 2023年3月开始管基金 投资方法通过自下而上加产业中观策略捕捉行业变化及拐点 将公司分为成长行业龙头 成长行业逆袭者 成熟行业龙头 成熟行业逆袭者四类 偏好成长行业 持仓更分散 单一行业仓位控制在15%左右 换手率高于刘鹏 [9] 其他大制造基金经理 - 任相栋曾管理交银先进制造后由刘鹏接任 2019年跳槽至兴全基金 管理兴全合泰重仓电子 汽车 电力设备 净值走势与刘鹏相似但刘鹏业绩更优 [12][13][15] - 刘晓有十年大制造研究经验 覆盖机械 电气设备 煤炭 有色 钢铁等制造周期行业 投资风格稳健 要求每年排名同类前50% 持仓分散 单一行业仓位很少超过20% 十大重仓股集中度约25% 不全为制造业 业绩稳健且回撤控制较好 [17][19] - 付娟家电研究员出身 关注高端制造 代表基金申万菱信新经济重仓电子 电力设备 汽车 化工 净值走势与交银先进制造接近 但2025年半年报显示仓位集中在AI端侧硬件 AI应用 机器人 新消费 能力圈可能已拓展至全市场 [21][23][25][26] 市场行情表现 - 上证指数今日涨0.37% 收复前三个交易日失地 成交额2.4万亿元 市场存在顶背离问题 类似去年年底和今年3月份情况 需关注压力释放方式 [28][30][33] - 互联网板块大涨 恒生互联网ETF涨4.88% 因阿里巴巴 百度AI突破带动 该ETF此前也出现顶背离但被利好拉升 显示行业基与宽基差异 [35] - 机器人 半导体表现较好 CPO光模块缓慢收复失地 高景气板块仍是资金关注重点 [38] - 煤炭板块今日涨1.6% 为年内跌幅较大行业 近期行情主线熄火后资金分化 部分在高景气行业轮动 部分流向滞涨低位板块 [40] - 煤炭申万行业指数年内跌7.52% 今日涨1.62% 食品饮料申万跌1.44% 今日跌0.5% 石油石化申万跌0.83% 今日跌0.22% 交通运输申万涨1.32% 今日涨0.31% 公用事业申万涨1.94% 今日涨0.45% 银行申万涨5.64% 今日跌0.38% 建筑装饰申万涨6.5% 今日涨0.56% 家用电器申万涨6.54% 今日涨1.64% 非银金融申万涨7.59% 今日涨0.55% 商贸零售申万涨9.11% 今日跌0.98% [41] 港股创新药板块波动 - 药捷安康9月10日至16日最高涨860% 市值超2000亿港元 被纳入港股通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引发资金围猎 周一出现从涨60%到跌60%的超级天地板 [42]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月15日涨2.69% 9月16日跌3.86% 工银创新药ETF9月15日涨0.94% 9月16日跌2.26% 鹏华创新药ETF9月15日涨2.7% 9月16日跌0.98% 银华创新药ETF9月15日涨0.46% 9月16日跌3.19% 汇添富创新药ETF9月15日涨1.9% 9月16日跌2.82% [44][45][49] - 鹏华创新药ETF规模5.58亿元 节奏处理较好 9月15日跟上涨幅 9月16日跌幅较小 两天跑赢指数约3个百分点 汇添富创新药ETF规模217.39亿元 节奏处理较好 9月15日跑输指数0.8个百分点但及时买入 工银和银华节奏处理不佳 银华跑输指数1.5个百分点 [45][46][48] - 徐彦管理的基金9月11日净值开始大幅波动 最后一天大幅提升仓位 [46] - ETF复制指数存在难度 规模大的基金可能更合适追求跟踪误差小的投资者 [48]
重磅, 降息要来了!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9-17 10:42
今日,A股市场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全线收红,创业板指再创阶段新高, 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 。 市场情绪全天持续回暖,全市场超25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成交额2.3 8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353亿。 其中,大科技板块继续走强,科创50指数盘中再创阶段新高,光刻机、人形机器人等多个方向盘中均大涨。 01 美联储重磅会议来袭 今晚(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2点),备受全球市场瞩目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将落地, 目前来看,美联储重启降息几无悬念,这将是 自20 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CME" 美联储观察工具" 数据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有95. 8%的概率将在9月的议息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有4.2%的概率降息50个基 点,维持现状的概率为0%。 市场押注美国降息已成定局。 美联储降息对资本市场也存在明显影响,其主要影响有: 第一, 资金会往A股流 美联储降息后,当地投资回报率下降,大量国际资本就会从美国市场 "出走",去新兴市场里找更赚钱的机会。A股市场有活力、潜力也 非常大,自然就成了这些资金的 "避风港",会有不少外资想着进来布局。 第二,人民币更值钱 美国利率降了,中美之间的利差缩小,美元会变得疲软,人民币 ...
迈威生物与Kalexo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将获得最高10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09:49
交易协议核心条款 - 公司与Kalexo Bio就2MW7141项目签署独家许可协议及优先股股权购买协议 [1] - Kalexo获得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 [1] - 公司最高可获得10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及低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 [1] - 公司获得12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端付款现金对价 [1] - 公司将获得Kalexo总计双位数的A轮优先股股权 [1] 药物研发进展 - 2MW7141为临床前阶段双靶点小核酸药物 [1] - 针对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调控及高危心血管事件预防 [1] - 临床前研究显示强效持久靶基因抑制效果且脱靶风险较低 [1] - 有望成为首款采用非LNP递送系统的双靶点siRNA药物 [1] 技术平台价值 - 项目验证公司双/多靶点小核酸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有效性 [2] - 平台融合人工智能与高通量自动化筛选体系 [2] - 从立项到候选化合物确定仅用时数月 [2] - 平台具备高度可重复和模块化开发优势 [2] - 可扩展至更多治疗领域强化年龄相关疾病战略布局 [2] 合作方背景 - Kalexo由Aditum Bio Fund3设立 [2] - Aditum Bio专注于生物医药创新风险投资和公司孵化 [2] - 由前诺华高管Joe Jimenez和Mark Fishman于2019年联合创立 [2] - 专注于具有明确生物学机制和高临床价值的在研产品 [2]
药捷安康:2小时市值蒸发近2000亿!一场没有产品的资本狂欢,是谁在收割?
搜狐财经· 2025-09-17 09:45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2014年成立、专注抗癌和代谢病创新药的公司,至今没有一个产品上市!没错, 没有产品收入!去年还亏损了2.75亿,今年上半年又亏了1.23亿。 就这基本面,股价却从9月开始突然起飞——原因很简单:它被纳入港股通名单,还拿到了核心产品 的"临床默示许可",可以开始二期试验了。 2小时市值蒸发了1900多亿港元?一家没有产品上市的公司,竟能拥有2700亿港元的市值? 1934亿港元的市值蒸发需要多久?药捷安康告诉你:只要2小时! 这一切始于9月16日上午,药捷安康的股价一路狂飙,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什么概 念?相当于"康方生物+药明生物"两家医药巨头加起来的总和!就问你牛不牛?是不是感觉财富自由在 招手? 但荒诞的来了!下午2点之后,剧情突然反转,股价从每股600多港元,像自由落体一样,跌破200港 元!短短两个多小时,市值蒸发近2000亿港元!股价全天跌了53.73%,如果从最高点算更是暴跌70%。 这走势,就问你刺不刺激? 盘子小,股价更是容易被快速拉升,叠加两则利好消息,市场资金迅速涌入,股价一路狂奔。 但你说光靠一个许可,就能撑起2700亿港元的市值?这下可苦了那些跟 ...
ETF 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9/17)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9-17 09:18
ETF网格黄略量点关注标的 (1) 新经济ETF(159822.SZ)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 产力"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 动"等工作方向。在此政策背景下,我国正经历 "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的产业升级。 该ETF通过全仓持有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 行业ETF(3167.HK),实现对标普中国新经济行 业指数的间接跟踪,穿透后实际持仓均为在港股、 A股、美股上市的我国新经济龙头企业,覆盖人工 智能、互联网、生物科技、创新药等高成长赛道, 是把握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且能够分散区域配置 的被动指数工具之 新经济ETF(159822.S TTINE ETF网格策略 更多分析内容及重点关注标的,详见华宝证券2025年9月17日发布的报告:《ETF 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9/17)》 分析师:卫以诺(S0890518120001),程秉哲(S0890522110001),薛婧怡 (S089052507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国内经济复苏及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形势超预 期演变、地缘风险事件。基金 ...
美联储降息在即,恒生科技创4年新高!这个指数却跑赢恒科15%?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11
午盘港股科技股集体大涨,恒生科技直接创了2021年以11月以来新高。但其实从上市至今,其实恒科跑输了港股科技指数15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4月8日以 来,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 这一点可能是因为港股科技指数容量更大,对港股AI、互联网、创新药、半导体、汽车等板块覆盖更为全面,而且还是场内唯一一只全面覆盖"中国科技十 雄"的港科类指数。 目前热门两融标的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就是这个指数,午盘收涨3.34%。成份股百度集团涨超16%,京东集团-SW、美团-W、阿里巴巴-W等纷 纷拉涨。 虽然说港股的传统板块,像金融、地产这些,估值也挺低的,但缺乏成长故事,短期内缺乏爆发性催化。而科技板块完全不同:既有AI、创新药、智能驾 驶这些爆点,弹性相对也更强。 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到9月16日,港股科技(CNY)的区间涨幅远超恒指、消费和地产指数,高达71%。 而且港股科技股还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例如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港股科技指数,前十大成分股今年上半年有八成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长。 今天对港股来说是个尤其重要的节点,因为凌晨美联储即将公布9月利率决议。虽然最终结果还没公布,但市场明显 ...
布局创新药更优选择!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编制方案优异,不含药捷安康-B,跟踪指数连日大幅跑赢!
新浪财经· 2025-09-17 06:56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14:04成交额达3749.24万元[2] - 近7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42亿元[4] - 截至9月16日规模达12.83亿元且份额达14.74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3] - 近5天净流入1.17亿元[2] - 近2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2.98%[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3.51%[2] - 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近一周振幅10.09%低于同类指数[5] - 指数规则独特仅纳入创新药已上市或研发进入临床三期及以后企业并排除股权高度集中个股[5] - 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创新药ETF且唯一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产品[5] 生物医药ETF(159859)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盘中换手率3.51%且成交额达1.15亿元[3] - 近5天净流入1.72亿元[2][4] - 近1周新增规模1.18亿元位居可比基金第一[4] - 近1月日均成交额1.81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4] - 今年以来最大回撤为可比基金最小[2] - 紧密跟踪国证生物医药指数覆盖A股创新药CXO疫苗血制品多个方向[5] - 同标的规模最大且流动性最好产品[5] 成分股表现 - 汇宇制药(688553)领涨4.39%[2] - 药明康德(02359)上涨3.36%[2] - 药明康德(603259)上涨2.76%[2][3] - 百利天恒(688506)上涨3.18%[3] - 迪哲医药(688192)上涨2.00%[3] - 万泰生物(603392)上涨1.52%[3] - 神州细胞(688520)上涨1.03%[3] 行业政策与动态 - 国家药监局2025年9月12日发布公告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符合要求申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7] - 2025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上市393家医药公司中创新药板块收入平均增长35%[7] - 创新药享受积极医保支付环境且多家企业实现品种出海授权及经营利润转正[7] - 光大证券指出公告标志创新药IND审批迈入30天高效时代并提升临床研发效率和可预期性[8] - 国家支持创新药全链条发展通过研发端准入与支付临床应用等多层次构建高质量发展闭环体系[8] 产品费率与关联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费率可比基金最低[2] - 对应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564和C类014565[6] - 生物医药ETF(159859)对应场外联接基金A类011040和C类011041[2][7]
东吴基金陈伟斌:AI估值体系或将被重塑 液冷或是AI投资的下一个“胜负手”
智通财经· 2025-09-17 06:40
陈伟斌认为,当前市场对AI算力的定价,正陷入一种"刻舟求剑"式的认知错误。由于对2019-2021年新 能源泡沫的"记忆效应",市场患上了"成长股PTSD",下意识地将AI这场技术革命的核心基础设施,套 用周期股的估值框架,仅给予十几倍市盈率。 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根本性的误判,因为英伟达指引的40%-50%年复合增速,按成长股逻辑,乐观情况 下可以匹配40-50倍估值。这道巨大的认知鸿沟,预示着未来AI算力的估值体系或将迎来颠覆性的重 塑。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基金陈伟斌近日表示,光模块中长期看后面可能仍有估值上行空间,但最猛烈 的"主升浪"阶段也许已近尾声。液冷这个相对小众的行业,在未来两年有可能复制光模块的表现,成为 AI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板块。能否抓住液冷的机会,或将是下一阶段AI投资的"胜负手"。 但即便如此,由于液冷还有从风冷到液冷的渗透率提升逻辑,它的下滑幅度可能会相对小一些。所以, 陈伟斌称,会密切跟踪北美四大云厂商的财报和资本开支计划,这是重要的风向标。 对于创新药领域,陈伟斌表示,新药可能正处在一轮持续两到三年的向上产业趋势中。现在才走了两三 个季度,未来大概率还有一年到一年半的行情,无 ...